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唇癌

概述

唇癌為發生於唇紅黏膜的癌,是由於多種因素導致細胞DNA發生改變,從而使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失去控制,而發生黏膜異常增生的一種疾病,多發生於下唇中、外1/3間的唇紅黏膜,病變可表現為火山口樣潰瘍或菜花樣腫塊,生長緩慢,無自覺症狀,末期病例可侵及全唇並向頰部、肌層、前庭溝,甚至侵犯頜骨。下唇癌由於影響口唇的閉合功能,可伴嚴重的唾液外溢。

就診科別:
口腔科、口腔頜面外科
英文名稱:
carcinoma of the lip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唇癌復發和轉移
治療周期:
以手術為主的序列治療,治療周期與治療時腫瘤的嚴重程度有關
臨床症狀:
皰疹狀結痂的腫塊、局部黏膜增厚、火山口狀潰瘍、菜花狀腫塊
好發人群:
戶外工作者,吸菸者,喜嚼檳榔者,50~70歲的成年男人,有唇癌家族史者
常用藥物:
平陽黴素、 Fluorouracil
常用檢查:
口腔臨床檢查、頜面CT、病理檢查
疾病分類

唇癌絕大多數為鱗癌,且多為良好分化者,僅有5%為分化差的鱗癌和梭形細胞癌,少數為皮膚基底細胞癌的累及,且多見於上唇。此外,尚有起源於唇黏膜下小涎腺的腺癌、黏液表皮樣癌和腺樣囊性癌。

病因

唇癌易發生於長期暴曬在陽光下,接觸紫外線照射的人群。除此之外,唇癌的發生亦被認為與吸菸有關,特別是吸菸斗或雪茄者更易發生。除化學致癌因素外,可能與局部熱刺激,甚至燙灼也有一定聯繫,約22%的病例有癌前病變的歷史或癌前病損存在,其中包括白斑、乳頭狀瘤及盤狀紅斑性狼瘡等。

主要病因

物理因素

如熱、損傷、紫外線、X射線及其他放射性物質以及長期慢性刺激等均可成為致癌因素,如殘根、銳利的牙尖、不良修復體經常刺激的相應唇部,可形成唇癌;戶外工作者長時間接觸紫外線照射,也容易導致唇癌。

化學因素

這是最早被證實並且引起重視的致癌因素,如吸菸、咀嚼菸葉和嚼檳榔等不良習慣,其產生的苯芘、N-亞硝基呱啶等致癌物質,可誘發唇癌。

營養因素

某些維他命與微量營養素的缺乏,與唇癌的發生有一定關係。其中微量營養素,如硒、銅、鋅、鐵的缺乏,與唇癌的發生有關,而維他命A、維他命B、維他命E的缺乏可導致唇癌的高發。

遺傳因素

癌症病人可有家族史,遺傳的不是癌症本身,而是一種容易患癌症的體質。這部分人群在其他致癌因素刺激下,最終患病。

基因突變

人類染色體中存在著癌基因,癌基因被激活,或抑癌基因被抑制後,人體會發生腫瘤。

誘發因素
  • 長期於戶外工作者,因接觸過量的日光照射,易導致唇癌的發生,如農民、漁民等。
  • 長期精神壓力大、內分泌異常、身體免疫功能低下,造成機體內環境失調,是癌症發生、發展的誘發因素。
  • 吸菸、咀嚼檳榔、過度飲酒、口內有長期刺激唇黏膜的殘冠、殘根、不良修復體等,都是唇癌發生的致病因素。
流行病學

唇癌在我國並不屬於高發疾病,發病率約為1/10萬,唇癌與口腔癌之比為1:10~1:20,此構成比在北方地區可能高於南方地區。另外,唇癌多見於60歲以上的男性,男女比例在下唇癌為79:1,上唇為5:1。

好發人群
  • 戶外工作者:唇癌易發生於戶外工作者,如農民、漁民以及長期暴曬於紫外線之下的工人。
  • 吸菸者、咀嚼檳榔者:已有研究證實,唇癌的發生與吸菸和嚼檳榔有關,菸草中的苯芘、N-亞硝基呱啶等,屬於致癌物質。
  • 50~70歲的成人:男性多於女性,但近年來有女性增多及發病年齡更年輕化的趨勢。
  • 家族史:家族中其他直系親屬或旁系親屬有口腔癌及口咽癌病史的人。

症狀

唇癌為發生在唇紅黏膜的癌症,多發生於下唇,好發於下唇中外1/3處的唇紅緣黏膜。初期表現為唇紅緣皰疹狀結痂的腫塊,或局部的黏膜增厚,隨病情發展會出現火山口狀潰瘍或菜花樣腫塊。一般發展較慢,無疼痛、不適等自覺症狀,可發生淋巴結轉移和復發。

典型症狀

潰瘍

隨病情進展可同時伴有增殖和潰瘍,邊緣外翻高低不平。病損表面常出現血痂及炎性滲出,進而繼發感染。

唾液外溢

末期病例可侵及全唇並向頰部、肌層、前庭溝發展,甚至侵犯頜骨。下唇癌由於影響口唇閉合功能,可伴發嚴重的唾液外溢。

初期症狀

初期常為皰疹狀,白斑皸裂或局部黏膜增厚。後逐漸形成腫塊,表面潰爛形成潰瘍,潰瘍表面可結痂,痂皮揭除易出血並反覆結痂。

中末期症狀

潰瘍進一步發展,呈菜花狀增生,邊緣高出正常黏膜,呈火山口狀的潰瘍,且莖底有不同程度的浸潤性硬結。

末期症狀

腫瘤末期可向深層肌肉浸潤,侵及全唇並向頰部、肌層、口腔前庭溝擴展,甚至侵犯頜骨,出現下唇固定、惡臭、組織壞死脫落。

併發症

唇癌復發和轉移

復發和轉移是惡性腫瘤的最典型特徵,唇癌術後易發生腫瘤復發,末期唇癌可侵及全唇,並向頰部、肌層、前庭溝發展,甚至侵犯頜骨。下唇癌由於影響口唇的閉合功能,可伴嚴重的唾液外溢。

惡病質

末期唇癌病人易發生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由於其影響進食,容易發生惡病質,表現為極度消瘦,如皮包骨,形如骷髏,可有貧血、無力、疼痛、全身衰竭等症狀,完全臥床,生活不能自理,極度痛苦。

看醫

唇癌為發生在唇部的惡性腫瘤,生長迅速、易復發,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病人生命安全。如出現唇紅部位白斑、紅斑、腫塊、潰瘍,長時間不癒合,應及時去醫院口腔科就診治療。

就醫指征
  • 發現唇部組織有硬結,或者斑塊、經久不愈的潰瘍,應及時就診。
  • 如唇部斑塊或潰瘍伴有劇烈疼痛,且有神經感覺功能障礙,如口角歪斜、下唇麻木等症狀,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 已經確診唇癌的病人,若出現頸部淋巴結腫大、疼痛,以及口腔、頜面、頸部不適,應立即就醫治療。
就診科別
  • 如果是去綜合醫院,需要去口腔科就診。
  • 如果是去口腔專科醫院,需要去口腔頜面外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有什麼不適感覺?
  • 職業是什麼?是否長期暴露在日光下或紫外線下?
  • 最初的症狀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 是否吸菸?
  • 是否經常食用過燙食物?
  • 有沒有家屬也出現過類似情況?
需要做的檢查

口腔臨床檢查

  • 醫生可通過觀察和觸摸來確定病變的形態、大小、生長部位,明確腫瘤的質地、邊界、活動度及與周圍組織的關係等。
  • 行頭臉部淋巴結觸診來判斷是否有淋巴結轉移。

影像學檢查

包括X線、CT、磁共振、超音波、放射性核素檢查等,主要用於了解病變的範圍、發展程度和轉移情況。需注意磁共振檢查前應告知醫生是否有心臟起搏器、人工瓣膜,是否做過手術,有無假牙、義眼等。如果口內有金屬假牙或烤瓷牙,可能會影響磁共振檢查的精確性或造成危險,一般需拆除後才能進行檢查。

病理檢查

即「取切片檢查」,在實驗室對切取或切除病損區組織進行組織病理學分析,來確定腫瘤的性質、類型和分化程度,部分情況下病理檢查可與手術同期進行。

診斷標準

典型唇癌症狀

常見於下唇中外1/3間的唇紅黏膜,呈皰疹狀結痂的腫塊,病情進一步發展,可見火山口樣潰瘍或菜花樣增生,頸部可觸及腫大淋巴結。

病理檢查

在實驗室對切除病損區組織進行細胞學分析,來確定腫瘤的性質、類型和分化程度,有些情況下病理檢查可與手術同期進行。

鑑別診斷

慢性唇炎

唇黏膜和口角區均可發生,多表現為唇部乾燥並伴有細小裂紋,亦可表現為唇部腫脹、黏膜表面潰爛、潰瘍、滲出及出血,基底軟,無硬結,病程持續數年不愈,無淋巴結轉移。對症治療後,病情好轉,但容易反覆。通過取切片檢查做病理學檢查即可明確鑑別。

盤狀紅斑性狼瘡

一種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疾病,常見於中年婦女,多發生於顏臉部的皮膚和唇黏膜,下唇多見。表現為一個或多個肥厚的紅斑,大小不等,界限清楚、中央微凹、邊緣突起的盤狀病損,表面可有鱗屑,繼發萎縮和糜爛時,則形成淺表性潰瘍。根據病史、典型症狀即可進行進行鑑別,不明確者可行血清免疫學檢查及病理檢查。

梅毒性下疳

可發生在下唇,是一種罕見的疾病。病變直徑多不超過1.5公分,可有硬結,但基底部潔淨、規則。根據以上不同表現,藉助病史、典型症狀、血清免疫學檢查可以鑑別。

治療

唇癌位置表淺,易於初期發現與診斷,且多數分化較好,較少發生淋巴結轉移。早中期病人臨床上用手術、放療、化療、冷凍、雷射、PDT(光動力療法)或綜合療法均可獲得較滿意的治療效果,而末期唇癌目前多數學者主張手術與放療聯合應用的綜合療法。

治療周期
根據唇癌分期、治療方法,治療周期長短不一,中末期病人多是以手術為主的序列治療,治療周期較長。
藥物治療

平陽黴素

平陽黴素是治療唇鱗癌的首選化療藥物,多作為術前誘導化療,以減少手術切除導致的正常組織缺損範圍,便於修復。化療時應嚴格遵醫囑,按照醫生的治療設計進行化療,否則易產生較為嚴重的副作用。

Fluorouracil

Fluorouracil 為治療唇腺癌的首選化療藥物,可以有效地治療唇腺癌,降低唇腺癌的復發率,提高其存活率。

標靶藥

根據惡性腫瘤細胞的分子生物學特徵而研發的藥物,統稱為分子標靶藥物,這是隨著當代腫瘤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高科技藥物。

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是唇癌的首選治療方法。

  • 手術方法:手術時把安全緣定在腫瘤外0.5公分處,用電刀切除,術中配合創緣病理檢查,儘可能保留唇部的解剖標誌(人中、唇珠、口角等),以利於修復,並依據唇缺損範圍行直接拉攏縫合、局部皮瓣修復或游離皮瓣修復等。
  • 遵守「無瘤原則」:如果懷疑已經發生淋巴結轉移,需要做同側頸淋巴結清掃術;如果腫瘤已經侵襲到對側,需要做雙側頸淋巴結清掃術。
放射治療
  • 行根治性放療時,應根據腫瘤的大小決定單獨或聯合使用外照射和近距離放療。放療劑量也要考慮腫瘤大小,當同時進行近距離放療時,外照射放療的總劑量應減少或略多。
  • 輔助治療時應根據病理特徵給予合適或更大的劑量。頸部的根治性治療和輔助治療時,都應根據不良預後因素,如切緣陽性或腫瘤累及範圍(如神經周圍、血管和淋巴系統)來決定照射劑量。
其他治療

低溫治療可用於表淺的唇癌治療,經過反覆、迅速深低溫冰凍,可引起癌細胞和細胞壁的破裂和死亡。

預後

唇癌預後取決於原發腫瘤的大小、組織分化程度、頸淋巴結轉移與否,以及治療方法的選擇,初期治療效果比較好,應儘可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以有效的降低唇癌的復發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延長病人的生存時間,提高生存率。中末期唇癌目前還不能保證完全治癒,需要在手術基礎上進行序列治療。

能否治癒

唇癌為惡性腫瘤,初期有望治癒,中末期目前尚不能完全治癒。

能活多久

唇癌預後取決於原發腫瘤的大小、組織分化程度、頸淋巴結轉移與否,以及治療方法的選擇,一般5年治癒率在80%~90%。

複診

唇癌治療剛開始,至少每3個月複查一次;病情控制控制穩定後,可每6個月複查一次。

飲食

唇癌病人由於腫瘤消耗,以及進食障礙,易導致營養缺乏。因此應當特別注意營養物質的攝入,足夠的營養支持不僅能對治療產生幫助,同時有利於病人的恢復和情緒健康。

飲食調理
  • 減少吃過熱食物的次數,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可減輕損傷後的口腔組織充血或增生,防止口腔黏膜的癌變。
  • 已患病的病人,應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入量,經常食用肉、蛋、奶等,多吃富含維他命的疏菜、水果及其他一些有助於抗癌的食物,如蘆筍、海帶、海藻、洋蔥、大蒜、磨菇等。

照護

唇癌病人的護理以促進病人恢復正常飲食,補充營養,恢復體力,保持身體各項指標達到正常為目的,平時應杜絕不良習慣,如吸菸、嚼檳榔等。

日常護理

保證日常營養

  • 唇癌病人由於腫瘤消耗,以及攝食障礙,易導致營養欠佳。因此應當格外注意營養物質的攝入,足夠的營養支持不僅能對治療產生幫助,同時有利於病人的恢復和情緒健康。
  • 保證優質蛋白、蔬果和穀物的攝入,如果因進食困難無法保證日常營養攝入,應請正規醫院營養科會診,通過口服營養補劑、靜脈補充營養等方式加強營養。

保持良好的心態

癌症是一種慢性疾病,並非不治之症,病人不應有「恐癌」心理,治療時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學會調整情緒,適度釋放壓力,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早日戰勝疾病。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 每日作息應當規律,避免熬夜,保證充足睡眠。
  • 保證每日適度運動。
  • 嚴格杜絕吸菸、酗酒等不良的生活習慣。
  • 戶外活動時應注意保護唇部,避免暴曬。

預防

預防唇癌及其復發的關鍵是避免唇組織接觸各種形式的損傷,如日光照射、吸菸、殘冠、殘根、不良修復體的刺激等,還應注意保持口腔健康和保護唇部。

預防措施
  • 應避免長時間陽光暴曬,戶外運動或工作時,應注意保護包括唇部在內的臉部組織。
  • 注意口腔衛生,及時去除不良刺激,如殘冠、殘根、不良修復體等。不吃過燙和刺激性食物,以及戒菸、戒酒、不咀嚼檳榔。
  • 保持樂觀的心態,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長期過度精神緊張和憂鬱。
  • 定期體檢,關注腫瘤標誌物等化驗指標。
  • 樹立健康意識,若唇部出現不明原因的白斑、紅斑時,要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