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勞損
概述
腰肌勞損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腰部疾病,主要症狀是腰部的一側或兩側疼痛,病勢纏綿遷延而難愈,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與生活質量。腰部勞損占機械性下腰痛的70%,主要發病是由於腰背過度拉伸損傷或椎旁肌肉和肌腱撕裂,腰部肌肉承受的拉力過大,導致肌纖維過度勞損,進而導致肌腱末端附近的肌纖維斷裂。腰肌勞損導致肌肉損傷分輕度、中度和重度損傷,可以出現長短不一的腰部疼痛不適。
- 就診科別:
- 骨科、疼痛科、針灸科、推拿科
- 英文名稱:
- chronicstrainedlumbago,lumbarmusclestrain
- 疾病別稱:
- 功能性腰痛、腰背肌筋膜炎、慢性腰背肌勞損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椎間盤突出症、脊柱側彎
- 治療周期:
- 短期治療
- 臨床症狀:
- 間歇性腰痛
- 好發人群:
- 重體力勞動者、專業體育運動員、肥胖人群
- 常用藥物:
- 布洛芬、雙氯芬酸鈉、 Eperisone
- 常用檢查:
- 腰椎正側位片、腰部CT、腰部核磁共振
根據的發病原因不同,可以分為兩類:
機械因素導致的腰肌勞損
這種類型腰肌勞損主要是由於不當腰部活動導致肌肉、筋膜、腰部肌肉附著的小關節發生損傷。
非機械因素導致的腰肌勞損
繼發於其他腰部疾病所導致的腰肌勞損。這些疾病主要包括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這些疾病發生腰肌勞損,主要是由於機體自我保護機制,使得腰部肌肉長時間維持緊張性收縮,導致肌肉痙攣,出現腰肌勞損。
按照疾病的發病時間也可以分為三類:
- 發病持續時間不超過6週,為急性腰肌勞損。
- 疾病持續時間超過6週,不超過12週為亞急性腰肌勞損。
- 發病時間超過12週為慢性腰肌勞損。
病因
腰部肌肉急性損傷、炎症、痙攣以及各種環境因素是發生腰肌勞損的主要原因。腰肌承受支撐的壓力,長期處於緊繃狀態易發生損害,積累性、機械性、慢性損傷等都可能會引起無菌性炎症,從而造成腰肌勞損。
腰部肌肉損傷
常見的急性腰扭傷、腰部維持屈曲姿勢過久會導致腰部肌肉撕裂、韌帶過度拉伸。治療不當或者療效不佳,多會遷延,出現慢性腰肌勞損。
累積性慢性損傷
反覆的腰部活動,其力量不足以出現腰部肌肉撕裂,但會出現腰部肌肉疲勞,誘發無菌性炎症,導致局部組織充血、痙攣、組織沾黏,出現腰肌勞損。
腰椎先天畸形及後天損傷
腰椎壓縮性骨折、脫位和椎間盤突出等以及骶椎腰化、椎弓根斷裂等問題均可造成腰部肌肉、韌帶受損,引起腰肌勞損。
外界環境
高寒、高濕度環境可以誘發或者加重腰部肌肉的慢性無菌性炎症,出現腰肌勞損。
與工作相關的因素
從事需要重抬、推或拉的工作,尤其是在涉及腰部活動的情況下,可能導致腰部肌肉受傷。全天在辦公桌前工作會加重腰肌勞損,尤其坐位姿勢不佳時。
年齡
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的彈性和韌性會下降,容易出現腰部肌肉拉傷、扭傷。
心理健康
焦慮和憂鬱會影響人們對疼痛的關注程度以及對疼痛嚴重程度的認識,變成慢性的疼痛也可以促進這種心理異常的發展。壓力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影響身體,包括引起肌肉緊張性痙攣。
肥胖
過度肥胖也是腰肌勞損的誘因之一。
運動過度
持續高強度的運動,很容易引發腰部肌肉損傷。
濕冷環境
長期處於濕冷環境中,會造成血液循環不暢、身體僵硬,易引發腰部損傷。
吸菸與飲酒
有研究顯示,吸菸與飲酒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腰肌勞損的發病率。
大約70%的成年人因工作或娛樂而出現腰肌勞損發作,相比於其他人群,專業運動員、重體力勞動者發病比例高。近年來,不良脊柱姿勢造成的腰肌勞損有明顯增高的趨勢。兒童及青少年少見,男、女不同性別發病機率無明顯差異,30~50歲的中青年人為高發人群。
- 肥胖者。
- 從事體力勞動者。
- 長期久坐、久站者。
- 長期彎腰工作者。
- 專業體育運動員。
症狀
腰肌勞損多出現間歇性疼痛,活動時疼痛加重,休息時緩解。腰肌勞損的疼痛不同於椎間盤突出症、椎管狹窄等腰部疾患,不出現神經根壓迫導致的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不適等症狀。
各種不同性質、程度不一的腰部疼痛
勞損的肌肉通常會感到酸痛、緊繃或疼痛,嚴重者疼痛劇烈,導致臥床翻身、坐立位站起等姿勢突然變化後出現腰部難以忍受的疼痛,特別是受到風寒後疼痛的症狀會明顯加重。
運動時疼痛加劇
腰背勞損通常會因特定動作而惡化,從而刺激受影響的肌肉,例如當從坐姿起身,向前彎腰或早晨第一次起床時,可能會出現疼痛發作。
疼痛位於腰部及以下
疼痛通常集中在下背部,由於這些部位的肌肉可支撐腰部,因此臀部也可能會感覺到。
突發腰部一側或者兩側疼痛不適,疼痛性質輕重不一,重者難以耐受。
當腰部肌肉活動時,正常的運動可能會受到限制,從而很難彎曲,影響移動位置或長時間行走或站立。
休息時疼痛可以明顯緩解,隨著疾病的進展,腰部肌肉撕裂傷、無菌性炎症緩解,短暫休息即可腰痛緩解,活動時疼痛也會隨之減輕。
持續的疼痛可以嚴重影響到人的睡眠、工作和生活、人際關係的處理,出現情緒異常、心緒不寧的情況。腰肌勞損的病人一般腰腿活動沒有明顯障礙,但是較為嚴重者可能出現活動受限的情況。
腰肌勞損若長期忽視,未及時治療,病情進展可引發脊柱側彎、椎間盤突出、腰椎骨質增生、腰椎管狹窄、骨質疏鬆等諸多骨科疾病,使病人生活質量下降,病情更難以控制,治療難度增加。
看醫
腰肌勞損多發於急性腰扭傷、拉傷和慢性積累性損傷等腰部肌肉損傷,因此,當發生要不損傷或感到腰部疼痛持續不緩解時,應及時就醫。有效的治療可以阻止疾病進展,使腰部肌肉的損傷及時最大限度恢復。
出現腰痛超過三天不緩解,併發下肢麻木、疼痛不適,為了有效地治療疾病,需排除其他腰部疾患,及時就醫。
- 首先骨科治療,分科細緻的醫療機構可以選擇脊柱外科,能及時了解是否存在其他腰部疾患。
- 排除腰部其他疾患,也可以選擇疼痛科、復健科,這些科別的醫生有豐富而健全的治療疼痛的手段,有助於及時解除腰痛的困擾。
- 主要是哪裡不舒服?
- 是一側腰痛還是兩側都痛?
- 腰痛發作的時候,是否有下肢疼痛、麻木?
- 腰痛發作前,有沒有劇烈的運動或者體力活動?
- 這種腰痛持續有多長時間?
- 腰痛後,自己有用藥嗎?
問診與體檢
醫生會詳細詢問病人腰痛症狀以及是否存在受傷史,進行直腿抬高試驗,以明確是否有肢體麻木或皮膚異常等,檢查病人腰背部是否有壓痛。
血液檢查
進行血液常規、紅血球沉降率、C反應蛋白等血液檢查,這類檢查主要是排除風濕類疾病所致腰痛,伴有晨僵的年青男性還需要檢查HLA-b27,以除外僵直性脊椎炎。
腰部CT或者核磁共振檢查
這類檢查主要用於排除椎間盤突出、椎體滑脫、椎管狹窄等能導致腰痛的腰部疾患。
腰椎正側位片
該檢查主要用於排除椎體骨折所致的腰痛,還可以了解骨質增生情況。
病史
在腰痛發作時存在有腰部扭傷、拉傷,平時日常工作、生活中存在長期的坐位、站立或者腰部屈曲姿勢。
查體
按壓腰痛側腰部肌肉有明顯的按壓疼痛點,扭動腰部出現疼痛加重。
輔助檢查
必要時進行血液檢查和影像學檢查,以排除其他能引起腰痛的腰部疾患。
腰肌勞損應注意與其他原因所致腰痛進行鑑別。
椎間盤突出
多發單側的腰痛,腰痛側下肢有麻木、放射性疼痛症狀。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腱反射異常、皮膚出現異常感覺,影像學檢查可見椎間隙變窄、壓迫脊神經。而腰肌勞損並無以上症狀,以此可以進行鑑別。
椎管狹窄
除有腰痛症狀外,還可以出現神經根壓迫症狀,腰痛側下肢出現類似椎間盤突出的疼痛、麻木症狀,這一點和腰肌勞損是有明顯區別的。椎管狹窄病人這些症狀在休息後可以緩解,此外,部分病人可能出現不能長時間地行走,行走過程中需要暫停,然後又可以繼續步行,這種症狀被稱為「間歇性跛行」。
腰椎壓縮性骨折
大多發生在有嚴重骨質疏鬆的老人以及有外傷史的人群中。進行X線檢查可以與腰肌勞損進行鑑別,X線下明顯可見椎體壓縮骨折現象。
腰椎結核
病人除了腰部疼痛,常伴有低熱、盜汗、消瘦等全身症狀。在進行實驗室檢查時,可與腰肌勞損進行鑑別,腰椎結核病人結核菌素試驗為陽性,此外X線片以及CT表現也可見明顯看到病灶有空洞和死骨,這一點也可作為鑑別依據。
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除了腰背部疼痛外,還會出現晨起僵硬的表現,實驗室檢查可見HLA-B27陽性,此外影像學檢查可見薦髂關節炎現象,上述兩種檢查均可用來與腰肌勞損進行鑑別。
治療
治療方法可能會因疼痛的類型和來源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如果發現疼痛,可治療根源,治療的目標是減輕疼痛、改善生活質量並增強功能,對於腰肌勞損的治療,通常包括物理療法、藥物治療等治療方法。
- 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避免久坐久站,搬運重物主要保護腰部,減輕體重。
- 適當活動或經常變換體位後可減輕腰痛;睡覺時用小枕墊於腰部也能減輕症狀;站立時用兩手叉腰,可使腰部感覺舒服並減輕疼痛。
- 必要時可佩帶護腰。
- 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加強腰背肌的功能鍛煉。
非類固醇類消炎鎮痛藥物
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藥物可以緩解疼痛,消除肌肉、腰部周圍無菌性炎症。
肌肉鬆弛劑
Eperisone 可以緩解肌肉痙攣,減輕肌肉痙攣性疼痛。
抗癲癇藥
Gabapentin 、 Pregabalin 和 Topiramate 有時可用於治療慢性腰肌勞損。這類藥物配合非類固醇類消炎鎮痛藥和骨骼肌鬆弛劑,可以改善腰痛。
類固醇治療
使用利多卡因及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注射至痛點。
本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按摩
按摩可以促進腰肌周圍血液循環,促進肌肉恢復、無菌性炎症消退。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腰肌勞損不宜按摩,有加重損傷的風險。
針灸
對於長期藥物治療無效的慢性腰肌勞損,可以使用針灸治療。
中頻
這類治療通過物理光熱作用,同樣具有減輕疼痛、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致痛物質釋放的作用,達到緩解症狀目的。
按摩
按摩可以促進腰肌周圍血液循環,促進肌肉恢復、無菌性炎症消退。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腰肌勞損不宜按摩,有加重損傷的風險。
針灸
對於長期藥物治療無效的慢性腰肌勞損,可以使用針灸治療。
中藥內服
以補腎為主,佐以活血、祛邪、通絡藥物。
中藥外用
將藥物作用於局部病變部位或腧穴,直達病所,療效顯著。一般內服與外用共同使用,效果更好。
鍛煉腰部核心肌肉,從而達到調整肌肉張力,穩定姿勢的目的。
預後
腰肌勞損主要是對症治療,有效的治療可以緩解疼痛,幫助恢復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一般來說,90%病人均可以在治療兩周後得到改善,進而恢復正常。
此症可以治癒,維持良好的活動方式,可以避免再次發病。
腰肌勞損對自然壽命無影響,可以長期存活。
疾病初期一週複查一次,隨著症狀逐漸緩解,一月複查一次至疾病痊癒。
飲食
腰肌勞損病人在飲食方面並無特殊注意事項,保持健康飲食習慣,戒菸忌酒即可。
照護
腰肌勞損發病有明確的發病誘因,消除疾病誘因可以預防疾病發作,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儘量避免搬運重物,疼痛發作時遵醫囑進行按摩等方法進行緩解。
- 避免劇烈運動。
- 腰肌勞損無其他腰部疾患,睡眠可以選擇較為柔軟、舒適的床墊。
- 避免長時間久坐、久站。
- 搬運重物注意保護腰部,已發生腰肌勞損病人儘量避免搬運重物。
- 保持健康體重,減輕腰部負擔。
- 疼痛發作可進行冰敷,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按摩等治療緩解症狀。
及時關注疼痛出現的頻率、強度,用以判斷是否出現好轉,如果自覺病情加重應及時到醫院就醫,並向醫生描述疼痛發作情況,可以幫助醫生制定新的治療方案。
腰肌勞損病人常需非類固醇類消炎鎮痛藥物,但有消化性潰瘍疾病病人禁忌使用,此類藥物有誘發上消化道出血的風險。
預防
急性和慢性腰部肌肉損傷是腰肌勞損的發病原因。消除這些損傷因素,可以有效預防腰肌勞損。日常生活中可以加強腰腹部鍛煉,提高核心肌群的力量,此外進行勞作時也應主要保護,保持良好的習慣。
- 肥胖人群和長期從事重體力活動人群,按壓腰部或者主動旋轉腰部若出現腰部疼痛,需要警惕腰肌勞損。
- 久坐、久站或者彎腰活動後出現腰部酸脹、僵硬症狀,可能存在腰肌勞損。
- 定時調整姿勢,日常生活、工作中,1~2小時更換下身體姿勢,避免久坐、久站以及長時間彎腰活動。
- 運動前做好熱身活動,維持身體良好的協調性。
- 鍛煉腰背部肌肉力量,腰背肌鍛煉的方式較多,如「背飛燕」、「五點支撐」等運動有較好的鍛煉作用。維持好肌肉的強度、彈性有利於減少腰肌勞損發生。
- 保持良好體重,減輕腰部負擔。
- 注意腰部的保暖,避免長期在濕冷環境中,及時增減衣物。
- 使用較硬床墊,保證腰部的正常生理曲度。
- 搬運重物時採用正確的方式,可以佩戴護腰。
- 戒菸忌酒,降低發生腰痛和退化性脊柱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