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質性肺疾病
概述
間質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ILD)是以瀰漫性肺實質、肺泡炎症和間質纖維化為病理基本病變,以活動性呼吸困難、X線胸部X光片瀰漫性浸潤陰影、限制性通氣障礙、彌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為臨床表現的不同種類疾病群構成的臨床-病理實體的總稱。部分病人的病情可能已經處於不可逆狀態,終末期需進行肺移植治療。
- 就診科別:
- 呼吸內科
- 英文名稱:
-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ILDs
- 疾病別稱:
- 瀰漫性肺疾病、間質性肺病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臟病、自發性氣胸、肺性肥大性骨關節病
- 治療周期:
- 3個月以上
- 臨床症狀:
- 漸進性勞力性氣促、乾咳、雙下肺吸氣末捻發音、濕囉音、杵狀指
- 好發人群:
- 成年人、免疫力低下者、吸菸者、吸入有害氣體及粉塵者
- 常用藥物:
- 普賴鬆、 Thiopurine 、環磷醯胺
- 常用檢查:
- 胸部X線檢查、肺CT檢查、肺功能檢查、支氣管肺泡灌洗、肺切片檢查
間質性肺疾病分類目前尚無統一標準,多年來趨向於分為病因已明和病因未明二類。
病因已明的間質性肺疾病
包括環境/職業相關的間質性肺疾病、藥物/治療相關的間質性肺疾病、肺感染相關的間質性肺疾病、慢性心臟疾病相關的間質性肺疾病、慢性腎功能不全相關的間質性肺疾病、移植物排宿主反應相關的間質性肺疾病。
病因未明的間質性肺疾病
包括原發性肺疾病、膠原血管病相關的間質性肺疾病、肺泡充填性疾病、肺血管炎相關的間質性肺疾病、淋巴增殖性疾病肺受累、遺傳性疾病、肝病相關的間質性肺疾病、腸道病相關的間質性肺疾病和其他類型間質性肺疾病。
病因
間質性肺疾病病因多大不明,致病因子通常是毒素和(或)抗原。已知的抗原吸入,如無機粉塵與石棉肺、塵肺(肺塵埃沉著病)相關,有機粉塵與外源性過敏性肺泡炎相關等,而特發性肺纖維化和結節病等的特異性抗原尚不清楚。
吸入無機粉塵
二氧化矽、石棉、煤、鈹等。
吸入有害氣體
硝酸、硫酸、二氧化硫、氧中毒等。
放射性肺損傷
常見放射性肺炎。
感染
病毒、細菌、寄生蟲等,如普通嗜熱放線菌屬、嗜熱念珠菌等所致農民肺、空調肺等。
藥物
藥物毒性性反應或酶缺陷致機體對藥物反應不正常,如博萊黴素、乙胺碘呋酮。
自身免疫病
繼發於其他系統疾病,如乾燥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
- 長期吸入粉塵、石棉、有害氣體等。
- 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可形成肺間質性疾病。
- 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症、紅斑性狼瘡、硬皮症、血管炎等,此類風濕免疫疾病,若初期未發現、控制、治療,可發展為肺間質性疾病。
- 慢性心臟衰竭長期未被控制,導致肺間質性水腫,長期可造成肺的纖維化。
- 不明原因的特發性間質性肺疾病,如蘭格罕細胞增生症、肺泡蛋白沉積症等,易造成肺間質性疾病。
- 淋巴瘤、肺泡細胞癌等腫瘤疾病,可造成肺間質性疾病。
我國尚缺乏統計數據,但關於間質性肺疾病的報導日見增多,其發病率也在增長。
本病好發於成年人、免疫力低下者、吸菸者、吸入有害氣體及粉塵者。
症狀
間質性肺疾病的典型臨床表現包括漸進性勞力性氣促、乾咳、雙下肺吸氣末捻發音或濕囉音、杵狀指,通常沒有肺外表現,但可有一些伴隨症狀,如食慾減退、體重減輕、消瘦、無力等。
呼吸困難是最常見的首診症狀,多為隱匿性,在較劇烈活動時開始,漸進性加重,常伴淺快呼吸。很多病人伴有明顯的易疲勞感。多數ILD病人有咳嗽症狀,多以乾咳為主,個別病例有少量白痰或白泡沫痰。
活動時感到呼吸困難,呼吸功能逐漸衰竭,喪失勞動能力。
肺部功能和結構發生破壞,出現杵狀指、呼吸急促、發紺,甚至心臟衰竭與呼吸衰竭。
- 胸痛較少見,個別結節病病人訴胸骨後隱痛,亦可見於間質性肺疾病合併肋膜病變的病人。
- 咳血也較少見,主要見於瀰漫性肺泡出血症候群、肺血管病變及肺部惡性病變。
- 發熱、發力、體重減輕也為非特異症狀,其他可伴有逆流性疾病症狀、結締組織病相關症狀、神經系統症狀、皮疹、眼部症狀等。
肺部感染
病人常合併肺部感染而導致呼吸衰竭。
肺源性心臟病
間質性肺疾病病人慢性缺氧、進行性肺動脈高壓,常合併右心室肥厚和肺源性心臟病。
自發性氣胸
間質性肺疾病病人的肺泡高度膨脹,肺泡壁變薄易破裂並相互融合形成占位很大的肺氣泡。在突然用力,如劇烈咳嗽、提重物或體育運動時壓力突然增加,肺氣泡破裂,形成自發性氣胸。
肺性肥大性骨關節病
間質性肺疾病病人長期缺氧,局部血循環量增加,繼發肺性肥大性骨關節病。
看醫
- 對於高危人群,定期體檢非常有必要。無論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體檢中出現肺部異常,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在體檢或其他情況下出現漸進性勞力性氣促、乾咳、食慾減低、體重減輕、消瘦、無力、杵狀指時應及時就醫。
- 已經確診間質性肺疾病的病人,若出現症狀反覆,應立即就醫。
-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呼吸內科就診。
- 若病人出現其他系統症狀,如消化不良、逆流性症狀、結締組織病等,可到相應科別就診,如消化內科、風濕免疫科等。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在什麼情況下會感覺症狀加重?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咳嗽、咳痰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發熱、發力、體重減輕、逆流、關節疼痛、皮疹、眼部症狀等)
- 既往有無其他病史?
體格檢查
對病人進行肺部以及心臟檢查。多數間質性肺疾病病人可出現雙側肺基底部Velcro囉音,偶爾可聞及喘鳴和濕囉音,也可以完全正常。
病史採集
了解病人的職業、用藥史、吸菸史以及居家環境。
胸部X線檢查
絕大多數間質性肺疾病病人,胸部X線可見瀰漫性陰影,或(較少見的)結節樣間質性陰影,通常肺容積正常。其他特點包括支氣管壁增厚,支氣管血管周圍間隙突出,小的規則或不規則陰影以及小的外周性環狀陰影。
肺CT檢查
HRCT有利於發現初期病變,如肺內呈現不規則線條網格樣改變,伴有囊性小氣腔形成,最早在肋膜下出現,小氣道互相連接可形成肋膜下線等。
肺功能檢查
多提示為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和彌散量減少。
支氣管肺泡灌洗
對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進行細胞學、病原學、生化和炎症介質等的檢測,根據BALF中炎症免疫效應細胞的比例,可將間質性肺疾病分類為淋巴球增多型和嗜中性白血球增多型。
肺切片檢查
通過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肺切片檢查或外科肺切片檢查獲取肺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是診斷間質性肺疾病的重要手段。
超音波心動圖
檢查心臟功能是否正常。
血生化檢查
初步判斷是否存在感染,用以評估肝、腎的功能。
自身抗體檢測
若懷疑病人存在自身免疫病則需要進行該檢查。
目前尚無統一的診斷標準,主要根據臨床表現,胸部影像學表現、肺通氣及彌散功能、病理切片檢查及排除其他已知原因導致的ILD,必要時可行外科肺切片檢查。
病毒性肺炎
病人臨床表現通常較輕,主要表現有發熱、畏寒、頭痛、全身肌肉酸痛、疲勞等全身症狀,結合病毒分離檢查、病毒核酸檢測、血清抗體檢測等病原學檢測以及X線或CT檢查可排除。
細菌性肺炎
常表現為咳嗽、咳痰,但常伴膿性痰或血痰,伴或不伴胸痛,常有受寒、勞累等病因,通過血液常規、細菌學檢查等可進行鑑別。
治療
目前主要有藥物治療和肺移植,目的在於減輕炎症反映,終止或減輕肺纖維化的進展速度。
- 對於原因未明的間質性肺疾病,目前糖皮質類固醇是治療的主要方法,常用藥物是普賴鬆,具體用法遵循醫囑。
- 如病情仍進展或不能耐受時可考慮細胞毒製劑,如環磷醯胺或 Thiopurine 。
- 合併有細菌性肺炎的病人可應用抗生素。若發展為肺纖維化,則加用抗纖維化藥物。
- 應用減緩肺功能惡化的藥物,如吡非尼酮等。
- 利用抗真菌藥物或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
- 如果出現胃食道逆流病,可使用 Lansoprazole 、 Omeprazole 等。
終末期間質性肺疾病對藥物治療無反應時,可考慮肺移植手術。對大多數病人來說,優選單肺移植,兩年生存率可達60%~80%,大多數死因為繼發感染或慢性移植物宿主排斥反應。
家庭氧療
如靜息狀態下出現低氧血症,則考慮進行家庭氧療。
復健訓練
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預後
因病因及疾病程度不同,間質性肺疾病的預後不同。有效且規範的治療,能夠減輕或消除間質性肺疾病病人的症狀,維持正常的生活質量。
部分間質性肺疾病進行規範的治療可治癒,但大部分病人只能維持正常的生活質量。
病情較急較重者两週內會死亡,病情較輕者基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合併肺纖維化的病人無法治癒,平均壽命在2~5年,末期病人進行肺移植可延長1~3年的壽命。
在疾病初期,最好每月複查一次,若病情穩定,可3~6個月複診一次。
飲食
- 咳嗽期間給予軟食或半流質,防止嗆咳及食物逆流。
- 避免辛辣、煎炸等刺激性、油膩性食物。
- 可食用清肺潤肺的食物,如梨、百合、冬瓜、絲瓜、蘿蔔、蜂蜜等。
- 多飲水,補充水分,減輕咳嗽、咳痰症狀。
照護
間質性肺疾病病人的護理應以促進病人病情好轉,保持情緒穩定,幫助進行肺復健訓練,規範合理用藥為目的。
- 家屬監督病人戒菸,遠離有害氣體及粉塵環境。
- 防寒保暖,避免受涼感冒。
- 病人遵醫護人員指導正確咳痰。
- 進行肺部復健訓練、呼吸鍛煉,掌握正確的運動方法及原則,提高生活質量。
注意糖皮質類固醇的使用
糖皮質類固醇是間質性肺疾病病人的治療方法之一,但由於使用激素期間體抗力低下,所以也容易加重或誘發感染。除此之外,也易引起骨質疏鬆。應避免劇烈運動、避免受傷。同時應注意口腔護理,防止白色念珠菌。同時需要嚴密觀察激素的副作用,如滿月臉、水牛背、糖尿病等。
預防
由於某些間質性肺疾病的病因不明,目前還沒有特異而有效的預防方法。但對於已知病因的間質性肺疾病,遠離病因以及誘發因素是非常關鍵的。
- 對於長期接觸有害粉塵及氣體的人群可以定期進行篩檢,如檢查肺功能、肺部CT等檢查。
- 患有結締組織病的病人也需高度警惕肺部症狀的出現,發現異常需要及時檢查。
- 首先要戒菸,菸草對肺的傷害非常大,戒菸是我們保護肺首先要做到的。
- 長期接觸粉塵、染髮劑等有害氣體的人群需要注意防護,如佩戴口罩、佩戴防毒面具、防止過度勞累、增強體質等。
- 平素健康的人群,應當注意營養,三餐定時,規律運動,增強心肺功能,呼吸清新空氣。
- 有過敏史的病人要避免接觸過敏源,日常要注意預防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