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欣氏症候群
概述
庫欣氏症候群是腎上腺分泌過多膠原蛋白激素而引起的症候群,又稱為高皮質醇症。可以出現滿月臉、向心性肥胖、多血質外貌、皮膚變化、高血壓、性激素水平異常等臨床表現。測定24小時尿17-羥類固醇或17-酮類固醇及CT等檢查可做出定性、定位診斷。理想的治療應達到糾正高皮質醇血症,使之達正常水平,既不過高也不過低;解除造成高皮質醇血症的原發病因。病因不同,庫欣氏症候群的治療方法有不同的選擇。大部分病人經過積極的治療是可以治癒的,預後較好。
- 就診科別:
- 內分泌科
- 英文名稱:
- Cushing syndrome,CS
- 疾病別稱:
- 高皮質醇症
- 是否常見:
- 否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高血壓、骨質疏鬆、感染
- 治療周期:
- 無固定的治療周期
- 臨床症狀:
- 向心性肥胖、高血壓、多血質外貌
- 好發人群:
-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過多者、肺部或支氣管腫瘤病人
- 常用藥物:
- 溴隱亭、 Cabergoline 、酮康唑
- 常用檢查:
- 血液檢查、小劑量 Dexamethasone 抑制試驗、Liddle試驗
依賴ACTH的庫欣氏症候群
庫欣病
垂體分泌過量的促腎上皮質激素而引起的,是最常見的。
異位ATCH症候群
垂體以外的腫瘤組織分泌過量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及其類似物引起的,比較少見。
不依賴ACTH的庫欣氏症候群
腎上腺皮質結節樣增生
腎上腺分泌理糖激素、理鹽激素不足而雄性激素過多,故臨床上出現不同程度的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腎上腺皮脂腺瘤
以腎上腺單個腫瘤多見,瘤體較小。
病因
庫欣氏症候群是由於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調控失常,腎上腺皮質分泌過量的糖皮質類固醇,從而導致的一種臨床症候群。
庫欣氏症候群的主要病因可以分為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依賴性和非依賴性兩種:
依賴ACTH的庫欣氏症候群
垂體及垂體以外的腫瘤組織分泌過量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導致腎上腺增生症,從而分泌過量的皮質醇。
不依賴ACTH的庫欣氏症候群
腎上腺皮質有腫瘤或者發生增生,導致其自身分泌過多的皮質醇。
如果長期服用大劑量的外源性糖皮質類固醇,可以導致外源性庫欣氏症候群的發生。
庫欣氏症候群可以發生於任何年齡段,但是以20~45歲多見,成人的發病率高於兒童,女性的發病率高於男性。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過多者
促腎上腺素皮質激素分泌過多,導致腎上腺皮質增厚,從而分泌過量的皮質醇,容易發生庫欣氏症候群。
肺部或支氣管腫瘤病人
腫瘤組織容易分泌過量的促腎上腺素皮質激素,也會導致腎上腺皮質增厚,從而易發生庫欣氏症候群。
症狀
庫欣氏症候群的臨床進展過程較為緩慢,肥胖是比較明顯的症狀,逐漸呈向心性分布,其他全身症狀逐漸明顯,表現為滿月臉、高血壓、皮膚有紫色紋、性激素水平異常等。
向心性肥胖、滿月臉、多血質外貌
臉圓而呈暗紅色,鎖骨上窩、頸背部和腹部脂肪堆積增多,呈典型的滿月臉、鯉魚嘴、水牛背、鎖骨上窩脂肪墊和懸垂腹特徵,四肢相對瘦小。多血質外貌與皮膚菲薄、微血管易透見及紅血球計數、血紅素增多有關。
全身肌肉及神經系統
肌無力,下蹲後起立困難。常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情緒變化,如情緒不穩定煩躁、失眠,嚴重者精神變態,個別可發生類偏狂。
皮膚表現
皮膚薄,微血管脆性增加,輕微損傷即可引起瘀斑。常於下腹部、大腿內外側等處出現紫紋(紫紅色條紋,由於肥胖、皮膚薄、蛋白分解亢進、皮膚彈性纖維斷裂所致),手、腳、指(趾)甲,肛周常出現真菌感染。異位ACTH症候群者及庫欣病較重病人皮膚色素沉澱、顏色加深。
心血管表現
高血壓常見,與糖皮質類固醇瀦鈉排鉀,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增強心血管系統對血管活性物質的加壓反應,抑制血管舒張系統及激活鹽皮質激素受體等因素有關。同時,常伴有動脈硬化和腎小球動脈硬化。長期高血壓可併發左心室肥大、心臟衰竭和腦血管意外。由於凝血功能異常、脂代謝失調,易發生動靜脈栓塞,使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生率增加。
對感染抵抗力減弱
長期皮質醇分泌增多使免疫功能減弱,肺部感染多見,化膿性細菌感染不容易局限化,可發展成蜂窩性組織炎、菌血症,出現感染中毒症狀。病人在感染後,炎症反應往往不顯著,發熱不明顯,易於漏診而造成嚴重後果。
性功能障礙
女性病人由於腎上腺雄激素產生過多以及皮質醇對垂體促性腺激素的抑制作用,大多出現月經減少、不規則或停經,痤瘡常見,明顯男性化(乳房萎縮、多毛、喉結增大、陰蒂肥大)者少見,如出現,要警惕腎上腺皮質癌。男性病人性慾降低,陰莖縮小,睪丸變軟。
代謝障礙
大量皮質醇促進肝糖異生,並有拮抗胰島素的作用,減少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肝糖輸出增加,引起糖耐量減低,部分病人出現類固醇性糖尿病。明顯的低血鉀性鹼中毒主要見於腎腺皮質癌和異位ACTH症候群。低血鉀使病人乏力加重,引起腎小管濃縮功能障礙。部分病人因鈉瀦而有水腫。病程較久者出現骨質疏鬆,脊椎可發生壓縮畸形,身材變矮。兒童病人生長發育受抑制。
高血壓
80%的病人可以出現持續性高血壓,舒張壓、收縮壓有中度上升,並伴有輕度水腫。
骨質疏鬆
庫欣氏症候群病人骨質流失,容易發生骨折。
感染
過量的糖皮質類固醇會抑制身體內的免疫功能,從而容易發生感染。
看醫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控制庫欣氏症候群的病情尤為重要。如果出現了向心性肥胖、高血壓、皮膚有紫斑紋等症狀,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 庫欣氏症候群的好發人群定期檢查非常有必要,一旦在檢查中發現了可疑指標,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下一步的治療。
- 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了向心性肥胖、持續性高血壓、皮膚有紫色斑紋等症狀,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
- 大多數病人優先考慮去內分泌科就診。
- 若出現了其他不適以及神經症狀,可能需要去神經外科就診。
- 已經出現了哪些症狀?
- 正在服用哪些藥物?
- 是否有以下症狀?(向心性肥胖、持續性高血壓、皮膚有紫色斑紋)
- 有沒有明顯的情緒波動和精神狀態變化?
- 是否有癌症或者良性腫瘤的病史?
血液檢查
糖皮質類固醇增高,晝夜的分泌節律消失。尿中17-羥皮質類固醇(17-OH)增高,大於20mg/24h,如超過25mg/24h,則診斷意義更大。尿中游離皮質醇(F)增高,超過110µg/24h。由於尿中F反映24h的皮質醇水平,受其他因素影響比血中皮質醇小,故診斷價值較高。
血漿中的ACTH測定
可鑑別ACTH依賴型庫欣病與非ACTH依賴型庫欣病。ACTH也有晝夜分泌節律,早上8時最高(空腹基礎值10~100pg/ml),晚上最低;庫欣病病人ACTH的晝夜節律消失。腎上腺增生和異位ACTH症候群時,血漿中的ACTH測定值高於正常,特別是後者更加明顯,通常大於200pg/mL;而腎上腺腺瘤或腺癌,其血漿中ACTH的測定值低於正常。
小劑量 Dexamethasone 抑制試驗
能鑑別出大部分的「庫欣」與「非庫欣」,而且方法簡便,常被作為庫欣氏症候群的篩選試驗;假陽性反應可見於那些服過 Phenytoin Sodium 、 Phenobarbital 、利福平等加速 Dexamethasone 代謝藥物的病人。
2mg Dexamethasone 2天法抑制試驗(Liddle試驗)
每天分別測服藥後的血中游離皮質醇(F)與24h尿中的F,如果服藥後血中的F,24h尿中的F比服藥前降低50%以上,稱可以抑制,則排除「庫欣」的診斷;反之,可確診為庫欣氏症候群,再進一步做庫欣的病因鑑別診斷。Liddle試驗也存在15%~20%的假陽性反應,必須與24h尿中的F等結合在一起分析,以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大劑量 Dexamethasone 抑制試驗(DST)
服藥後的血中F和24h尿中的F與對照天相比下降50%以上,為可以抑制,為增生型庫欣,反之為不抑制,考慮為腎上腺皮質腺瘤或腺癌。異位ACTH症候群和某些結節性增生病人,可結合其他化驗、試驗,進一步鑑別。
臨床表現有典型症狀體徵者,從外觀即可作出診斷,但初期的以及不典型病例,特徵性症狀不明顯或未被重視,而以某一系統症狀就醫者易於漏診。各型庫欣氏症候群共有的糖皮質類固醇分泌異常皮質醇分泌增多,失去晝夜分泌節律,且不能被小劑量 Dexamethasone 抑制。庫欣氏症候群病人血皮質醇濃度早晨高於正常,晚上不明顯低於清晨(表示正常的晝夜節律消失)。尿游離皮質醇多在304nmol/24h以上。小劑量 Dexamethasone 抑制試驗第二天尿17-羥皮質類固醇不能被抑制到對照值的50%以下。
肥胖症
肥胖症病人可有高血壓,糖耐量減低、月經稀少或閉經,腹部可有條紋(大多數為白色,有時可淡紅色,但較細)。尿游離皮質醇不高,血皮質醇晝夜節律保持正常。
假性庫欣氏症候群
酗酒兼有肝損傷者可出現假性庫欣氏症候群,包括臨床症狀,血、尿皮質醇分泌增高,不被小劑量 Dexamethasone 抑制,在戒酒1周後生化異常即消失。
憂鬱症
憂鬱症病人尿游離皮質醇,17-羥皮質類固醇,17-酮類固醇可增高,也可不被地塞米正常地抑制,但無庫欣氏症候群的臨床表現。
治療
庫欣氏症候群根據其病因不同,選擇的治療方式也是不同的,常用的治療方法有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及其他治療,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
- 使用影響神經遞質的藥物,如溴隱亭、 Cabergoline 等,治療效果較好。
- 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抑制劑,如酮康唑等,是治療庫欣氏症候群常用的藥物,起效較快。妊娠期不推薦使用,長期服用的病人應注意肝功能變化。
- 垂體腺瘤引起的庫欣病可以首選經蝶竇切除垂體腺瘤,術後補充適量的皮質激素。
- 腎上腺腫瘤通過手術切除可根治,選擇經腹腔鏡切除一側腫瘤恢復較快,術後需長期應用氫化的可松或可的松治療。
- 腎上腺腺癌應儘可能行手術切除,未能根治或已有轉移者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合成阻滯藥治療,減少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產生量。
- 對於異位ATCH症候群可以選擇切除原發腫瘤,必要時可以切除雙側腎上腺,但是病人需要終生接受激素替代治療。
- 長期使用糖皮質類固醇藥物致病的病人,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逐漸減少藥量。
- 對於依賴性促腎上腺素皮質激素庫欣氏症候群病人,不能進行手術治療時可以進行放射治療。
預後
經有效治療後,病情可望在數個月後逐漸好轉,向心性肥胖等症狀減輕,尿糖消失,月經恢復,甚至可受孕。精神狀態也有好轉,血壓下降。如病程已久,腎血管已有不可逆的損害者,則血壓不易下降到正常。癌症的療效取決於是否初期發現及能否完全切除。腺瘤如初期切除,預後良好。庫欣病病人治療後的療效不一,應定期觀察有無復發,或有無腎上腺皮質功能不足。如病人皮膚色素沉澱逐漸增深,提示有Nelson症候群的可能性。
庫欣氏症候群經過積極、有效的治療,大多數病人可以治癒。
庫欣氏症候群病人如果治療積極、有效,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飲食
庫欣氏症候群病人應該注意飲食多樣化,定時定量進餐,避免不規律飲食以及暴飲暴食,多進食低熱量、高蛋白及高鈣食物等。
- 建議進食低熱量、高蛋白及高鈣食物,如牛肉、雞蛋等。
- 建議攝入充足的鈣及維他命D,如牛奶、豆漿等。
- 限制飲食中鹽的攝入量,庫欣氏症候群病人伴有高血壓時要尤其注意。
- 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對身體產生刺激。
照護
庫欣氏症候群病人的護理以促進身體恢復健康,避免影響正常的生活與工作,應該避免讓病人發生感染,或者在發生感染時能夠及時發現及處理。
藥物
了解各種藥物的用法、用量以及不良反應,遵照醫囑正確服用藥物。
運動
在醫生的指導下制定合理的鍛煉計劃,需要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運動強度,避免運動過度、過量對身體造成傷害。
庫欣氏症候群病人容易產生憂鬱、焦慮的情緒,家屬應該密切觀察,及時給予心理疏導,積極與病人溝通,嚴重時接受檢測和輔助治療。
- 酮康唑可以導致肝毒性,也可以抑制很多其他藥物的代謝,庫欣氏症候群病人在使用這類藥物治療時應該特別注意肝功變化。
- 庫欣氏症候群病人應該避免跌倒,儘量消除各種可能導致跌倒的危險因素。
預防
庫欣氏症候群目前沒有有效的預防措施,但是可以通過飲食、鍛煉等措施,降低其發生的風險。
- 合理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 除非是必要情況下,儘量不要長期服用糖皮質類固醇。
- 定期進行鍛煉,並且吸菸的病人注意戒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