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杰金氏淋巴瘤
概述
何杰金氏淋巴瘤是淋巴系統的一種獨特的惡性疾病,開始常發生於一組淋巴結,然後擴散到其他淋巴結或結外器官、組織。其組織病理學特徵為惡性Reed-Sternberg(里-斯)細胞的出現和適當數量的細胞背景。根據其外觀和里-斯細胞、淋巴球以及纖維化的相對比例可分為4種組織學類型,淋巴球為主型、結節硬化型、混合細胞型和淋巴球削減型,組織學亞型是決定病人臨床表現、預後和恰當治療的主要因素。
- 就診科別:
- 血液內科、腫瘤科
- 英文名稱:
- Hodgkin's lymphoma,HL
- 疾病別稱:
- 何杰金氏病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具有遺傳傾向
- 併發疾病:
- 白血病
- 治療周期:
- 長期持續性治療
- 臨床症狀:
- 無痛性淋巴結腫大、發熱、盜汗、消瘦
- 好發人群:
- 青年男性、家族遺傳史者
- 常用藥物:
- Vincristine 、普賴鬆、博來黴素、多比柔星
- 常用檢查:
- 血液和骨髓檢查、骨髓抹片、化驗檢查、超音波、CT檢查、病理切片檢查
結節性淋巴球為主型的何杰金氏淋巴瘤
95%以上為結節性,鏡下以單一小淋巴球增生為主,其內散在大瘤細胞,呈爆米花樣。
經典型何杰金氏淋巴瘤
結節硬化型
20%~40%的R-S細胞通常表達CD20、CD15和CD30,光鏡下具有雙摺光膠原纖維束分隔,病變組織呈結節狀和「腔隙型」R-S細胞三大特點。
富含淋巴球型
大量成熟淋巴球,R-S細胞少見。
混合細胞型
可見嗜酸性粒細胞、淋巴球、漿細胞、原纖維細胞等,在多種細胞成分中出現多個R-S細胞伴壞死。
淋巴球消減型
淋巴球顯著減少,大量R-S細胞,可有瀰漫性纖維化及壞死灶。
病因
目前為止,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病因還不明確,一般感染、遺傳、職業、免疫功能失調和生活方式容易導致何杰金氏淋巴瘤,本病好發於青年人、有家族史的人,環境、化學物質、年齡等因素也容易誘發本病。
EB病毒感染
EB病毒(一種人類皰疹病毒)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都與何杰金氏淋巴瘤相關,其中約50%病人的R-S細胞中可檢出EB病毒基因組片段。
免疫功能失調
先天性或者獲得性免疫失調的人患何杰金氏病的機率增加,其中HIV病毒引起免疫功能缺陷,導致B淋巴球大量增殖,最終變為惡性淋巴瘤,而且已知具有免疫缺陷和自家免疫性疾病的病人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發病危險增加。
人皰疹病毒-6
人皰疹病毒( human herpesirus,HHV)是一種T淋巴球雙鏈DNA病毒,廣泛存在於成年人中。何杰金氏淋巴瘤病人的HHV-6陽性率和抗體滴度均較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者高,且隨著何杰金氏淋巴瘤疾病進展,HHV-6的抗體滴度也逐漸升高。
遺傳因素
若家族中有患何杰金氏淋巴瘤的人,其後代或親屬也可能患此病,單合子孿生子何杰金氏淋巴瘤病人其同胞的發病危險高99倍,可能是由於對病因存在相同的遺傳易感性和(或)相同的免疫異常。
環境
環境暴露亦可能與淋巴瘤的發生有關,流行病調查研究顯示,除草劑和殺蟲劑的使用可能與濾泡及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相關,染髮劑也是淋巴瘤發病的危險因素。
化學因素
化學物質接觸過多的人患病率增加,如長期接觸氯酚、苯等有機溶劑的人群,患病的機率會增加。
年齡性別因素
發病年齡發達國家患病有兩個高峰,第1年齡高峰在15~39歲,第2峰在50歲以後。在我國發病多於40歲左右,男性多於女性(1.3~1.4:1)。
經濟因素
經濟發達地區的青少年和兒童的發病率要低於經濟落後的地區。
- 何杰金氏淋巴瘤年發病率1/10萬~4/10萬人口,亞洲較少見,男性多於女性(1.3~1.4∶1)。
- 發病年齡發達國家呈雙峰分布,第1年齡高峰在15~39歲,第2峰在50歲以後。我國和日本發病無年齡的雙峰分布,發病多於40歲左右。
- 青少年,尤其是15~35歲的人群。
- 有家族史的人。
症狀
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症狀一般表現為單個或一組淋巴結無痛性、進行性腫大。隨著病情的發展,會向其他部位淋巴結進行轉移,可出現肺部、肝臟等淋巴組織外的症狀,有時還會出現發燒、嘔吐等其他全身症狀。
淋巴結腫大
首發症狀常是無痛性頸部或鎖骨上淋巴結進行性腫大,其次為腋下淋巴結腫大。腫大的淋巴結可以活動,也可互相沾黏,融合成塊,觸診有軟骨樣感覺。
壓迫症狀
少數何杰金氏淋巴瘤病人可浸潤器官組織或因深部淋巴結腫大壓迫,引起各種相應症狀,如乾咳、腹痛等。
全身症狀
發熱、盜汗及消瘦等全身症狀較多見,30%~40%的何杰金氏淋巴瘤病人以原因不明的持續發熱為起病症狀。這類病人一般年齡稍大,男性較多,常有腹膜後淋巴結累及。周期性發熱,約見於1/6的病人。可有局部及全身皮膚搔癢,多為年輕女性。搔癢可為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唯一全身症狀。
單個淋巴結區域(Ⅰ)或局灶性單個結外器官(ⅠE)受侵犯。
在膈肌同側的兩組或多組淋巴結受侵犯(Ⅱ),或局灶性單個結外器官及其區域淋巴結受侵犯,伴或不伴橫膈同側其他淋巴結區城受侵犯(ⅡE)。
橫膈上下淋巴結區域同時受侵犯(Ⅲ),可伴有局灶性相關結外器官(ⅢE)、脾受侵犯(ⅢS)或兩者皆有(ⅢE+S)。
瀰漫性(多灶性)單個或多個結外器官受侵犯,伴或不伴相關淋巴結腫大,或孤立性結外器官受侵犯伴遠處(非區域性)淋巴結腫大。如肝或骨髓受累,即使局限也屬第四期。
咽淋巴環病變
咽淋巴環病變又稱韋氏環,是惡性淋巴瘤的好發部位。原發韋氏環的淋巴瘤常伴有吞咽不適、咽痛、扁桃腺腫物及頸部淋巴結增大,有時腫塊可以阻塞整個口咽,影響進食和呼吸
鼻腔病變
進展可侵及鼻中隔、對側鼻腔、鼻竇、眼眶、鼻咽腔和硬齶等鄰近組織和器官。臨床表現不典型,主要表現鼻塞、鼻出血、耳鳴、聽力下降、咽痛、吞咽不適、聲嘶、面頰部紅腫、黏膜潰瘍等。局部腫瘤浸潤破壞骨質可造成鼻中隔、硬齶等部位穿孔,以及結外受累器官的相應症狀。
胸部病變
多數病人在初期常無明顯症狀,主要表現為胸部X線片上出現縱隔增寬,外形呈波浪狀,隨著病變的發展,腫瘤增大到一定程度可壓迫氣管、肺、食道、上腔靜脈,出現乾咳、氣短、吞咽不順、頭面、頸部、上胸部淺靜脈怒張等症狀。
胃腸道表現
消化不良、飽脹不適、上腹部腫塊,小腸淋巴瘤可表現為腹痛、腹部腫塊,易出現腸阻塞、腸穿孔、出血等急症。
其他
部分病人會出現皮膚搔癢、肝脾臟腫大的症狀。
主要併發多臟器功能損害,個別可轉化為白血病等,白血病是何杰金氏淋巴瘤中最嚴重的併發症,可能與治療過程中的化療藥物有關。
白血病
可表現為貧血、出血、感染以及白血病細胞增值浸潤的表現,治療效果不佳,一般出現白血病的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病人,生存時間一般少於1年。
感染
在病人接受治理的過程中,病人的免疫系統也會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害,會導致病人的免疫系統功能減弱,進而容易被各種病毒、細菌感染,如結核桿菌、巨細胞病毒等。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病人出現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機率非常高,可能與病人的免疫系統功能障礙有關。
血液系統化疾病
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病人身體內的造血系統可能會受到侵蝕,導致造血功能、血小板功能等受到影響,可能會出現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和自身免疫性貧血等血液系統疾病。
看醫
何杰金氏淋巴瘤是惡性腫瘤,當長期發熱無法消退,出現無痛性淋巴結腫大、腹部腫塊等症狀時,要高度警惕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可能,及時去醫院血液科就醫,並做血液常規、超音波、CT等檢查。
- 出現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腫大情況下,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長期發熱、噁心、嘔吐時要及時就醫。
- 病人如果出現淋巴結腫大並伴有發熱、盜汗,可以考慮去血液內科就診。
- 如果病人存在淋巴結腫大且出現氣促等壓迫症狀,可以去腫瘤科進行就診。
- 什麼時候發現淋巴結腫大的?
- 有無除淋巴結之外的其他症狀?
- 來醫院之前有沒有服用過藥物?
- 有家族史嗎?
- 是否有免疫系統類疾病?
實驗室檢查與特殊檢查
血液和骨髓檢查
何杰金氏淋巴瘤常有輕或中等貧血,少數白血球輕度或明顯增加,伴嗜中性白血球增多,約1/5病人嗜酸性粒細胞升高。
骨髓抹片
發現R-S細胞是何杰金氏淋巴瘤骨髓浸潤依據,骨髓浸潤大多由血源播散而來,骨髓穿刺抹片陽性率僅3%,但切片檢查法可提高至9% ~22%。
化驗檢查
疾病活動期紅血球沉降率加快,30%~40%病人出現血清乳酸脫氫酶活性增高,乳酸脫氫酶升高提示預後不良。當血清鹼性磷酸酶活力或血鈣增加,提示骨骼累及,β2-微球蛋白是一種和HLA相關的細胞膜蛋白,與腫瘤負荷相關,廣泛病變者高於局限病變者。
影像學檢查
淺表淋巴結的檢查
超音波檢查可以發現體檢觸診時遺漏的淋巴結。
縱隔與肺的檢查
2/3的病人在初治時伴有胸腔內病變,胸部攝片了解縱隔增寬、肺門增大、胸水及肺部病灶情況,胸部CT可確定縱隔與肺門淋巴結腫大。縱隔淋巴結腫大常見,特別是結節硬化型的女性病人。其他包括肺門淋巴結腫大肺間質累及、胸腔積水、心包積水、胸壁腫塊等,均可在胸部CT中體現。
腹腔、骨盆腔的檢查
CT不僅能顯示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而且還能顯示淋巴結造影所不能檢查到的脾門,肝門和腸繫膜淋巴結等受累情況,同時還顯示肝、脾、腎受累的情況,所以CT是腹部檢查首選的方法。超音波檢查準確性不及CT,重複性差,受腸氣干擾較嚴重,但在無法進行CT檢查時仍不失是一種較好檢查方法。
正電子發射成像(PET)
全身18F-脫氧葡萄糖正電子發射成像是一種根據生化影像來進行腫瘤定性診斷的方法,可作為淋巴瘤診斷、療效評估和隨訪的重要手段,是何杰金氏淋巴瘤分期的標準。
胃腸道病變
淋巴瘤的結外病變中,以小腸和胃較常見,其他還有食道結腸、直腸,還可侵犯胰臟。原發於胃腸道的何杰金氏淋巴瘤較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少見,胃鏡和大腸鏡有助於診斷。
病理學檢查
是確診何杰金氏淋巴瘤及病理類型的主要依據。
淋巴結切片檢查
深部淋巴結可依靠超音波或CT引導下粗針穿刺作細胞病理形態學檢查,剖腹探查一般不易接受,但必須為診斷提供可靠依據時,如發熱待查病例,臨床高度懷疑淋巴瘤,發現有脾臟受累或腹腔淋巴結腫大,但無淺表淋巴結或病灶可供切片檢查的情況下,為明確診斷,有時需要採用剖腹探查。
淋巴球分化抗原檢測
幾乎所有經典何杰金氏淋巴瘤病例中,R-S細胞表達CD30,在大多數病人中表達CDI5。
基因重排
絕大多數經典型何杰金氏淋巴瘤病例中均可發現B細胞重鏈的基因重排,證實其來源於B細胞。
進行性、無痛性淋巴結腫大者應高度懷疑該病,應做淋巴結印片及病理切片或淋巴結穿刺物抹片檢查。再根據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作出何杰金氏淋巴瘤的診斷和分類分型診斷。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是所有不屬於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總稱,表現也是淺表淋巴結無痛性腫大、盜汗、發熱等,兩者可以根據病理結果進行鑑別。
結核性淋巴結炎
多局限於頸的兩側,可彼此融合,與周圍組織沾黏,末期由於軟化、潰破而形成竇道,可以表現為低熱、盜汗,有時會併發其他系統的結合感染,兩者可以根據病理切片檢查或結核菌素實驗進行鑑別。
壞死性淋巴結炎
表現也是淺表淋巴結腫大、發熱等,病人一般有病毒感染的病史,淋巴結多有壓痛,一般通過病理組織檢查來鑑別。
腫瘤淋巴結轉移
表現也是淺表淋巴結無痛性腫大、質地硬,此時提示腫瘤已經發生轉移,如肺癌、胃腸道癌症等,一般可以通過病理組織檢查來鑑別。
治療
何杰金氏淋巴瘤是一種相對少見但治癒率較高的惡性腫瘤,是第一種用化療能治癒的惡性腫瘤,治療上主要採用化療加放療的綜合治療。
初期(Ⅰ、第二期)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治療
給予適量全身化療,而放療趨向於降低放療的總劑量,縮小照射野的範圍。化療採用ABVD方案。預後良好組2~4療程ABVD+受累野放療30~40Gy;預後差組4~6療程ABVD+受累野放療30~40Gy。
末期(Ⅲ、第四期)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治療
6~8個周期化療,化療前有大腫塊或化療後腫瘤殘存做放療。ABVD仍是首選治療方案。化療中進展或初期復發,應考慮挽救性高劑量化療及HSCT。
復發難治性何杰金氏淋巴瘤的治療
首程放療後復發可採取常規化療,化療抵抗或不能耐受化療,再分期為臨床Ⅰ、第二期行放射治療;常規化療緩解後復發可行二線化療或高劑量化療,及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免疫療法PD-1可用於治療復發性或難治性經典型何杰金氏淋巴瘤。
何杰金氏淋巴瘤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CD30單克隆抗體( brentuximab vedotin) 是一種新型以細胞表面抗原CD30為靶點,引起細胞周期停滯和凋亡的抗體藥物共軌連接劑,可選擇性誘導HL和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腫瘤細胞的凋亡。目前該藥尚處於臨床試驗階段,初步研究顯示,在HL病人中耐受性較好,對復發難治HL病人的總有效率達75%左右。對於原發耐藥或緩解不超過1年的病例,可以應用大劑量化療聯合自身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指征為:
- 病人缺乏足夠的自體幹細胞進行移植。
- 病人伴骨髓浸潤。
- 自體移植後復發的病人。
預後
何杰金氏淋巴瘤的預後較好,一般而言通過綜合化療都可以取得較好效果,大部分接受正規治療後能延長生命,而病人的預後效果一般也與年齡、性別、臨床分期、病情發展等因素有關係。
何杰金氏淋巴瘤初期病人80%都可以治癒,末期接受規範治療後60%可以治癒。
何杰金氏淋巴瘤根據年齡、性別及腫瘤類型的不同,生存時間也不同,大部分接受正規治療後能延長生命。
何杰金氏淋巴瘤需要長期化學藥物治療,在治療過程中遵醫囑定期複查。
飲食
由於何杰金氏淋巴瘤病因不明,所以也沒有特殊的飲食要求,但是化療對人體消耗很大,所以要多吃營養豐富的食物,多補充蛋白質,忌抽菸、喝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 宜多吃水果、蔬菜,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雞肉、牛奶等,多喝水。
- 忌吃油炸、油煎食物,炒菜宜用植物油,少食動物內臟、蟹黃、蝦子、魚子等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
- 少抽菸,少喝酒。
照護
何杰金氏淋巴瘤治療複雜且時間長,病人及家屬都要做好心理準備,家屬要密切監測用藥情況,幫助病人積極配合治療,並進行適當的運動、充分的休息,病人需要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有利於疾病的恢復。
運動
初期病人可進行適當運動,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末期病人則需臥床休息,但可在家屬的陪同下,進行適當走動,防止肌肉萎縮,家屬也可以對病人的四肢進行按摩,勤翻身,防止感染褥瘡 。
環境
家屬要為病人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保證病人有良好的睡眠質量,避免受涼,經常開窗通風,對家庭環境定期進行消毒,降低病人的感染機率。
- 密切觀察病人在治療期間有無新的症狀產生,如腹痛、骨痛、咳嗽等。
- 密切觀察在化療之後藥物的毒副作用,如噁心、嘔吐、感染等。
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避免情緒激動,可以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來轉移注意力,有助於治療恢復。
- 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很多,要注意病人是否有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出現。
- 何杰金氏淋巴瘤可能存在復發可能,所以在治療過程中要及時複查。
- 放療的病人可能會出現皮膚發紅、腫脹,甚至發黑、脫落等反應,所以應注意保持皮膚的乾淨衛生,不要用酒精等刺激物品接觸皮膚,因為在化療期間皮膚的損害,所以在出門時注意用帽子對皮膚進行遮蓋,減少陽光直射皮膚。
預防
何杰金氏淋巴瘤病因不明,所以平時注意飲食、生活習慣,保持樂觀心態,定期體檢,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機體抵抗力,加強職業防護,避免接觸化學有害製劑。
何杰金氏淋巴瘤一般無法初期篩檢,當出現淋巴結腫大的情況時及時進行實驗室檢查。
注意以下幾點,可以降低發病概率:
- 避免接觸各種射線及一些放射性物質,避免接觸有關的毒性物質。
- 有何杰金氏家族史的人定期體檢。
- 防治自身免疫缺陷疾病。
- 加強職業防護,避免接觸化學有害製劑。
-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機體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