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乳腺增生

概述

乳腺增生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雌激素水平增高,導致病人出現乳腺腫塊、結節等症狀,本質上是由於乳腺主質和間質不同程度增生及復舊不全所致的乳腺正常結構失調,是乳腺正常發育和退化過程失常導致的一種良性乳腺疾病。

就診科別:
乳腺外科
英文名稱: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疾病別稱:
乳腺增生症、乳腺病、乳腺纖維囊性改變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治療周期:
長期治療
臨床症狀:
乳腺腫塊、乳腺疼痛、乳腺結節
好發人群:
30~50歲的婦女
常用藥物:
三苯氧胺
常用檢查:
乳腺CT、乳腺鉬靶X線、乳腺超音波
疾病分類

按照組織病理學可分為乳腺腺病和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腺腺病

乳腺腺病是指乳腺腺泡和小導管明顯的局灶性增生,並有不同程度的結締組織增生,小葉結構基本失去正常形態。具體分為3個亞型,即纖維腺病型、硬化性腺病型、小葉增生型。

纖維腺病型

小葉內腺管和纖維組織進一步增生伴淋巴球浸潤,小葉結構失調,腺管上皮增生呈多層或形成乳頭狀、篩狀或充滿管腔,小葉內導管擴張,形成微囊。

硬化性腺病型

小葉內纖維組織過度增生,管泡萎縮甚至消失,腺管受擠壓扭曲變形,上皮細胞體積變小、深染,但細胞無異型。

小葉增生型

小葉內導管及腺泡均增生,纖維組織輕度增生,淋巴球浸潤,小葉邊界清楚。

乳腺囊性增生病

導管上皮增生,管腔擴大,可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腫,囊腫內容物多為淡黃色、無色或乳白色漿液。分為4個亞型,即囊腫、盲管型腺病、大汗腺樣化生、導管上皮增生。

囊腫

末端導管高度擴張,囊壁襯覆立方上皮。

盲管型腺病

小導管或末梢導管擴張,管腔內一般無分分泌物。

大汗腺樣化生

囊壁內襯上皮呈高柱狀,胞體大,核小而圓,位於細胞底部,游離緣可見小球形隆起物。

導管上皮增生

導管增粗,上皮細胞層次增多,管腔變小。

以上幾種類型既可單獨出現,也可在同一病人的乳腺小葉內同時出現,各種小葉的增生的發展也不完全一致。

病因

乳腺增生的病因主要與內分泌激素代謝失衡有關,病人雌激素水平增高,對乳腺產生持續刺激,導致乳腺組織發生增生性改變。

主要病因
  • 雌、孕激素比例失調,使乳腺實質增生過度和復舊不全。
  • 乳腺性激素受體的質和量異常,使乳腺各部分增生程度參差不齊。
  • 催乳素升高,影響乳腺生長、發育和泌乳功能,同時影響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
誘發因素
  • 長期壓力過大、精神緊張會引起機體內分泌失調,可導致雌激素水平持續升高,引起乳腺增生。
  • 女性乳腺如果對雌激素過于敏感,也可誘發此病。
  • 平常過多食用含雌激素高的食物,以及長期服用避孕藥物的女性,也可誘發此病。
  • 女性月經、不哺乳或哺乳時間過短,也會導致乳腺發生增生性改變。
流行病學

乳腺增生是青年女性最常見的乳腺良性疾病,發病年齡以30~50歲最多,在我國大城市中約有50%~70%的女性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

好發人群

30~50歲女性

臨床最為多見,可能與體內激素水平變動有關。

錯誤佩戴胸罩人群

若佩戴帶鋼圈的胸罩,且佩戴過緊有可能會對乳房產生壓迫,影響胸部血液循環,導致乳腺增生的發生。

吸菸、酗酒人群

長期吸菸、酗酒可導致女性內分泌激素代謝失衡,使雌激素水平升高,進而可能導致本病。

精神狀態不佳人群

長期過於焦慮、憂鬱或精神緊張,同樣可引起女性內分泌激素代謝失衡,使雌激素產生過多而發病。

症狀

乳腺增生的典型症狀為乳腺疼痛、腫塊、結節,部分病人可能出現乳頭溢液、腋窩淋巴結腫大等症狀。

典型症狀

乳腺疼痛

多為首發症狀,疼痛可為周期性或非周期疼痛,周期性疼痛與月經周期相關,而乳腺囊性增生病者常為定位明確的非周期性疼痛。

乳腺結節或腫塊

乳腺結節包括顆粒狀結節、條索狀結節等,結節常為多個,可累及雙側乳腺,亦可單發。腫塊一般較小,可用手觸及。形狀不一,可隨月經周期性變化而增大、縮小或變硬、變軟。

乳頭溢液

乳頭處可見淡黃色、無色或乳白色漿液,血性溢液少見。

其他症狀

月經不規律

部分病人經期延長或縮短,或出血時間延長。

性格變化

病人可能長期出現焦慮、憂鬱等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腋窩淋巴結腫大

為無痛性腫大,常在穿衣或洗澡時發現。

看醫

乳腺增生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病人改善症狀、預防病情進展很重要,尤其對於高危人群,如年齡在30~50歲女性、長期情志狀態不佳的女性等要定期進行乳腺檢查。

就醫指征
  • 如果自覺出現乳腺腫塊、疼痛,乳頭溢液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 在體檢或其他情況下發現乳腺增生應及時就醫。
  • 已經確診的乳腺增生病人,如果感覺乳房不適加重或者腫塊變大應立即就醫,避免病情加重。
就診科別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乳腺外科就診,也可去一般外科進行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有無乳房疼痛,月經來臨前有無疼痛加重,月經過後是否有緩解?
  • 什麼時候感覺乳房有腫塊的?
  • 有無長期吸菸、酗酒、佩戴胸罩是否過緊?
  • 精神狀態如何,是否長期壓力大?
  • 有無畏寒發熱、易疲勞、乏力等症狀?
需要做的檢查

觸診

醫生通過直接觸診,可觸及到腫塊的大小、質地、形態,對於本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但在觸診過程中可能會給病人帶來輕度的不適,需要病人予以配合。

乳腺超音波

對腺體豐富且年齡<35歲的病人,首選彩色超音波檢查。醫生可通過超音波顯示器詳細觀察到腫塊的大小、數量及具體部位等。

乳腺鉬靶X線

利用X線的物理特性及人體乳房組織不同的密值,將乳房的圖像投影X光膠片上並進行觀察的診斷方法,可發現微小鈣化灶。

病理學檢查

針對體檢和影像學檢查發現的乳腺腫塊、可疑結節、微鈣化可進行病理學檢查明確診斷,是診斷乳腺良惡性疾病的金標準。

其他檢查

乳腺磁振造影可對乳腺增生進行定性並分型。針對乳頭溢液的病人,可行乳管鏡或乳管造影並結合細胞學檢查,進行鑑別診斷。

診斷標準

病人出現與月經相關的乳房脹痛及乳腺結節或腫塊,結合超音波等輔助檢查,尤其是病理學檢查,並除外相關疾病後,才能做出乳腺增生的診斷。

鑑別診斷

乳房纖維囊腫

兩者均為無痛性的乳腺腫塊,多為單側單發、邊界清楚、表面光滑。但乳腺增生的腫塊質地較囊腫稍硬韌、活動度較囊腫大,發病年齡以18~25歲最為多見,乳房纖維囊腫的腫塊有囊性感、活動度比纖維瘤小,且多發於妊娠、哺乳期,乳腺單純囊腫則除囊腫外尚有乳腺增生的臨床特徵,可行超音波檢查,超音波對於囊性腫物和實性腫物的鑒別有很大的優勢。

乳癌

腫塊多為單側單發,多為無痛性腫物,腫塊可呈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形,質地較硬、活動度差、具有侵襲性。腫塊與月經周期及情緒變化無關,生長迅速,好發於中老年女性,病理學檢查可加以鑑別。

治療

乳腺增生是常見的良性病變,極少惡變,發展緩慢、不影響生活和工作,可以密切觀察、定期隨診,以心理疏導及改變生活習慣為主。對於持續疼痛的病人,可以採用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但藥物治療不能有效緩解乳腺增生的病理改變。

治療周期
乳腺增生若無發展趨勢,可以長期進行觀察;若有發展趨勢,建議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後加強複診。
藥物治療

對於持續性嚴重的乳腺疼痛病人可給予藥物治療,如三苯氧胺,但因對子宮內膜及卵巢有影響,不宜長期服用。也可服用枸櫞酸他莫昔芬片,具有對抗體內雌激素的作用,可用於減輕疼痛,使腫塊消散。但服用後也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如月經失調、食慾減退等。

手術治療

乳腺增生多為瀰漫性病變,局部手術切除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本病一般無手術治療的指征,外科干預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避免漏診、誤診乳癌,或切除可疑病變,防止繼續發展為乳癌。

心理治療

對於近期精神壓力過大,有焦慮、憂鬱等不良情緒的病人,可考慮去心理科門診就診,進行心理諮詢,有利於疾病的緩解。

中醫治療

乳癖消片

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消痛、軟堅散結的作用,可用於減輕乳腺疼痛,縮小腫塊。

預後

乳腺增生病人一般預後較好,較少演變為乳癌,不會危及生命,不必過於擔心,但相對容易復發。

能否治癒

乳腺增生經過心理干預、藥物治療目前可以緩解,但不能治癒。

能活多久

乳腺增生病人如果護理得當、治療及時,病情控制較好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複診

乳腺增生病人應每3~6個月複查一次,需要注意與乳癌相鑑別。

飲食

乳腺增生病人應注意日常膳食多樣化、少食多餐、定時定量,避免不規律進食、暴飲暴食等不良飲食習慣。

飲食調理
  • 少吃含雌激素多的食品,乳腺增生的發病與雌激素密切相關,所以飲食應該避免含有雌激素的食品,否則會加重病情。
  • 飲食要定時定量、少食多餐、宜清淡,多食新鮮的水果、蔬菜,如胡蘿蔔、芹菜、奇異果、椰子等。 
  • 乳腺增生的女性應多吃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奶製品、魚類、豆類、雞蛋等,高蛋白可以多補充胺基酸,增加病人的營養和抵抗力。低脂飲食是為了避免脂肪攝入過多堆積在乳房,加重乳房的負擔,加重病情,要少吃油膩食品,如肥肉、豬油等。
  • 多吃粗糧、雜糧,如粗米、玉米,少吃精米、精面,常吃富有營養的乾果、種子類食物,如葵花子、芝麻、南瓜子、西瓜子等。

照護

乳腺增生病人的護理以促進病人身體恢復正常為主,生活中應注意避免乳腺增生的誘發因素。

日常護理
  • 乳腺增生病人需要注意生活規律,不要熬夜,每天保持6~8小時的睡眠,要養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習慣,經常熬夜容易讓機體免疫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 乳腺增生病人需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學會疏導自己的不良情緒,這樣才有利於自己的健康。
  • 患有乳腺增生者需要積極的參加體育鍛煉,運動可以減壓使心情舒暢,因而對疾病具有預防作用。
  • 部分乳頭溢液病人應注意乳房衛生,及時更換內衣,避免對乳房造成刺激。

預防

女性要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調整心態,可預防疾病發生或避免病情進一步加重。建議在平時進行自我觀察,發現問題應及時就醫。

預防措施
  • 戒菸戒酒,維持健康飲食與健康的生活習慣,對於預防乳腺增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 定期進行自我篩檢,通過直接按揉乳房,感知是否有乳塊出現,若有異常及早至醫院就診。
  • 對於有乳腺疾病家族史病人,更應提高警惕,定期至醫院檢查。
  • 減少穿健身衣或束胸,選擇合適尺碼的文胸,佩戴時不要過緊,睡覺時不要戴文胸,讓胸部得到充分放鬆,減少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