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急性白血病
概述
小兒急性白血病主要是由於病人造血幹細胞增殖分化出現異常,而引起的一種惡性增殖性的疾病。這種疾病不僅會影響到病人骨髓以及身體整個造血系統,還會浸潤身體其他器官。
- 就診科別:
- 血液科、兒科
- 英文名稱:
- acute leukemia of children
- 疾病別稱:
- 血癌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頭痛、視力模糊、睪丸腫大
- 治療周期:
- 2~3年
- 臨床症狀:
- 出血、淋巴結腫大
- 好發人群:
- 4~6歲幼兒、免疫力低下者、長期生活在放射性環境中的人群
- 常用藥物:
- 鹽酸米托蒽醌、 Cytarabine 、胺甲蝶呤
- 常用檢查:
- 血象檢查、骨髓像檢查、免疫分型以及細胞遺傳學檢查
小兒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
是由於骨髓中的白血球而發展來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會侵入到人體的血液,可以在人體內機四處擴散,蔓延到其他的器官。
小兒急性非淋菌性尿道炎巴細胞性白血病
急性非淋菌性尿道炎巴細胞白血病在初期階段,由於病人體內產生的健康血球降低,就會出現疲乏、發燒、食欲不振等症狀。
病因
引起小兒急性白血病的可能因素比較多,主要可以分為病毒感染、化學因素、放射性因素等,一定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可以最大可能的恢復病人健康。
染色體畸變
染色體異常會導致病人出現不同的生理機能,會使機體患急性白血病的機率大大增加。
經常接觸放射性元素
會導致體內細胞發生不良的惡性病變,導致疾病的發病率增加。
病毒感染
病毒會改變病人體內的細胞,使正常細胞發生病變。
- 如果長期生活在有化學污染的環境中,有可能對細胞的正常分化存在威脅。
- 母親在懷孕時接觸了大劑量輻射,可能導致基因突變,增加患病率。
這種疾病比較常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發病率較之前呈現下降的趨勢。
4~6歲幼兒
機體器官還未發育完全,患病機率增加。
免疫力低下者
身體抵抗力低下,導致患病機率增加。
長期生活在放射性環境中的人群
其細胞出現病變的機率會增大。
症狀
病人在發病的初期階段出現症狀並不是特別明顯,隨著病情發展可出現發熱、出血、淋巴結腫大等症狀。
- 發熱:病人可出現高熱,臉色十分蒼白。
- 出血:口、鼻以及牙齦可出現出血的現象。
- 淋巴結腫大:頸部兩側以及腹股溝部位出現淋巴結腫大。
- 肝臟腫大。
頭痛、視力模糊
由於急性白血病細胞侵犯到中樞神經系統,從而引起頭痛、視力模糊。
睪丸腫大
當白血病細胞侵犯到病人睪丸,可導致睪丸腫大。
看醫
無明確誘因出現發燒、出血等症狀,需要及時就醫,進行血象檢查、免疫分型以及細胞遺傳學檢查,明確是否為小兒急性白血病,排除再生不良性貧血、惡性組織細胞病等疾病。
- 無明確誘因出現發燒、出血等症狀,需要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發燒、出血伴有頸部和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應立即就醫。
優先考慮去血液科就診,兒童病人可至兒科就診。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都有哪些症狀?
- 症狀出現多久了?
- 有什麼既往病史?
- 以前出現過這種情況嗎?
血象檢查
病人的白血球呈現增多或者減少的趨勢,體內的血紅素或者血小板呈現下降的趨勢。
骨髓象檢查
病人的骨髓中原始以及早幼細胞占白血球超過30%。
免疫分型以及細胞遺傳學的檢查
有助於對病人的預後做出一定評估。
- 無明確誘因出現發燒、出血伴有頸部和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 血象檢查顯示白血球增多或者減少,血紅素或者血小板下降。骨髓像檢查骨髓中原始以及早幼細胞占白血球超過30%。
再生不良性貧血
這種疾病也會使病人出現出血、發熱等與小兒急性白血病類似的症狀,但是不會出現肝脾臟腫大的現象,通過骨髓活組織檢查和放射性核素骨髓掃描可明確鑑別。
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
這種疾病主要是由於病人感染EB病毒,在臨床上會出現皮疹、肝脾臟腫大、發熱等現象,可以通過檢測病人體內的EBV特異性抗體加以鑑別。
治療
小兒急性白血病的治療周期為1~2個月,包括藥物治療,如鹽酸米托蒽酮聯合 Cytarabine 、胺甲蝶呤等。還要進行化療,殺滅人體內的致病白血球,緩解白血病細胞浸潤引起的症狀。
鹽酸米托蒽酮聯合 Cytarabine
對於多種腫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適用於急性白血病以及消化道癌,尤其是對急性非淋菌性尿道炎巴細胞白血病有非常好的療效,聯合使用效果更佳。
胺甲蝶呤
可以單獨使用或者聯合其他化療藥物一起使用,對兒童和青少年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治療效果最好。
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包括自體移植和異體移植,可使病人獲得正常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
預後
本病的預後多不好,但是隨著科技手段的不斷進步,小兒急性白血病的生存率已經大大升高,經積極有效的治療,五年的生存率可以達到80%左右。通常患兒需3個月內前往醫院複診,檢查病情的恢復情況。
小兒急性白血病不能完全治癒,但需要積極治療改善預後。
小兒急性白血病具體的存活時間不定,需要結合病人的保養狀態和恢復情況而定,通常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80%左右。
病人需要在3個月內前往醫院複診,通過血液常規評估病情的恢復情況。
飲食
當病人處於疾病的恢復階段,如果之前的飲食習慣不佳,需要改善生活飲食習慣,通過食物調理來增強抵抗力。
- 在患病期間應當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進食富含維他命以及高蛋白的飲食。
- 禁止食用涼菜等冷食,這些食物容易被細菌感染,容易導致病人出現更加嚴重的感染症狀。
照護
小兒急性白血病的病人還處於急性期的時候,應當適當臥床休息,注意各項機能變化,家屬一定要悉心陪伴病人,緩解病人的不良情緒,對於疾病恢復、預防復發有一定效果。
- 保持皮膚的清潔,病人可以經常使用溫水擦拭身體,勤換內衣、內褲。
- 每天需要補充足夠的水分,保持體內的水鹽平衡。
- 急性期適當的臥床休息,在病情得到控制之後,可以逐漸恢復到正常的生理活動。
在病人的恢復時期,注意各項機體功能的變化,記錄日常體溫,判斷病人的症狀是否得到一定的改善。
這種疾病一般不能夠被治癒,會對病人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家屬一定要悉心的陪伴病人,幫助病人緩解焦慮、憂鬱的不良心理。
預防
對於小兒急性白血病的預防,要注意保證個人的日常生活質量,儘量遠離含有放射性的物質,或者有危害性的化學毒物,防止人體內的細胞發生病變。
如果直系親屬中有急性白血病病人,應當儘早前往醫院進行血液檢查。
- 要注意天氣的變化,適當增減衣物,預防感冒、發燒現象。
- 一定要慎重使用氯黴素、 Phenytoin Sodium 等藥物。
- 經常進行適當的運動,加強人體的免疫力。
- 儘量遠離含有放射性的物質或者有危害性的化學物質,如X射線、苯以及其衍生物。
- 有家族史的人群注意定期體檢,初期發現、初期治療,可預防疾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