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炎
概述
神經炎又稱為周圍性神經炎,是因各種病變所引發的周圍性神經炎和變性疾病的總稱,主要分為單神經炎和多發性神經炎。單神經炎即單一週圍神經損害,多數患病原因為局部外傷及壓迫而產生神經支配區的感覺和運動障礙。多發性神經炎是由多種原因,如中毒、營養代謝障礙、感染等引起的多發性末梢神經損害的總稱。
- 就診科別:
- 神經內科
- 英文名稱:
- neuritis
- 疾病別稱:
- 周圍性神經炎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肢體癱瘓、節段性或傳導束型感覺障礙
- 治療周期:
- 短期治療
- 臨床症狀:
- 感覺障礙、運動障礙、自律神經功能障礙
- 好發人群:
- 糖尿病病人、飲食不均衡者、腫瘤病人、外傷病人、中毒者
- 常用藥物:
- 糖皮質類固醇、 Carbamazepine
- 常用檢查:
- 神經電生理檢查、影像學檢查
單神經炎
多因局部外傷及壓迫而導致神經支配區的感覺和運動障礙,主要包括橈神經炎、正中神經炎、尺神經炎等。
多發性神經炎
由多種原因如中毒、營養代謝障礙、感染等引起的多發性末梢神經損害的總稱,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和自律神經障礙。
病因
神經炎引發病因有多種,如中毒、營養代謝障礙、感染、過敏等均可引起神經炎,少數病人可因各種癌症或結締組織病引起。
中毒
如異菸鹼醯肼錠、硝唑類、呋喃類藥物、有機磷農藥、重金屬(鉛、砷等)、白喉毒素、一氧化碳等。
營養缺乏或代謝障礙
各種營養缺乏(如B群維他命缺乏、慢性酒精中毒、胃大部切除後、營養不良、維他命E缺乏、妊娠等)和代謝障礙(如糖尿病、尿毒症、血紫質症、黏液性水腫、澱粉樣變性、惡液質等)。
炎症性或血管炎
急、慢性炎症性脫髓鞘性神經病,血清注射或免疫接種後急性過敏性神經病,結締組織病(如紅斑性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硬皮症等),大多由於血管炎而致周圍神經病。
遺傳性
遺傳性運動、感覺神經病,遺傳性小腦萎縮症性周圍神經病,遺傳性澱粉樣變性神經病等。
感染
常見於各種急性或慢性感染,如痢疾、傳染性肝炎等。
外傷
外傷易引發感染導致神經炎。
腫瘤
腫瘤易引發病變從而導致神經炎。
神經炎多發於糖尿病病人、飲食不均衡者、有腫瘤、外傷、中毒者等,以老人居多。發病部位從四肢到頭部不等,好發季節與好發地區與神經炎類型有極大關係,如多發性神經炎病人病毒性感染在春秋季的發病率要高於其他兩季,我國北方地區的多發性神經炎的發病率較南方地區的多發性神經炎要高。
糖尿病病人
糖尿病病人自身代謝功能出現障礙,易引發神經炎。
營養不均衡者
如B群維他命缺乏或長期不吃肉等均易引發神經炎。
有腫瘤、外傷、中毒者
外傷易引發感染從而導致神經炎,中毒與腫瘤易發生病變導致神經炎。
症狀
神經炎由於主要病因不同,治療可急可緩,主要表現為感覺、運動及自律神經功能障礙,多數病人下肢病情較重。
感覺障礙
感覺異常或感覺刺激等症狀逐漸減退甚至消失,少數病人有深感覺障礙,如腓腸肌等處常有壓痛。
運動障礙
主要表現為肌肉張力減退,少數病人可出現肌萎縮。
自律神經功能障礙
主要表現為肢端皮膚發涼,呈現蒼白潮紅、輕度發紺、少汗或多汗,指甲失去正常光澤或角化變厚等。
少數病人可出現肢端疼痛、麻木而無感覺或運動障礙。
肢體癱瘓
神經炎引發病人從大腦到肢體某個部位的病變而導致隨意運動功能的減低或喪失。
節段性或傳導束型感覺障礙
主要表現為痛、溫覺減退與消失,而深感覺保存感覺障礙,即分離性感覺障礙。
看醫
如病人出現感覺或運動障礙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相關檢查,若因中毒引發神經炎典型症狀應立即就醫。一般情況下建議病人於神經內科就診,如病人出現其他併發症,去相對應科別就診。
- 有感覺障礙情況下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出現運動障礙及時就醫。
- 如因中毒引發神經炎並出現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就醫。
- 大多數病人優先考慮去神經內科就診。
- 病人出現糖尿病等代謝類疾病去內分泌科就診。
- 如果病人有腫瘤去腫瘤科就診。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感覺、運動功能障礙等症狀)
- 出現這種症狀多久了?
- 之前是否接受過治療?
- 是否自行服用藥物?
神經電生理檢查
如肌電圖、誘發電位、腦電圖等來記錄或測定離體動物或離體器官組織、神經和細胞離子通道等的膜電位改變、傳導速度和離子通道的活動。
影像科檢查
通過CT、核磁共振等檢查將人體器官以立體、清晰的形式顯示出來,幫助醫生辨別神經炎種類及制定治療方案。
根據病史和病人是否有燒灼感、疼痛、發麻、站立不穩等症狀,結合體格檢查、超音波、肌電圖檢查、CT等結果可診斷。
腦血管疾病
腦血管疾病也可能出現感覺、運動、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等症狀。
脊髓亞急性聯合變性
該病主要表現為心慌、頭昏、腹瀉、手指感覺異常、走路不穩等,與神經炎某些症狀類似,需區分。
治療
神經炎的治療原則為儘快解除病因,並通過藥物治療或物理治療等方式改善病人的神經營養功能,增強病人體質。
糖皮質類固醇
主要調節免疫,具有抗炎、抗毒、抗休克的功能,不良反應主要為高血壓、低血鉀、骨質疏鬆、肌肉萎縮、皮質功能亢進症候群等,嚴重高血壓、動脈硬化者、糖尿病者、心腎功能不全者及骨質疏鬆者等人禁用。
Carbamazepine
主要作用為止痛,適用於周圍神經引起的疼痛,主要不良反應有皮疹、視力障礙等。心室傳導阻礙、血液常規及血清嚴重異常、有骨髓抑制等病史的病人禁用,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及糖尿病病人慎用。
針灸
通過針刺、砭石、灸法等方法來達到溫經散寒、行氣通絡、防病保健等作用,幫助病人恢復神經功能。
按摩
通過身體接觸,對皮膚下的肌肉進行積壓或拉伸的行為,以疏通經絡、滑利關節,促使氣血運行,調整臟腑功能,增強人體抗病能力,從而達到恢復感覺、運動等功能的目的。
理療
通過電療法、磁療法、超音波療法、光療法、傳導熱療法等方法達到預防和治療神經炎的目的。
預後
神經炎接受治療一般3~5天內症狀就有改善,病人通過治療多數預後良好,因此病人在診斷出神經炎後應及時接受治療,儘早復健。
神經炎病人在一般情況下能被治癒。
除腫瘤等危險疾病,一般情況下不影響自然壽命。
少數病人可遺留肢體麻木、癱瘓等。
神經炎病人根據自身病因、病情及醫師囑託按時複診。
飲食
神經炎病人在護理時應合理調整飲食,保障營養全面,防止營養過剩導致肥胖,並且要忌酒。
- 忌食生冷、堅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辣椒、酒、胡椒等。
- 多食用易於消化並富有營養、維他命B1的食物,如各種雜糧、豆類、肉類以及各種蔬菜水果。
- 注意補鈣,多食用蛋、奶肉類等富含鈣元素的食物。
照護
對病人加強日常生活管理,並注意對病人進行心理護理,避免誘因,告知病人和家屬疾病的相關病因,應避免常見誘因。指導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適度運動,勞逸結合,保持情緒穩定和充足睡眠。
按時服藥
根據醫生囑託按時服用藥物。
避免誘因
告知病人和家屬避免可能誘發或加重神經炎的因素,如過敏、中毒等。
加強鍛煉
適當運動,加強鍛煉病人的感覺、運動及自律神經功能。
注意觀察病人復健情況,並且觀察病人對藥物是否有不良反應。
- 應加強與病人和家屬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
- 關心體貼病人,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心理感受。
- 幫助病人積極調整心態,消除精神緊張,減輕心理壓抑,保持情緒穩定和心情舒暢。
- 注意病人是否對藥物有不良反應,如 Carbamazepine ,主要不良反應有皮疹、視力障礙等。心臟傳導阻礙、血液常規及血清嚴重異常、有骨髓抑制等病史的病人禁用,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及糖尿病病人應慎用。
- 注意病人是否有併發症或後遺症出現,此病多併發肢體癱瘓、偶見節段性或傳導束型感覺障礙。
預防
通過加強鍛煉、飲食護理、避免誘因等預防措施可有效預防神經炎的發生,並且有利於保持身體健康,維持精神快樂。
神經炎初期可能會出現感覺、運動等功能衰退,應注意篩檢。就診時醫生可對病人進行體格檢查、神經電生理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幫助篩檢病人是否患有神經炎。
加強鍛煉
通過運動改善機體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機能狀況,提高抗病能力。
飲食護理
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忌菸酒。
避免誘因
避免接觸可引起中毒、過敏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