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細菌性陰道炎

概述

細菌性陰道炎(BV)是一種由陰道加特納菌和厭氧菌的混合感染,導致陰道內微生態平衡失調,引起陰道分泌物增多、白帶有魚腥臭味及外陰搔癢、灼熱的症候群。本病也可通過性接觸傳染,在性關係混亂的人群中發病率較高。分泌物抹片檢查可發現大量膿細胞,找到致病菌。

就診科別:
婦科
英文名稱:
bacterial vaginosis
疾病別稱:
非特異性陰道炎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子宮頸炎、子宮內膜炎、骨盆腔炎
治療周期:
多為7~14天,反覆發作者需延長治療周期。
臨床症狀:
魚腥臭味灰白色白帶,白帶增多、陰道灼熱感、搔癢
好發人群:
抵抗力差的人群、經常採用藥用洗液灌洗陰道的人群、性關係混亂人群
常用藥物:
甲硝唑片、甲硝唑陰道栓、硝呋太爾陰道栓、甲碸黴素
常用檢查:
體格檢查、抹片鏡檢、胺試驗

病因

細菌性陰道炎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主要是陰道內菌群失調,導致乳酸桿菌減少,陰道加德納菌和厭氧菌感染所致。

主要病因

細菌性陰道炎實際是正常寄生在陰道內的細菌生態平衡(菌群)失調。生理情況下,陰道內有各種厭氧及需氧菌,其中以產生過氧化氫的乳桿菌占優勢。細菌性陰道病時,陰道內乳桿菌減少而其他細菌大量繁殖,主要有加德納菌、動彎桿菌及其他已成厭氧菌,部分病人合併支原體感染。其中以厭氧菌居多,厭氧菌的濃度可以是正常婦女的100~1000倍。厭氧菌繁殖的同時可產生胺類物質,鹼化陰道,使陰道分泌物增多並有臭味。

誘發因素

間接接觸感染

接觸被細菌污染的公共廁所的坐便器、浴盆、浴室坐椅、毛巾,使用不潔衛生紙,都可以造成感染。

性傳播

性傳播是導致發病的原因之一,女方有症狀者至少有10%的男方有細菌性尿道炎。

大量服用抗生素

抗生素改變了陰道的微環境,致病的細菌病原體大量繁殖,導致局部的細菌性陰道炎發作。

過度講究衛生

有些女性為了保持衛生,經常採用藥用洗液灌洗陰道,很容易破壞陰道的酸鹼環境,容易感染細菌性陰道炎。

流行病學

細菌性陰道炎是女性常見病、多發病,好發人群多為育齡婦女,起病緩慢,自覺症狀不明顯,主要表現為白帶增多。

傳播途徑

間接接觸傳播

接觸被細菌污染的公共廁所的坐便器、浴盆、浴室坐椅、毛巾,使用不潔衛生紙,都可以造成感染。

性傳播

有細菌性陰道炎的女性,性生活會導致男女雙方相互傳染。

好發人群
  • 免疫力低下女性。
  • 性關係混亂人群。
  • 經常採用藥用洗液灌洗陰道的女性。

症狀

10%~50%的細菌性陰道炎病人無症狀,有症狀者自訴有魚腥臭味的灰白色白帶,陰道灼熱感、搔癢,出現上述症狀時應引起重視。

典型症狀

白帶增多

細菌性陰道炎病人常表現為勻質灰色白帶。

白帶魚腥味

細菌性陰道炎病人白帶常有一種魚腥味樣異味,並呈現稀薄狀。

外陰搔癢

細菌性陰道炎病人外陰、陰道常有灼熱及搔癢感。

其他症狀

細菌性陰道炎病人合併滴蟲或念珠菌感染者,可出現外陰搔癢、陰道燒灼感或性交疼痛等,其病人分泌物呈灰白色、均勻一致,常黏附於陰道壁,但容易拭去。

併發症

細菌性陰道炎常見併發症與婦科子宮頸炎、骨盆腔炎同時發生,也常與滴蟲性陰道炎同時發生。在妊娠期細菌性陰道病可引起不良圍產期結局,如絨毛膜羊膜炎、羊水感染、早期破水、早產及剖腹產後或陰道產後子宮內膜感染等。

骨盆腔炎

有骨盆腔炎的女性生殖道分泌物中,最常分離出的菌群與細菌性陰道炎(BV)的菌群一致,包括擬桿菌屬、消化鏈球菌數、陰道加特納菌等。

異常子宮出血和子宮內膜炎

子宮異常出血由感染的子宮內膜對卵巢激素的異常反應,或由子宮內膜受到感染或炎症的直接破壞所致。

婦科術後感染

在手術終止妊娠的女性中,妊娠合併細菌性陰道炎女性的骨盆腔炎發病率,是未合併細菌性陰道炎女性的3.7倍。

子宮頸癌

細菌性陰道炎、子宮頸上皮內瘤樣及生殖道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感染有著相同的流行病學關係,細菌性陰道炎的厭氧菌代謝產生了陰道分泌物中的氨及有致癌作用的亞硝酸氨。

HIV感染

細菌性陰道炎病人可以增加HIV傳播的危險性。當pH升高時,HIV的生存能力和黏附能力也增加,並且可能使傳播更為容易。

不孕和流產

細菌性陰道炎病人因輸卵管因素不孕症發生率增高。在助孕治療中,細菌性陰道炎病人和非細菌性陰道炎病人胚胎種植率相似,但細菌性陰道炎病人的早孕期流產率高於非細菌性陰道炎者。

看醫

女性白帶出現灰色或灰綠色樣改變時要及時就醫,進行相應的實驗室檢查,以便明確是否為細菌性陰道炎,注意與黴菌性陰道炎等疾病相鑑別。

就醫指征
  • 女性白帶為灰色或灰綠色,如麵糊樣黏稠度,可有氣泡應及時就醫。
  • 有爛魚樣惡臭,婦女月經後或性交後惡臭加重,性伴侶生殖器也可發出同樣的惡臭味,應及時就醫。
就診科別

細菌性陰道炎病人需優先至婦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外陰癢嗎?
  • 陰道分泌物多嗎?
  • 白帶有氣味嗎?
  • 有經常用藥水沖洗陰道嗎?
  • 既往有無糖尿病或長期口服抗生素?
需要做的檢查

體格檢查

陰道檢查有症狀者主要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多,呈稀薄均質狀或稀糊狀,為灰白色或灰黃色,有魚腥臭味。性交後加重,可伴有輕度外陰搔癢或燒灼感。有的人觸診時可發生下腹部疼痛、性交困難或尿痛。有體徵者僅占7%左右,可有陰道黏膜輕度水腫、發紅,偶可見出血點,陰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呈灰白色,均勻一致,常黏附於陰道壁,但黏度很低,容易將分泌物從陰道壁拭去。

實驗性檢查

線索細胞陽性

取少許陰道分泌物放在載玻片上,加一滴0.9%氯化鈉溶液混合,在高倍顯微鏡下尋找線索細胞。鏡下線索細胞數量占鱗狀上皮細胞比例大於20%,可以診斷細菌性陰道病。線索細胞即為表面黏附了大量細小顆粒的陰道脫落鱗狀上皮細胞,這些細小顆粒為加德納菌及其他厭氧菌,使得高倍顯微鏡下所見的鱗狀上皮細胞表面毛糙模糊、邊界不清,邊緣呈鋸齒狀。

胺試驗

分泌物中胺含量特別高,故呈魚腥味,性交時或活動後往往因促進胺釋放而使氣味加重,分泌物中加入10%氫氧化鉀後也可釋出胺味。

陰道分泌物檢查

陰道分泌物中的篇pH 值增高,即pH>4.5,pH 範圍5.0~5.5之間,而正常人為4.5~4.7之間。

診斷標準
  • 陰道分泌物呈灰白色、黏稠,像麵糊狀且均勻一致,非膿性分泌物。
  • 分泌物中胺含量高,呈魚腥味,性交時或活動後,促進胺釋放,使氣味加重,分泌物中加入10%氫氧化鉀後可釋出胺味。
  • 陰道分泌物中的pH值增高,為5.0~5.5,而正常人為3.7~4.5。
  • 陰道分泌物的抹片中可檢出線索細胞。
鑑別診斷

黴菌性陰道炎

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患病,白帶常常呈豆腐渣樣,多有外陰搔癢,白帶常規檢查找到黴菌。

滴蟲性陰道炎

陰道黏膜發炎,呈鮮紅色,上覆斑片狀假膜,常伴泡沫樣分泌物,自覺不同程度搔癢,少數有灼熱感;白帶增多且為黃綠色,白帶常規檢查找到滴蟲。

治療

對於細菌性陰道炎病人的治療,主要應消除誘因,保持外陰清潔乾燥,勤換內褲,用溫水洗滌,不可與其他衣物混合洗,避免交叉感染。病人日常中要增強自身抵抗力,選擇局部或全身應用抗菌藥物,同時調節陰道內菌群,根據病人的臨床及復發情況,決定療程長短。

治療周期
細菌性陰道炎症狀輕微病人,一般7天為一療程,可鞏固一療程。對於反覆發作者,需根據情況決定具體治療周期。
藥物治療

甲硝唑陰道栓

甲硝唑陰道栓是一種廣效性的抗生素,具有促進組織代謝、抗炎、抗氧化、保護生物膜等多重作用,可增加機體對厭氧菌的抵抗能力,調節免疫功能,可有效的抑制病菌生長。

甲硝唑片

目前認為有可靠療效,適用於單純陰道用藥不理想的病人,孕期及哺乳期慎用。

替硝唑或者奧硝唑

副作用比甲硝唑少,具體按照不同廠家的用藥說明服用,注意服用期間避免飲酒。

甲碸黴素(喜黴素)

對多種革蘭陰性及陽性菌有效,且對厭氧菌有良好療效,適用於甲硝唑治療效果不理想的病人,孕期及哺乳期慎用。

手術治療

該病多無需手術治療。

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細菌性陰道炎是由於濕邪傷及任、帶二脈,使任脈不固、帶脈失約,中醫多責於肝、脾、腎。臨床通常採用外治為主、內治為輔的方案進行治療。採用苦參、蛇床子、黃柏、白鮮皮、魚腥草、大葉桉、冰片、車前子煎水沖洗患處,起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祛風燥濕的作用,其治癒率達到90%。

預後

細菌性陰道炎病人通過局部和口服用藥,治癒率可達到80%。細菌性陰道炎可導致嚴重的婦產科併發症,可通過及時診斷和治療,減少婦產科併發症的發病風險,3個月內的復發率為30%。由於細菌性陰道炎的發病與個人衛生以及相互感染等因素有關,平時要注意個人清潔衛生,防止致病菌侵襲,杜絕傳染源,增強體質,預防復發。

能否治癒

細菌性陰道炎病人規律用藥後,一般1~2療程可治癒。

複診

細菌性陰道炎病人用藥後停藥3天,在下次月經乾淨後複診。

飲食

細菌性陰道炎病人除了藥物治療外,日常飲食中也應注意營養全面、豐富,補充身體所需營養成分,避免刺激性食物,以免誘發或加重不適症狀。

飲食調理
  • 注意飲食營養,全面、均衡的補充各項人體所需維他命及微量營養素,宜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以保持大便通暢。
  • 宜多飲水,防止合併尿道感染。
  • 忌辛辣食品及易過敏食物,忌煙、酒,避免暴飲暴食,進食時間需合理且採用少食多餐的方式。

照護

在日常生活中,細菌性陰道炎病人應保持外陰清潔、乾燥,避免搔抓,同時要勤換內褲,要用溫水洗滌,不可與其他衣物混合洗,避免交叉感染。

日常護理

了解相關藥物

了解各類治療細菌性陰道炎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正確服用和陰道給藥。

日常清潔

病人應穿棉質內褲,病人使用的毛巾、內褲等衣物要隔離洗滌,治療期間禁夫妻生活,以免傳播,同時病人要每日坐浴,清潔外陰。

特殊注意事項

女性在妊娠期若合併細菌性陰道炎,用藥可能影響胎兒,要保持外陰清潔、乾燥、透氣,在增強抵抗力條件下,可用硝呋太爾- Nystatin 陰道栓治療。

預防

細菌性陰道炎常累及外陰及尿道,或交叉感染,病人常由於皮膚搔癢而搔抓,可使手指帶菌傳至外陰,故應注意皮膚清潔,保持外陰乾燥,治療期間禁止夫妻生活,同時要合理應用抗生素,注意預防公共場所接觸性感染,不要經常採用藥用洗液灌洗陰道,是預防感染的主要措施。

預防措施
  • 鍛煉身體,均衡飲食,不過食含糖量高的食品。
  •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上廁所前洗手;不濫用不潔衛生紙;排便後擦拭外陰時宜從前向後擦;每日清洗外陰,換洗內褲並放於通風處晾乾;自己的盆具、毛巾自己專用;內褲與襪子不同盆清洗。
  • 合理穿衣;不穿化纖內褲,不借穿他人內衣、內褲及泳裝。
  • 使用公共廁所時,儘量避免坐式馬桶;提倡淋浴,不洗盆浴;浴後不直接坐在浴室坐椅上;不在消毒不嚴的泳池內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