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固性失眠
概述
頑固性失眠是指頻繁持續的睡眠起始或維持困難,導致病人對睡眠時間或睡眠質量不滿意,並存在白天覺醒期間的不適症狀與功能受損。這些不適症狀與功能受損包括疲勞,注意力、專注力或記憶力減退,社會、家庭、職業或學習功能受損,情緒不穩、易怒、白天嗜睡、各種行為問題,如多動、衝動、攻擊性行為等,積極性、精力或動力不足,更容易發生錯誤或事故,因過度關注睡眠而焦慮不安等。如果病人每天晚上有足夠的睡眠機會和適宜的睡眠環境去睡覺,但仍然出現睡眠失調的症狀及相關清醒狀態的不適症狀和功能受損,持續3個月以上,排除其他可能的失眠原因,可以診斷慢性失眠障礙。慢性失眠障礙可單獨出現,也可以與精神心理障礙、各種軀體疾病或吸毒、酗酒、藥物濫用等情況並存。
- 就診科別:
- 神經內科、精神心理科
- 英文名稱:
- Persistent insomnia
- 疾病別稱:
- 慢性失眠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自律神經失調、憂鬱、焦慮、功能性腸胃障礙
- 治療周期:
- 長期持續性治療
- 臨床症狀:
- 入睡困難、眠淺易醒、記憶力減退
- 好發人群:
- 憂鬱焦慮病人、女性、老人、軀體疾病病人
- 常用藥物:
- 酒石酸 Zolpidem 、 Estazolam 、 Alprazolam 、 Clonazepam 、 Oxazepam
- 常用檢查:
- 頭CT、磁共振、多導睡眠圖、血液化驗、睡眠心理認知量表
短期失眠障礙
如果睡眠失調和相關的日間症狀持續不足3個月,歸為短期失眠障礙。
慢性失眠障礙
如果睡眠失調和相關的日間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則歸為慢性失眠障礙。
病因
頑固性失眠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一種疾病,是由於短期失眠慢性化所導致,包含外界環境、生活方式、性格、心理以及所患疾病等。
易感因素
包括年齡、性別、遺傳及性格特徵等,可使個體對失眠易感。
促發因素
包括生活事件及應激、外界環境等,可引起失眠症狀的急性發生。
維持因素
是指使失眠得以持續的行為和信念,包括應對短期失眠所導致的不良睡眠行為(如延長在床時間),不良生活方式(酗酒、長時間嗜飲過量咖啡或濃茶等興奮性物質、缺乏運動、作息不規律等),軀體疾病,以及由短期失眠所導致的焦慮和憂鬱症狀等,特別是對失眠本身的焦慮和恐懼。
國內外的流行病調研均表明慢性失眠障礙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約為6%~10%,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任何性別,特別是在女性、老人,罹患各種軀體疾病、憂鬱、焦慮、思覺失調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的病人,吸毒酗酒、藥物濫用者以及社會經濟地位較低、長期精神心理壓力過大的人群中更為多見。
憂鬱、焦慮病人
由於生活和學習壓力較大,容易出現失眠。長期壓力大,即可出現頑固性失眠。
女性
女性的睡眠受月經的影響,如停經期的女性晚上會出現盜汗,其會影響睡眠。另外,當女性懷孕時,也易出現失眠。
老人
對於超過60歲的人群來講,其睡眠質量和時間都不如從前。隨著年齡的增長,睡眠質量也會越來越差,會出現頑固性失眠。
軀體疾病病人
由於身體出現病變,可能因疼痛而無法入眠,或者因為疾病影響心理,導致情緒不穩,進而影響睡眠,出現頑固性失眠。
症狀
目前頑固性失眠的症狀主要包括睡眠失調症狀,以及日間與睡眠失調相關的不適症狀。嚴重時會累及胃腸消化功能,如噁心、消化不良等。
睡眠失調症狀
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維持困難以及早醒。入睡困難是入睡時間在30分鐘以上,睡眠維持困難是指夜間起夜兩次以上,再難入睡。早醒是指醒來時間比以前醒來的時間提早一小時以上,再難入睡。
日間與睡眠失調相關不適症狀
包括疲勞,注意力、專注力或記憶力減退,社會、家庭、職業或學習功能受損,情緒不穩易怒,白天嗜睡,各種行為問題,如多動、衝動、攻擊性行為等,積極性、精力或動力不足,更容易發生錯誤或事故,因過度關注睡眠而焦慮不安等。
可出現頭暈、頭痛、心慌、胸悶、胃脹、消化不良等。
自律神經失調
表現為出汗、大汗、渾身無力、心慌、心前區不適、頻尿、急尿等。
憂鬱焦慮
表現為憂鬱症狀,以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為主,焦慮症狀以過度擔心、害怕、恐懼為主。
功能性腸胃障礙
表現為腹脹、腹痛、反酸、燒心等。
看醫
目前大多數人群需要重視頑固性失眠,其不僅導致睡眠不好,還會影響神經功能。因此,當自覺出現7天以上的失眠或頭暈影響生活時,需要及時就醫。
- 出現連續7天以上失眠情況需至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診治。
- 長期睡眠障礙嚴重影響生活,導致學習及工作受到嚴重影響,應及時就醫。
- 導致軀體疾病,如頭暈、頭痛、心慌、胸悶、消化不良等,應立即就醫。
-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神經內科或者精神心理科就診。
- 若病人出現其他嚴重不適反應或併發症,如腹脹、心慌、胸悶等,可到相應科別就診,如消化內科或心內科等。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失眠發病持續多長時間?每晚入睡時間及睡眠持續時間?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頭暈、心慌等)
- 是否存在焦慮、憂鬱情況?(如容易煩躁、易怒、生氣、控制不住脾氣等)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 生活壓力大不大及工作是否順利?
頭部CT或者磁共振、血液化驗
可根據結果明確有無繼發性失眠。
多導睡眠圖
多導睡眠圖能同時記錄人在睡眠時的腦電波、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肌電波和眼球活動等數據,通過自動分析儀來測定人的睡眠狀態是屬於正常還是不正常。多導睡眠圖檢測的指標包括入睡時間,總的睡眠時間,睡眠結構,睡眠中未覺醒以及醒來的次數,深睡眠、淺睡眠、快速眼動睡眠的比例,睡眠效率,睡眠中呼吸的狀況,睡眠中身體的運動狀況。
睡眠心理認知量表
通過詢問量表中相關問題,確定對失眠的主觀感受以及失眠的嚴重程度,確定有無憂鬱、焦慮及其嚴重程度,從而指導臨床治療。
失眠本身是一種主觀感受,客觀上存在以下至少症狀之一
入睡困難、睡眠維持障礙、早醒、睡眠質量下降或者早上醒來後感覺沒有恢復精力,在具備合適條件和環境的情況下,依然出現上述症狀。
病人主訴至少出現下面一種由失眠導致的日間功能損害
疲勞或全身不適;注意力、注意維持能力或記憶力減退;學習、工作或社交能下降;情緒波動或容易激動;白天想睡覺;興趣、精力減退;工作中容易犯錯;緊張、頭痛、頭暈等軀體症狀;對睡眠過度關注。
睡眠時相延遲障礙
睡眠起始困難是由於個人內源性晝夜節律比較實際需要的睡眠作息時間延遲所致。只要臥床和起床時間明顯早於內源性晝夜節律和不能與內在時相同步,就會出現睡眠起始困難和睡眠時間縮短。然而,一旦在與內源性時相同步的時段內睡眠,此類病人即可恢復正常的入睡時間和睡眠時長。
睡眠不足症候群
由於日間工作安排過多,或者夜間娛樂或社交活動,人們會刻意主動延遲就寢時間,導致白天過度嗜睡、疲勞和夜間睡眠時間減少。如果條件允許,此類人群可正常啟動和維持睡眠,並獲得足夠的睡眠時長。
治療
目前效果明確的治療包括調節睡眠藥物、心理認知行為治療以及物理治療等方法,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病人情況選擇單用藥物,或者在藥物基礎上聯合使用心理認知行為治療或物理治療。改善病人睡眠以及日間功能受損症狀,可以根據病人的症狀選擇不同的治療組合。
鎮靜催眠藥
包括傳統的苯二酚類受體激動劑,如氯氮卓、 Diazepam 、 Estazolam 、硝西泮、 Clonazepam 、氟西泮、 Lorazepam 、 Oxazepam 、三唑侖等。以及新型的鎮靜催眠藥,如酒石酸 Zolpidem 、 Zaleplon 、樂比克、 Eszopiclone 等。目前認為傳統的苯二酚類受體激動劑如果使用不當,可發生耐藥成癮,一次大量服藥,可能抑制呼吸導致死亡。
褪黑激素受體激動劑
代表藥物為雷美替胺、 Agomelatine 。
食慾素受體阻斷劑
代表藥物為蘇沃雷生,已被FDA批准用於失眠的治療。
具有鎮靜作用的抗憂鬱藥
代表藥物為 Paroxetine 、 Sertraline 、 Citalopram 、得安緒、 Venlafaxine 、千憂解、 Trazodone 、 Doxepin 、 Mirtazapine 等,此類藥物適用於慢性失眠合併憂鬱、焦慮的病人。
抗組織胺藥
Diphenhydramine 、 Chlorphenamine 和 Promethazine ,目前不推薦使用。
抗精神病藥物
如 Olanzapine 、可致律、 Quetiapine 等,可用於合併思覺失調症病人及應用苯二酚類藥物效果欠佳病人。
本疾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心理認知行為治療
無論是單純的慢性失眠症病人還是共病或繼發於軀體疾病的失眠病人,均應採用藥物結合心理行為治療。心理行為治療最有效的是認知行為治療,最常用的技術組成包括刺激控制療法(SCT)、睡眠限制療法(SRT)、睡眠衛生教育、放鬆訓練和認知療法。
物理治療
包括經顱磁刺激、經顱電刺激,以及生物反饋治療、光照治療、芳香氣味療法、音樂療法等等。可以聯合其他治療,對失眠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預後
頑固性失眠若得到有效控制,預後良好。若疾病長期存在,未治療,則可能導致精神心理問題及軀體疾病。
經過系統、科學的治療,大多數可治癒。
經過治療好轉後,一般不會影響病人的自然壽命。
飲食
宜多吃水果
如香蕉、櫻桃等,這些水果里含有大量的色氨酸、蛋氨酸和花青素,在補充機體的營養的同時,有助於睡眠。
進食宜消化食物
如小米粥,小米有安眠的作用。
睡前喝杯熱牛奶
牛奶中含人體必需的胺基酸,同時亦維持血糖的穩態,對人體的安眠和腦細胞的穩定均有好處。
其他
忌辛辣刺激食物,忌暴飲暴食。
照護
頑固性失眠病人是多種因素導致的疾病,平時生活中需要改變原有的不良生活方式,以及保證良好的睡眠環境以及充足的睡眠機會。
- 按時作息,晚上按時入睡,早晨定時起床,睡醒後即起,養成習慣更容易入睡。
- 選擇合適的睡眠姿式,右側臥位最好,去掉或鬆開緊身的衣物,如發卡、腰帶、胸罩。
- 放鬆心情。
- 白天進行一定量的有氧運動,避免在睡前劇烈運動,包括腦力運動和體力運動。
- 飲食規律,晚上睡前喝牛奶,有助於睡眠,但不宜吃的過飽。
可以自己做睡眠記錄,記錄每日自己的睡眠狀況,包括入睡時間、醒來時間、夜間起夜次數、自評睡眠質量以及日間不適症狀等。
預防
頑固性失眠是可防可控的,預防的基礎是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預防疾病的發生,或避免疾病進一步加重。
如果出現失眠症狀,應初期去干預,必要時就醫。
健康的生活方式
平衡飲食,適量運動,心態平和,遠離菸酒,生活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