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厭食症
概述
神經性厭食症是由於心理因素引起通過節食、嘔吐等手段造成體重明顯下降的一種慢性進食障礙。多見於青少年女性,以故意節食至體重減輕為特徵。常出現的臨床症狀有對體重增加的恐懼和焦慮,對體重下降的特殊快感、便秘、胃脹、噁心、嘔吐、閉經、憂鬱、社交障礙等。通過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等,可治癒,預後較好。
- 就診科別:
- 精神心理科、營養科
- 英文名稱:
- Anorexia nervosa
- 疾病別稱:
- 厭食症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酸鹼平衡失調、營養不良、內分泌失調、多器官功能衰竭
- 治療周期:
- 視病情而定
- 臨床症狀:
- 消瘦、拒絕進食、偏食挑食、腹痛
- 好發人群:
- 13~20歲之間的年輕女性
- 常用藥物:
- 氯丙咪酸、阿密替林、安定類藥物
- 常用檢查:
- CT、X線檢查、血液常規、內分泌激素檢查
限制型病人
主要靠禁食和鍛煉降低體重。
暴食飲吐型病人
間歇出現暴食,然後又用各種方法降低體重。
病因
神經性厭食的病因至今尚不明確,可能與個體、家庭和社會有關,個體原因包括遺傳因素和心理因素兩方面。神經性厭食症好發於13~20歲之間的年輕女性,以及從事體操、芭蕾等女運動員。神經性厭食症的誘發因素有大考壓力、親人分離、家庭環境改變、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等。
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包括生物學的易感性等,比如家裡有人曾是厭食症病人,孩子患神經性厭食症的機率會比正常人群高。
心理因素
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
好發於青春期,所以青春期心理起到了一定的誘發作用,主要是青少年在發育過程中對自我身體和心理變化的困惑與不接納,以及在夥伴互動中可能遭遇的一些挫折。
個體心理
目前發現神經性厭食症病人會存在一些特殊的個人氣質特徵,主要是包括對完美的追求、對於個體異常敏感,以及傷害的高度敏感,並且試圖迴避所有傷害的心理特徵。
社會因素
主要是由於青春期和成年初期可能面臨人際關係的壓力、學業的壓力或者工作的壓力,在高度競爭性事件下會促發。另外在現在的這種對於求瘦的社會時尚,以及社會文化導向都可能成為這種疾病促發的因素。
大考壓力、親人分離、家庭環境改變、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軀體疾病等因素都可以誘發神經性厭食症。
90%的神經性厭食症病人為女性,其中主要是發生在13~20歲之間的年輕女性。在種族中,白種人的神經性厭食症發病率明顯高於非白種人,並且神經性厭食具有家族聚集性,在女性第一級親屬的見證者中其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8倍,本病在競技運動員中也較常見。
- 神經性厭食症主要是發生在13~20歲之間的年輕女性。
- 白種人的神經性厭食症發病率明顯高於非白種人。
- 在競技運動員中也較常見,特別是從事體操、芭蕾等女運動員。
症狀
神經性厭食症主要症狀包括心理症狀、軀體症狀和行為異常。其中軀體症狀主要表現為營養不良,病人在發病後數月內體重下降。行為異常主要表現為限制或拒絕進食、偏食挑食、迴避進食相關的場合。神經性厭食症的病人還會出現、繼發感染、內分泌失調、自殺、免疫能力低下、心血管系統異常等併發症。
心理症狀
神經性厭食症病人主要表現為對自身體重體型的歪曲體驗,明明已經非常消瘦,仍認為「還好」或仍然「胖」。
行為症狀
神經性厭食症病人主要表現為限制或拒絕進食、偏食挑食、拒絕進食,以及過度運動、誘吐、導瀉、利尿、服用食慾抑制劑等主動干預體重的行為。行為退縮、人際交往減少常為厭食症的繼發行為特徵。
生理症狀
神經性厭食症病人生理症狀主要表現為腹痛、便秘、腹瀉、噁心、嘔吐、心慌、氣短、胸痛、頭昏眼花、閉經、失眠等,同時病人由於營養攝入過低,而引起營養不良和低代謝現象。
憂鬱、焦慮、情緒不穩定、易怒,還可表現為過分關注在公共場合進食,常有無能感,過度限制自己主動的情感表達。10%~20%的神經性厭食症病人承認有竊食行為,30%~50%的病人有發作性貪食,並且通常隨著病情進展,體重下降的越來越嚴重,上述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有的女性還會出現閉經,同時伴有性功能減退,陰毛、腋毛脫落等,部分女性會出現壓縮性骨折。
神經性厭食症病人由於腸道等方面存在問題進一步導致營養不良、浮腫、低血壓、嚴重水電解質不平衡、酸鹼平衡失調、多器官功能衰竭、繼發感染、內分泌失調、自殺、免疫能力低下、心血管系統異常等。
看醫
神經性厭食症是發病於青春期的嚴重威脅生命健康的疾病,當出現畏寒、便秘、胃脹、不孕,睡眠質量下降等症狀時,需要及時到精神心理科和營養科就診,並通過CT、X線檢查、血液常規、內分泌激素檢查確診。神經性厭食症病人可與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症、消化道疾病、惡性腫瘤等相鑑別。
- 如果病人有畏寒、便秘、胃脹、噁心、嘔吐、噯氣等胃腸道症狀,疲乏無力、眩暈、暈厥、心慌、心悸、氣短、胸痛、頭昏眼花、停經、性慾減低、不孕,睡眠質量下降、早醒等生理症狀,及時就醫。
- 經進一步經血液常規、CT、內分泌檢查等,結合臨床上神經性厭食症診斷標準確診為神經性厭食症時,需要及時就診。
- 如果病人出現憂鬱心境、情緒不穩定、社交退縮等,病人應及時去精神科就診。
- 過分的節食,過分的怕胖,過分的追求苗條等類似進食障礙的問題,應該考慮營養科。
- 體重低下持續多長時間了?
- 目前噁心、嘔吐、心慌、心悸、氣短、胸痛、閉經等症狀?
- 是否有如憂鬱、情緒不穩定等症狀?
- 是否患有其他疾病?
- 之前到其他醫院治療過嗎?
查體
檢查病人體徵是否存在體弱情況、中央神經系統是否淡漠以及檢查血管是否存在頭暈、呼吸急促等症狀。
血液常規檢查
判斷病人是否存在著貧血,電解質不平衡,以及營養不良的情況。
CT和核磁共振檢查
主要是排除其他器質性病變,引起的繼發性飲食。
內分泌功能檢查
包括垂體和甲狀腺功能檢測,以及腎上腺皮質功能檢測及時檢測病人各項指標控制病情。
心電圖檢查
為了及時發現病人是否因嚴重營養不良,及水電解質不平衡而導致心律失常。
X線檢查
為及時發現病人是否因過度節食造成的嚴重的骨質疏鬆,及腎結石等,胸部X光片檢查可發現嚴重營養不良病人中發生的肺結核感染。
腦電圖檢查
由於神經厭食症病人營養攝入不均衡,以及長期飢餓,可導致血中特異気基酸減少,長期缺乏可能會引起病人癲癇發作,腦電圖表現為異常腦電圖。
神經性厭食的診斷主要依據其臨床表現。醫生應該儘量收集完整病史,了解病人現在進食和控制體重的方式,以及病人對體重的看法。體格檢查是不可少的,必須排除軀體因素所致的體重下降,如慢性消耗性疾病、腦腫瘤,內分泌障礙、腸道疾患,如克隆氏症或吸收不良症候群等,還要注意病人消瘦的程度、心血管系統的狀態,以及維他命缺乏的徵象。
神經性厭食的診斷要點如下。
- 進食量明顯低於常人。
- 節食導致明顯的體重減輕,體重減輕的程度超過正常平均體重值的15%或更低,或Quetelet體重指數(體重/身高2)<17.5,或在青春期不能達到預期的軀體增長標準並有發育延遲或停止。
- 往往存在異乎尋常的害怕發胖的超價觀念。
- 故意造成體重減輕,常常自我催吐、排便、過度運動、服用厭食劑和利尿劑、迴避自認為導致發胖的食物。
- 常有下丘腦一垂體一性腺軸的廣泛的內分泌失調。
神經性厭食病人可伴發憂鬱症狀,憂鬱症病人往往存在食慾減退,但憂鬱症病人以情緒症狀占主導,同時有思維、行為的改變及憂鬱症自身的生物學節律,可資鑑別。在少數情況下,不排除二者並存的可能性,但要防止低血糖反應。
軀體疾病可導致明顯的體重減輕,神經性厭食症的體重減輕並非軀體疾病所致,通過發病原因不同和相關疾病的檢查可以相互鑑別。
治療
神經性厭食症主要採取心理治療、藥物治療、支持治療、營養治療等治療方法達到減輕、緩解症狀,甚至達到治癒。心理治療括認知行為治療、精神動力性行為治療、家庭治療。
目前尚無能夠明確改善核心症狀的藥物。
抗憂鬱藥
臨床中使用較多的為抗憂鬱藥,採用氯丙咪酸、阿密替林、 Doxepin 等主要抗憂鬱。
安定類藥物
安定類藥物也是常用來調整病人焦慮情緒的藥物。這兩類藥物對改善病人的憂鬱焦點情緒有肯定的作用,到進食和增重的目的。
本病一般無手術治療。
由於病人長期未能正常進食而造成的胃腸蠕動減弱,消化酶活性受抑制等原因,進食過程要循序漸進、採用少量多餐的進餐方式合理安排。 多補充富含蛋白質和無機鹽、維他命的食物,如魚、雞、蛋、瘦肉、豆製品以及新鮮蔬菜、水果等。勿操之過急,否則易使病人出現上腹飽脹感而終止進食。
心理治療主要包括認知行為治療、精神動力性行為治療、家庭治療。神經性厭食症病人首先需要改變病人的認知,普及營養學知識,達到營養平衡,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引導病人積極與家人溝通,掌握正確科學的保持體型的方法,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要保持美好的體形一定要科學合理的進食和進行合理的體育鍛煉,飲食要營養豐富,早餐很重要,這樣既可以滿足身體的需要又不會有太多脂肪沉積,合理的體育鍛煉是最有效的健美途徑。
支持治療主要是糾正水電解質的平衡,常採用口服、靜點並用的方式補充血鉀、鈉、氯,並進行監測。水腫的病人常常存在血漿蛋白低下,有條件者可靜脈補充水解蛋白、鮮血漿等。貧血是需要注意的問題,往往在病人入院時血紅素並不低,但這可能是病人脫水、血液濃縮後的假像,應補充鐵、服葉酸、補足維他命等。
預後
神經性厭食症是死亡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之一,儘管治療是緩慢而較困難的,但既往認為本病的預後是良好的,長期追蹤發現大多數病人厭食症狀可以逐漸消失,體重恢復,致使的或有精神病變表現者是少見的。
根據臨床神經性厭食症病人情況,約45%的病人預後較好,無任何後遺症。
情況比較嚴重以及不積極治療的神經性厭食症病人,會在患神經性厭食症後的5~6年的時間中逐漸地死亡。
根據神經性厭食症病人具體病情具體分析,部分病人仍怕肥、利用瀉藥等減輕體重,有暴食行為會嘔吐。
神經性厭食症病人根據病情需要定期複診,大約需要在手術後半年進行複診。
飲食
進食過程要循序漸進、採用少量多餐的進餐方式合理安排, 多補充一些富含蛋白質和無機鹽、維他命的食物,少吃高脂肪的食物。
- 儘量食用低脂肪牛奶、酸乳酪、乾酪等乳製品和蔬菜、水果。
- 增加米飯、麵條、餅、冷麵、大眾麵條、蕎麥凍等碳水化合物和腐、豆花湯、大醬湯等植物性蛋白質。
- 可以使用的食物,如乾酪、綠茶、紅茶、黑咖啡、蔬菜、水果、米飯、餅、麵條、馬鈴薯、番薯、低脂肪牛奶、酸乳酪、低脂肪。
- 避免食用肉、魚、黃油等油性食品和動物性蛋白質。
- 儘量減少食用高脂肪的食物。
照護
神經性厭食症屬於精神科領域中「與心理因素相關的生理障礙」一類,所以對神經性厭食症病人的護理應該重視心理疏導,樹立正確的身材管理,幫助病人重建正常的進食模式。
- 青少年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所以營養一定要及時補充,一開始的時候可以少吃一點,等到身體慢慢的適應了,再根據具體情況逐步增加食物。初期階段吃一些比較容易消化的食物,沒有刺激性的,多補充蛋白質。
- 病人應重建自信心,家屬應多鼓勵支持。也可以請心理醫生,通過心理醫生的輔導,讓病人認識到正確的飲食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慢慢的接受正確的飲食。
神經性厭食症輕則傷害身體,嚴重的會危及生命。所以家長們應該注意對孩子的教育,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判斷的能力尤其是處於的叛逆期的孩子,不要謾罵,多和孩子溝通建立深厚友誼。
預防
青少年女性是神經性厭食症高發人群,而且此時大多數青少年正處於叛逆期,所以預防一定要關注身心健康發展,及時與他們進行溝通,引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 需要樹立正確健康的觀念,不要過分追求以瘦為美。
- 要對這個疾病正確的認識,家長要及時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 如果疑似患有神經性厭食症,要儘早的去看醫生,做些軀體方面的檢查,並及時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