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鎖骨骨折

概述

鎖骨骨折亦稱缺盆骨損折、鎖子骨斷傷、井欄骨折斷等,是人體常見骨折之一,各年齡組均可發生,但多見於兒童及青壯年,表現為骨折處疼痛、腫脹、肩關節活動受限等,經過治療後,預後良好。

就診科別:
骨科、急診科
英文名稱:
Clavicle fracture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骨折畸形癒合、不癒合、感染
治療周期:
3個月左右
臨床症狀:
骨折處疼痛、腫脹、肩關節活動受限
好發人群:
車禍傷病人、愛好運動的年輕男性
常用藥物:
Loxoprofen 、雙氯芬酸鈉、布洛芬
常用檢查:
X線、CT、實驗室檢查
疾病分類

Ⅰ型骨折(鎖骨中1/3骨折)

鎖骨中間1/3的骨折為Ⅰ型骨折,是鎖骨骨折中最常見的一類,多為間接暴力所致。骨折多呈現橫斷或短斜形,且在成人以粉碎性常見。這類骨折通常移位明顯,多表現為內側端朝後上方移位或外側端朝前下方移位。發生在未成年人則多表現為青枝骨折,成角朝向前上方。其中粉碎性骨折因為合併骨折端相對移位,導致粉碎的骨折片極易損傷肋膜、血管或神經,引發複合傷,增加治療的難度。

Ⅱ型骨折(鎖骨外1/3骨折)

鎖骨外側1/3發生的骨折為Ⅱ型骨折,鎖骨外1/3骨折即自錐形韌帶止點至肩鎖關節之間的骨折,多因肩部著地或直接外力損傷引發,較鎖骨中段骨折少見,骨折常呈現斜形或橫斷形,粉碎性少見。鎖骨外1/3骨折因為骨折近端喪失了喙鎖韌帶的穩定效應且受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的牽引作用,常出現向上、後方移位。同時骨折遠端因為受到肢體重力作用的牽拉和胸大肌、胸小肌以及背闊肌的作用而向內、下移位。這一類型的鎖骨骨折復位和固定的難度較大,發生骨折不癒合的機率較高。

Ⅲ型骨折(鎖骨內1/3骨折)

鎖骨內側1/3段發生的骨折,鎖骨內1/3骨折指從胸鎖關節至鎖骨下肌止點的骨折,臨床較少見。其骨折移位和中外1/3骨折類似,但遠側端因為受三角肌及胸大肌的牽拉,常有旋轉的情況存在。

病因

鎖骨骨折一般見於外傷因素,由於直接暴力或者間接暴力均可導致,以間接暴力居多,多見於車禍傷病人,以及從事高危工作或者運動量較大的年輕男性。

主要病因

間接暴力因素

多為運動狀態下跌倒肩部著地或者車禍時撞擊肩部外側,暴力通過肩部及鎖骨傳導,在一定能量的間接暴力作用下,導致鎖骨發生骨折,暴力越大,骨折移位越明顯,或者呈粉碎狀。

直接暴力因素

棍棒等鈍器直接擊打鎖骨部位,直接暴力導致鎖骨骨折的發生,這種情況較為少見。

流行病學

隨著社會發展,各種外傷因素導致鎖骨骨折發生率居高不下,並且粉碎性、移位嚴重的鎖骨骨折逐漸增多。鎖骨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骨折,多為間接暴力引起,好發於青少年,在成人中也常見。由於鎖骨的解剖特點,絕大部分為鎖骨中段骨折,其中男性約為女性的兩倍。鎖骨骨折約占所有骨折的2.6%~4.0%,鎖骨幹骨折占69%~82%,鎖骨外側端骨折占21%~28%,鎖骨內側端骨折占2%~3%。鎖骨骨折年齡分布雙峰曲線,第一高峰為30歲以下愛運動的年輕男性,第二高峰為70歲以上的老人,大部分骨折發生移位。

好發人群
  • 運動活躍的年輕男性:年輕男性活動量大,平時運動比較活躍,在運動過程中不慎跌倒,肩部著地,很容易發生鎖骨骨折。
  • 車禍傷人群:車禍時巨大的暴力作用於鎖骨,從而導致鎖骨骨折的發生。
  • 從事高危工作的人群,如建築工人、高空作業者、煤礦工人等,易受到外部暴力,從而誘發鎖骨骨折。

症狀

鎖骨骨折的臨床表現為鎖骨骨折處局部腫脹、疼痛、畸形、皮下瘀斑、骨擦音等。鎖骨骨折可以出現骨折畸形癒合、不癒合、感染等併發症。

典型症狀

鎖骨骨折分3種類型,但無論哪種類型,臨床症狀上均類似,僅有少量差別,典型表現為:

腫脹

骨折位於皮下,位置較淺,局部腫脹較為明顯,尤以移位及粉碎型者為甚。

疼痛

鎖骨骨折疼痛較明顯,尤以活動時明顯且伴有壓痛及叩痛。

活動受限

鎖骨骨折後,會出現明顯的肩關節活動受限,病人不敢活動肩關節。

其他症狀

皮下瘀斑

鎖骨骨折時,骨折斷端會有明顯出血,進一步會出現皮下出血,進而引起瘀斑。

畸形

骨折錯位明顯者鎖骨可出現骨折端上翹、成角畸形。

骨摩擦感(音)

鎖骨骨折時,骨折斷端接觸面不平整,摩擦力大,會岀現骨端摩擦的感覺或嘎吱作響的聲音,稱之為骨摩擦感(音)。

併發症

骨折畸形癒合

鎖骨骨折因為其特殊的解剖位置,骨折容易移位,骨折移位未復位,或者復位後再移位,都可以導致骨折畸形癒合。

感染

感染是鎖骨骨折病人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特別是手術的病人,手術時無菌操作觀念不強、傷口污染等,都可以導致感染的併發症。

骨折不癒合

鎖骨骨折後固定不牢靠,或者鋼板薄弱,如果平時活動較大,容易造成骨折端反覆錯位,或者鋼板斷裂,從而導致骨折不癒合、骨不連。

神經血管併發症

鎖骨骨折後初期併發血管神經損傷的可能性較低,而末期則可能由於骨痂的生長,壓迫神經、血管,出現這種情況時,常需要手術治療。

創傷性關節炎

鎖骨骨折後的創傷性關節炎常發生在鎖骨外1/3骨折後的肩鎖關節,主要是暴力在創傷的瞬間對關節的破壞所致,還有一部分是由於骨折涉及到了關節面所引起。如果進行類固醇治療無效,則應手術治療。

看醫

病人發生在跌倒傷或者車禍傷,出現關節疼痛、活動受限、鎖骨處疼痛、畸形時,建議到骨科、急診科就診,並進行X線、CT、實驗室檢查、體格檢查,注意與肩鎖關節脫位、肱骨近端骨折、肩關節脫位相鑑別。

就醫指征

如出現下列情況,應及時就醫:

  • 鎖骨處疼痛明顯。
  • 肩關節活動明顯受限。
  • 鎖骨外傷處腫脹,畸形。
  • 當外傷後出現上述任一症狀時,都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就診科別
  • 對於跌倒傷出現肩關節疼痛、活動受限,鎖骨處疼痛、畸形,及時去骨科就診。
  • 在車禍傷伴有其他系統損傷等緊急情況時時,一般被送往急診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鎖骨處疼痛、肩關節活動受限等)
  • 出現症狀多久了?
  • 是否出現上肢活動受限的情況?
  • 是否有外傷史?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檢查

體格檢查

視診可見皮膚淤青,鎖骨體表部位岀現腫脹、畸形。在骨折處有明顯壓痛點,如骨折岀現移位,可以觸及骨折端,可能查及骨摩擦感(音)。

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檢査短期內不會岀現明顯異常,當鎖骨骨折岀血較多,血液常規可岀現血紅素降低。

鎖骨X線檢查

鎖骨正位X線、肩關節正位X線是首選檢查,能夠明確骨折的嚴重程度及類型,對骨折進行明確診斷。X線拍攝部位應涵蓋鎖骨全段以及肱骨上三分之一、肩胛和上肺野。

CT掃描

CT掃描有助於全面了解骨折形態,對於需要手術的病人進行CT三維重建檢查,能夠為手術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

診斷標準

明確的外傷史

病人有跌倒傷、車禍傷等外傷史。

臨床表現

受外傷後鎖骨處出現疼痛、腫脹、淤血斑、上肢活動受限,檢查發現鎖骨處壓痛,嚴重的有明顯畸形。

影像學檢查

鎖骨X線片一般可明確診斷,觀察到骨折的類型及嚴重程度,對於臨床懷疑骨折但X線片示陰性者,CT檢查能夠明確診斷。

鑑別診斷

肩鎖關節脫位

肩鎖關節脫位與鎖骨外1/3骨折受傷機理基本一樣,臨床症狀也很接近,容易誤診,主要通過X線即可明確鑑別。

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與鎖骨骨折症狀、致傷機理均相似,容易出現誤診,一般通過X線檢查可以明確骨折部位,進行鑑別診斷。

肩關節脫位

該病主要由間接暴力引起,多發生跌倒或撞擊,常可見明顯的關節腔內空虛,肩峰突起現象,稱為方肩畸形,查體可見病人在病側肘部緊貼胸壁時,手掌搭不到健側肩部,或手掌搭在健側肩部時肘部無法貼近胸壁,即Dugas征陽性,此外通過X線檢查可確定是否存在肩關節脫位。

治療

鎖骨骨折可以通過肩部制動等保守治療來處理,主要包括懸吊制動、「8」字繃帶等方法,也可以通過藥物、手術切開復位鋼板螺釘內固定等治療。

治療周期
鎖骨骨折一般治療需3個月左右。
保守治療
  • 適應證:對於皮質連續的鎖骨中段骨折,鎖骨長度沒有明顯縮短(小於1.5公分)及成角時通過保守治療一般可達到較滿意效果,其癒合率高於鎖骨遠端骨折。
  • 治療方式:包括「8」字繃帶固定法、石膏背心固定法、雙腰帶固定法、「工」字形夾板固定法、雙圈法固定治療、鎖骨帶固定法等。
  • 優點:簡單操作,無明顯創傷,不破壞骨折部位的血運,癒合快。
  • 缺點:主要有骨折復位不滿意,固定的體位難以耐受,給病人工作生活帶來困難,常導致鬆動或自行解開,較多病人出現畸形癒合,表現為局部隆起或雙肩不對稱,影響外觀。
藥物治療

非類固醇抗炎鎮痛藥

急性期可給予布洛芬、雙氯芬酸鈉、 Loxoprofen 等鎮痛治療,藥物治療只是暫時緩解症狀,減輕不適,屬於對症治療。

非阿片類中樞鎮痛藥

普拿疼也是用於緩解症狀,控制疼痛的,在非類固醇抗炎藥服用後效果不好時服用此類藥物。其不良反應可能會導致噁心、頭暈等,肝功能不全、心臟病病人禁用。

手術治療

適應證

開放性骨折、閉合骨折嚴重成角畸形妨礙閉合復位者、粉碎性骨折、骨塊間夾有軟組織無法手術復位以及合併多發性損傷的病人,宜進行手術治療。

手術方式

單純克氏針內固定術

克氏針固定鎖骨的相關生物力學試驗以及臨床療效研究顯示,克氏針用於固定鎖骨骨折具有費用低、療效滿意的優點,其臨床療效受到肯定。目前在傳統方式的基礎上又衍生出單頭螺紋釘、雙頭螺紋釘並採取克氏針聯合粗絲線、鋼絲用於治療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單純克氏針內固定術的優勢是順應了鎖骨骨折的生物力學原理,操作方便,對骨折部位血運干擾小,取針方便,癒合較快。其缺點是固定力度有限,可能造成移位,且對於粉碎性骨折的固定效果不滿意。

鋼板螺釘內固定術

這種療法的優點是固定力度可靠,可維持鎖骨正常長度,能夠初期鍛煉肩關節。其不足之處主要是操作相對繁瑣、損傷面積大、易導致鎖骨下血管及神經損傷,其鈦合金解剖鋼板費用較高。

記憶合金環抱器內固定術

操作時首先暴露骨折端並充分剝離,完成解剖復位後根據骨折局部直徑和骨折類型選擇適宜的記憶合金環抱器,在冰鹽水中浸泡使其撐開,再迅速將其卡在已整復好的骨折部位,然後用45℃的溫鹽水紗布熱敷環抱器,使環抱器復原並抱緊鎖骨。完成後可提拉環抱器,如果沒有脫鉤現象則說明固定滿意。這一療法的優點是材料重量輕、對抗剪切力效果好、生物相容性佳,且操作簡便、手術時間短,尤其適用於鎖骨中段的粉碎性骨折。其缺點是操作時對骨折部位的血運影響較大。

經皮微創鎖定加壓鋼板固定術

該方法治療鎖骨骨折其優點是固定形態與生物力學原理相符,手術創傷小,癒合時間短,併發症發生率低,且對骨折端血運的影響很小,使骨折端的軟組織不受破壞,有助於骨折的癒合。

物理治療

鎖骨骨折可輔以局部中藥熏蒸儀、艾灸等治療,促進深部淤血吸收,使局部腫脹早日消退,為日後關節功能恢復創造條件,並大大減少日後關節的慢性疼痛。

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骨折初期局部的經脈受損,血溢脈外,淤積於肌膚,擁阻於經脈,進而在骨折治療的初期應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主要治療目的。至中後期,病人由於骨折導致氣血虧虛,此時應以滋補肝腎、強筋壯骨為主要治療目的,同時配合應用中藥內服和外用,進而達到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活血化瘀的效果。

其他治療

功能鍛煉是鎖骨骨折後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環節。具體方法應根據骨折的類型、穩定性,固定的牢固程度來決定。目前常用的功能鍛煉分3個階段,即被動功能鍛煉、主動功能鍛煉及加強活動範圍和力量鍛煉。

預後

鎖骨骨折經積極保守治療或者手術治療,一般預後較好,對於需要手術,但不能耐受手術而被迫保守治療的病人,出現骨折畸形癒合的機率較大,影響肩關節功能以及美觀。

能否治癒

鎖骨骨折可以治癒。

能活多久

鎖骨骨折病人一般不會影響病人的自然壽命。

後遺症

鎖骨骨折的病人可能會出現畸形的後遺症。

複診

鎖骨骨折的病人治療後一般1~2個月複查一次,至6個月骨癒合後結束。

飲食

鎖骨骨折病人在飲食上一般無特殊禁忌,一般注意清淡飲食,避免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即可,可適當增加營養,多食用奶、排骨等鈣含量豐富的食物,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確保能夠攝入足夠的微量營養素。

飲食調理

忌盲目補充鈣質

對於鎖骨骨折病人,身體中並不缺乏鈣質,只要根據病情和按醫生囑咐,加強功能鍛煉和儘早活動,就能促進骨對鈣的吸收利用,加速斷骨的癒合。尤其對於骨折後臥床期間的病人,盲目地補充鈣質,並無裨益,還可能有害。

忌多吃肉骨頭

骨折後大量攝入肉骨頭,就會促使骨質內無機質成分增高,導致骨質內有機質的比例失調,所以就會對鎖骨骨折的初期癒合產生阻礙作用。但新鮮的肉骨頭湯味道鮮美,有刺激食慾作用,少吃無妨。

忌偏食

鎖骨骨折病常伴有局部水腫、充血、出血、肌肉組織損傷等情況,機體修復組織,長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腫的原料就是靠各種營養素,病人需注意避免偏食,保證營養均衡。

忌不易消化之物

鎖骨骨折病人因固定石膏或夾板而活動限制,加上傷處腫痛,精神憂慮,因此食慾往往不振,時有便秘。所以食物既要營養豐富,又要容易消化及通便,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脹氣或不消化食物。

宜清淡飲食

避免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即可,適當食用新鮮蔬菜、水果,確保能夠攝入足夠的微量營養素。

照護

鎖骨骨折發病後要做好自身護理,護理要細心,術後在醫生指導下做好肩關節功能鍛煉和休養,防止出現肩關節活動受限而影響正常肩關節功能。

日常護理
  • 治療期間適當鍛煉肩關節,防止肩關節沾黏。
  • 做好肩關節保護,避免頻繁負重狀態下活動肩關節,以免骨折移位造成畸形癒合,不利於恢復。
病情監測

病人出現鎖骨骨折病情後,要注意做好自身的病情監測,觀察症狀有沒有加重或者緩解,適當鍛煉或者用藥、保守治療、手術治療後有沒有明顯緩解,以及時反饋給臨床醫生,指導以後的治療。

特殊注意事項

病人在術後應注意保持骨折部位不動,避免傷口或患處移動,以免不利於骨折癒合。如有組織損傷,應注意避免傷口感染,如果有其他不適,應及時告知醫生。

預防

鎖骨骨折多發生在跌倒傷,或者高能量的車禍傷等情況下,因此生活中預防鎖骨骨折主要是預防運動中跌倒,平時騎車或者開車時注意安全,防止發生車禍,以減少鎖骨骨折的發生。

初期篩檢

鎖骨骨折屬於外傷導致,無明確的初期篩檢措施。

預防措施
  • 遵守交通規則,防止發生高能量的車禍傷,減少鎖骨骨折的發生機率。
  • 對於運動活躍的年輕人,要注意運動安全,注意做好防護,避免鎖骨骨折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