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喉氣囊腫

概述

喉氣囊腫的症狀與其大小及分型相關,典型症狀為發聲改變、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同時,可併發頸部皮下囊腫、聲帶水腫、窒息等併發症。喉氣囊腫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此外還可進行藥物治療,如常用藥物為頭孢唑林、美洛西林等。喉氣囊腫的病人經規範治療後,通常可痊癒,並且可不影響生命質量。

就診科別: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英文名稱:
laryngocele
疾病別稱:
喉憩室、喉膨出、喉氣囊、喉氣性疝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頸部皮下囊腫、聲帶水腫、急性喉梗阻、窒息
治療周期:
1~2週
臨床症狀:
發聲改變、發音不清、聲嘶或無聲、咳嗽
好發人群:
先天性喉室小囊擴張異常者、先天性喉室小囊發育異常者
常用藥物:
頭孢唑林、美洛西林、 Cefuroxime
常用檢查:
直接喉鏡、電子喉鏡、頸部X線攝片、頸部CT
疾病分類

按氣囊腫的位置分為喉內、喉外和喉內外混合三型。

喉內型

氣囊腫位於喉內者為喉內型,此型有兩種,一種自喉室突出,將喉室帶推向上,遮住同側聲帶,甚至延伸至對側,梗阻聲門。另一種從杓會厭皺襞突起,使同側喉變形,甚至有的向上伸延至舌根部,位於會厭谷處。

喉外型

表現為喉氣囊從甲狀舌骨膜喉上神經和血管處穿出,從頸部突出。

混合型

喉氣囊同時出現在喉內和頸部,在甲狀舌骨膜處有一峽部相連。

病因

喉小囊是由喉囊小室的異常擴張所致,含氣體,包括先天性因素和後天性因素。

主要病因

先天性因素

嬰幼兒喉室小囊一般為6~8mm,少數可達10~15mm。如果小囊先天性擴張異常,即為先天性喉氣囊腫。

後天性因素

成人喉氣囊腫的形成多與喉室小囊先天性異常、喉腫瘤等有關,如果後天長期用力和屏氣,如慢性咳嗽、吹號、舉重等,使喉室小囊內壓力增大擴張,形成喉氣囊腫。

誘發因素

過度疲勞、受寒、受潮、營養不良、便秘、胃腸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導致咳嗽、咳痰,吹號、舉重可誘發該病。

流行病學

目前尚無關於該疾病相關的流行病學統計報告和數據。

好發人群

多見於先天性喉室小囊擴張異常者、先天性喉室小囊發育異常者。

症狀

喉氣囊腫的症狀與其大小及分型相關,開始多無症狀,逐漸長大後可出現症狀。其典型症狀為發聲改變、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

典型症狀
  • 喉內型:最常見的症狀為發聲改變、發音不清、聲嘶或無聲,常伴有咳嗽。氣囊腫大者可有喉鳴、呼吸困難。囊腫感染則有疼痛、喉部壓痛,呼吸有臭味,若有分泌物進入喉內,可致劇烈咳嗽。
  • 喉外型症狀主要為頸部有一圓形突起腫物,時大時小,觸之甚軟,用手擠壓可漸縮小並可聞及泄氣聲。有感染時,局部皮膚紅腫、壓痛。囊腫較大時可壓迫頸部大血管,出現頭痛或頭部不適。
  • 混合型具有以上第二型的症狀。
併發症

喉外型氣囊腫破裂,可引起頸部皮下囊腫。喉內型氣囊腫可妨礙淋巴引流,引起聲帶水腫。當劇烈咳嗽或由於其他原因使喉內壓增高,氣囊腫突然增大,可引起急性喉梗阻,甚至窒息。

看醫

當病人出現發聲改變、發音不清、聲嘶或無聲,常伴有咳嗽、呼吸困難症狀時,應及時就醫,以免病程進一步發展。

就醫指征

出現發聲改變、咳嗽、咳痰、呼吸困難時,需及時就醫。

就診科別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出現症狀的時間?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發音不清、咳嗽、咳痰)
  • 是否受過外傷?
  • 既往有無喉部病史?
需要做的檢查

體格檢查

包括直接觀察、觸摸病人喉部,檢查喉部有無突起,並初步鑑別突起的性質。

喉鏡

在喉內型或混合型者可見一側室帶膨出,遮蔽同側聲帶,阻塞部分聲門裂。

頸部X線

腫物處有一圓形透亮區。側位片檢查喉內型較清楚,正位片檢查喉外型較好。

頸部CT

可明確顯示喉氣囊腫的位置和範圍,為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

頸部X線

可以發現咽後壁軟組織,咽部、喉、氣管等相應的變化狀態,可以幫助診斷。

穿刺

喉氣囊腫病人用力屏氣時,患處體積可增大,臨床可通過穿刺抽吸進行診斷。

診斷標準

喉外型和混合型的診斷主要根據症狀,若頸部有囊性突起,觸之軟且可壓縮,用力屏氣時體積增大,穿刺抽吸有氣體,即可明確診斷。喉內型的診斷比較困難,必須在直接喉鏡下仔細觀察,腫物的體積隨呼吸改變,吸氣時縮小,用力鼓氣時增大為主要特徵,如以直接喉鏡或探針等器械壓迫,腫物漸縮小,診斷可確立。

鑑別診斷
  • 喉囊腫:喉囊腫與喉室不通,其體積不隨呼吸改變,壓之不縮小。
  • 喉室脫垂:多為喉室黏膜炎性水腫或肥厚,自喉室脫出。其特點是位置一定在喉室口處,可以器械推送回喉室內且其體積不隨呼吸改變。
  • 喉外型氣囊腫必須與鰓裂囊腫、甲狀舌管囊腫、皮樣囊腫等相鑑別。主要鑑別點為喉氣囊腫時大時小,變化較快,用手擠壓可縮小,而其他各種囊腫則無此特點。

治療

喉氣囊腫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併發感染者抗生素治療,需要根據其分型和病人症狀進行個性化治療。

治療周期
經規範治療後一般預後良好,通常在1~2週內痊癒。
藥物治療

細菌感染可選用抗菌藥物,經驗性治療首選青黴素或頭孢類抗生素。根據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擇敏感抗菌藥。根據病情輕重,選用口服、肌內注射、靜脈滴注等不同的給藥途徑。常用藥物為頭孢唑林、美洛西林、 Cefuroxime 等。

手術治療

喉外型採用頸外途徑將囊腫切除。喉內型的治療方法較多,如在直接喉鏡下切除、電灼或注入硬化劑,或做喉裂開切除,但效果均不滿意。目前多主張經頸外途徑切除法,對有呼吸困難者應立即刺破囊腫或行氣管切開術。如有併發感染,不論有無喉阻塞症狀,除抗生素治療外,須密切觀察,必要時行氣管切開術。

預後

喉氣囊腫的病人,經規範治療後一般預後良好,通常在1~2週內痊癒。

能否治癒

可以治癒。經正規治療,絕大多數病人可以獲得較好的療效。

能活多久

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複診

正規治療後半個月左右複查,如果治癒,則無需再次複查。

飲食

病人需清淡飲食,多吃有營養且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米粥及含維他命的青菜、水果等,忌食過冷、過熱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飲食調理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辛辣食品易生燥熱,從而使本病症狀加重。 

忌海鮮發物

帶魚、蝦、蟹等腥膻食物,會助長濕熱,加重喉腔黏膜充血水腫,故應忌食。

忌甜膩食物

如豬油、奶油、牛油等,高糖食物如巧克力、甜點心等,這些食物可影響恢復效果。

宜多食用含維他命A、維他命C

如新鮮水果和蔬菜。

照護

喉氣囊腫病人術後應注意傷口護理,避免勞累,勞逸結合。出院後遵醫囑服藥,定期複查。日常注意保持環境舒適。

日常護理
  • 注意喉部的保護,掌握有效的咳嗽方法,避免喉部外傷。
  • 接受手術的病人術後應注意按時換藥,保持傷口清潔,術後3個月內避免重體力活動。
  • 日常生活應避免勞累過度,保持足夠睡眠。
  • 注意日常生活管理,室內經常通風,維持室內舒適的溫度和濕度。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勤洗手。
  • 每天用生理鹽水清潔口腔,以防繼發細菌感染。低齡患兒可用生理鹽水擦拭口腔,勿讓患兒吸吮手指,以免造成咽喉部黏膜損傷而繼發感染。
  • 需注意防止患兒著涼、感冒,減少不必要的咳嗽、咳痰。
  • 定期複查電子喉鏡,觀察咽喉內部詳細情況。
特殊注意事項

手術治療後需禁聲休息一週,避免高聲喧譁。同時糾正用嗓過量和不正確的發音方式,可以接受規範的嗓音訓練,避免復發。

預防

通常來說喉氣囊腫主要是由於先天性疾病和後天因素導致,因此預防需避免誘發因素,改善生活條件,堅持喉部保養等。

預防措施
  • 注意口腔衛生,清淡飲食,保持喉腔清潔。
  • 改善環境,避免或減少污染,避免被動吸菸。
  • 適當鍛煉身體,避免劇烈活動,氣候變化時及時増減衣服。
  • 起居室定期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 注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
  • 適度控制用聲,避免過度用嗓和發聲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