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高尿酸血症

概述

高尿酸血症是指在正常普林飲食狀態下,非同日兩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於420μmol/L,女性高於360μmol/L,即稱為高尿酸血症,尿酸常由普林代謝合成,通過腎臟及腸道排泄,因此常常由於排泄障礙或者尿酸生成過多所致,主要可以通過藥物治療疾病,暫不需要手術治療。

就診科別:
腎內科、內分泌科、風濕免疫科
英文名稱:
hyperuricemia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痛風性關節炎、痛風性腎病、結膜炎
治療周期:
長期持續性治療
臨床症狀:
血尿酸增高、關節疼痛、蛋白尿、血尿
好發人群:
中老年男性、飲食習慣不良者、肥胖者、存在腎部疾病的人、糖尿病病人、長期服用利尿劑者
常用藥物:
Allopurinol 、本補麻隆、 Febuxostat 、拉布立酶
常用檢查:
血尿酸測定、X線檢查、尿酸測定
疾病分類

原發性高尿酸血症

原發性高尿酸血症多是先天性普林代謝失調所致,常與肥胖、糖脂代謝失調、高血壓、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等聚集發生有關。

繼發性高尿酸血症

繼發性高尿酸血症是某些系統性疾病如急性腎損傷、慢性腎衰竭或藥物引起。

無症狀性高尿酸血症

通常指的是無臨床症狀,但是血值提示尿酸升高,如果高於480以上的話,常會合併高血壓和糖尿病。

病因

高尿酸血症是普林代謝障礙所致,普林是核酸的主要組成成分,主要為內源性核酸分解代謝而產生,小部分由外源性富有核酸的食物分解而來。因人類缺乏尿酸氧化酶,故尿酸是人類普林代謝的最終產物,也與體內尿酸產生過多或排泄過少有關。

主要病因

尿酸排泄減少

腎是尿酸排泌的主要器官,傳統認為主要通過下列幾步途徑,幾乎全部由腎小球濾過;近端小管起始部重吸收;近端小管中部分泌;近端小管終末部的第二次部分重吸收。髓袢升支和集合管也可對尿酸進行少量重吸收,故在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近端小管分泌減少和重吸收增加的情況下,均可發生高尿酸血症。過量飲酒可以通過增加肝臟三磷酸腺苷(ATP)分解,促進尿酸形成,並阻斷尿酸從腎小管的分泌。因此,大量飲酒可以引起高尿酸血症。

尿酸生產過多

尿酸生成過多是由先天性普林代謝障礙引起的,食物引起的尿酸生成與食物中的普林含量成比例。富含普林的食物主要包括動物肝臟、腎臟、鳳尾魚等。

誘發因素

飲食因素

進食較多含普林高的食物如海產品、動物內臟或過量飲酒。

疾病因素

一般患有糖脂代謝失調、高血壓、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等疾病的病人發病率較高。

流行病學

近10年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我國不同地區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存在較大的差別,為5.46%~19.30%,其中男性為9.2%~26.2%,女性為0.7%~10.5%,女性多於停經期後發病,常伴有家族遺傳史。

好發人群
  • 中老年男性。
  • 飲食習慣不良的人,例如愛喝酒、愛吃海鮮的人群等。
  • 肥胖的人。
  • 有高尿酸血症家族史者。
  • 存在腎臟疾病的人群。
  • 有糖尿病的病人。
  • 長期服用利尿劑或者其他對肝臟有損傷的藥品者。

症狀

大多數原發性高尿酸血症病人初期可沒有臨床症狀,只是實驗室檢查出有尿酸高的指標,常有代謝症候群的臨床表現。

典型症狀

無症狀性高尿酸血症病人僅有血尿酸增高,會表現為僅有波動性的尿酸升高,有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會出現具體症狀,隨著血尿酸值升高到一定的程度,會出現痛風性關節炎或者痛風性腎損害,關節炎的病人會出現關節紅、腫、熱、痛等現象。如果嚴重會導致腎損害,腎損害後會出現蛋白尿以及血尿等症狀。

其他症狀

部分病人伴有肥胖、血脂異常、血糖升高等症狀。

併發症

痛風

血尿酸升高後沉積於關節,導致痛風性關節炎,表現為在夜晚出現突發性的關節疼痛,發病急,關節部位出現嚴重的疼痛、水腫、紅腫和炎症,疼痛感慢慢減輕直至消失,持續幾天或幾週不等。

尿毒症

血尿酸升高後沉積於腎臟,引起痛風性腎病並有尿酸結石,進而發展為尿毒症,表現為水電解質不平衡以及心血管、呼吸系統的異常。

痛風性關節炎

常常首發於第一跖趾關節或踝、膝等關節,起病急驟,24小時內發展至高峰。初次發病常累及單個關節,持續數天至數周可完全自然緩解,反覆發作則受累關節逐漸增多,症狀持續時間延長,關節炎發作間歇期縮短。

痛風石

首發症狀出現在未經治療的病人,多年後約70%可出現痛風石,常出現於第一跖趾關節、耳廓、前臂伸面、指關節、肘關節等部位。痛風石可小如芝麻,大如雞蛋或更大,受擠壓後可破潰或形成瘺管,有白色豆腐渣樣排出物。

痛風性腎病、尿酸性腎結石病

痛風性腎病表現為水腫、高血壓、血尿素氮和肌酸酐升高,少數病人表現為急性腎衰竭,出現少尿或無尿,最初24小時尿酸排出增加,尿酸性腎結石病結石較大者可發生腎絞痛、血尿。當結石引起梗阻時導致腎積水、腎盂腎炎、腎積膿或腎周圍炎,嚴重者可致急性腎衰竭,感染可加速結石的增長和腎實質的損害。

眼部病變

肥胖的痛風病人常反覆發生瞼緣炎,在眼瞼皮下組織中發生痛風石,有的逐漸長大、破潰形成潰瘍而使白色尿酸鹽向外排出,部分病人可出現反覆發作性結膜炎、角膜炎與鞏膜炎。在急性關節炎發作時常伴發虹彩炎,眼底視盤往往輕度充血,視網膜可發生滲出、水腫或滲出性視網膜剝離。

看醫

無症狀者一般在體檢時查出,當發現有尿酸升高、關節腫痛的時候要到醫院進行進一步的診斷就醫。

就醫指征
  • 對於高危人群,定期體檢非常有必要,應重視體檢中的血尿酸指標檢查。無論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體檢中出現血尿酸升高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在體檢或其他情況下發現血尿酸增高、關節紅腫熱痛等典型臨床表現,高度懷疑高尿酸血症時,應及時就醫。
就診科別

高尿酸血症病人優先考慮去腎內科、內分泌科或者風濕免疫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目前有哪些不適症狀?
  • 這些症狀持續了多久?
  • 平時愛喝酒、愛吃海鮮嗎?
  • 家裡有人患過此病嗎?
  • 做過什麼治療?
需要做的檢查

實驗室檢查

血液尿酸測定

血尿酸採用尿酸氧化酶法測定,血尿酸濃度超過約420μmol/L(7mg/dl)定義為高尿酸血症。

尿液尿酸測定

為了區別尿酸生成增多還是尿酸排泄減少,可以測定尿酸排泄。每日尿液收集應在病人正接受標準膳食,不包括酒精和已知將會影響尿酸代謝的藥物期間進行。正常限制普林飲食5天後,每日尿酸排出量超過3.57mmol,可認為尿酸生成增多。

影像學檢查

X線檢查

可見關節骨質破壞,關節顯影可發現關節骨質改變。

關節超音波

主要是通過超音波將關節的狀況反映到顯示器中,以此對關節進行觀察的一種檢查方法,用於評估軟骨和軟組織尿酸鹽結晶沉積、滑膜炎症、痛風石及骨侵蝕。

雙能CT

血管可以顯示的更清晰,降低金屬偽影所造成的周圍組織顯示不清晰的情況,有助於痛風性關節炎診斷和評價降尿酸治療療效。

特殊檢查

當通風發作處於急性型期時,常在踝關節出存在滑囊液,可以抽取此液體做病理檢查。

診斷標準
  • 高尿酸血症的典型表現是血尿酸升高,日常飲食下,非同日兩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於420μmol/L,女性高於360μmol/L。
  • 通過實驗室檢查和臨床表現可確診高尿酸血症。
鑑別診斷

類風濕性關節炎

青、中年女性多見,四肢近端小關節常呈對稱性梭形腫脹畸形,晨僵明顯,血尿酸不高,類風濕因子陽性,X線片出現鑿孔樣缺損少見,通過影像學檢查可進行鑑別。

化膿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

前者關節囊液可培養出細菌,後者有外傷史。兩者血尿酸水平不高,關節囊液無尿酸鹽結晶,通過輔助檢查可進行鑑別。

假性痛風

系關節軟骨鈣化所致,多見於老人,膝關節最常受累,病人血尿酸正常,關節滑囊液檢查可發現有焦磷酸鈣結晶或磷灰石,X線可見軟骨呈線狀鈣化或關節旁鈣化,通過影像檢查可進行鑑別。

蜂窩性組織炎

該疾病常會導致關節周圍的組織紅、腫、熱、痛,常與痛風發作時症狀相似,但是該疾病一般會導致白血球升高,因此血液常規即可鑑別兩種疾病。

治療

所有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病人均需改變生活方式,儘可能避免應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藥物,必要時可應用排尿酸或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

治療周期
高尿酸血症是一種終身型疾病,應堅持長期持續性治療。
一般治療
  • 控制飲食總熱量,限制飲酒和高普林食物(如動物心、肝、腎等)的大量攝入,每天飲水2000ml以上以增加尿酸的排泄。
  • 慎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藥物,如噻嗪類利尿藥,避免誘發因素和積極治療相關疾病。特別是需要放化療的病人,在放療或化療時要嚴密監測血尿酸水平。
  • 當做尿的pH值測定時,pH值<6.0時,需要用碳酸氫鈉鹼化尿液,維持pH在6.2~6.8最合適。
病因治療

繼發性高尿酸血症需要積極治療原發病,儘量避免或減少使用可能引發和加重高尿酸血症的藥物和方法,儘快控制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發作。高尿酸血症和痛風常與代謝症候群伴發,應積極行降壓、降脂、減重及改善胰島素抵抗等綜合治療。

藥物治療

排尿酸藥

常用本補麻隆,通過抑制近端腎小管對尿酸鹽的重吸收,從而增加尿酸的排泄,降低尿酸水平,適合腎功能良好者,當內生肌酸酐清除率<30ml/min時無效,已有尿酸鹽結石形成或每日尿排出尿酸鹽>3.57mmol時不宜使用。用藥期間應多飲水,並服碳酸氫鈉3~6g/d,劑量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步遞增。

抑制尿酸生成藥物

Allopurinol

抑制尿酸合成、降低血尿酸,適用於促進尿酸排出量無效或不能耐受者、已有尿酸結石和(或)痛風石形成者,腎功能不全病人應根據腎小球濾過率調整劑量。用藥過程中應注意該藥物可能的副作用,甚至致死等超敏反應。

Febuxostat

其主要通過肝臟清除,在腎功能不全和腎移植病人中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輕至中度腎功能不全病人無需調整劑量,重度腎功能不全病人慎用,不良反應包括肝功能損害、噁心、皮疹等。

新型降尿酸藥物

拉布立酶

可以尿酸氧化酶將尿酸分解為可溶性產物排出。

秋水仙素

常用於痛風的急性發作期,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腹痛、腹瀉、肌無力等症狀。

降低尿酸藥物

常見的有氯沙坦、 Fenofibrate 等藥物都可以輔助尿酸的降低。

促進尿酸分泌的藥物

臨床上常見的有拉布立酶、培戈洛酶這兩種藥物。

手術治療

高尿酸血症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多強調清利濕熱、分消濕熱,配合健脾補腎等法,常用方如二妙丸、上中下通用痛風方等,可改善痛風症狀,降低血尿酸。合併泌尿繫結石者,多採用化石、排石、通淋之藥,如金錢草、雞內金、海金沙等。合併腎功能不全者,常用蟲草製劑、大黃製劑等,分消濕熱濁毒,可以保護腎功能,延緩慢性腎衰竭進展。

預後

高尿酸血症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無腎功能損害及關節畸形者經有效治療可維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急性關節炎和關節畸形會嚴重影響病人生活質量,若有腎功能損害則預後不良。

能否治癒

高尿酸血症病人若及時治療,部分可以治癒,多數可以保持病情長期穩定。

能活多久

高尿酸血症一般不影響病人的自然壽命。

複診

根據治療方案治療之後,一般三個月內體檢一次,若還存在高尿酸血症,需進行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飲食

高尿酸血症病人注意日常飲食習慣,不要吃含普林高的食物,不要過量飲酒。

飲食調理
  • 忌高普林食物,如海產品、動物內臟等,不要過量飲酒。
  • 宜食用穀物類食品,多吃水果、蔬菜、牛奶等食物。
  • 多喝水,飲水量達到2000ml以上。

照護

高尿酸病人日常需要調整飲食結構,藥物治療時要注意藥物的副反應,保證充足睡眠,以免耽誤治療。

日常護理

口服用藥

了解各類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遵醫囑正確服用。

運動

每天進行中等強度運動30分鐘以上,肥胖者應減輕體重,將體重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病情監測

注意觀察病人是否有關節紅、腫、熱、痛的現象,密切觀察藥物的副反應,如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心理護理

治療期間病人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要積極配合治療。

特殊注意事項
  • 應及時觀察病人用藥後的反應,如出現不良反應立即就醫,如本補麻隆的不良反應可有胃腸不適、腹瀉、皮疹,因此注意藥物的用量。
  • 高尿酸血症病人避免使用使尿酸增高的藥物,如糖皮質類固醇、利尿劑等,如有其它疾病,要及時與醫生說明。

預防

病人需改善生活方式,健康飲食,飲食應以低普林食物為主,多飲水、戒菸酒。平時要堅持運動,使體重控制在正常範圍,並且要避免服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藥物。

預防措施
  • 平時飲食習慣要注意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動物內臟、海鮮,少喝酒。
  • 經常運動,防止肥胖,目前認為低強度、持續時間長的運動有慢跑、游泳,避免久坐不動。
  • 易感人群,如有家族史或肥胖、有代謝性疾病的中老年男性,要定期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