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脂瘤型中耳炎
概述
膽脂瘤型中耳炎是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一種類型,膽脂瘤型中耳炎非真正意義上的腫瘤,但是它具有一定的破壞性,可以破壞周圍的骨質,出現嚴重的顱內、顱外併發症。膽脂瘤型中耳炎是由位於鼓室和(或)乳突腔內的角化鱗狀上皮細胞、上皮下的結締組織以及不斷堆積的角化碎片形成的團塊,周圍伴或不伴炎症反應。本病可以治癒,但部分病人容易復發。
- 就診科別:
- 耳鼻喉科、神經外科
- 英文名稱:
- cholesteatomatous otitis media
- 疾病別稱:
- 中耳膽脂瘤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化膿性腦膜炎、硬膜外膿腫、腦膿腫、顏面神經麻痹、迷路炎
- 治療周期:
- 長期間歇性治療
- 臨床症狀:
- 耳流膿、聽力下降、耳鳴、疼痛
- 好發人群:
- 兒童、青少年
- 常用藥物:
- 3%過氧化氫溶液、0.3%氧氟沙星滴耳液、乙醇甘油製劑
- 常用檢查:
- 耳鏡檢查、純音測聽、CT掃描
膽脂瘤型中耳炎可分為兩大類:先天性和後天性,後天性又可進一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
先天性膽脂瘤中耳炎
顳骨的先天性膽脂瘤來源於胚胎時期的外胚層組織,在顳骨可見於岩尖、乳突、中耳腔。
後天性膽脂瘤中耳炎
後天原發性膽脂瘤中耳炎
由於中耳負壓、耳膜內陷,特別是耳膜鬆弛部內陷進入中耳形成內陷袋,內陷袋內的耳膜上皮層脫落的上皮不斷聚積而形成。隨著內陷袋的不斷擴大,膽脂瘤壓迫聽骨鏈造成吸收、破壞,侵入上鼓室和鼓竇等。
後天繼發性膽脂瘤中耳炎
起源於緊張部耳膜穿孔或來自於緊張部的內陷袋的上皮內生,邊緣性穿孔特別易於形成膽脂瘤,中央性穿孔也可能形成,這些膽脂瘤侵犯中耳和乳突,經常破壞聽骨鏈,感染和耳咽管功能不良通常被認為是後天繼發性膽脂瘤的易感因素。
病因
膽脂瘤型中耳炎的病因包括先天和後天因素,先天來源於胚胎時期的外胚層組織,後天包括原發病變及繼發病變。
先天因素
先天性膽脂瘤來源於胚胎時期的外胚層組織原發病變,常見於兒童。
後天因素
後天性原發性膽脂瘤常無化膿性中耳炎病史,膽脂瘤合併細菌感染後中耳可出現化膿性炎症,繼發性膽脂瘤則繼發於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耳膜穿孔。
飲食因素
食用辛辣食物,可刺激耳咽管,導致耳咽管功能不良,從而引起繼發性膽脂瘤。
不良生活習慣
過度掏耳,耳道過於濕潤等原因導致耳道感染或耳膜穿孔,導致繼發性膽脂瘤。
急性中耳炎未完全治癒
急性中耳炎未治癒,導致耳道仍然存在感染,長期炎性刺激,有可能發展為膽脂瘤型中耳炎。
膽脂瘤型中耳炎發病率據國內統計為0.5%~4.3%。
- 先天性耳道閉鎖、中耳畸形的兒童。
- 易發耳部感染及耳咽管功能不良的青少年。
症狀
膽脂瘤型中耳炎的典型症狀為長期耳流膿,膿量多少不等,膿液常有特殊惡臭,聽力下降,嚴重者可出現顱內外併發症。
先天性膽脂瘤
可出現位於耳膜內側的白色團塊,當擴展到中耳或者破壞聽小骨時常能導致聽力損失,極少數病人有疼痛感。
後天原發性膽脂瘤
初期可無任何明顯症狀,聽骨鏈遭破壞後聽力下降,合併感染時出現耳溢液,膿液常有特殊的惡臭。
後天繼發性膽脂瘤
耳內長期流膿,膿量多少不等,由於腐敗菌的繼發感染,膿液常有特殊惡臭,可伴有聽力下降、耳鳴。
膽脂瘤破壞周圍骨質後可出現嚴重顱內外併發症,如化膿性腦膜炎、硬膜外膿腫、腦膿腫、顏面神經麻痹、迷路炎等。
看醫
若出現耳朵流膿、聽力下降、頭暈等疑似膽脂瘤型中耳炎臨床表現的病人,應該及時就診以明確診斷。
- 出現耳溢膿、聽力下降、耳鳴等臨床表現的病人,需及時就醫。
- 已確診為膽脂瘤型中耳炎的病人,出現口眼歪斜、局部膿腫或噴射性嘔吐等症狀,則需警惕出現顱內外併發症,應立即就診。
-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耳鼻喉科就診。
- 若病人出現其他嚴重不適反應或併發症,如劇烈頭痛、高熱等,應到神經外科就診。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耳溢膿、聽力下降等症狀持續多長時間了?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聽力下降、耳鳴,以及局部紅、腫、熱、痛,意識障礙等症狀)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如急、慢性中耳炎等)
- 症狀持續存在還是間斷出現?
耳鏡檢查
耳膜鬆弛部穿孔或緊張部後上方邊緣性穿孔,或耳膜大穿孔,從穿孔處可見鼓室內有灰白色鱗片狀或豆渣樣無定形物質,奇臭,穿孔處可伴有肉芽組織。初期原發性膽脂瘤型中耳炎,鬆弛部可見明顯的內陷袋,或穿孔可被一層痂皮覆蓋,初學者不識,不除痂深究,常致漏診。大的膽脂瘤可致上鼓室外側骨壁或外耳道後上骨壁破壞,或可見外耳道後上壁塌陷。
純音測聽
聽力損失可輕可重,可為傳導性或混合性,少數為感音性聾。
CT掃描
示上鼓室、鼓竇或乳突有骨質破壞區,其邊緣濃密、整齊。
膽脂瘤型中耳炎的診斷標準為出現聽力下降、耳溢膿或耳鳴等臨床症狀,結合耳鏡檢查出現耳膜異常、純音測聽顯示聽力損失、CT掃描示上鼓室、鼓竇或乳突有骨質破壞區等即可確診。
治療
膽脂瘤型中耳炎的治療以儘早手術為主,治療原則為根除病變組織,預防併發症,重建中耳傳音結構。
藥物治療主要適用於控制感染,並不能有效的清除病灶。
3%過氧化氫溶液
用3%過氧化氫溶液洗耳,棉棒拭乾或用吸引器吸淨,再滴入抗生素藥物。
0.3%氧氟沙星滴耳液
鼓室黏膜充血、水腫,有膿或黏液膿性分泌物時,用0.3%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
乙醇甘油製劑
對黏膜炎症逐漸消退、膿液減少,中耳潮濕者可用乙醇甘油製劑。
乳突根治術
乳突根治術是一種徹底清除中耳乳突內病變組織,並通過切除外耳道後上骨壁,使鼓室、鼓竇、乳突腔和外耳道形成一永久向外開放的空腔的手術。術後有可能出現併發症,如出血、顏面神經麻痹、化膿性耳廓軟骨膜炎、迷路炎等。
乳突開放術
當膽脂瘤發展超過中耳腔,或當乳突氣房慢性感染並形成肉芽組織,阻礙乳突正常的通氣,或者當乳突骨皮質骨膜下膿腫形成時,可進行乳突開放術,乳突開放術是外科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聽骨鏈重建術
聽骨鏈重建術是恢復耳膜和前庭窗之間的穩定連接,達到恢復或改善中耳傳聲系統功能的手術。在耳膜完整且兩窗功能正常的條件下,聽骨鏈中斷在中頻區造成的聽力損失可達約60dB,由此可知聽骨鏈重建術的重要性。
預後
膽脂瘤型中耳炎的手術是以乳突切開作為基本方式,而術後效果體現在對於病變的清除程度,而病變清除的徹底便可以獲得一個乾燥而安全的術腔。開放性乳突根治術的最佳結果便是清除病變和通暢引流,術後獲得干耳的結果。通常乳突根治術的干耳多在術後4週左右,倘若術後3個月等較長時間仍難以獲得干耳,多意味著病變殘存或者引流不暢或術後的感染,容易復發。
大部分病人手術後可治癒,但仍有少部分病人術後有復發風險。
術後無復發一般不影響壽命,若復發併發顱內外併發症,則有可能有生命危險。
最主要的是聽力減退,還包括反覆的感染和耳漏、味覺喪失、外耳道狹窄、眩暈或平衡失調、耳鳴、出血和顏面神經麻痹。
- 術後每隔6個月複診一次。
- 有發熱、耳後腫脹、耳道或傷口流膿,及時複診。
飲食
膽脂瘤型中耳炎病人應保持清淡、易消化飲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的攝入,多吃富含微生物的水果和蔬菜,改善飲食習慣。生活中注意多飲溫水,注意保養。
- 多食用富含維他命的水果和蔬菜,如香蕉、草莓、柚子、蘋果、西瓜、奇異果等。
- 忌食用辛辣食物,如辣椒等。
照護
膽脂瘤型中耳炎病人術後需防水進耳和用力擤鼻,術後注意及時更換敷料及抗感染治療,有發熱、耳後腫脹、耳道或傷口流膿,隨時告知醫生。
- 了解術後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
- 保持耳朵乾燥、清潔,防止細菌滋生,避免過度掏耳。
- 保持充足睡眠,規律作息,再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以增強身體抵抗力。
術後每6個月進行複診,若術後仍有反覆耳溢膿、局部膿腫或發熱等症狀,則需及時就醫。
- 術後注意防水進耳和用力擤鼻。
- 術後及時更換乳突敷料,保持術腔開放。
- 耳後切口塗抹抗生素軟膏。
- 外耳道放置乾淨的棉球,出血時可以隨時更換。
- 有發熱、耳後腫脹、耳道或傷口流膿,隨時告知醫生。
- 每隔6個月進行常規隨訪調查。
預防
膽脂瘤型中耳炎除先天因素外,主要誘發因素為耳膜穿孔和感染,因此平時因避免過度掏耳,以免損傷耳膜,引起此病。
- 兒童先天性膽脂瘤型中耳炎小時候通常無臨床表現,可能無法發現,病人要定期去體檢,了解有無病變發生。
- 一旦出現耳溢膿、聽力下降、耳鳴等症狀,要及時到耳鼻喉科就診。
- 合理膳食,三餐規律,適當增加總熱量的攝入以供機體代謝需要,提高免疫力。
- 注意耳部乾燥、衛生,避免炎症發生。
- 避免掏耳,避免損傷耳膜。
- 徹底治療急性化膿性中耳炎,降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發病率。
- 積極治療上呼吸道的慢性疾病。
- 禁菸酒,多飲水,少吃辛辣刺激性和不潔的食物,少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
- 注意適當休息,勞逸結合,可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增強身體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