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視神經病變
概述
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為多種原因所致供應視盤篩板前區及篩板區的睫狀後短血管的小分支發生缺血,致使視盤發生局部梗死。曾分為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和後部缺血性病變。現多統稱為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臨床症狀為突然發病,視盤輕度腫脹呈淡紅色,視力下降不明顯。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會造成視神經損害,不及時治療者還可導致視神經萎縮。治療原則為積極治療原發病和應用神經營養藥物、血管擴張藥物和糖皮質類固醇等。大部分積極治療病人,預後較好。
- 就診科別:
- 眼科
- 英文名稱:
- optic ischemic neuropathy,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 疾病別稱:
- 缺血性視神經炎、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
- 是否常見:
- 否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視神經萎縮
- 治療周期:
- 長期治療
- 臨床症狀:
- 突然發病、視盤輕度腫脹、視力下降不明顯
- 好發人群:
- 老人、女性
- 常用藥物:
- 普賴鬆、維他命B1、維他命B12、醋氮醯胺、右旋糖酐
- 常用檢查:
- 視野檢查、螢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術、彩色都卜勒超音波
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
前部缺血累及到視盤,由於後睫狀動脈循環障礙造成視神經盤供血不足,使視神經盤急性缺氧水腫。
後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
後部缺血累及視盤以後的視神經,篩板後至視交叉間的視神經血管發生急性循環障礙,因缺血導致視神經功能損害的疾病。
以上為傳統分型,目前多統稱為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
病因
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為多種原因所致供應視盤篩板前區及篩板區的睫狀後短血管的小分支發生缺血,致使視盤發生局部梗死。此病不具有傳染性,好發於45歲以上人群,年齡增大、不良飲食造成的血液黏稠可能也會誘發此病。
- 視盤局部血管病變,如眼部動脈炎症、動脈硬化或栓子栓塞;
- 血黏度增加,如紅血球症、白血病;
- 眼部血流低灌注,如全身低血壓、頸動脈或眼動脈狹窄、急性失血、眼壓增高。
年齡增大,不良飲食等可能會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及血栓,可能也會誘發供應視神經的動脈供血不足從而導致此病。
缺血性視神經病變好發於40~60歲、70~80歲老人,女性多於男性。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是最常見的類型,發病率可達0.23/萬~1.02/萬,任何年齡均可發病,45 歲以上者占89%,危害中老人視覺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動脈炎性缺血性視神經病變在我國極為罕見。
非動脈炎性缺血視神經病變好發於45歲以上人群,動脈炎性在我國罕見。
症狀
缺血性視神經病變多表現為突然發病、視盤輕度腫脹呈淡紅色、病人視力下降感多在清晨發現。動脈炎性引起的缺血視神經病變病人還多伴有同頭痛、頭皮觸痛、下頜痛、體重下降、全身不適等症狀。嚴重病人會造成視神經萎縮。
典型症狀
視力
突然出現無痛性、非進行性的視力下降,多在清晨醒來時發現,常主訴鼻側、下方或上方視物遮擋,通常單眼發病也可雙眼發病,對側眼發病常在數月或數年之後,雙眼同時發病非常少見。發病年齡多在50歲以上,此病多見於小視盤無視杯者,可有相對傳入性瞳孔障礙。
視盤
視盤多為局限性節段性水腫,或灰白色水腫,相應處可有視盤周圍線狀、火焰狀出血。後期出現視網膜神經纖維層缺損,初期視盤輕度腫脹呈淡紅色,是視盤表面微血管擴張所致。
按動脈具體受損原因,本病症狀可分為:
非動脈炎性
或稱動脈硬化性,多見於40~60歲,可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危險因素。夜間低血壓可能在本病中起作用,特別是服用抗高血壓藥物者。25%〜40%另眼也會發病。
動脈炎性
遠較前者少見,主要為顳動脈炎又稱巨細胞動脈炎所致,以70〜80歲的老人多見。視力減退、視盤水腫較非動脈炎性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更明顯,且可雙眼同時發生。若從症狀、體徵或紅血球沉降率來看而懷疑為顳動脈炎時,可做顳動脈活組織檢查。臉部額動脈走行處可觸及索狀血管並有壓痛,往往無搏動,可能發生視網膜動脈阻塞或腦神經麻痹,特別是第VI展神經麻痹。常伴有風濕性多肌痛症,可累及頸、肩、上肢、臀部和大腿肌肉。由於顳動脈受累,可出現局限性或瀰漫性頭痛、頭皮觸痛、下頜痛,以及體重下降、厭食、低熱、全身不適、肌痛和關節痛等表現。
視神經萎縮
是指各種疾病引起視網膜至外側膝狀體之間的神經節細胞及其軸突發生病變,導致視傳導障礙。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視野變化、視力減退並喪失等症狀,同時多可見視盤檢查視盤顏色異常,如灰白色或蒼白。此病無法自愈,病因治療為根本,病積極綜合治療。
看醫
如病人突然發病,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視力下降,請及時就醫於眼科。除醫生相應的體格檢外,還需做一些輔助檢查,如事業檢查、螢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彩色都卜勒超音波、視覺誘發電位檢查、.光學相干光斷層掃描儀檢查等。配合病人出現的症狀及輔助檢查的結果,不難診斷,須與視盤炎做相應的鑑別。
病人年齡為40歲以上,突然出現無痛性,非進行性視力下降,多在清晨醒來時發現,視力障礙常表現為鼻側、下方或上方視物遮擋時,請及時就醫。
病人如出現眼部不適及視力障礙應優先就診於眼科。
- 哪裡不舒服?
- 這個症狀持續多久了?
- 之前有看過其他醫生嗎?
- 在家服用過什麼藥物嗎?
- 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或其他全身性疾病?
- 以前做過手術嗎?
- 對什麼藥物和其他過敏嗎?
- 是否還患有其他疾病?
視野檢查
視野檢查法分動態與靜態檢查。一般視野檢查屬動態,是利用運動著的視標測定相等靈敏度的各點,所連之線稱等視線,記錄視野的周邊輪廓。靜態檢查則是測定一子午線上各點的光靈敏度閾值,連成曲線以得出視野缺損的深度概念。
螢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術
螢光素眼底血管制影是利用螢光素鈉做為制影劑疇前臂靜脈快速注入,當螢光素鈉隨血流進入眼底血管時,通過一組濾色片的眼底攝影機,持續拍攝眼底血管外染料輪迴時接收激發光線發射出的螢光形態,以察看視網膜動態輪迴的過程,從而得以體會眼底血管的微細結構和微輪迴的變化,為諸多眼底病的發病機理、診斷、醫治和預後評估供給按照。
彩色都卜勒超音波檢查
彩色都卜勒超音波就是在二維灰階超音波圖像的基礎上,用彩色圖像實時顯示血流的方向和相對速度的一種超音波診斷技術。
視覺誘發電位檢查
視覺誘發電位是檢查從視網膜的神經節細胞,一直到大腦枕葉的視皮質區域的視神經和視路疾病的檢查方法,是視網膜受到閃光或者圖形刺激後,在大腦枕葉視皮質誘發出的電活動。主要用於視神經疾患、視路疾患的診斷,另外是鑑別偽盲。
光學相干光斷層掃描儀檢查
英文名稱為OCT,這個檢查,以對人體無害的雷射作為光源,能夠通過掃描得到與病理切片精細程度類似的斷層掃描結果,為眼科多種疾病的臨床診斷與療效評價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 年齡大於40歲,突然出現無痛性,視力障礙。
- 病人視野缺損與生理盲點相連的弓形或扇形缺損,與視盤的改變部位相對應。
- 眼底螢光素血管造影,初期視盤弱螢光或充盈遲緩,末期有螢光滲漏,與視野缺損相對應。脈絡膜充盈可遲緩。
- 彩色都卜勒超音波,頸動脈、球後血管的彩色都卜勒超音波檢查可有血流減少。
- 視覺誘發電位檢查常表現為振幅下降、潛伏期延長,多以振幅下降為主。
- 光學相干光斷層掃描儀檢查,清晰顯示神經纖維層的改變,初期視盤水腫,末期萎縮。
- 顳動脈切片檢查,動脈炎表現。
視盤炎
病人年齡較輕,有眼球轉動痛,視力下降呈亞急性,可伴有視網膜出血、滲出。視野中心暗點及周邊向心性縮小,無巨細胞動脈炎體徵,往往有後玻璃體細胞,部分病例可復發。
治療
積極治療原發病因,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眼壓高者可服用降壓藥物,其他用藥還包括神經營養藥物、血管擴張藥物糖皮質類固醇等,手術治療包括視神經梢減壓術等。
普賴鬆
此藥中效糖皮質類固醇。在動脈炎性缺血性視神經病變中,初期全身應用糖皮質類固醇,以緩解循環障礙所致的水腫、滲出,對動脈炎性尤為重要。普賴鬆具有抗炎及抗過敏作用,能抑制結締組織的增生,降低微血管壁和細胞膜的通透性,減少炎性滲出,並能抑制組織胺及其它毒性物質的形成與釋放。因糖皮質類固醇的副作用較多,此藥至在此病急性發作期使用即可,切不可長期使用。用法用量請謹遵藥物說明書和醫囑。
維他命B1、維他命B12
兩者都屬於水溶性維他命B群,都具有促進神經系統發育,營養神經的作用,而且聯合服用具有協同作用。用法用量請謹遵藥物說明書和醫囑。
醋氮醯胺
主要成分成份 Acetazolamide ,是一種有效的降低眼壓的輔助藥物。用法用量請謹遵藥物說明書和醫囑。
右旋糖酐
別稱低分子右旋糖酐,可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增加血容量,減低血小板黏附性並抑制紅血球凝聚,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周圍循環阻力,疏通微循環。用法用量請謹遵藥物說明書和醫囑。
該病手術治療方法有視神經梢減壓術、玻璃體腔注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或糖皮質類固醇、高壓氧艙等,但以上療法爭議較多,療效無法確定,本文便不贅述。
預後
缺血性視神經病變常在半個月~2個月,其視盤水腫即可自行消退,留下局限性或完全的蒼白區。如能及時給予治療,預後較好。
解除病人原發病因,視神經受損較輕病人,經過積極可以治癒。
此病一般不影響自然壽命。
建議病人两週到一個月複診一次,聽從醫生建議,做相應輔助檢查,以判斷病情轉歸或惡化程度,使醫生得以調整相應的治療方案。
飲食
- 忌油膩食品,油膩食品多吃會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可能會使本病症狀加重。
- 忌菸酒,吸菸喝酒對身體毫無益處,所以應戒菸、戒酒。
- 宜多食用含維他命豐富的食物,胡蘿蔔、青椒、南瓜、蘋果、榴槤等水果蔬菜,對疾病治療和身體健康都有幫助。
- 宜多食豆腐、雞肉、牛奶、魚肉等營養豐富食品。
照護
叮囑病人注意眼部衛生、保持乾燥潔淨、注意用眼衛生、避免眼睛勞累,並指導病人用藥。病人應積極關注自己病情,必要時需複診。糖皮質類固醇切記不可長期大量服用。
- 使病人了解各類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指導病人正確服用。
- 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長時間看時間,避免疲勞用眼。
- 注意眼部衛生,禁止搔抓眼部。
積極監測病人病情,以便及時調整病人用藥種類型及用量,觀察症狀有無好轉或加重,如有異常,及時告知醫生。
糖皮質類固醇切記不可長期大量服用,停藥時要緩慢減量,以免發生反跳現象。
預防
此病發病機制很複雜,無法做到有效的預防措施,預防此病的原發性疾病,也就是與防了此病。日常生活中應養成檢查的生活習慣及就餐習慣,應忌煙、忌酒,積極鍛煉身體,避免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
病人可1~2年定期進行全面體檢一次,以達到初期篩檢的目的。
- 如病人已患糖尿病、高血脂、動脈粥狀硬化等疾病,需積極治療以免誘發此病。
-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少熬夜,避免嗜煙嗜酒,積極鍛煉身體,保持良好情緒,可以避免誘發基礎疾病,同時也能降低此病的發病危險。
- 如病人患有夜間低血壓,請病人積極治療,以免對眼部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