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肛門廔管

概述

肛門廔管又稱肛管直腸瘺,是肛管或直腸與肛周皮膚相通的肉芽腫性管道,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腸,故常稱為肛門廔管,內口多位於齒狀線附近,外口位於肛周皮膚處。整個瘺管壁由增厚的纖維組織組成,內覆一層肉芽組織,經久不愈。發病率僅次於痔,多見於男性青壯年,可能與男性的性激素靶器官之一皮脂腺分泌旺盛有關。

就診科別:
肛腸外科
英文名稱:
Anal Fistula
疾病別稱:
肛管直腸瘺、肛漏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肛門廔管癌變、肛門失禁、肛門狹窄、直腸陰道瘺
治療周期:
1~2週及以上
臨床症狀:
肛門流分泌物、疼痛、搔癢、瘺管排便、排氣
好發人群:
男性青壯年、長期久坐或者久站不動的人群、糖尿病病人
常用藥物:
甲硝唑、高錳酸鉀洗液
常用檢查:
直腸指診、探針檢查、磁共振檢查、X線、肛門鏡檢
疾病分類

按瘺管位置高低及數量分類

低位單純性肛門廔管

內口在肛隱窩,僅有一個瘺道通過外括約肌皮下或淺部,與皮膚相同。

低位複雜性肛門廔管

有兩個以上內口或外口,肛門廔管瘺道在外括約肌皮下部和淺部。

高位單純性肛門廔管

內口在肛隱窩,僅有一個瘺道,走行在外括約肌深層以上。

高位複雜性肛門廔管

有兩個以上外口,通過瘺管與內口相連或並有支管空腔,其主管通過外括約肌深層以上。

按照瘺管與括約肌的關係分類

肛管括約肌間型

即低位肛門廔管,是由於肛管周圍膿腫導致的,會位於內外括約肌之間,內口於齒線周圍,外口於肛緣附近,約占肛門廔管70%。

經肛管括約肌型

可為低位或高位肛門廔管,因坐骨肛管間隙膿腫導致,瘺管穿過外括約肌、坐骨直腸間隙,開口於肛周皮膚上,約占25%。

肛管括約肌上型

比較少見,即高位肛門廔管。瘺管在括約肌間向上延伸,可越過恥骨直腸肌,向下經坐骨直腸間隙穿透肛周皮膚,約占4%。

肛管括約肌外型

最少見。多為骨盆直腸間隙膿腫合併坐骨直腸間隙膿腫的後果。治療困難,僅占1%。

病因

肛門廔管多為一般化膿性感染所致,少數為特異性感染,如結核、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直腸肛管外傷繼發感染也可形成肛門廔管,直腸肛管惡性腫瘤也可潰破成瘺管,但均較少見,與一般化膿性肛門廔管有明顯區別。

主要病因

肛周膿腫

肛周膿腫經肛周皮膚行膿腫切開引流術後,該切口形成外口或自行破潰,可導致肛門廔管。

感染

肛門廔管多為一般化膿性感染所致,少數為特異性感染所致,如結核、克隆病、潰瘍性結腸炎等所引起的肛門廔管。直腸肛管外傷繼發感染也可形成肛門廔管,直腸惡性腫瘤潰破也可形成瘺管。但都少見,與一般化膿性肛門廔管有明顯區別。

直腸肛門損傷

外傷、食物中的骨頭、吞咽金屬等物品、肛門鏡檢查、肛門體溫計測體溫等損傷肛管直腸情況,可導致細菌侵入傷口引起肛門廔管。

會陰部手術

內痔注射誤入肌層或手術後感染、產後會陰縫合後感染等情況,均可波及肛門直腸引起膿腫和瘺。

誘發因素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長期食用辛辣、油膩的食物可以改變排便習慣和性狀,繼而導致便秘或腹瀉,可增加肛周膿腫及肛門廔管的發生率。

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久坐、長期熬夜、吸菸酗酒、過度勞累都會誘發肛周膿腫和肛門廔管。久坐可以導致肛門內長時間的高壓;長期熬夜、勞累可以致胃腸道功能失調,使排便習慣發生改變,然後出現肛周疾病,增加肛周膿腫及肛門廔管的發生率。

流行病學

在我國,肛門廔管是肛腸科的常見疾病之一,發病率占肛腸病的1.67%~2.6%,可以見於任何年齡,以青壯年男性多見,嬰幼兒發病者亦不少見。

好發人群

糖尿病病人

血糖控制不佳後會有全身各部位感染的風險,可伴隨出現肛門廔管。

免疫力低下者

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腸結核等,因其抵抗力降低及炎症長期刺激的情況下,引發感染,導致肛周膿腫,最終形成肛門廔管。

症狀

肛門廔管多為肛周膿腫自行潰破,或切開排膿後傷口經久不愈形成肛門廔管外口。臨床表現為自瘺管外口反覆流出少量膿液,污染內褲,有時膿液刺激肛周皮膚,有搔癢感。若外口暫時封閉,膿液積存,局部則有脹痛、紅腫,封閉的外口可再穿破,或在附近穿破形成另一新外口,如此反覆發作,可形成多個外口,互相溝通。

典型症狀

肛門流分泌物

可持續或間斷流出、量少,分泌物可以為膿性、血性或黏液性。

搔癢

膿液刺激瘺口周圍皮膚引起搔癢或濕疹。

疼痛

若外口暫時封閉,膿液積存,局部則有脹痛、紅腫,封閉的外口可再穿破或在附近穿破形成另一新外口,如此反覆發作可形成多個外口,互相溝通。如瘺管引流通暢則局部無疼痛,僅有輕微發脹不適。

瘺管排便、排氣

部分較大的高位肛門廔管,因為瘺管在肛門括約肌外側不受肛門括約肌的控制,因此外口可以有糞便或氣體排出。

局部體徵

外口呈乳頭狀突起或肉芽組織的隆起,壓之有少量膿液流出,低位肛門廔管常僅有一個外口,若瘺管位置較淺,可在皮下摸到一硬索條,自外口通向肛管;高位肛門廔管位置常較深,不易摸到瘺管,但外口可有一個或多個。由於分泌物的刺激,肛周皮膚常增厚及發紅。

其他症狀

部分肛門廔管病人常伴有貧血、排便困難、身體消瘦、精神萎靡、神經衰弱等,偶見貧血,繼發感染時可以出現體溫升高。

併發症

肛門失禁

若病人未及時治療或病情控制不佳時,肛門廔管反覆發作,最終累及肛門括約肌從而導致其功能異常或缺失。此時即使行手術治療也難以保留肛門正常功能,病人將出現控便異常甚至肛門失禁。部分複雜性肛門廔管病人手術後也會出現肛門失禁,輕者為暫時性失禁,重者有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失禁。

肛門廔管癌變

反覆發作、久治不愈的肛門廔管存在癌變風險。

肛門狹窄

肛門廔管手術後易發生肛門狹窄,可表現為大便不通暢、大便稀且細、排便次數多。如確診肛門狹窄,應手術松解狹窄。

直腸陰道瘺

直腸陰道瘺是直腸和陰道兩上皮表面之間的通道,可表現為陰道有氣體或糞便排出、外陰及會陰濕疹等,不及時治療會導致反覆感染,應採取手術治療結合藥物抗感染治療。

看醫

如果病人出現反覆的肛周破潰流膿、潮濕搔癢、疼痛等症狀,應及時就醫,醫生會結合病人主訴、病史、臨床表現、各種輔助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判斷。該病需要與肛門周圍化膿性汗腺炎、骨盆骨髓炎等疾病相鑑別。

就醫指征
  • 高危人群需要進行定期體檢,如出現肛周破潰流膿,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發現肛周有反覆發作、破潰流膿的硬結,高度懷疑肛門廔管時應及時就醫。
  • 已經確診肛門廔管的病人,若出現反覆破潰流膿的情況應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肛腸外科就診。
  • 也可選擇基層醫院的一般外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因為什麼來就診?
  • 症狀出現是一過性還是持續的?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肛周破潰、流膿等)
  • 膿液的特點是什麼?(如膿性、血性、黏液性)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 肛周結節的數目、大小?
  • 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不良嗜好?
需要做的檢查

直腸指診

在內口外有輕度壓痛,少數可捫及硬結或凹陷。

亞甲藍染色法

將白濕紗布塞入肛管及直腸下端,通過外口向瘺管內注入亞甲藍1~2ml,然後取出肛管內紗布,根據紗布上有無亞甲藍染色及染色部位來明確瘺管的存在及內口部位。

探針檢查

用探針通過外口插入管道,以明確瘺管的位置、走行及內口所在。此法一般在手術時麻醉下進行,如操作不當或不熟悉此法,可能會造成假道形成。

瘺管造影

自外口注入30%~40%碘油,X線攝片可觀察瘺管分布,多用於高位複雜性肛門廔管及蹄鐵型肛門廔管的診斷。

肛管超音波

對括約肌間瘺有時有確診價值,但無法確診括約肌外瘺及經括約肌瘺。

磁振造影檢查

目前認為磁振造影檢查時確診肛門廔管位置有極高的準確性。臨床正確使用磁振造影不僅可以提高手術成功率,而且可監測複雜性肛門廔管是否完全癒合。

診斷標準
  • 視診可觀察到病人肛周皮膚有一個或多個突出的外口,嚴重者可有膿液流出。指檢可觸及有自外口向肛內走行的索條狀硬物,此時可初步確診。
  • 經超音波、X線攝片、CT、磁共振檢查等影像學檢查明確肛周有瘺管存在,則可以進一步確診。
鑑別診斷

肛門周圍化膿性汗腺炎

這是最易被誤診為肛門廔管的肛門周圍皮膚病,因其主要特徵是肛周有膿腫形成和遺留竇道。竇道處常有隆起和膿液,有多個外口,故易誤診為多發性肛門廔管或複雜性肛門廔管。鑑別要點是肛周化膿性汗腺炎的病變在皮膚及皮下組織,病變範圍廣泛,可有無數竇道開口,呈結節狀或瀰漫性,但竇道均淺,不與直腸相通,切開竇道後無膿液和瘺管,亦無內口。

骨盆骨髓炎

骨盆化膿性或結核性病變引起的骨盆骨髓炎,常在會陰部發生竇道,與肛門廔管的外口極為相似。但前者無內口,X線片顯示骨盆有病變,可以此進行鑑別診斷。

皮下軟組織化膿性感染

毛囊竇或囊腫繼發感染以及薦髂骨結核等所形成的慢性竇道。這些竇道均不與腸腔相通,無內口存在。鑑別診斷困難時可以從竇道口注入碘油或禽碘水溶液,攝正、側位X線片,確定竇道方向,以及通向腸腔與否。

末期肛管直腸癌

破潰後可形成肛門廔管,特點是腫塊堅硬,分泌物為膿血、惡臭,病理切片可確診鑑別。

治療

肛門廔管一旦形成,一般無自愈可能,手術治療是唯一的治癒性手段。手術的原則是將瘺管切開或切除,使其成為開放的創面,從而達到逐漸癒合的目的。

治療周期
肛門廔管通過手術方式一般可以治癒,手術周期1~2週及以上。
藥物治療

抗生素

急性感染髮作期或有全身感染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治療。但長期使用易產生耐藥性以及副作用,效果不顯著。

外治

主要通過局部熏洗、換藥,促使腫痛消失,炎症吸收,使症狀改善。局部紅腫疼痛者,熏洗後可外敷抗菌消炎軟膏。 

手術治療

瘺管切開術

適用於單純性低位肛門廔管,手術時用探針查清瘺管全程,循探針瘺管全部切開,刮去瘺管內肉芽組織,使創面呈V形。創面內填塞油紗布,2~3天後,每天用1:5000的高錳酸鉀或熱水坐浴,創面清潔。術後2~3天局部使用生肌膏或生長激素製劑換藥,有利於加速創面的癒合。

掛線療法

適用於高位單純性或複雜性肛門廔管,此法可避免括約肌一次切開斷裂收縮致術後肛門失禁,臨床上應用廣泛,操作簡便。其缺點是術後復發率較高,高位複雜性肛門廔管可經多次掛線使其變為單純性肛門廔管。手術方法為麻醉下先用探針從外口插入,順瘺管經內口穿出,在內口端探針上縛一根橡皮筋,然後將橡皮筋從內口經瘺管在外口引出,切開內外口之間的皮膚,拉緊橡皮筋予以結紮。術後3~5天可再緊線一次,一般在術後1∽2週內橡皮筋脫落,留下敞開創面可以逐漸癒合,如兩周後橡皮筋不脫落,此時可用剪刀將橡皮筋縛扎的組織剪斷或再次緊線。

肛門廔管切除術

一般適用於低位單純性肛門廔管。方法為一次性將全部瘺管切除,創面為健康的正常組織,並呈內小外大狀態。較淺表的創面可作全層縫合,一周後後拆線,多可一期癒合,較深的創面宜敞開。高位肛門廔管作切除術時,宜分出外括約肌深部,需切斷者應注意將其縫合重建。

營養治療

營養治療是治療肛門廔管的輔助方法,宜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忌食辛辣、油炸食品,保持排便通暢。肛門廔管食療方,大米、小米各100g,洗淨,放入鍋內添入適量水煮開,待粥煮至半熟,加入豆漿500g攪勻煮熟,便可食用。適用於虛損病人,老幼皆宜。

中醫治療

內治法

適用於無法進行手術的病人或者可作為術前、術後的輔助治療,清熱利濕法用於濕熱下注證;托里透毒法用於正虛邪戀證;養陰清熱法用於陰液虧損證。現代肛門廔管術後前期應用以上治法,後期應用益氣健脾等治法。

外治法

包括插藥脫管療法、掛線療法、熏洗法、外敷法、枯痔法、結紮法等,目前臨床上常見的有外治八法:擴創引流、去腐剔異、除疤拔管、拔毒生肌、斂瘡收口、拔罐縮腔、補漏生肌、貼敷箍毒。

其他治療

運動治療

久坐時應每隔30~60分鐘活動身體一次,建議每周保持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

阻塞法

適用於單純性肛門廔管病人發作期,用0.5%甲硝唑、生理鹽水沖洗瘺管後,用生物蛋白膠自外口注入。此法雖然可以做到無創無痛,但治癒率低。

預後

肛門廔管疾病預後較好,一般不會影響病人的壽命。但是手術治癒肛門廔管後仍存在復發的可能,反覆發作、久治不愈的肛門廔管可以發生癌變。

能否治癒

肛門廔管可以通過手術方式治癒。

能活多久

肛門廔管病人可以通過手術方式治癒,術後護理得當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但反覆發作、久治不愈的病人對生活質量有一定影響。

複診

肛門廔管手術後,一般建議病人三個月複查一次。

飲食

肛門廔管疾病與飲食關係較為緊密,病人應注意飲食方面的調理,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多飲水,多進食新鮮的蔬菜、水果。後期病情穩定後可以多進食粗纖維食物,有利於疾病痊癒。

飲食調理
  • 肛門廔管病人術後不宜禁食,應給軟質普食,如軟飯、麵條、切碎煮熟的肉。
  • 忌食刺激性的食品,如酒、辣椒、大蒜等,易使腸胃產生濕熱、濁氣及瘀血下注於肛門而復發。
  • 多飲水,多食新鮮的蔬菜、水果,如蘋果、香蕉、梨,有助於加強腸蠕動。
  • 清晨可以空腹飲蜂蜜水一杯,有清熱補中、潤燥滑腸的作用。
  • 宜多進食粗纖維食品,如芹菜、韭菜等,有利於加強腸蠕動,促進排便作用。但應在傷口穩定後服用,不宜過早食用,過早食用產生的大便對肛門摩擦過多,不利於傷口癒合。

照護

肛門廔管可對病人的日常工作、生活造成一定影響,經治療後有復發的可能,病人可通過自我管理、改善飲食及生活方式來預防肛門廔管。具體包括控制體重、定期進行體育鍛煉、避免久坐、避免勞累、戒菸酒、保持局部衛生等。

日常護理
  • 積極防治便秘與腹瀉,便秘時積存在直腸內的糞塊易阻塞肛隱窩致急性肛隱窩炎,最終將形成肛周膿腫。此外,大便乾燥、硬結,在排便時易擦傷肛隱窩引起肛周感染。腹瀉日久也可刺激肛隱窩發炎,稀便也易進入肛隱窩誘發肛周感染。因此,防治便秘和腹瀉對預防肛周膿腫和肛門廔管形成有重要意義。
  • 及時治療肛隱窩炎和肛乳頭炎,以防止肛周膿腫及肛門廔管的形成。
  • 及時治療可引起肛周膿腫的全身性疾病,如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及腸結核等。
  • 堅持每次排便後坐浴,洗淨肛門,保持肛門部清潔,對預防肛周感染有重要意義。
病情監測

病人應注意監測肛門部位的症狀,如果出現肛門不適或灼熱感,應立即行肛門坐浴並及時就醫診治。合併有糖尿病、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病人,需要注意監測自身基礎疾病發展、大便性狀等,一旦出現問題及時就診。

特殊注意事項

肛門廔管發作時期需要注意多休息,禁止熬夜、久坐,保持充足的睡眠,發作間歇期需注意保持肛周衛生清潔,防治感染。

預防

對於肛門廔管疾病的預防,應積極調整生活方式,養成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另外,需及時治療肛隱窩炎、肛乳頭炎等與肛門廔管形成有關的疾病,避免繼續發展成肛門直腸周圍膿腫和肛門廔管。

預防措施
  • 應多食清淡並含有豐富維他命的食物,如冬瓜、絲瓜、綠豆、蘿蔔等,油膩生濕熱的食物應有所節制,同時要戒除菸酒及嗜茶的習慣。
  • 維持正常健康的體重,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
  • 及時治療可引起肛周膿腫的全身性疾病,如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及腸結核等。
  •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每次排便後坐浴,保持肛門部清潔,預防肛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