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低血鉀症

概述

低血鉀症是指血清鉀<3.5mmol/L的一種病理生理狀態,表現為全身乏力或肌無力、噁心、嘔吐、腹脹、便秘、精神萎靡、反應遲鈍、心悸等臨床症狀。初期快速足量的補鉀是治療本病的關鍵,但補鉀前應詢問病人是否排尿。另外,低血鉀症重在於預防,及時去除病因,及時補鉀。

就診科別:
內分泌科
英文名稱:
hypokalemia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麻痹性腸阻塞、心律失常、房室阻滯、缺鉀性腎病、代謝性鹼中毒
治療周期:
具體治療時間與病人血清鉀水平有關
臨床症狀:
四肢無力、厭食、噁心、嘔吐、腹脹
好發人群:
腎臟或內分泌疾病者,長期禁食、厭食、高溫作業者
常用藥物:
氯化鉀、枸櫞酸鉀
常用檢查:
血清鉀測定、尿液鉀離子測定、血pH測定、心電圖
疾病分類

按照鉀缺乏機制分類

缺鉀性低血鉀症

表現為體內總鉀量、細胞內鉀和血清鉀濃度降低,主要是攝入鉀不足或胃腸、腎臟丟失鉀過多。

轉移性低血鉀症

因細胞外鉀轉移至細胞內引起,表現為體內總鉀量正常,細胞內鉀增多,血清鉀濃度降低。

稀釋性低血鉀症

細胞外液水瀦留時,血鉀濃度相對降低,機體總鉀量和細胞內鉀正常,見於水過多和水中毒,或過多過快補液而未及時補鉀時。

根據血鉀水平分類

輕度缺鉀

血清鉀3.0~3.5mmol/L。

中度缺鉀

血清鉀2.5~3.0mmol/L。

重度缺鉀

血清鉀<2.5mmol/L。

病因

在臨床中低血鉀症頗為常見,因為鉀在體內沒有儲備,多餘的鉀都從尿中排泄,每天都得靠飲食來補充。引起低血鉀症的原因不外三大類,即攝入不足、丟失增加和分布異常。

主要病因

攝入不足

見於不能進食、偏食和厭食的病人,每天丟失的鉀不能從飲食中得到補充,時間長即發生低血鉀症。

丟失増多

鉀的排出途徑主要為腎臟,但消化道、皮膚、睡液也可排鉀。

消化道丟失

正常人類便中約含8~10mmol/L的鉀,但消化道每天分泌的消化液多達6000mL,其中鉀含量為10mmol/L,故嚴重嘔吐和腹瀉者從大便中丟失的鉀很多。長期胃腸減壓、膽道引流、服用瀉藥等都可使胃腸丟失鉀增多。

腎臟鉀丟失

腎臟鉀丟失的疾病很多,包括腎小管疾病,如腎小管性酸中毒;腎上腺糖、鹽皮質激素分泌過多,如原發性和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症、高皮質醇症、低鎂血症等。

皮膚丟失

高溫作業出汗過多,鉀未得到補充,血容量不足引起繼發性醛固酮增多也是鉀丟失的因素。

汗液丟失

例如長期高溫作業,未及時補充會造成鉀缺乏。

鉀分布異常

即細胞外鉀移入細胞內,體內總體鉀並不缺乏。見於低鉀性周期性麻痹、葛瑞夫茲氏症、治療高血鉀症時胰島素用量過大等。

其他

大面積燒傷、放腹水、透析、血液置換等因素均可能造成該疾病。

誘發因素

以下情況可能會誘發該疾病的發生:

  • 過度飲酒或大量飲用含糖類的飲料、進食高碳水化合物。
  • 長期吸菸。
  • 年齡較大,有心臟病史。
  • 長期服用瀉藥。
  • 長期處於高溫環境中。
  • 長期減肥節食,造成攝入不足。
流行病學

最新流行病學顯示,男性低血鉀症發生率較高,主要與其多從事體力勞動有關,工作強度大,出汗多,易引起鉀流失。在職業分布方面,低血鉀症病人以工人為主,多從事五金、塑膠、印刷、紡織等行業,工作環境差,通風不良,溫度高,作業時間長,鉀流失程度高。此外,大部分低血鉀症病人均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好發人群
  • 長期禁食、厭食、偏食者。
  • 長期大量嘔吐、腹瀉者。
  • 做胃腸道引流、造瘺者。
  • 患有某些腎臟或內分泌疾病者,如急性腎衰竭、腎小管性酸中毒、原發性或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 長期高溫作業者。

症狀

低血鉀症病人主要表現為肌無力、心律失常、乏力、腹脹等。慢性輕型者的症狀輕或無症狀,急性而迅速發生的重型者症狀往往很重,甚至致命。

典型症狀

消化系統

低血鉀症可引起腸蠕動減弱,輕者有食欲不振、噁心、便秘,嚴重低血鉀症病人可引起腹脹、麻痹性腸阻塞。

心血管系統

低血鉀時一般為心肌興奮性増強,可出現心悸、心律失常。嚴重者可出現房室阻滯、室性心搏過速及室顫,最後心臟停跳於收縮狀態。此外,還可引起心肌肉張力減低、心臟擴大、末梢血管擴張、血壓下降等。

神經肌肉系統

表現為神經、肌肉應激性減退,出現四肢肌肉軟弱無力、軟癱、腱反射遲鈍或消失等神經症狀,嚴重者會出現呼吸困難,甚至昏迷。

泌尿系統

長期低鉀可引起缺鉀性腎病和腎功能障礙,腎濃縮功能下降,出現多尿且比重低,尤其是夜尿增多。這可能與遠曲腎小管細胞受損,對抗利尿激素反應降低,水重吸收能力降低所致。另外,缺鉀後膀胱平滑肌肉張力減退,可出現尿滯留,病人常易合併腎盂腎炎。

酸鹼平衡失調

低血鉀症可導致代謝性鹼中毒。

周期性癱瘓

以雙下肢為主的肢體軟弱無力,部分病人症狀可自行緩解,個別病人發病持續可達數日。

中樞神經系統表現

病人可能出現精神萎靡、嗜睡、昏迷等情況。

看醫

低血鉀症需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控制症狀、改善症狀極其重要。因此一旦出現相關異常症狀需及時就醫。對於沒有上述症狀,但存在鉀丟失原因者,需及時測定血鉀水平。在血鉀測定結果出來前,進行心電圖檢查有助於診斷。

就醫指征

病人出現全身乏力或肌無力、噁心、嘔吐、腹脹、便秘、精神萎靡、反應遲鈍、心悸等臨床表現時應及時就醫。

就診科別
  • 多數病人就診於內分泌科。
  • 如病人病情緊急,出現暈厥、神志不清、四肢癱瘓,應立即到急診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肢體癱瘓、心悸、腹脹、夜尿增多等)
  • 近期有無禁食、嘔吐、腹瀉或高溫作業等?
  • 既往有無腎臟疾病、內分泌疾病、高血壓病病史?
  • 有無藥物接觸史,如甘草、利尿藥、抗生素、糖皮質類固醇等?
需要做的檢查

通過詳細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的幫助行必要的相關檢查。

查體

檢查四肢肌力,檢查腱反射是否減退、消失。

血清鉀測定

檢查病人身體中血清鉀濃度是否低於正常值。

尿液鉀離子測定

進行一次隨機尿液檢查測,關注檢查結果中的尿液鉀離子/尿肌肝比值。

血pH測定

用於了解病人是否為單純性低血鉀症。

血鈣磷鎂測定

低鈣和低鎂血症均可加重低血鉀症的發生。用於輔助診斷。

血漿腎素活性和醛固酮測定

血漿醛固酮水平升高而腎素活性降低的病人,應考慮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

血ACTH及皮質醇測定

用於判斷病人是否存在庫欣氏症候群。

心電圖

關注心電圖表現是否為低血鉀症典型表現。心電圖的改變住往比臨床症狀出現得早且可靠,可作為低血鉀症的診斷標準之一。

腎上腺CT

主要用於輔助診斷低血鉀症的病因。

診斷標準

一般根據病史,結合血清鉀測定可作出診斷,血清鉀<3.5mmol/L。反覆發作的周期性癱瘓是轉移性低血鉀症的重要特點,但其他類型的低血鉀症均缺乏特異的症狀和體徵。此外,特異的心電圖表現,如低T波、Q-T間期延長和U波,亦有助於診斷低血鉀症。

鑑別診斷

原發性醛固酮増多症

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多尿、夜尿多、口渴、多飲、肌無力或周期性癱瘓、高血壓,可檢測到低血鉀、高血鈉、鹼血症、鹼性尿、血漿醛固酮濃度升高、血漿腎素活性降低,血漿固(ng/d)/血漿腎素活性(ng/ml/h)比值常大於20,影像學檢查腎上腺部位可見占位性病變或雙側瀰漫性増大,單純低血鉀症影像學並未見占位性病變,以此可進行鑑別。

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症

腎素瘤

本病多見於青年人,表現為嚴重的高血壓、低血鉀,血漿腎素活性和醛固酮水平均升高,而並非單純低血鉀升高。

各種原因所致腎臟缺血

血漿腎素活性和醛固酮水平均升高,病人常有嚴重高血壓,部分表現出低血鉀,常有氮質血症或尿毒症,可以此與本病進行鑑別。

庫欣氏症候群

主要表現為向心性肥胖、滿月面、多血質、紫紋、痤瘡、男性化,並可檢查到高血壓、低血鉀性鹼中毒,血皮質醇濃度升高,無晝夜節律,小劑量 Dexamethasone 抑制試驗不被抑制,血ACTH水平升高(ACTH依賴性)或降低(非ACTH依賴性)。影像學檢查腎上腺部位可見占位性病變或雙側瀰漫性增大。行血ACTH及皮質醇測定可與本病進行鑑別。

先天性腎上腺増生症

本病是較常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之一,由於皮質激素合成過程中所需酶的先天性缺陷所致。病人常表現出高血壓、高血鈉和低血鉀。同時,病人因腎上腺雄激素產生增多或減少而表現出女性男性化、男性假性性早熟,或男性女性化、女性原發性閉經。此類病人的性分化異常有重要的病因提示作用。

利德爾症候群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腎小管上皮細胞功能障礙,表現為高血壓、低血鉀、腎素受抑制、血醛固酮低,用 Spironolactone 治療無效。阻止腎小管上皮細胞重吸收鈉並排泄鉀的藥物,如 Amiloride 、 Triamterene 可正低血鉀,降低血壓,該疾病為遺傳性疾病,通過詢問病人家族史可明確。

治療

低血鉀症多是其他疾病引起的併發症,故找到原發病並積極治療是緩解低血鉀症的有效方法。如果藥物引起的低血鉀症,要停用藥物。此外,還可通過鉀補充劑、食用富含鉀的食物來補充血鉀。

治療周期
具體治療時間與病人血清鉀水平有關,不可一概而論。
一般治療

低血鉀症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同時補鉀,可通過食物和藥物補鉀。輕者給予富含鉀的食物,肉、青菜、水果、豆類含鉀量高,100g約含鉀0.2~0.4g,而米、面約含鉀0.09~0.14g,蛋約含鉀0.06~0.09g,而重症病人多需要通過藥物補鉀。具體補鉀的量要參照血清鉀水平,大致估計補鉀量,但一般每日補鉀以不超過200mmol,相當於氯化鉀15g為宜。

急症治療

對於需要限制補液量及(或)不能口服補鉀的嚴重低鉀病人,可常規靜脈滴注法補鉀,通過深靜脈穿刺或插管採用精確的靜脈微量輸注泵,勻速輸注較高濃度的含鉀液體。靜脈補高濃度鉀的病人,要給予持續心臟監護、血鉀測定、尿量監控,避免高血鉀症、心臟停搏的發生。

藥物治療

口服補鉀以氯化鉀為首選,為減少胃腸道反應,宜將10%氯化鉀溶液稀釋於果汁或牛奶中飯後服,或改用氯化鉀控釋片,或換用10%枸櫞酸鉀,或鼻飼補鉀。嚴重病人需靜脈滴注補鉀。此外,有特別情況的人群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醋酸鉀、穀氨酸鉀、門冬氨酸鉀鎂等。要遵醫囑進行補鉀,不可自行服用。特別是患有腎臟疾病、糖尿病或者自主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的病人不提倡使用保鉀利尿劑,高血鉀症會有生命危險。

其他治療

治療原發病

明確引起低血鉀症的原發病,從而進行治療。

停用引起低血鉀症的藥物

如果是因為藥物,醫生可能會要求停止服用。

糾正水和其他電解質代謝失調

進行相應檢查,一經發現積極處理。

預後

低血鉀症的預後情況與原發病是否治癒有關。多數的低血鉀症病人通過治療原發病及補鉀治療可以恢復正常水平,也有部分病人的原發病無法根治,病人需定期補鉀以維持機體平衡。

能否治癒

低血鉀症是否可以治癒,取決於原發病能否去除。

能活多久

低血鉀症若能去除原發病,及時進行補鉀治療,通常不會影響壽命。

飲食

輕度低血鉀症病人可通過進食富含鉀等食物來補充鉀,在食用高鉀食物的同時,一定要排除藥物性等其他原因引起的低血鉀症,針對不同的病因,積極處理。

飲食調理
  • 多吃含鉀較多的糧食、蔬菜及海產品等,以蕎麥、玉米、油菜、海藻類。
  • 儘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洋蔥、胡椒、芥菜、茴香。
  • 避免吃油炸、油膩的食物,如油條、奶油等,這些食物不利於病情的治療,要戒菸、戒酒,以及戒咖啡等興奮性飲料。
  • 保證低鹽飲食,避免過多碳水化合物和甜食飲料攝入。

照護

低血鉀症病人日常要注意鉀的攝入量,還要調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作息、飲食均衡,還要保持良好的情緒,同時針對病因進行護理。

日常護理
  • 在高溫下作業出汗較多者,應補充水、鈉、鉀,可飲果汁和鹽茶。
  • 使用胰島素、呋塞米、甘露醇等藥物,應在醫生指導下安全應用。
  • 臥床休息,避免跌傷等意外事件發生。
病情監測

及時監測補鉀效果及心電圖是否恢復正常,及時複查心電圖,準確記錄24小時尿量。

預防

低血鉀症重在於預防,一是及時去除誘因,避免過量飲酒、抽菸、高溫下工作等,二是對可能會發生缺鉀的情況,及時補充鉀。

初期篩檢

低血鉀症一般可通過病人初期臨床表現和初期心電圖表現兩個方面進行篩檢。

初期臨床表現

病人出現全身乏力或肌無力,噁心、嘔吐、厭食等消化系統表現,或精神萎靡、嗜睡、反應遲鈍等。

心電圖表現

初期出現T波低平、倒置,隨後出現ST段降低。

預防措施
  • 均衡飲食,需長期低鹽低脂飲食的老人,在飲食中要多食用一些鉀含量高的食物,如瘦肉、綠葉蔬菜、香蕉、豆製品等。
  • 勿長時間停留高溫區。不要在戶外長時間停留或反覆出汗,防止虛脫,飲料補充時注意適當的鹽分補充。
  • 心血管病人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不可擅自更改藥量和搭配,平時注意複查血電解質。
  • 當出現心慌氣悶、肢體無力、抽搐和心律失常時,應儘快在家人的陪同下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