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低鈣血症
概述
新生兒在出生後,來自與母親的鈣來源傳送突然終止,新生兒體內的血鈣水平開始呈現下降的趨勢。一般來說,血液中總鈣的正常濃度是2.5mmol/L,當病人體內的血總鈣量低於1.75~2mmol/L或游離鈣低於0.9mmol/L(3.5mg/dl)時就可以稱之為低鈣血症,這種疾病是新生兒時期出現驚厥的重要原因之一。
- 就診科別:
- 新生兒科、急診科
- 英文名稱:
- Neonatal Hypocalcemia
- 疾病別稱:
- 新生兒低血鈣症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低鎂血症、高磷血症
- 治療周期:
- 3~4週
- 臨床症狀:
- 煩躁不安、驚跳、手足抽搐
- 好發人群:
- 早產兒、母孕期有糖尿病或妊娠高血壓的新生兒
- 常用藥物:
- 鈣劑、鎂劑、鎮靜劑
- 常用檢查:
- 心電圖、血氣分析、胸部X光片檢查、腦CT檢查
早髮型低鈣血症
常在出生72小時內出現,多由於暫時性副甲狀腺功能抑制所致,見於早產兒、低體重兒、各種難產兒,患顱內出血、窒息、敗血症、酸中毒用鹼性液後,及母親患糖尿病、妊娠高血壓和副甲狀腺功能亢進者。早產兒無症狀低鈣血症常可自然緩解,但仍需口服葡萄糖酸鈣。常在數日內痊癒,無症狀的新生兒低鈣血症通常不需要治療。
遲髮型低鈣血症
發生於生後3日,罕見,一般以生後一週時明顯,通常由於嬰兒被餵以含過高的磷酸鹽負荷的牛乳或配方奶引起,血清磷酸鹽升高導致低鈣血症。極少數有副甲狀腺功能不全嬰兒,可有長期的低鈣血症,特別見於迪格奧爾格症候群,這些嬰兒可有主動脈異常、特殊面容、細胞免疫缺陷和副甲狀腺功能不全。新生兒低鈣血症通常是無症狀的,但他們可表現為肌肉張力低下、呼吸暫停、進奶差、煩躁不安、手足搐搦或驚厥,與低血糖症和撤藥症候群有相似的症狀。心電圖上QT時間的延長提示低鈣血症。低鈣血症的體徵很少發生,除非血清總鈣<7mg/dl(1.75mmol/L)或離子鈣<3.0mg/dl.在遲髮型低鈣血症,大於3日的新生兒表現為手足搐搦或驚厥。
病因
鈣的平衡主要依靠副甲狀腺和降鈣素的調節,如調節功能不成熟或異常,或胎兒貯鈣不足,以及出生後磷攝入量過多,都可引起新生兒低鈣血症。
暫時性副甲狀腺功能抑制
初期低鈣血症大多發生在新生兒出生後的2天內,大多數是由於暫時性副甲狀腺功能受到抑制而引起的。有少數先天性副甲狀腺功能不全引起的。
牛乳餵養
由於病人攝入的磷元素含量過多,鈣磷比例失調,使鈣吸收障礙,使血鈣降低,血鈣值常低於正常水平。
孕母患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患腺瘤
由於在妊娠期的孕婦的副甲狀腺功能亢進,孕婦的血鈣含量增高,抑制了胎兒的副甲狀腺功能,新生兒在出生後就會出現持久性低鈣血症。
胎兒貯鈣不足
低出生體重兒、窒息和患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新生兒,副甲狀腺功能差,鈣的貯存量少。
新生兒低鈣血症臨床並不少見,目前國內這類分析文章甚少,多見個案報導。
早產兒
由於在妊娠後期母血中的鈣經胎盤主動輸入胎兒的量增加,抑制了副甲狀腺功能。低出生體重兒、窒息和患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新生兒副甲狀腺功能,比足月正常新生兒更差,鈣的貯備量少。
母孕期有糖尿病或妊娠高血壓的新生兒
這種情況就會影響胎兒對於鈣質元素的吸收,所以病人患有此病發機率就會升高。
症狀
症狀輕重不一,多出現於生後5~10天。主要表現為呼吸暫停、激惹、煩躁不安、肌肉抽動及顫抖、驚跳,重者發生驚厥,手足搐揭和喉痙攣在新生兒少見。發作間期一般情況良好,但肌肉張力稍高,腱反射增強,踝陣攣可呈陽性。早產兒通常無明顯症狀體徵,可能與其發育不完善、血漿蛋白低和酸中毒時血清游離鈣相對較高有關。
- 病人出現煩躁不安、易激惹、驚跳等症狀。
- 肌肉張力升高,進奶差,手足抽搐,出現全身性驚厥發作、喉痙攣等症狀。
喉痙攣、呼吸暫停
喉痙攣主要是指兒童喉嚨部位的肌肉持續性收縮,聲帶向內收,聲門部分或者完全關閉,導致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的症狀。
紫紺
主要是指血液中的還原血紅素的絕對量有所增多,或者血液中含有異常的血紅素衍化物,導致病人的皮膚或者黏膜呈現不同程度的變色情況。
心搏驟停
心搏驟停主要是由於心臟突然停止跳動,發生得非常突然,會中斷對全身各個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如果在幾分鐘內得不到診治,就會死亡。
低鎂血症
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出現煩躁不安、顫抖驚跳、兩眼凝視、面肌或手足抽搐腱反射,亢進四肢強直,嚴重時可發生心律失常、食欲不振、噁心、嘔吐。
高磷血症
高磷血症主要是由於血液中的磷酸鹽含量有所增加,超過了正常的水平的病理狀態而出現的疾病。
看醫
當患兒出現了煩躁不安、肌肉抽動、顫抖等的症狀,就應當及時前往醫院進行檢查,可到新生兒科就診。患兒家屬需要陳述患兒的基本信息,並進行相關的檢查,比如腦CT檢查、胸部X光片檢查、心電圖檢查等等,以此這些數據的結果來對患兒進行診斷。
- 孕母患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腺瘤或血鈣高情況下,低出生體重兒、窒息和患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新生兒,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出現煩躁不安、肌肉抽動、顫抖時應及時就醫。
- 出現骨骼肌和平滑肌痙攣、驚厥、癲癇樣發作、嚴重喘息、呼吸或心搏驟停情況,應立即就醫。
- 優先考慮去新生兒科。
- 出現驚厥、呼吸驟停等需立即就醫的症狀可至急診就醫。
- 患兒目前都有什麼症狀?
- 患兒多大?
- 患兒最近的飲食情況怎麼樣?
- 患兒是否為早產兒?
- 患兒母親懷孕期間是否有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
血氣分析檢查
提示血清總鈣<1.75mmol/L(7mg/dL),血清游離鈣<0.9mmol/L(3.5mg/dL),血清磷常>2.6mmol/lL(8mg/dL),幫助診斷疾病。
腦CT檢查
可排除顱內病變引起的驚厥,幫助疾病的診斷。
胸部X光片檢查
查看心肺有無異常。
心電圖
可提示心律不整,QT間期延長,幫助診斷疾病。
- 母孕期可能有糖尿病或妊娠高血壓,早產兒及有窒息史者多見。
- 血鈣降低,血鈣低於1.75mmol/L(7mg/dl)或游離鈣低於0.9mmol/L(3.5mg/dl),血磷增高,心電圖見QT時間延長。
治療
新生兒缺鈣是非常常見的症狀,主要可以通過靜脈補充以及口服補鈣,來對患兒進行治療。如果患兒出現驚厥或者其他明顯的不良症狀的時候,可以通過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進行緩解。如果由於家屬不重視而導致患兒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鈣劑治療
靜脈補充鈣劑用於出現驚厥或其他明顯神經肌肉興奮症狀,口服補鈣用於驚厥控制後。給靜脈或口服鈣劑治療,維持血鈣在正常範圍內,新生兒末期低血症者,宜改用母乳或配方乳餵養。
鎮靜劑治療
甲狀旁功能低下所致的驚厥不易控制,除用鈣劑外,若症狀在短時期內不能緩解,應同時給予鎮靜劑。可加用大劑量維他命D,或有助於尿磷排泄的藥物,治療時需監測血鈣,以免血鈣過高沉積在腎臟。
鈣劑加鎂劑治療
低鈣驚厥可伴低血鎂症,需要監測和補充鎂劑。副甲狀腺功能低下時,需長期口服鈣劑。
本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預後
新生兒低鈣血症能被治癒,並不會造成精神系統一類的後遺症。但需注意的是,建議病人在出院後3個月,前往醫院檢查身體內的鈣質元素含量。
新生兒低鈣血症能治癒。
病人痊癒後一般不影響自然壽命。
建議病人在出院後3個月,前往醫院檢查身體內的鈣質元素含量。
飲食
新生兒缺鈣血症主要是由於新生兒體內缺乏鈣質元素,所以在治療期間,需要每天給病人補充足量的鈣質元素以及適量的維他命D。
- 調整飲食停餵含磷過高的牛乳,改用母乳或鈣磷比例適當的配方乳。
- 新生兒在初期儘量母乳餵養,第六個月起可以逐步添加一些含鈣的輔食,比如乳製品、雞蛋、蝦米、黃魚、魚鬆、海帶等等。
- 由於城市的光照往往不強,而母乳中的含鈣量並不高。因此,在新生兒出生的兩個月起,就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維他命D以及鈣質元素。
照護
小兒低鈣血症病人要多曬太陽,曬太陽是產生維他命D的最簡單、最有效方法。一般在寶寶滿月後就可抱到戶外曬太陽,時間從每天15分鐘,逐漸增加到2小時以上,同時注意避免陽光直射寶寶眼睛。
家屬應密切觀察患兒有無驚厥、肌肉張力改變等神經系統症狀,以及有無皮膚青紫、呼吸暫停等呼吸系統症狀。
- 孕母應妊娠後期發現腓腸肌痙攣時,應查血鈣,補充鈣劑。
- 對於有易激惹、面肌抽動和驚跳的小兒,應及時明確原因,及時採取相應治療措施。
預防
- 加強圍產期保健,定時產前檢查,防止早產,加強產時監護預防窒息。
- 分娩後防治維他命D和鈣的缺乏,應用母乳餵養,並在生後6小時內餵奶,未能用母乳餵養的,應給予母乳化配方奶餵養;生後2週的早產兒、雙胎兒,冬季出生小兒生後1週應補充維他命A、D製劑,對有窒息、早產、圍產期合併症及人工餵養的嬰兒要補充鈣劑。
- 新生兒副甲狀腺功能較低,需定期檢測電解質,防止新生兒低鈣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