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腦膿腫

概述

腦膿腫大多數繼發於顱外感染,少數因開放性顱腦損傷或開顱手術後感染所致。典型症狀有發熱、頭痛、嘔吐等,有頸部抵抗感、克氏征及布氏征陽性,可引起精神、神經障礙,累及視覺、運動、感覺等系統,重症者可危及生命。

就診科別:
神經外科
英文名稱:
Brain Abscess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感染性顱內靜脈竇血栓、腦室炎、敗血症、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治療周期:
短期治療
臨床症狀:
頭痛明顯、噴射性嘔吐、嗜睡、偏癱、視覺障礙
好發人群:
兒童及青壯年、先天性或外傷性腦脊髓液漏者
常用藥物:
甲硝唑、頭孢曲松、氯黴素
常用檢查:
血液常規、腦脊髓液檢查、頭顱CT、頭顱核磁共振
疾病分類

直接來自鄰近化膿性病灶的腦膿腫

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或乳突炎併發膽脂瘤引起者最常見,稱耳源性腦膿腫;額竇或篩竇炎可引起同側額葉突面或底面的膿腫,稱鼻源性腦膿腫;蝶竇炎可引起鞍區或顳葉、腦幹等膿腫;頭皮癤癰、顱骨骨髓炎等也可直接蔓延至顱內,形成腦膿腫。

血源性腦膿腫

多因膿毒血症或遠處感染灶經血行播散到腦內而形成,如原發感染灶為胸部化膿性疾病,如膿胸、肺膿腫等,稱為肺源性腦膿腫;心臟疾病,如細菌性心內膜炎、先天性心臟病等引起者稱為心源性腦膿腫;骨髓炎、牙周膿腫,腹腔、骨盆腔感染等均可成為感染源;在小兒有些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如動脈導管未閉、肺動靜脈瘺、心房中隔缺損、心室中隔缺損,先天性紫紺四聯症等均易併發腦膿腫。

創傷性腦膿腫

在開放性顱腦損傷中,膿腫常與異物和碎骨片進入腦實質有關,細菌也可從骨折裂縫侵入。

醫源性腦膿腫

因顱腦手術後感染所引起,占0.06%~0.2%,如發生於開顱術、經蝶或篩竇手術、立體定向術、腦室分流術後感染。

隱源性腦膿腫

占10%~35%,來源不明,大多在手術探查時發現。

病因

腦膿腫主要為細菌經血液循環,或鄰近感染灶擴散至腦內所致,大多數繼發於顱外感染,少數因開放性顱腦損傷或開顱術後感染所致。

主要病因

鄰近化膿性病灶感染

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或乳突炎、額竇或篩竇炎、蝶竇炎、頭皮癤癰、顱骨骨髓炎等。

血源性感染

多因膿毒血症或遠處感染灶經血行播散到腦內。

外傷所致感染

如開放性顱腦損傷,還有外傷性腦脊髓液鼻漏、耳漏導致的腦保護屏障破壞,細菌直接從外界侵入。

醫源性感染

如顱腦手術後感染。

誘發因素

感染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所致的抵抗力受損。

疾病

腫瘤、慢性疾病、先天性心臟病、腦膜炎、慢性鼻竇炎、中耳炎等。

外傷

嚴重腦外傷、大腦骨折等。

流行病學
  •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醫藥衛生事業的進步,腦膿腫的發生率一度有所降低。
  • 近來由於條件感染,如獲得性免疫缺陷、器官移植、惡性腫瘤化療等增多,腦膿腫發生率又有增高趨勢。
  • 一般在發展中國家,如印度,腦膿腫占顱內占位病變的8%,在歐美國家為1%~2%,我國則介於兩者之間。
  • 在腦膿腫病人中,以兒童和青少年居多,男女病人比例約為2:1~3:1。
好發人群

本病好發於兒童、青年以及腦脊髓液漏病人。此外,患有肺部感染、慢性中耳炎、顱腦外傷局部感染、糖尿病等疾病的病人,較他人易患此病。

症狀

多數腦膿腫病人具有三類典型症狀,即全身急性感染性症狀、顱內壓升高症狀及腦部局灶性症狀。部分病人呈不典型表現,即急性爆發型、腦膜炎型、潛伏型、腦瘤型及混合型腦膿腫的症狀。

典型症狀

全身症狀

起病初期一般都有全身感染的表現或慢性中耳炎急性發作史,病人有發熱、頭痛、全身乏力、肌肉酸痛、脈搏頻數、食欲不振、嗜睡、倦怠等表現。

顱內壓升高症狀

顱內壓升高雖然在急性腦膜炎期可出現,但大多數病人在膿腫形成後才逐漸表現出來。有程度不一的頭痛,可以是持續性、陣發性加重,劇烈時伴嘔吐、脈緩、血壓升高、呼吸變慢等,半數病人有視乳頭水腫,嚴重者可有意識障礙。

腦部局灶性症狀

腦膿腫的局灶症狀和神經系統體徵與腦膿腫所在部位有關,顳葉膿腫可出現欣快、健忘等精神症狀,對側同向偏盲、輕偏癱、感覺性失語或命名性失語(優勢半球)等也可無症狀;小腦膿腫的頭痛多在枕部並向頸部或前額放射,眼底視乳頭水腫多見;額葉膿腫常有表情淡漠、記憶力減退、個性改變等;頂葉膿腫以感覺障礙為主;丘腦膿腫可表現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偏盲。

其他症狀

急性爆發型

起病突然,呈發展迅速的化膿性腦炎症狀,病人頭痛劇烈,全身中毒症狀明顯,伴寒戰、脈搏頻數、心音低,初期出現昏迷,可迅速導致死亡。

腦膜炎型

以化膿性腦膜炎表現為主,腦膜刺激症狀明顯,腦脊髓液內白血球和蛋白含量顯著增高。

潛伏型

病人無明顯的顱內壓升高及神經系統症狀,僅有輕度頭痛,精神和行為改變,記憶力減退、嗜睡等。

腦瘤型

膿腫包膜形成較好,周圍水腫均已消退,病情發展緩慢,臨床表現很像腦瘤,甚至在手術時仍認不出為膿腫。

混合型

臨床表現不一,不能簡單地歸入上述任何一類。

併發症

腦室炎

感染擴散至腦室可引起腦室炎。

感染性顱內靜脈竇血栓

病人腦膿腫長期不愈或反覆發生炎症,可造成血管損害而形成感染性顱內靜脈竇血栓。

敗血症

腦膿腫感染的細菌入血,可導致敗血症的發生。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腦膿腫長期不愈,炎症細胞侵害全身小動靜脈,可併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看醫

腦膿腫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改善症狀、預防併發症、減輕後遺症極其重要。對於有疑似腦膿腫臨床表現的病人,應該及時就診,以明確診斷。

就醫指征
  • 出現典型的腦膿腫臨床症狀,如發熱、頭痛、全身乏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嘔吐、呼吸變慢等,病人需要及時就醫。
  • 出現意識不清、發熱、休克表現,需要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 病人優先考慮去神經外科就診。
  • 病人出現顱內壓高症狀去神經內科就診。
  • 出現顱腦鄰近化膿性感染病灶或皮膚癤癰等去一般外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有哪些不舒服的感覺?
  • 這些症狀存在多長時間了?
  • 目前有發熱、疼痛、嘔吐、嗜睡等症狀嗎?
  • 有沒有肺部感染、慢性中耳炎、糖尿病等或其他疾病的病史?
  • 之前接受過相關治療嗎?效果如何?
需要做的檢查

血液常規

顯示白血球明顯增高,嗜中性白血球比例甚至大於90%。

腦脊髓液檢查

顯示顱內壓升高,初期化膿性腦膜炎或膿腫破潰時腦脊髓液中細胞數增多,蛋白明顯增高,糖、氯化物降低,已形成膿腫者腦脊髓液檢查可正常。

腦CT檢查

由於頭顱CT檢查方便、有效、可準確顯示膿腫的大小、部位和數目,故已成為診斷腦膿腫的首選和重要方法。顯示腦實質內有邊界清楚的低密度灶,增強掃描時膿腫壁呈均勻強化,膿腫中央密度不變。

鑽孔檢查

具有診斷和治療的雙重意義,適用於採取上述各檢查方法後還不能確診而又懷疑腦膿腫的病例。

診斷標準
  • 本病腰穿及腦脊髓液化驗時細胞數可逐漸減少,甚至正常,糖及氯化物也會恢復正常,但蛋白含量多數增高。
  • 頭顱X線拍片法可以發現膿腫的原發病灶,如耳源性腦膿腫可發現骨岩部骨質破壞和乳突氣房消失。慢性腦膿腫還可顯示顱內壓升高的頭顱X線改變,以及鈣化的松果體移位。
  • 腦超音波檢查大腦半球膿腫可發現中線波向對側移位,有時可出現膿腫波。小腦半球膿腫可有側腦室對稱性擴大,可出現側腦室波。
  • 當病人出現典型症狀如局部紅腫、乳突疼痛、耳道流膿等感染的全身反應時,還有發熱、肌肉酸痛、脈搏頻速、食欲不振、嗜睡、血象增高、C反應蛋白增高時可以診斷為腦膿腫。
鑑別診斷

化膿性腦膜炎

一般化膿性腦膜炎起病較急,中毒症狀和腦膜刺激症較明顯,多無定位體徵,腦脊髓液中白血球和蛋白量增加顯著,不難與腦膿腫相鑑別。但若腦膿腫與化膿性腦膜炎相伴隨,則臨床上難以嚴格區別兩者,可採用腦CT加以鑑別。

硬腦膜外和硬腦膜下膿腫

一般單純的硬腦膜外膿腫很少有顱內壓升高及神經系統局灶性體徵,而硬腦膜下膿腫臨床上腦膜刺激征嚴重,病情發展快,多有較嚴重的意識障礙,CT或核磁共振都可有較明確的特徵性圖像,影像學檢查可以鑑別。

耳源性腦積水

有耳部疾病致橫竇或乙狀竇血栓形成,以此可鑑別,耳源性腦積水引起顱內壓升高而缺少定位體徵,病程較長。

化膿性迷路炎

可出現頭痛、眼震、小腦萎縮症和強迫頭位,頗似小腦膿腫,但本病眩暈較頭痛嚴重,小腦萎縮症都是兩側性的,無腦膜刺激征、無視乳頭水腫、無神經系統局灶體徵,根據臨床症狀可以鑑別。

治療

腦膿腫應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不同病期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治療原則是抗感染治療的同時儘早實施手術治療。

治療周期
腦膿腫需要短期治療。
一般治療
  • 注意營養和維他命的補充,注意水、電解質與酸鹼平衡的調整。
  • 對於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可以藥物增強免疫力。
藥物治療

抗生素

常用藥物有甲硝唑、氯黴素、頭孢曲松、青黴素等。應用抗生素要注意用藥要及時、劑量要足,一旦診斷最好在取得膿腫標本後全身給藥,必要時可鞘內或腦室內給藥。開始時選用抗菌譜廣的藥物,以後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結果改用敏感抗生素。用藥持續時間要夠長,必須體溫正常、腦脊髓液和血液常規正常後方可停藥,在腦膿腫手術後應用抗生素不應少於两週。

手術治療

當腦膿腫估計已有包膜形成便可考慮手術,不同的情況可選擇不同的手術類型,有時亦可聯合應用。

穿刺抽膿術

簡便、安全,既可診斷,又可治療,適用於各種部位的膿腫,尤其是對位於腦功能區或深部的膿腫,如丘腦、基底節,或老年體弱、嬰兒、先天性心臟病及病情危重不能耐受開顱術者適用。穿刺抽膿時應根據膿腫部位,選最近膿腫而又不在功能區或大血管的地方鑽孔,在CT指導下穿刺膿腔後,應保持針尖在膿腔中央,把膿液儘量抽吸出來,並反覆、小心地用生理鹽水做膿腔沖洗,防止膿液污染術野,最後向膿腔內注入抗生素。

膿腫切除術

經穿刺抽膿失敗者,多房性膿腫、小腦膿腫或膿腔內有異物者以及黴菌性膿腫,均應行膿腫切除術,對膿腫破潰者也應緊急開顱切除膿腫並清洗腦室內積膿,手術時應注意防止膿液污染傷口。本法治療徹底,顱內減壓滿意,術後使用抗生素的時間也可明顯縮短,但需要一定的醫療技術和條件。

預後

腦膿腫通過手術治療後可獲得治癒,保守治療的治癒率相對較低,但是部分可以通過保守治療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預後與診治是否及時、致病菌的毒力、感染源、病人年齡等因素有關。心源性、肺源性和多發性腦膿腫預後差,嬰幼兒病人預後較成人差。

能否治癒

腦膿腫經過及時治療,多數能治癒,但易遺留後遺症。

能活多久

腦膿腫的病人經過及時、積極的治療後,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但若遺留有嚴重後遺症的病人,可影響壽命和生存質量。

後遺症

腦膿腫治療後會遺留神經功能障礙,如肢體癱瘓、失語等;腦室腦膜慢性炎症後會出現腦積水後遺症。

複診

腦膿腫病人疾病治療後,根據醫囑複查血液常規、頭顱影像等評估治療效果。

飲食

腦膿腫病人應儘量調整飲食習慣,少吃發物、辛辣飲食,忌菸酒。平時注意清淡飲食,炎症期間注意加強蛋白質的攝入。

飲食調理
  • 多吃易消化、高纖維、高蛋白、高熱量食物,如新鮮的瓜果、蔬菜等。
  • 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等。
  • 避免進食高油、高糖食物。

照護

腦膿腫病人的護理應以調整生活方式、改善飲食條件、調整飲食習慣、注意個人衛生習慣等為主。

日常護理
  • 術後按照醫囑服用抗生素等藥物,定期複查。
  • 根治腦膿腫的病源,如中耳炎、鼻炎、乳突炎等。
  • 注意個人衛生,防止口腔疾患,如牙周炎、牙周膿腫等。
  • 保持健康體重,適當體育運動。
  • 採取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熬夜、勞累。
特殊注意事項
  • 家屬儘可能保持病人居住環境的安靜、舒適,減少對病人的刺激。
  • 如果病人有局灶感染病源,且出現全身感染症狀時應注意瞳孔、意識的變化,防止腦疝的形成。

預防

預防腦膿腫需要積極治療腦組織鄰近化膿性感染病灶、皮膚癤癰等疾病,以及注意個人衛生習慣,身體其他部位有潛在的感染來源應及時治療。

初期篩檢
  • 當機體抵抗力及免疫力下降,合併有糖尿病、慢性腎功能不全時需要就診,排查身體有無其他疾病。
  • 身體其他部位有潛在的感染來源,如慢性鼻竇炎、中耳炎、牙周膿腫等時,注意定期體檢,篩檢有無其他疾病的發生。
預防措施

積極治療原發病

如有顱腦鄰近化膿性感染病灶,或皮膚疥癰等疾病,應儘早治療。

注意個人衛生

勤洗澡、勤換洗衣物等。

調整生活方式

避免熬夜、勞累,進行適當體育運動,提高機體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