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腦震盪

概述

腦震盪是由輕度顱腦損傷所引起的臨床症候群狀群,一般是在頭部受到輕度的暴力打擊後,產生的短暫意識喪失,隨即清醒,可有逆行性遺忘,神經系統檢查無明顯變化。它所表現出的一過性神經功能改變,可能與腦組織受暴力打擊後,腦幹網狀結構受損影響上行激活系統有關。

就診科別:
神經外科、急診科
英文名稱:
Cerebral concussion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創傷後頭痛、創傷後暈眩
治療周期:
短期治療
臨床症狀:
意識障礙、近事遺忘、頭昏、噁心、嘔吐
好發人群:
拳擊行業從業者、摔跤競技類行業從業者、老人、小孩
常用藥物:
羅通定、布洛芬
常用檢查:
頭部CT檢查、核磁共振檢查
疾病分類

輕度腦震盪

指輕度頭傷的病人,表現為暫時性神經功能失調,無意識喪失。

典型腦震盪

指創傷所致暫時且可恢復性神經功能缺失的病人,暫時性意識喪失不超過30分鐘。

病因

腦震盪的發病原因目前尚存在一些爭議,外傷是導致腦震盪發生的常見病因。腦震盪好發於老人、小孩以及特殊行業的人群,誘發腦震盪的原因很多,在日常生活中需儘量避免這些誘因。

主要病因

頭部外傷

如頭部撞擊、交通事故、跌倒、打架。由於腦組織是一個柔軟的器官,它被腦脊髓液包圍,同時受到顱骨的保護,這可以防止輕度的損傷對腦組織的破壞。但是當受到嚴重暴力或快速的旋轉力時,腦脊髓液的緩衝作用不再有效,腦組織可能撞擊到顱骨,造成損傷。

誘發因素

當以下情況時使頭部遭受暴力,出現外傷時,可引起腦震盪:

  • 參加劇烈的體育運動,如足球、拳擊、橄欖球等競技類運動項目。
  • 進行危險的高空作業。
  • 交通事故的發生。
  • 參與打架鬥毆的不良行為。
  • 戰爭因素。
流行病學

兒童和成年人腦震盪占顱腦損傷的49%~90%。

好發人群
  • 拳擊行業從業者、摔跤競技類行業從業者,容易受到嚴重的頭部撞擊,而發生腦震盪。
  • 老人、小孩容易發生跌倒,而跌倒是導致腦震盪常見的發病原因之一。

症狀

腦震盪的典型症狀有短暫的意識障礙和近事遺忘,腦震盪恢復期病人常有頭暈、耳鳴等症狀,它的併發症主要包括創傷後頭痛以及創傷後眩暈。一些病人受到多次創傷性腦損傷,患持久性損傷的風險會更大。

典型症狀

意識障礙

受傷後即刻發生,時間短暫,一般不超過30分鐘。神志轉清後病人可有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和乏力等症狀。

近事遺忘

清醒後不能敘述受傷經過,有明顯的近事遺忘,但往事仍能回憶。

伴隨症狀

自律神經和腦幹功能失調

腦震盪嚴重的病人可能發生自律神經和腦幹功能失調的一些症狀,如面色蒼白、瞳孔大小改變、出冷汗、血壓下降、脈搏微弱、呼吸淺慢等危象。

其他症狀

腦震盪後遺症恢復期病人常有頭暈、頭痛、耳鳴、失眠等症狀,一般在受傷後數周或數月逐漸消失。但有一些病人長期存在上述症狀,有的還有記憶力下降和注意力不集中。若逾時3~6個月不愈,除考慮有精神因素外,還應做進一步檢查,以排除其他繼發性損傷的可能。

併發症

創傷後頭痛

一些病人在顱腦損傷後,會在一週至數月內發生頭痛的情況。

創傷後眩暈

一些病人在顱腦損傷後,會在一週至數月內發生頭暈的情況。

看醫

懷疑發生了腦震盪的病人,應根據自身情況,立即去急診或神經外科就醫,以免耽誤病情。醫生會根據病人的口述的症狀以及頭部CT檢查、核磁共振檢查、腦電圖的檢查來確診,或以此鑑別其他疾病。

就醫指征
  • 有腦震盪的自覺症狀(如意識障礙、近事遺忘、頭昏、噁心、嘔吐)時,需要立即就醫。
  • 在發生頭部撞擊、交通事故、跌倒、打架後頭部不適,需要立即就醫。
  • 腦震盪恢復期病人數月後不愈,應及時就醫。
就診科別
  • 大部分病人可去神經外科就診。
  • 發生外傷,情況嚴重的病人可直接去急診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因為什麼來就診?
  • 是因為什麼受傷的?(如摔倒、交通事故等)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頭暈、噁心、嘔吐等)
  • 是否記得受傷前的事?
  • 既往有無其他相關病史?
需要做的檢查

頭部CT檢查

CT在顱腦損傷診斷中,現被公認為最可靠、最有價值的檢查方法。建議老年病人及頭痛、嘔吐病人進行CT檢查。

核磁共振檢查

核磁共振是醫學界的領先的先進儀器,清晰度較高,可以查出一些細微的環節。

腦電圖

腦震盪後腦電圖檢查可發現各導聯興奮性均下降,尤其是在站立位時更明顯。

診斷標準

當病人出現腦震盪具有的症狀,如短暫的意識障礙、近事遺忘等,或者受傷後出現噁心、嘔吐、頭暈、頭痛等症狀,還有經過影像學檢查後,除外繼發性腦結構性損害,支持腦震盪的診斷時,即可確診。

鑑別診斷

輕度腦挫傷

臨床上腦震盪與輕度腦挫傷很難鑑別,可依靠頭顱CT、核磁或腦電圖檢查來鑑別,但由於兩者的治療原則基本一致,亦無嚴格區分的必要。

治療

腦震盪病人一般2週內就能恢復正常,但是如果嚴重者也可數月不愈,這時需儘快到醫院就醫。腦震盪病人一般不需特殊治療,以臥床休息治療為主,給予一定的精神安慰即可。治療期間如出現失眠、頭痛,可給予藥物對症治療。

治療周期
多為短期治療,腦震盪病人一般2週內即可恢復正常,嚴重者也可數月不愈,需長期治療。
一般治療

除輕度腦震盪病人外,重度腦震盪病人急性期應給予密切觀察。腦震盪大多數是自限性的,病程也較短,病人以臥床休息治療為主,無須任何特殊治療,即可以自愈。

藥物治療

鎮痛藥

頭痛者可予羅通定、布洛芬等鎮痛類藥物,應避免使用有中樞抑制作用的嗎啡類藥物。

鎮吐藥

噁心、嘔吐者給予鎮吐藥,如 Diphenhydramine 、東莨菪鹼等。

鎮靜藥

焦慮、失眠者可給予鎮靜藥,如安定、 Alprazolam 等。

預後

腦震盪病人出院後1個月左右需來醫院複診,病人通過積極的治療以及休養,可以達到治癒的目的,預後較好。

能否治癒

病人通過積極的治療、休養,可以治癒。

能活多久

病人通過積極治療、護理得當,一般不會影響壽命。

複診

所有病人均應常規留院觀察2~3天,出院後大約1個月來醫院複診。

飲食

腦震盪是一種腦損傷疾病,飲食需要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種營養物質,以減輕症狀、避免誘因為主要原則。多進食清淡食物,多進食水果、蔬菜,避免興奮性食物,保持自身營養狀況良好。

飲食調理
  • 應食用含維他命高的食物,如蘋果、香蕉、奇異果等食物。
  • 可以食用脫脂牛奶、豆漿、蔗糖、代乳粉等食物。
  • 多食健腦食品,如核桃、栗子等。
  • 忌食辛辣、油膩食物,食用這些後,可使脾胃運化失常,導致病情加重。
  • 忌食興奮性食物,禁止喝酒、喝咖啡、喝濃茶,會使大腦興奮性增加,不利於腦震盪的恢復。

照護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周圍環境安靜、舒適,病人能夠安心休養,給予病人一定的精神安慰,使病人有愉快的心情。密切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徵以及症狀的改變,若出現異常,需馬上就醫進行治療。

日常護理
  • 保持周圍環境安靜、舒適,休息靜養。
  • 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尤為重要。
  • 加強營養,清淡飲食。
  • 減少腦力活動,避免過度用腦和過度勞累。
病情監測

家屬要注意病人自身情況,如是否出現突然頭痛加重、噁心、嘔吐、意識改變等病情惡化的徵兆。若出現,應馬上來醫院就診,複查頭部CT,以排除顱內繼發性損傷,尤其是排除血腫的形成。

預防

預防腦震盪最重要的就是避免誘發因素,即跌倒、頭部撞擊以及交通事故等。還需定期進行身體檢查,避免出現其他的腦部病變。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對於腦震盪是一個重要的預防措施。

預防措施
  • 看護好老人、小孩,以免發生跌倒,引起腦震盪。
  • 參加競技類運動項目時,穿戴好護具。
  • 不闖紅燈,飲酒不開車,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
  • 不參與打架、鬥毆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