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結節性甲狀腺腫

概述

結節性甲狀腺腫是常見的甲狀腺一種良性疾病,臨床上較為常見,實際上是單純性甲狀腺腫的一種末期表現,可由遺傳、免疫、物理多種因素引起,比較常見的病因是碘缺乏導致。疾病初期多無症狀,經發展後可有壓迫症狀或甲狀腺功能亢進的表現,主要治療方法為補充碘劑及手術治療,經規範治療後,結節性甲狀腺腫的病人預後較好,對其生活質量無重大影響。

就診科別:
內分泌科、一般外科
英文名稱:
Nodular Goiter
疾病別稱:
甲狀腺結節樣病變、腺瘤樣甲狀腺腫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甲狀腺功能亢進
治療周期:
長期治療
臨床症狀:
呼吸困難、吞咽困難、聲音嘶啞
好發人群:
中青年女性、缺碘地區人群
常用藥物:
左甲狀腺素納片、甲狀腺乾粉片、夏枯草膏、賽治
常用檢查:
血清甲狀腺功能檢查、血清甲狀腺蛋白測定、甲狀腺攝131I率、甲狀腺核素掃描、甲狀腺超音波檢查、T3抑制試驗
疾病分類

結節性甲狀腺腫分為毒性甲狀腺腫和非毒性甲狀腺腫。

毒性甲狀腺腫

可自主分泌甲狀腺激素,引起甲狀腺功能亢進表現。

非毒性甲狀腺腫

結節無自主分泌甲狀腺激素功能,不引起甲狀腺功能亢進表現。

病因

結節性甲狀腺腫的發病機制與病因目前仍不明了,是由多種因素參與並導致,如遺傳、放射、免疫、地理環境因素、致甲狀腺腫因素、碘缺乏、化學物質刺激及內分泌變化等多方面綜合刺激所致。本病好發於中青年女性、碘缺乏地區人群,以及先天性代謝缺陷者,飲食、肥胖、精神因素等都可以誘發本病。

主要病因

碘缺乏

碘缺乏是結節性甲狀腺腫的常見原因,多見於山區和遠離海洋的地區,碘是甲狀腺合成甲狀腺素的重要原料之一,碘缺乏時甲狀腺素合成減少,機體反饋性的分泌過量的甲狀腺刺激素,甲狀腺在甲狀腺刺激素的刺激下增生、出血、纖維化、鈣化、出現單個或多個的甲狀腺結節。

外源性因素

食物中的碘化物、致甲狀腺腫物質和藥物。

內源性因素

兒童先天性甲狀腺激素合成障礙,如甲狀腺內的碘轉運障礙、過氧化物酶活性缺乏、異常甲狀腺蛋白形成、甲狀腺球蛋白水解障礙、脫碘酶缺乏等,這些因素都會導致甲狀腺激素合成減少,甲狀腺刺激素分泌反饋性增加,導致甲狀腺腫。

炎性因素

甲狀腺受細菌或病毒的感染引發炎症,繼而引起甲狀腺腫大,出現結節性甲狀腺腫。

放射因素

長期受到物理或化學的放射影響,可能會導致內分泌出現失調,繼而引發甲狀腺腫大。

遺傳因素

通過研究甲狀腺腫的家族,已經發現有涉及甲狀腺激素合成有關的蛋白質的基因異常,如甲狀腺球蛋白、鈉/碘轉運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pendrin蛋白和TSH受體基因突變。但易感基因在大多數病人中仍然不明確。

誘發因素

飲食

長期大量吃捲心菜、木薯可誘發甲狀腺腫大,捲心菜中的有機氰化物,可以影響碘化物的氧化,使甲狀腺激素合成受到影響,繼而引起甲狀腺腫大。蘿蔔和芸香菜含有硫脲類的致甲狀腺腫的物質。

肥胖

因為肥胖者體內大多存在胰島素抵抗,過多的胰島素會使甲狀腺細胞繁殖、轉化,增加結節性甲狀腺腫的發生。

精神刺激

長期持續的精神壓力可能會導致機體內環境的失調,引起激素分泌失衡,繼而增加結節性甲狀腺腫的發生。

流行病學

本病女性的發病率是男性的3~5倍,可呈地方性性分布,好發於山區和遠離海洋等碘缺乏的地區。

好發人群

中青年女性

女性由於特殊的生理期激素分泌特徵,特別是在妊娠期和哺育期時碘需求增加,若補充不足易引起結節性甲狀腺腫大。

碘缺乏的地區

居住在山區或遠離海洋地區的人群,這些地區的人群可能會出現碘缺乏,繼而引發結節性甲狀腺腫。

有先天性代謝缺陷

此類人群內分泌調節失調,容易發生結節性甲狀腺腫。

症狀

結節性甲狀腺腫主要表現為甲狀腺腫大並形成多發性結節,可無其他症狀。而當病情發展甲狀腺顯著腫大時可引起壓迫症狀,如呼吸困難、吞咽困難、聲音沙啞等。本病可併發甲狀腺功能亢進和糖尿病。

典型症狀
  • 初期多數無症狀,頸部可叩及單個或多發的結節,結節硬度較硬,可隨吞咽上下移動,可出現頸部的壓迫感或約束感,一般無疼痛感,若結節內發生急性出血,病人會伴有疼痛感,腫塊也會突然增大。
  • 當腫大的甲狀腺壓迫到氣管時,會出現呼吸困難的表現。
  • 當腫大的甲狀腺壓迫到食道時,會出現吞咽困難的表現,咽喉部有異物感。
  • 當腫大的甲狀腺壓迫到喉返神經時,會出現聲音嘶啞。
  • 胸骨後甲狀腺腫可引起上腔靜脈回流受阻,出現臉部青紫、腫脹、頸胸部淺靜脈擴張等。
  • 如結節性甲狀腺腫是由甲狀腺炎引起,還會伴隨發熱、乏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狀。
  • 當出現毒性甲狀腺腫的時候,病人可能會出現心悸、怕熱、消瘦、情緒易激動的症狀。
併發症

甲狀腺功能亢進

甲狀腺內形成的結節可有自主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功能,可能會併發甲狀腺功能亢進,出現高代謝症群、眼症等臨床表現。

糖尿病

若甲狀腺結節發展為毒性甲狀腺腫,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繼而可以對抗「胰島素」,使得機體胰島素分解糖類的作用降低,此外甲狀腺激素也會促進腸內葡萄糖的吸收,繼而引發糖尿病。

看醫

對於中青年女性、缺碘地區的人群等好發人群,出現頸部腫塊或頸部的壓迫感等不適症狀,要及時就診於內分泌科,通過血清甲狀腺功能檢查、血清甲狀腺蛋白測定、甲狀腺攝131I率及T3抑制試驗等檢查確診,本病需要與甲狀腺囊腫、甲狀腺腺瘤、甲狀腺癌等疾病相鑑別。

就醫指征
  • 對於中青年女性、缺碘地區的人群,要注意觀察和評估是否有疑似症狀發生,可定期檢查血清中TT3、TT4的含量,避免發生結節性甲狀腺腫。
  • 若在日常生活中出現頸部腫塊或頸部的壓迫感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就醫。
  • 已經確診結節性甲狀腺腫的病人,若出現病情的惡化,如甲狀腺亢進的變現,應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內分泌科就診。
  • 若病人甲狀腺進一步腫大需要手術切除治療,可選擇一般外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什麼時候出現的甲狀腺結節?
  • 是否疼痛的感覺?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呼吸困難、吞咽困難、聲音嘶啞、臉部青紫等)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檢查

體格檢查

醫生通過觸診檢查甲狀腺,初步判斷本病,並為進一步檢查和治療提供依據。

肺功能檢查

通過肺功能檢查判斷病人器官受壓情況。

尿碘測定

用以判斷病人碘營養狀態,並可以輔助診斷病因。

血清甲狀腺功能檢查

能檢測出甲狀腺功能是否出現異常。

血清甲狀腺蛋白測定

血清甲狀腺蛋白水平增高,增高的程度與甲狀腺腫的體積呈正相關。

甲狀腺攝131I率及T3抑制試驗

其正常值為3小時5%~25%,24小時為20%~55%,高峰在24小時出現。

甲狀腺核素掃描

通過核素掃描可以判斷甲狀腺結節的嚴重程度,有利於病情的診斷及治療。

甲狀腺超音波

為結節性甲狀腺腫的首選檢查,可以了解甲狀腺結節的大小、數目、形態、位置、功能等。

甲狀腺穿刺組織病理檢查

在超音波的引導下,在結節部位進行穿刺取病理組織,可以用來判斷結節的性質,與其他癌變類結節做鑑別。

診斷標準

結節性甲狀腺腫的診斷需要結合體格檢查與輔助檢查共同判斷,一般通過超音波檢查明確發現病人甲狀腺出現結節,體格檢查可觸及腫大的甲狀腺,病理穿刺檢查排除其他癌性結節後,即可確診。

鑑別診斷

甲狀腺囊腫

也可出現甲狀腺的結節,甲狀腺掃描為「冷結節」,超音波檢查為囊性結節,細針穿刺吸出囊液可以和結節性甲狀腺腫診斷。

甲狀腺腺瘤

多數為單發,生長緩慢,無症狀,甲狀腺掃描為「溫結節」,若為毒性腺瘤表現為「熱結節」,腺瘤也可發生出血,壞死液化呈「冷結節」。細針穿刺發現甲狀腺腺瘤為單克隆來源,而結節性甲狀腺腫為多克隆來源,以此鑑別。

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初期除甲狀腺結節外可無任何症狀,此時與結節性甲狀腺腫鑑別困難,可做針刺活組織檢查,發現癌細胞可以和結節性甲狀腺腫鑑別。

單純性甲狀腺腫

以缺碘等原因所致的代償性甲狀腺腫大,不伴有甲狀腺功能改變。初期多為瀰漫性腫大,壓迫症狀是末期出現主要的臨床表現。病人血清TSH、T3、T4水平正常,彩色都卜勒顯示甲狀腺內散在的血流信號,以此鑑別。

毒性瀰漫性甲狀腺腫

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腺體瀰漫性腫大,並有淋巴球浸潤,部分病人球後結締組織增生和眼外肌水腫引起突眼,病人T3、T4增高,在腺體外側可聞及血管雜音和捫及顫抖。彩色都卜勒顯示查甲狀腺血流信號明顯增加,血流增多,呈「火海征」,以此鑑別。

慢性淋巴球性甲狀腺炎

又稱橋本氏甲狀腺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長,發展緩慢,甲狀腺多為瀰漫性、對稱性腫大,峽部增厚明顯,腺體局部回聲減低,呈網格樣改變,可見大小不等的結節,與周圍組織無沾黏,少數病例可伴頸部淋巴結腫大。病理學檢查可見甲狀腺廣泛的淋巴球、漿細胞浸潤,伴淋巴濾泡形成,以此鑑別。

治療

結節性甲狀腺腫是常見的甲狀腺一種良性疾病,一般採用病因治療,即補充碘劑、使用甲狀腺製劑,若腫塊顯著增大,可採用手術治療。

治療周期
結節性甲狀腺腫需要長期治療。
病因治療

補充碘劑

由碘缺乏所致者,應補充碘劑。在地方性甲狀腺腫流行的地區可採用碘化食鹽防治。治療結節性甲狀腺腫時,也要避免大劑量的碘治療,以免誘發碘甲狀腺亢進。

停用致甲狀腺腫的物質和藥物

長期大量吃捲心菜、木薯、蘿蔔和芸香菜等需要停用這些物質。

藥物治療

左甲狀腺素納片

為口服用藥,甲狀腺激素類藥,本品為人工合成的四碘甲狀腺原氨酸鈉,具有維持人體正常生長發育、促進代謝、增加產熱和提高交感-腎上腺系統感受性等作用。可用於治療結節性甲狀腺腫,老年病人、冠心病、妊娠期婦女及哺乳期婦女用藥時要密切監測。

甲狀腺乾粉片

口服用藥,用於補充內源性甲狀腺激素的不足,抑制甲狀腺刺激素的分泌。

夏枯草膏

為中藥配方,主要療效為清火、明目、散結、消腫,可用於結節性甲狀腺腫的輔助治療。

賽治

本藥適用於甲狀腺功能亢進,尤其適用於不伴有或伴有輕度甲狀腺增大(甲狀腺腫)的病人及年輕病人。

手術治療

一般單純的結節性甲狀腺腫不需要手術治療,當出現壓迫症狀、藥物治療效果不好或疑有癌變時應手術治療。

甲狀腺全切除術

病人取仰臥位,並且暴露頸前術區,採用常規消毒並對病人採用氣管全麻於胸骨切跡上取一橫行切口,並且切口的長度不宜超過胸鎖乳突肌前緣為準,切開皮膚、頸闊肌、頸部深筋膜後,進行甲狀腺的全部切除,適用於壓迫症狀嚴重或疑有癌變的病人。

甲狀腺次全切除術

操作與甲狀腺全切除術一致,唯一不同的是在進行手術切除時保留甲狀腺背側的包膜和腺體組織,適用於壓迫症狀不嚴重的病人。

其他治療

呼吸困難的對症治療

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必要時給予氧氣吸入。

吞咽困難的對症治療

儘量進食軟食易吞咽的食物,可進行吞咽功能的訓練。

發熱的對症治療

有全身發熱症狀時,可優先考慮物理降溫,如使用冰敷、冰袋、局部擦浴、酒精擦拭等,若高溫不下,可適量應用退熱藥,如布洛芬等。

預後

結節性甲狀腺腫並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症狀一般能改善,不會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預後較好。病程較長的多發性結節性甲狀腺腫,尤其是50歲以上的病人,若攝入大量碘之後,可演變成毒性甲狀腺腫。

能否治癒

結節性甲狀腺腫經規範的治療後一般能治癒。

能活多久

結節性甲狀腺腫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複診

結節性甲狀腺腫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遵醫囑進行定期複診血清甲狀腺功能,以判斷治療是否有效及預後是否良好。

飲食

結節性甲狀腺腫的病人應遵循高熱量、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高維他命的飲食原則,平時要多補充水分。不宜進食肥膩、辛辣刺激的食物。

飲食調理
  • 忌菸酒,還要避免飲用咖啡、茶、汽水等。
  •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生薑、蒜、蔥等都不要吃。肥膩及油炸類的食物不易消化,要避免食用。
  • 避免大量攝入捲心菜、花生、菠菜等。
  • 多進食含碘豐富的食物,如海帶、紫菜等海產品。
  • 應當多吃一些滋補性的食物、含高蛋白的和改善增加免疫力的食物,主要有腰果、南瓜子仁、蓮子、芹菜、金針菜等食物。

照護

結節性甲狀腺腫的護理以做好病情監測及日常生活護理為主,還需注意病人心理問題,促進病人的心理健康,做好疾病知識的指導。

日常護理

生活護理

病人應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情緒穩定和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情緒激動,要注意保護腫大部位,不能擠壓、碰撞,避免外界刺激的腫大部位的傷害,預防結節內出血,鼓勵病人家屬和朋友傾聽病人,給予情感支持。

運動

定期運動,保持每周2~3次的運動,以低強度的有氧運動為主,持續時間在30分鐘左右,避免過於肥胖。

用藥護理

囑病人按醫囑長期服藥,避免停藥後復發。學會觀察藥物療效及不良反應,如出現心搏過速、呼吸急促、食慾亢進、怕熱多汗、腹瀉等甲狀腺功能亢進的表現,經及時就診。避免服用硫氰酸鹽、保泰松等阻礙甲狀腺激素合成的藥物。

病情監測

觀察有無復發甲狀腺腫大,特別是對於手術治療的病人要重點觀察是否有切口感染、出血等術後併發症。

預防

結節性甲狀腺腫主要是由於碘缺乏、外源性物質攝入及機體合成功能障礙,因此最有效的預防是合理的補充碘劑,定期體檢甲狀腺功能,避免攝入阻礙甲狀腺激素合成的物質。

初期篩檢

妊娠期、哺乳期或生育期的女性應定期常規體檢甲狀腺功能。

預防措施
  • 沒有發生甲狀腺亢進者,多進食含碘豐富的食物,如海帶、紫菜等,避免大量攝入捲心菜、花生、菠菜等,日常生活中可以食用加碘鹽。
  • 對於懷孕、哺乳期的女性可以遵照醫囑適當補充碘劑,以預防碘的缺乏。
  • 應該儘量減少不必要的頸部放射性檢查,預防甲狀腺激素大量釋放。
  • 進行甲狀腺結節切除術後,應定期複診,預防復發。
  • 定期運動,保持每周2~3次的運動,以低強度的有氧運動為主,持續時間在30分鐘左右,避免過於肥胖。
  • 避免熬夜、情緒刺激,保持愉悅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