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前庭炎
概述
外陰前庭炎是病原體侵入巴氏腺引起的炎症,巴氏腺位於兩側大陰唇後部,腺管開口於小陰唇內側靠近處女膜處,因解剖部位發病部位的特點,在性交、分娩或其他情況污染外陰部時,病原體容易侵入腺體而引發炎症。巴氏腺為多種病原體感染而發生的炎症,如未得到及時治療,可造成急性化膿性炎症,形成巴氏腺囊腫,此病以育齡期婦女多見。
- 就診科別:
- 婦產科
- 英文名稱:
- bartholinitis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巴氏腺囊腫、巴氏腺囊腫
- 治療周期:
- 短期治療
- 臨床症狀:
- 外陰腫痛、外陰灼熱感、發熱
- 好發人群:
- 育齡婦女者、個人衛生差者、免疫力低下者
- 常用藥物:
- 抗生素
- 常用檢查:
- 婦科檢查、血液常規檢查、細菌培養
病因
因巴氏腺解剖部位的特點,在性交、分娩及其他一些情況下外陰被污染時,病原體很容易引起外陰前庭炎。此病好發於育齡婦女、個人衛生差者、免疫力低下者,同時性生活比較頻繁的女性。
外陰前庭炎一般為混合菌感染,病原體複雜,主要的病原體為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埃希菌、腸球菌等。隨著性傳播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性傳播的病原菌,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體也越來越常見。
性生活比較活躍
比較活躍的性生活,如衛生不當,易增加巴氏腺感染的風險,誘發外陰前庭炎。
穿緊身褲
長期穿化纖緊身褲的女生,外陰部悶熱、潮濕,易於細菌的滋生,給細菌感染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慢性病病人
患有慢性病,如糖尿病、免疫力比較低下,對細菌的抵抗力都普遍下降,更易誘發患病。
外陰前庭炎屬於婦科較常見的疾病,一般沒有傳染性,具體發病率沒有準確的數據。
育齡期婦女
育齡期婦女有更多機會使外陰發炎,如月經期衛生巾的使用不當、不潔性交等,所以該階段的女性更易患外陰前庭炎。
個人衛生不好者
個人衛生不好的人易滋生細菌,導致人群患病。
免疫力低下者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巴氏腺對細菌等致病因素的抵抗力下降,增加了病人的患病率。
症狀
外陰前庭炎起病一般都比較急,多為單側發病,在發病初期的時候,外陰一側可有紅、腫、熱、痛,隨著病情的進展,外陰前庭炎可變成巴氏腺囊腫,疼痛更加劇烈,部分病人可有全身症狀,如發熱、乏力、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巴氏腺囊腫等。
外陰腫痛
當巴氏腺發生炎症時,炎症進展快,外陰會出現典型的炎症症狀,尤其會出現明顯的腫痛,以發炎的巴氏腺為中心向四週蔓延。
外陰灼熱感
該症狀也是外陰前庭炎的典型症狀,為病人的自感症狀,外陰有燒灼感。
發熱
外陰前庭炎病情繼續進展後,會引起全身症狀,其中發熱是最常見的全身症狀,可為低熱或者高熱。
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外陰前庭炎的炎症繼續進展,累及淋巴結時會引起淋巴結腫大,腹股溝淋巴結是巴氏腺最近的淋巴結,首先是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巴氏腺囊腫
當感染加重時,膿腫迅速形成並迅速增大,直徑可達3~6公分,病人疼痛劇烈,局部可觸及波動感。
外陰前庭炎治療不及時會造成腺管口的阻塞,腺管內的分泌物不能排出,會長期滯留在巴氏腺內,形成巴氏腺囊腫。
看醫
有外陰前庭炎的病人出現紅、腫、熱、痛等炎症表現,可發展為巴氏腺囊腫,炎症消退有可能出現巴氏腺囊腫,只要有臨床症狀就應該到婦產科檢查、確診、治療。
- 當病人外陰出現紅、腫、熱、痛等炎症情況時,需要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檢查及治療。
- 當外陰前庭炎進展為巴氏腺囊腫時,應及時就醫。
優先考慮去婦產科就診。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外陰紅腫、疼痛出現的時間?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外陰紅腫、疼痛、異常分泌物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發熱、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行走不便等)
- 既往有無其他病史?
體格檢查
發病常為單側性,大陰唇下1/3處有硬塊,表面紅腫,壓痛明顯;當膿腫形成時,腫塊迅速增大,有波動感,觸痛明顯;當膿腫增大,表皮變薄時可自行破潰,流出膿液,同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若為雙側膿腫,淋球菌感染可能性大。
血液常規檢查
血液常規檢查可根據白血球計數的變化,有助於診斷外陰前庭炎感染的情況。
細菌培養檢查、藥敏試驗
細菌培養取材應儘可能靠近巴氏腺囊腫壁處,如果有必要的話,可切去少許膿腫壁壞死組織送去培養,也可以進行藥敏試驗來檢測出對細菌敏感的藥物。
根據病人的症狀、體徵,如病人外陰腫塊的部位、外形、有無急性炎症等,一般都可確診。如大陰唇下巴氏腺部位發生紅、腫、硬結,觸痛明顯,甚至行走困難,一般為單側,應考慮外陰前庭炎。
尿道旁腺膿腫
尿道旁腺的感染可形成尿道旁腺膿腫,於尿道口一旁或兩旁可捫及波動,有壓痛,並可自腺管口擠壓出膿液或石灰質凝塊,通過臨床症狀即可鑑別。
子宮內膜異位囊腫
巴氏腺囊腫內容物為透明黏液,很少為渗出性,有時混有血液而呈紅色或棕紅色,易認為是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特別是囊腫壁被覆上皮含有假黃色瘤細胞時,更易混淆,子宮內膜異位囊腫隨月經周期而增大,以此可與外陰前庭炎鑑別。
大陰唇腹股溝疝氣
大陰唇腹股溝疝氣與腹股溝環相連接,在咳嗽時有衝擊感,推壓後可能復位,腫塊消失,向下屏氣時,腫塊增大,叩之有鼓音,在過度用力時常突然出現,通過臨床症狀即可鑑別。
治療
外陰前庭炎不同的病情進展有不同的治療方案,病人病情較輕時,一般予以病人抗生素抗感染治療,病人要注意保持患處的衛生清潔。病情較嚴重時,如形成了巴氏腺囊腫者,應行膿腫手術切開引流。此病的治療周期根據病人病情的進展而不同,一般為短期治療。
- 當病人外陰前庭炎急性發作時,應建議病人臥床休息。
- 病人應注意外陰的清潔衛生。
- 可以使用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坐浴,緩解病人的局部症狀。
當病人剛開始有炎症發作時,醫生應根據以往的臨床經驗及時給予病人抗生素治療。若治療效果不明顯或者巴氏腺分泌物細菌培養結果出來後,根據檢查結果調整用藥方案,用病原菌敏感的抗生素。
手術切開引流
當外陰前庭炎病情進展為巴氏腺囊腫時,應儘早予以切開引流來緩解病人局部的炎症及疼痛。動手術切開引流時,醫生應選擇在膿腫波動明顯處做切口,儘量靠近低位置,以便於引流,並且放置引流條,便於膿液流出,膿液可以送細菌培養。
囊腫造口術
當外陰前庭炎病情進展為巴氏腺囊腫時,若囊腫較大可行囊腫造口術,緩解病人的症狀。
預後
外陰前庭炎經過有效、規範的治療均可治癒,能夠減輕或者消除外陰前庭炎的症狀,維持正常的生活質量,一般不遺留後遺症。輕症病人一般在用藥兩周後於門診複查,病情嚴重病人則建議定期複診。
外陰前庭炎經過有效、規範的治療均可治癒。
外陰前庭炎經有效治療後,一般不影響自然壽命。
如病人病情較輕,僅需藥物治療,用藥兩周後於門診複查。病人若病情較嚴重,需住院治療,建議病人出院後,定期到門診複診。
飲食
外陰前庭炎病人科學合理的飲食,可以維持機體功能的正常運轉,能起到控制病情、促進疾病復健的作用。建議病人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可適當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避免吃過冷、辛辣、油炸、燻烤等刺激性食物。
- 建議病人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同時也要攝入高蛋白、維他命等食物,保證營養均衡。
- 病人可以適當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保持大便通暢,能夠有助於緩解疼痛症狀。
- 避免吃過冷、辛辣、油炸、燻烤等刺激性食物,以防止加重病情和影響傷口癒合。
照護
外陰前庭炎病人日常要注意休息,保持外陰的清潔,並且按照醫囑定時、定量的服用藥物,同時病人也要到醫院定期複查,以便醫生了解疾病發展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促進病人復健。
- 病人應充分休息,避免過度勞累,病情較重時需臥床休息。同時也應注意休息環境保持安靜、舒適,有助於維持平穩心態,促進機體復健。
- 病人應遵醫囑足量、足療程用藥,以確保殺死病原菌,不要擅自減少藥物劑量或停藥,並注意觀察療效及藥物的不良反應。
- 病人應注意個人的衛生,保持外陰清潔、乾燥。同時應穿全棉內褲,內褲應寬鬆、透氣,不穿連褲絲襪。
醫生要及時和病人溝通,注意病人的疼痛症狀有無緩解,身體情況是否逐漸恢復。病人若出現陰道分泌物增多、切口感染或疼痛等異常表現時,要及時到醫院就醫,及時給予對症處理。
由於外陰前庭炎會使外陰出現持續疼痛不適,病人可能會因此出現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嚴重者可能會出現脾氣暴躁、心情憂鬱等情況,影響正常生活。醫生要詳細的和病人解釋該病的症狀,幫助病人樹立治療信心,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一旦出現外陰前庭炎相應的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及治療,以免感染擴散導致病情加重。
預防
婦女尤其是育齡期婦女要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外陰清潔是預防外陰前庭炎的主要方法。同時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提高身體免疫力,以防病原體的入侵,當外陰出現紅、腫、痛、硬結時,或者自感大陰唇有觸痛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當大陰唇出現紅、腫、痛或者自感大陰唇有觸痛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婦女尤其是育齡期婦女每天要清洗外陰,勤洗澡,勤換衣服。
- 注意性衛生和性安全,做好防護措施,避免高危性行為,月經期間避免性生活。
- 選用的衛生紙和衛生巾確保經過殺菌處理,月經期間要勤換衛生巾。
- 女性擦拭外陰需注意順序應從前往後,減少細菌感染的風險。
- 不長時間穿緊身衣物,保持外陰乾燥、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