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異物
概述
食道異物是常見急症之一,多在進食匆忙或注意力不集中,食物未經仔細咀嚼而咽下等情況下產生。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異物種類多樣,以魚刺、肉骨、義齒等最為常見,可有吞咽困難、吞咽疼痛與呼吸道症狀等臨床表現,本病確診後,應及時經食道鏡或胃鏡取出異物。
- 就診科別:
- 急診科、耳鼻喉科
- 英文名稱:
- Foreign body in the esophagus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食道穿孔、大血管破潰、氣管食道瘺
- 治療周期:
- 短期治療
- 臨床症狀:
- 吞咽困難、吞咽疼痛
- 好發人群:
- 可發生於任何年齡,老人多見,其次為兒童
- 常用藥物:
- 青黴素、 Cephalexin
- 常用檢查:
- X線檢查、CT檢查、食道鏡、胃鏡檢查
病因
食道異物是食道常見多發病,其發生與年齡、性別、飲食習俗、精神狀況及食道疾病等因素有關,但最常見的原因為進食時注意力不集中、進食匆忙、食物未經仔細咀嚼而咽下引起。
個體因素
兒童食道異物
- 兒童天性頑皮好動,喜歡把硬幣、證章或其他小物品放入口中,偶有不慎即可被吞入食道。
- 吞咽功能不健全,食用帶有骨、刺或核類的食物,不慎咽下。
- 進食哭鬧或嬉戲,易將口內食物囫圇咽下或將異物誤咽。
- 磨牙不全,食物未經很好咀嚼即咽下,造成食道異物。
成年人食道異物
- 飲食過急或進食時精神不集中,使魚刺、雞骨、肉骨被誤咽入食道。
- 義齒過松,食物黏性過大或口腔黏膜感覺減退,使義齒脫落,隨食物進入食道。
- 睡眠時覺醒程度低下,義齒脫落,誤咽入食道。
- 摻雜於食物中的細小核、骨刺被誤咽入食道。
- 食道本身存在管腔狹窄、痙攣等疾病。
- 吞咽功能失調,咽部感覺減退而造成誤咽。
- 不良勞動習慣,如木工、鞋匠或裝修工將釘、螺絲等含在口中,不慎吞入。
- 麻醉未清醒,昏迷或精神病病人,在神志不清時可有誤咽。
- 自殺未遂者。
飲食習慣因素
- 沿海地區習慣於將魚、蝦、蔬菜混煮混食,易造成細小魚刺、魚骨誤吞。
- 北方粽子內包有帶核的大棗或帶骨的肉團,易造成誤咽。
- 北方過節時習俗在餃子內置金屬硬幣,易造成誤咽。
神志因素
在入睡、醉酒、昏迷、麻醉狀態時易發生誤吞誤咽。
醫源性因素
全麻時義齒脫落,鑲牙時牙模脫落,插管時套管脫落等。
疾病因素
食道自身病變
食道腫瘤、食道疤痕狹窄等,造成食物或較小食物存留。
縱隔病變
縱膈腔腫瘤或膿腫形成占位病變,壓迫食道,造成食道狹窄,易存留食物或細小異物。
神經性病變
咽反射消失或吞咽反射減退,易造成誤吞誤咽。
食道異物發病率最高占耳鼻咽喉科疾病的18.3%,近10年來有關食道異物的報導增多,但不是發病率增多而是搜集報導增多的緣故。食道異物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其中以老人居多,幼兒次之。以10歲以下兒童與50歲以上成人多見。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男女之比為3:1。通常食道異物的發病率與當地的飲食習慣、食物種類、烹調方式及不良勞動習慣有關,沿江沿海地區異物以魚骨魚刺多見,山區盛產水果,以果核、果皮等多見。
兒童
兒童生活自理能力差,咀嚼功能不全,食物未經很好咀嚼即咽下。另外,兒童喜動,進食時跑動、哭鬧等,也易不慎將異物咽下。
成人
飲食過急、進食匆忙導致,或老人義齒脫落隨食物咽入或睡眠時脫落誤咽入等等。
症狀
食道異物的症狀與異物的性質、大小、形狀及停留時間、部位、有無繼發感染等有關,常見症狀有吞咽困難、吞咽疼痛、呼吸道症狀、頸部活動受限、發熱等症狀。
吞咽困難
吞咽困難與異物所造成的食道梗阻程度有關。完全梗阻者,吞咽困難明顯,流質難以下咽,多在吞咽後立即出現噁心、嘔吐;對於異物較小者,仍能進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個別病人吞咽困難較輕,甚至沒有任何症狀,可帶病數月或數年而延誤治療。
異物梗阻感
在異物偶然進入食道時,一般開始都有氣頂,繼之有異物梗阻在食道內的感覺,若異物在頸部食道時則症狀更為明顯,病人通常可指出異物在胸骨上窩或頸下部;若異物在胸段食道時可無明顯梗阻感,或只有胸骨後異物阻塞感及隱痛。
疼痛
上段食道疼痛最顯著,常位於頸根部中央,吞咽時疼痛加重甚至不能轉頸;中段食道疼痛可在胸骨後,有時放射到背後,疼痛不甚嚴重;下段食道疼痛更輕,可引起上腹部不適或疼痛,疼痛常表示食道異物對食道壁的損傷程度,較重的疼痛是異物損傷食道肌層的信號,應加以重視。通常光滑的異物為鈍痛,邊緣銳利和尖端異物為劇烈銳痛,食道黏膜損傷常為持續性疼痛,且隨吞咽運動陣發加重。有時疼痛最劇烈處可提示異物的停留部位,但其定位的準確性很有限。
涎液增多
涎液增多為一常見症狀,頸段食道異物更為明顯,如有嚴重損傷還可出現血性涎液。在所有患病人群中以兒童涎液增多的症狀明顯且多見。導致涎液增多的原因是咽下疼痛、吞咽困難和食道阻塞的綜合作用,異物局部刺激也可使分泌增加。一般依據涎液增多的症狀,結合異物病史,可初步推斷異物存留於頸段食道而不在胸段食道。
逆流症狀
異物存留食道後可發生逆流症狀,其逆流量取決於異物阻塞食道的程度和食道周圍組織結構的感染狀況,個別病人也可發生反射性嘔吐。
呼吸道症狀
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發紺等。多發生於嬰幼兒,特別是在食道入口及食道上段的異物。異物較大或尖銳帶刺者,可壓迫喉或損傷黏膜引起炎症。 嘔吐物的誤吸或異物刺傷喉、氣管壁,使部分異物從食道排斥到氣管,形成所謂遷移性異物。
頸部活動受限
以食道入口處有尖銳異物或已有食道周圍炎者為著,可因頸部肌肉痙攣造成頸項強直、頸部活動受限。
發熱
引起食道炎、食道周圍炎、縱隔炎和頸深部感染等併發症時,病人可有體溫升高、全身不適等症狀。
頸部皮下囊腫或縱隔氣腫
食道穿孔後,吞咽的空氣經穿孔外,進入頸部皮下組織或縱隔內,處理及時並無明顯感染時,可逐漸自行吸收。
食道周圍炎
食道異物最常見併發症,多發生於尖形、粗糙不規則異物或嵌頓於食道時間較長異物,可發生食道破裂穿孔,致炎症向外擴散引起食道周圍炎症。感染較重,形成積膿時,稱為食道周圍膿腫,化膿性炎症經食道後隙侵及咽後隙,可併發咽後膿腫。
縱隔炎與膿腫
食道穿孔後,頸部食道可形成下頸深部蜂窩性組織炎與膿腫,炎症可由此擴散至上縱隔形成縱隔炎與膿腫。胸部食道,異物常嵌頓於主動脈弓及支氣管分叉部位,一旦發生穿孔稱為化膿性縱隔炎,是最常見的一種嚴重併發症,病人多有高熱、膿毒血症等全身中毒表現,X線顯示為縱隔明顯增寬。炎症繼續發展,還可引起肋膜炎、膿胸、血氣胸、心包炎、肺壞疽等併發症。
潰破大血管
食道中段異物嵌頓,未及時取出致食道管壁穿破者,易導致食道周圍化膿性感染,病變累及主動脈弓或鎖骨下動脈等大血管,引起致命性大出血,臨床表現為大量嘔血或便血。其中以穿破主動脈弓為最多,其他尚有左鎖骨下動脈、頸總動脈、降主動脈及心包等,若穿通心包,進入右心房,則形成食道心包瘺。懷疑大血管穿孔,應採取積極措施,如開胸探查,修補血管穿孔等,可挽救生命。
氣管食道瘺及食道狹窄
異物嵌頓壓迫食道壁致管壁壞死,累及氣管、支氣管時,可併發氣管食道瘺,食道狹窄發生於食道異物所引起的局部糜爛與潰瘍後。
下呼吸道感染
非尖形異物長期存留於食道內可併發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肺不張、支氣管擴張及肺膿腫等,原因多為食道分泌物逆流入氣管或形成氣管食道瘺等所致。
看醫
對懷疑有食道異物的病人,都需要及時就醫。一旦診斷明確,唯一正確的做法是應儘早內鏡下取出,越早越好,以免炎症加劇或出現併發症。
誤吞異物出現呼吸困難,懷疑食道異物時應及時就醫。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急診科或耳鼻喉科就診。
- 誤吞的是什麼?多長時間?
- 是什麼情況下誤吞的?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吞咽疼痛、吞咽困難、呼吸道症狀等)
- 做過什麼處理嗎?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影像學檢查
X線檢查
是診斷食道異物的重要檢查方法之一,可顯影的食道異物(金屬異物)應行頸胸部正、側位片檢查,可確診異物的大小、形態及部位。
CT檢查
可直接顯示異物的形態、大小、位置、異物與大血管等重要結構之間關係,以及併發症情況等,異物檢出率較高。
食道鏡或胃鏡檢查
對有明確異物史,或者有明顯吞咽困難及吞咽疼痛症狀,但影像學檢查未發現,臨床高度懷疑存在異物者,應考慮行食道鏡後胃鏡檢查,既可明確診斷,又可取出異物。
- 根據病人明確的異物誤吞史,並有吞咽困難、疼痛或其他症狀,可初步診斷為食道異物。用間接喉鏡檢查下咽部,發現梨狀窩有唾液存留。頸部檢查在胸鎖乳突肌前緣向內側壓迫食道時有刺痛,或移動氣管有疼痛,此對尖形刺激性異物有診斷意義。
- X線頸、胸正側位檢查對不透射線的金屬異物可明確診斷異物的位置、大小等,對於棗核、魚刺、肉骨等在X線下不顯影的異物,應做食道鋇劑檢查,以確定異物是否存在及所處位置。凡疑有食道穿孔時,禁用鋇劑食道造影,改用碘油食道造影,內鏡檢查可作為最後的診斷依據。
食道癌
食道癌病人可以有進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難及吞咽疼痛,通常伴有消瘦、貧血等症狀,但無明顯誤食史,可以通過胃鏡檢查明確。
氣管異物
異物經喉進入氣管,刺激黏膜立即引起劇烈嗆咳及反射性喉痙攣而出現憋氣、面色青紫等。
治療
食道異物的病人均應及時取出異物,時間越長局部炎症反應就越大,不僅妨礙鏡下觀察也妨礙異物取出。儘早取出異物不僅可減輕病人痛苦,也可防止併發症的產生和發展。
抗生素,對於異物停留時間較長、體質虛弱的病人,存在局部感染者首先需抗生素進行抗炎治療,等到病情有所好轉,再施行手術,常見的抗生素如青黴素、 Cephalexin 等。
食道周圍膿腫切開引流
食道鏡內切開引流術
主要用於胸段食道周圍較小的膿腫,通過食道鏡切開引流,亦有引流後在膿腔放入細導管進行灌注。
頸側切開術
異物所引起的頸段食道周圍膿腫和後上縱隔膿腫,可採用頸側切開術。手術可在局部浸潤麻醉下施行,用手指觸摸探尋異物,找到異物後予以取出。
後縱隔切開引流術
異物所致膿腫大多很快破入胸腔,引起膿氣胸,但仍有少數病人就診時仍表現為後縱隔膿腫。第4胸椎以上的後縱隔膿腫可通過頸部切口引流,而第4胸椎以下可通過背部引流,縱行切開皮膚、皮下,分離肌層,根據膿腔大小切除小段肋骨1~2根,進入膿腔後吸淨膿液。
食道切開異物摘除
對巨大異物或食道鏡下難以取出的異物,無食道穿孔或穿孔初期,可切開食道摘除異物。
頸段食道異物
可採用前述之頸側徑路,進入食道間隙後由手指觸摸到異物部位,將食道稍加游離後,切開食道,取出異物。
胸段食道異物
上或中胸段食道異物可採用右後外側剖胸徑路,如異物已穿破食道可採用後外側剖胸切口。進入胸腔後切開縱隔肋膜,用手指觸摸食道,找到異物後,在異物部位食道縫牽引線2根,切開食道,取出異物。
其他
若病人合併食道穿孔、食道主動脈瘺應立即進行手術治療,病人如有少量嘔血,為大出血的先兆,應積極搶救。
食道鏡直視取物法
在做食道鏡前,必須充分了解病人的各項情況,除查閱X線片、判斷異物位置、類型、形狀、大小外,還應了解全身情況,特別是老年病人,嚴格掌握手術禁忌症和適應症。
纖維食道鏡、胃鏡
纖維食道鏡、胃鏡是一類用光導纖維束製成的軟性內鏡,適用於吞咽困難或吞咽時有梗阻感,食道X線檢查後未發現陽性病變者;因頸椎病不能後仰、張口受限、全身健康狀況差等原因,不能行硬性食道鏡檢查者;診斷明確的食道中、下段異物。
Foley管取異物法
F管法應適用於外形規則、圓鈍光滑類異物(如硬幣、紐扣、圍棋子等),若圓珠狀異物完全阻塞食道,其周圍無任何空隙讓F管末端的隱性氣囊超越異物時,則F管法難以實施。若外形不規則、粗糙甚至銳利的異物,如義齒等,則禁止採用F管法,此時應採用傳統的食道鏡檢查及異物取出術。
預後
若及時將食道中的異物取出,預後較好,但若未及時進行治療,可能會導致嚴重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本病經及時、規範治療能夠治癒。
食道異物及時治療後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食道異物一般症狀輕,且無併發症者,經過治療取出異物後無需複診,但若病人出現嚴重併發症,需根據自身情況複查胃鏡、食道鏡、胸部CT等。
飲食
食道異物屬於臨床常見急症,在誤吞異物後不可再進食其他食物,應立即就醫。取出異物後常規飲食即可,無特殊禁忌,若病人進行手術治療,術後注意飲食調理。
- 誤咽異物後應立即就醫,切忌自行吞咽飯糰、饅頭、韭菜等食物,以免加重損傷,增加手術難度,甚至出現嚴重併發症。
- 食道異物病人術前均需禁食水,異物取出後若無食道炎症反應,禁食6小時後進流質或半流質飲食,1~2日後可正常飲食。異物超過24小時,且為粗糙尖銳異物,食道局部反應明顯,疑有食道黏膜損傷者,術後禁食12小時,複查食道碘油造影未見異常時,可進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照護
食道異物病人的護理主要是飲食護理,遵醫囑使用抗生素並注意觀察藥物療效,嚴密觀察生命體徵,並注意觀察異物排出情況。
口服用藥
了解抗生素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遵醫囑用藥,出現藥物不良反應要及時停藥。
戒菸戒酒
吞咽異物後會導致食道和食道黏膜損傷,需戒菸戒酒,以免影響身體恢復。
合理飲食
以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為主,避免進食刺激食道黏膜的食物。
預防
食道異物的預防較為重要,需改變飲食習慣,進食不可過於匆忙,要細嚼慢咽,進食時注意力需集中,不可在進食期間嬉笑打鬧。
- 進食時要細嚼慢咽,不宜匆忙,尤其吃帶有骨刺類的食物時。
- 教育兒童糾正將硬幣及玩具放入口內玩耍的不良習慣。
- 睡前、全麻或昏迷病人,應將活動的義齒及時取下。
- 誤吞異物後,切忌強行吞咽食物試圖將異物咽下,以免加重食道損傷,增加手術困難,應立即來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