GO健康

皮脂囊腫

概述

皮脂囊腫是一種因皮脂腺導管阻塞後,腺體內因皮脂聚積而形成囊腫的皮膚良性腫瘤疾病,尤其好發於發育旺盛的青年人。常併發感染,造成囊腫破裂而暫時消退,但會形成疤痕,並且易於復發。

就診科別:
皮膚科
英文名稱:
sebaceous cyst
疾病別稱:
粉瘤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皮膚黴菌性感染、膿毒血症
治療周期:
手術切除恢復需5~7天
臨床症狀:
皮下有異物、疼痛、泛紅
好發人群:
年輕人
常用藥物:
青黴素、硫酸頭孢匹羅、頭孢曲松、頭孢噻肟
常用檢查:
超音波檢查、組織病理檢查

病因

皮脂囊腫是由於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上皮中的皮脂腺分泌物越來越多,直到內容物逐漸膨脹,導致囊腫的形成,由環境因素和一些相關病變參與而發病。

主要病因

環境因素

如細菌感染,灰塵阻塞導致皮脂腺排泄管阻塞形成囊腫。

皮脂腺病變

皮脂腺內皮脂分泌過量或代謝產物積聚過量而排出受阻,從而阻塞皮脂腺導管出口,最終形成皮脂囊腫。

誘發因素

不良生活習慣

如果經常性熬夜、作息不規律以及工作壓力過大等情況,均會誘發皮脂囊腫的發生。

不良飲食習慣

如果經常性出現暴飲暴食、吃飯不規律等現象,容易導致身體代謝失調,從而出現內分泌失調,這樣的情況極易誘發皮脂囊腫的出現。

不注意皮膚衛生

夏天酷熱季節若運動出汗過多,而未及時清洗,就會阻塞皮脂腺導管,誘發皮脂囊腫。

流行病學

皮脂囊腫是一種多發生於頭皮和顏臉部的常見良性腫瘤,很多人都曾患過該種疾病,尤其多見於發育旺盛的青年人。

好發人群

皮脂囊腫主要好發於青壯年。

症狀

皮脂囊腫主要由於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狀上皮被逐漸增多的內容物膨脹所形成的瀦留性囊腫。其特點為緩慢增長的良性病變,囊內有白色豆渣樣分泌物,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青壯年多見,好發於頭面、頸項和胸背部。

典型症狀
  • 皮下存在異物,並且增長緩慢、大小不等、中等硬度、有彈性、可以移動、表面光滑。
  • 當囊腫發生部位在手指的骨內表皮,可能會導致病人表現出腫脹、泛紅、疼痛及觸痛等症狀。
其他症狀

皮脂囊腫如繼發感染時可有疼痛、觸痛、化膿等症狀。

併發症

皮脂囊腫可併發各種感染,癤、癰等皮膚化膿性感染可反覆發生,有時可引起膿毒血症,皮膚真菌感染如足癬、體癬也常見。

看醫

皮脂囊腫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預防併發症以及防止癌變極其重要,對於有疑似皮脂囊腫臨床表現的病人,應該及時就診以明確診斷。

就醫指征
  • 定期體檢非常有必要,一旦體檢中出現異常皮膚新生物,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發現異常新生物,呈藍黑色,形如針頭粉刺,擠壓可出豆腐渣或面泥樣內容物,高度懷疑皮脂囊腫時,應及時就醫。
  • 已經確診皮脂囊腫的病人,若出現發熱,囊腫所在部位紅、腫、熱、痛,有膿性分泌物,應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當病人表現出皮下存在異物,並且在皮損後出現大量分泌物出現,優先考慮去皮膚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什麼時候發現的哪種?
  • 囊腫是否出現了增大的現象?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皮膚有囊腫、囊內有白色豆渣樣分泌物)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四肢乏力、頭暈、發熱等症狀)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檢查

超音波檢查

必要時可行超音波檢查了解囊腫性質,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係。

組織病理學檢查

組織病理檢查見囊腫位於真皮內,有上皮圍繞,囊壁為數層鱗狀上皮組成,厚薄不一,壁內面有一層嗜伊紅均質角化層,囊內有皮脂及少許角化細胞,可見多數毳毛,囊壁內鄰近可見皮脂腺小葉。

實驗室檢查

全身多發性皮脂囊腫者應進行有關代謝和內分泌功能的檢查。

CT檢查

通過對患處的掃描可以確定病人病變的具體位置、是否存在內容物、以及疾病的嚴重程度,為手術治療效果提供幫助。

診斷標準

臨床表現

典型皮脂囊腫症狀,增長緩慢,囊內有白色豆渣樣分泌物。

超音波檢查

可見為內含分泌物的囊腫,囊腫壁超音波為高回音區,囊內為暗區。

組織病理學檢查

組織病理檢查可確診皮脂囊腫,也可與癌症相鑑別。

代謝和內分泌檢查

排除全身多發性皮脂囊腫。

鑑別診斷

皮樣囊腫

皮樣囊腫是一種由偏離原位的皮膚細胞原基形成的先天性囊腫,位於皮下,不與皮膚沾黏,而與基底部組織沾黏甚緊,常長在身體中線附近,好發於眼眶周圍、鼻根、枕部及口底等處,屬錯構瘤,通過臨床表現可以鑑別。

表皮樣囊腫

表皮樣囊腫又稱外傷性表皮囊腫,是一種真皮內含有角質的囊腫,多因外傷(尤其刺傷)將表皮植入真皮而形成,腫物表面常有角質增生,好發於手及足踝等易受外傷和壓迫的部位,通過臨床表現可以鑑別。

皮下脂肪瘤

脂肪瘤呈扁平分葉狀,位於皮下,用手指沿腫物兩側相向推擠局部皮膚,可出現橘皮樣征,通過臨床表現可以鑑別。

治療

皮脂囊腫多採用手術治療,應當儘量完整地摘除,不殘留囊壁,減少復發機率,繼發感染時可用藥物控制感染。如果病人無任何症狀的狀態下,也可以不做特殊治療,定期隨訪即可。

治療周期
手術切除恢復需5~7天。
藥物治療

青黴素

其抗菌譜較窄,主要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效。青黴素類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於β-內醯胺類作用於細菌的細胞壁,而人類只有細胞膜無細胞壁,故對人類的毒性較小,除能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顯。使用該品必須先做皮內試驗,皮試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險性,約有25%的過敏性休剋死亡的病人死於皮試。

頭孢類藥物

如硫酸頭孢匹羅、頭孢曲松鈉、頭孢噻肟同屬頭孢類抗生素,與第一、二代相比,其抗菌譜更廣,抗菌活性更強。特別對革蘭氏陰性桿菌的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有些品種對綠膿桿菌或脆弱擬桿菌亦有很好的抗菌作用。過敏反應是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常見蕁麻疹、藥疹和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偶爾發生過敏性休克。

手術治療
  • 最常用的根治方法為局麻下手術切除,皮脂囊腫是體表小腫物,手術簡單,在門診即可進行。應當儘量完整地摘除,不殘留囊壁,否則易復發。
  • 由於皮脂囊腫多發生於臉部,故手術切除時應考慮到美容效果,可採用小切口切除面頸部皮脂囊腫,皮膚在無張力下縫合,可避免切開疤痕生長,以達到美觀效果。
  • 術前有感染及手術後為控制炎症,均要適當使用抗生素類藥物,已合併感染的皮脂囊腫應在感染控制後再進行手術。
  • 對於局部感染不能控制或已經合併膿腫者應切開引流。
物理治療

CO2雷射、電離子微創法被認為是治療無合併感染的囊腫的好方法,由於其操作簡單、切口小、出血少,不用縫合,幾乎不留疤痕,復發率低,尤其適合於顏臉部皮脂囊腫的治療。

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皮脂囊腫多採用外治法,囊腫出現紅腫、灼熱,可採用金黃膏外敷。感染、化膿後應及時切開,充分引流,並用升丹或七三丹腐蝕囊壁。最後採用生肌散收口,也可採用火針進行治療。

預後

皮脂囊腫手術後可完全治癒,根據不同部位恢復速度不同,疤痕也根據病灶深淺而大小不同。通常預後良好,不會影響生活質量。

能否治癒

皮脂囊腫為一種良性腫瘤性疾病,可以治癒。

能活多久

皮脂囊腫如果護理得當,治療及時,防止併發症的發生,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複診

術後5~7天來醫院複診,若恢復良好可拆線。

飲食

皮脂囊腫病人應合理膳食,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飲食以清淡為主,保證營養均衡,避免進食辛辣、油膩食物,多飲水,適當進食新鮮的蔬菜、水果。

飲食調理
  • 儘量少食用油炸、辛辣、堅果類食品。
  • 禁食冷飲、酒水等。
  • 忌甜膩、厚味食物,如糖果、奶油蛋糕、豬油及蛋黃。
  • 飲食方面應該選擇新鮮蔬果,如絲瓜、白蘿蔔、胡蘿蔔、竹筍等。

照護

皮脂囊腫的護理以促進術後傷口儘快癒合為主,還需避免刺激患處,防止繼發感染。

日常護理

口服用藥

了解各類抗生素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遵醫囑正確服用。

保持皮膚清潔衛生

注意日常清潔皮膚,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大量出汗,運動後及時沖洗,養成良好的清潔習慣。

病情監測

術後定期來醫院檢查,清潔消毒傷口,觀察傷口癒合情況。如果出現感染等現象時,病人一定要及時前往醫院檢查和治療。

預防

皮脂囊腫的預防措施以日常護理為主,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多關心自身健康,當身體出現異常新生物時及時就醫,對預防疾病發生,或避免疾病進一步加重有益處。

預防措施
  • 保持皮膚清潔,使皮脂腺開口通暢,利於分泌物排泄,不要經常用手抓撓皮膚處,儘量要減少使用刺激性化學洗劑、化妝品等刺激皮膚。
  • 臉部皮膚搔癢時不能任意抓撓,以免引起臉部皮膚感染,破壞皮脂腺開口,導致皮脂腺分泌物瀦留,促使皮脂囊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