橈骨下端骨折
概述
橈骨下端骨折是指距橈骨遠端關節面3公分以內的骨折。橈骨下端骨折是骨科最常見的損傷,傷後局部疼痛、腫脹,可出現典型畸形姿勢。簡單骨折進行保守治療,成功率高,複雜骨折保守治療效果欠佳,需要手術治療,經常遺留骨折畸形癒合、關節僵硬等併發症。橈骨遠端血供豐富,骨折癒合率非常高。
- 就診科別:
- 骨科
- 英文名稱:
- fracture of the distal radius
- 疾病別稱:
- 橈骨遠端骨折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骨折畸形癒合、關節僵硬、Sudeck骨萎縮、正中神經受壓、肌腱斷裂
- 治療周期:
- 一般4~6週,手術涉及內固定取出則需1~2年
- 臨床症狀:
- 傷後局部疼痛腫脹、畸形姿勢、腕部下垂、腕關節活動障礙
- 好發人群:
- 常見於年輕的男性病人和老年女性病人
- 常用藥物:
- 布洛芬、塞來昔布
- 常用檢查:
- X線檢查、CT檢查
根據受傷的機制不同,可分為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橈骨遠端關節面骨折伴腕關節脫位(Barton骨折)。
病因
橈骨下端骨折多為間接暴力引起,跌倒時手部著地,暴力向上傳導,發生橈骨下端骨折,少數也可由腕背部受到直接暴力打擊發生。
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
多為腕關節處於背伸位、手掌著地、前臂旋前時受傷。
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
常由於跌倒時,腕關節屈曲、手背著地受傷引起,也可由腕背部受到直接暴力打擊發生。
橈骨遠端關節面骨折伴腕關節脫位(Barton骨折)
是橈骨遠端骨折的一種特殊類型。在腕背伸、前臂旋前位跌倒,手掌著地,暴力通過腕骨傳導,撞擊橈骨關節背側發生骨折,腕關節也隨之而向背側移位。當跌倒時,腕關節屈曲、手背著地受傷,可發生與上述相反的橈骨遠端掌側關節面骨折及腕骨向掌側移位。
橈骨下端骨折是骨科最常見的損傷,約占骨科急診病人17%,常見於年輕的男性病人和老年女性病人,年齡分布峰值在5~14歲及60~69歲。
青少年
由於青少年體育活動較為頻繁,易導致病人腕關節遭受嚴重的外界暴力,如擊打傷、衝擊傷,造成橈骨骨折。
骨質疏鬆病人
骨質疏鬆的病人較常人骨骼更為脆弱,所以遭受外界暴力時更容易導致骨折,其中以經歷了更年期的中老年婦女為主要的表現人群,由於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和年齡的增長,使其患有骨質疏鬆的概率增加。
症狀
橈骨下端骨折傷後局部疼痛、腫脹、可出現典型畸形姿勢,局部壓痛明顯,腕關節活動障礙。少數人可見腕部下垂,腕背側皮下瘀斑。
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
傷後局部疼痛、腫脹,可出現典型畸形姿勢,即側面看呈「餐叉狀」畸形,正面看呈「刺刀樣」畸形。局部壓痛明顯,腕關節活動障礙。
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
受傷後腕部下垂,局部腫脹,腕背側皮下瘀斑,腕部活動受限,檢查局部有明顯壓痛。橈骨遠端向掌側移位,腕部畸形與Colles骨折的典型畸形相反,呈反「餐叉畸形」。
橈骨遠端關節面骨折伴腕關節脫位(Barton骨折)
傷後局部疼痛、腫脹,也可出現「餐叉狀」畸形,並且因為腕關節脫位導致病人出現嚴重的手腕活動受限。
部分病人有手指感覺麻木的情況,可能是正中神經受壓所致。
骨折畸形癒合
是橈骨下端骨折的較常見併發症,多為復位不佳或在固定期又錯位所致。
Sudeck骨萎縮(創傷後骨萎縮)
由於橈骨下端骨折後未能積極主動鍛煉所致,導致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障礙出現Sudeck骨萎縮,臨床表現是手指、手腕的腫脹、疼痛、僵硬,皮膚紅而變薄,骨的普遍脫鈣、疏鬆,普遍萎縮。
拇長伸肌腱自發性斷裂
橈骨遠端骨折數周后,可能因骨面不平滑,對肌腱有磨損作用,從而發生拇長伸肌腱斷裂。
腕隧道症候群
由於橈骨遠端骨折導致腕管內壓力增高,從而導致正中神經受卡壓,出現腕隧道症候群。常見症狀包括正中神經支配區(拇指、示指、中指和環指橈側半)的感覺異常、麻木,許多病人還有夜間被手指麻醒的經歷。
感染
當腕關節創傷較嚴重,為開放性骨折,可能會導致感染的發生,如引起創傷性關節炎等疾病。
腕關節不穩定
由於橈骨遠端骨折病人可能有腕關節韌帶損傷、骨折移位畸形癒合以及骨缺損等情況出現,可引起腕關節生物力學的改變,從而導致病人出現腕關節不穩定。
看醫
橈骨下端骨折可出現明顯畸形、疼痛,病人需積極就醫治療,配合醫生進行X線、CT等檢查,明確診斷。
- 當病人腕部遭受外界暴力,傷後腕部局部疼痛、腫脹,並伴有活動受限時,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 當病人出現典型的餐叉樣或刺刀樣畸形姿勢時,表明出現了橈骨遠端骨折,應立即前往醫院就診。
- 當病人發生開放性骨折的時候,應立即前往醫院就診。
-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骨科就診,如分科較細,可去創傷骨科,更為專業。
- 若病人出現手指感覺麻木的情況,到手外科就診。
- 什麼姿勢受傷的?
- 受傷多長時間了?
- 手腕能不能活動?活動的時候有沒有不適感?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皮下瘀斑、腕關節活動障礙等症狀)
- 有沒有手指麻木的情況?
體格檢查
醫生通過視診和觸診可初步了解病人的情況,觀察病人是否存在明顯的餐叉或刺刀樣畸形和患處的腫脹程度,通過觸診觀察病人壓痛點,是否出現骨擦音,是否因神經受損出現手指麻木的表現,當病人發生橈骨莖突骨折時,將病人腕關節向尺側偏斜可出現劇痛。
腕關節正側位X線片
可明確骨折類型和移位方向及程度、骨折線是否涉及關節面、是否合併尺橈關節脫位及尺骨莖突骨折等。
- 伸直型骨折的典型徵象可見骨折遠端向背、橈側移位,骨折處向掌側成角,骨折端重疊,骨折處背側骨質嵌入或粉碎骨折,掌傾角和尺偏角減小或呈負角,常見合併有尺骨莖突骨折及不同程度的分離,嚴重者向橈側移位。
- 屈曲型骨折的典型徵象骨折線斜行,自背側關節面的邊緣斜向近側和掌側,骨折遠端連同腕骨向掌側、近側移位,亦有少數骨折線呈橫形,自背側通達掌側,未波及關節面,掌側骨皮質常見碎裂,較少發生斷端嵌插,尺骨莖突骨折亦少見。
CT檢查腕
關節CT三維重建可更加直觀地顯示骨折情況,為手術提供重要影像信息。
- 有明顯外傷病史。
- 查體體徵,局部疼痛、腫脹,出現典型畸形姿勢,局部壓痛明顯,腕關節活動障礙,少數人可見腕部下垂。
- X線平片、腕關節CT檢查可見明顯骨折影像。
腕關節韌帶損傷
橈骨下端骨折應與腕關節韌帶損傷相鑑別,二者均有疼痛、腫脹、腕關節活動受限,X線片可明確診斷,必要時可磁振造影檢查。
舟狀骨骨折
橈骨下端骨折應與舟狀骨骨折相鑑別,二者均有疼痛、腫脹、腕關節活動受限,但後者壓痛點主要集中於鼻煙窩,X線片、CT檢查可鑑別。
治療
橈骨下端骨折的治療原則是使骨折達到良好復位,恢復腕關節面的平整,提供有效的固定,初期功能鍛煉。簡單穩定的骨折以手法復位外固定治療為主,手法復位失敗者、不穩定的複雜骨折需要手術治療。
主要採用手法復位,夾板或石膏固定,適用於無明顯移位的骨折、經手法復位成功的穩定骨折、對功能要求低及不能耐受手術的病人。
抗生素
對部分骨折伴開放性創傷或需進行手術治療病人,可根據病人病情給予廣效性類抗生素進行輔助治療。
消炎鎮痛藥
對骨折較嚴重,疼痛較為劇烈的病人,臨床上可給予病人一些消炎鎮痛類藥物緩解症狀,常見藥品如布洛芬、塞來昔布。
對於一些不穩定及粉碎性的骨折閉合整復失敗者,骨缺損及粉碎區域應以自身松質骨植骨填充。同時有神經刺激或壓迫症狀、肌腱功能受限、前臂旋轉功能障礙者或者陳舊性骨折畸形癒合較重者,應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方法包括:
- 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復位後,用粗的斯氏針內固定。
- 陳舊性骨折影響前臂功能者,切除尺骨小頭。
- Compbell手術(必須骨折)畸形明顯的病人,手術中切除尺骨頭的尺側一半部分,橈骨畸形處做橫行截骨,截骨後橈背側空隙用尺骨頭部分填充,矯矯正牙齒形,術後前臂石膏托固定8~10周時間。
預後
橈骨下端骨折病人的壽命一般不受影響,根據骨折分型,選擇正確有效的治療及復健方案,絕大部分橈骨下端骨折病人可以治癒或降低致殘率。
大部分能治癒,部分病人會出現骨折畸形癒合、關節僵硬等併發症。
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初期治療的橈骨下端骨折病人一週複診一次,病情穩定後一個月複診一次,完全復健後停止複診。
飲食
橈骨下端骨折病人初期以清淡易消化飲食為主,後期以高鈣、高維他命、高蛋白飲食為主,經常曬太陽,戒菸戒酒。
- 初期以清淡易消化飲食為主,如綠葉蔬菜湯、小米粥、魚湯等。
- 後期以高鈣、高維他命、高蛋白飲食為主,如牛奶、瘦肉、雞蛋、雞肉、貝類海鮮、綠葉蔬菜。
- 由於菸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可以引起骨質疏鬆,影響骨折癒合,故需忌菸酒。
- 宜多曬太陽促進維他命D合成,促進鈣吸收有利於骨折癒合。
照護
橈骨下端骨折的護理以減輕疼痛、促進骨折癒合,改善腕關節功能為主,指導病人正確服用藥物,定期複診,加強肌肉力量的鍛煉。
- 了解各類止痛、接骨等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遵醫囑正確服用。
- 抬高患肢,觀察末節血運,注意石膏鬆緊度,避免患肢過早負重和劇烈運動。加強腕關節的功能鍛煉,減輕肌肉萎縮。
- 後期腕關節僵硬,可採用局部熱敷,促進腕關節功能恢復。
- 應根據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安排個性化的復健訓練,總體應堅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的原則。
術後監測病人體溫是否正常,對於患處出現熱、腫、疼等症狀病人,應及時檢查,避免感染發生,同時觀察病人患肢微血管充盈情況,了解血液循環狀況。
橈骨下端骨折病人採用石膏外固定,易併發壓瘡及肢體缺血,如果病人自訴外固定位置疼痛明顯,末節血運差,要及時去除石膏,消毒換藥處理。近幾年成品的腕關節固定支具應用比較多,相比石膏固定,更輕便,更舒適。
預防
暴力是引起橈骨下端骨折的主要原因,預防方法主要是防止受傷,增強安全意識,加強防護,運動應注意循序漸進的原則。
- 增強安全意識,參加體育運動應提前熱身,佩戴支具,加強防護。
- 預防摔倒,儘量不到路況不好的地方去,看清路,走好路,走路不穩者使用拐杖。
- 選擇合適的鞋子,尤其注重防滑。
- 減肥、戒菸、限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 適量攝入鈣元素,利於增加骨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