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雙角子宮

概述

胚胎發育過程中,兩側副中腎管尾端已大部匯合,末端中隔已吸收,故形成一個子宮頸及一個陰道。但子宮底部融合不全,導致子宮兩側各有一角突出,呈雙角者稱為雙角子宮,可分為完全型和部分型。一般無症狀者不需要治療,若出現反覆流產,可採用子宮成形術治療,有利於受精卵著床、防止流產。雙角子宮可以治癒,術後需遵醫囑定期複診。

就診科別:
婦科、產科
英文名稱:
bicornute uterus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宮腔沾黏、產後出血
治療周期:
短期治療
臨床症狀:
經量過多、經期延長、產後出血、胎位異常
好發人群:
育齡女性,月經異常、不孕、生殖道畸形女性
常用藥物:
戊酸雌二醇、結合雌激素片
常用檢查:
子宮輸卵管造影、骨盆腔磁振造影、都卜勒超音波、宮腹腔鏡檢查

病因

主要發生原因是胚胎發育期,兩側副中腎管在演化過程中受到某些環境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在演化的不同階段停止發育,子宮底部分匯合不全在子宮兩側形成左右各一角突出,導致子宮發育異常,是一種先天性畸形。

主要病因

環境因素

可能與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受到某些環境不良因素影響,使子宮發育異常,具體因素缺乏驗證,尚不明確。

遺傳因素

可能是由於遺傳因素,導致女性胚胎在發育過程中雙側副中腎管未完全融合,使子宮底部融合不全而形如雙角,從而形成雙角子宮。

流行病學

雙角子宮是胚胎發育過程中受到不明原因或不良環境因素影響,導致子宮發育異常的一種先天畸形疾病。雙角子宮是常見的對稱性子宮畸形,其發病率約占子宮畸形的13.6%。據統計,患上雙角子宮的概率為1.7/100000左右。發病緣由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定論。而近些年來,發病率還在不斷上升,多因女性月經異常,孕期流產、早產、分娩異常、產後出血後經檢查發現。

好發人群
  • 育齡女性:部分雙角子宮病人可無任何自覺症狀,月經、性生活、妊娠、分娩等亦無異常,以至終身不被發現,或於體檢時偶然發現。部分病人的生殖系統功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育齡期可出現異常表現而被發現。
  • 月經異常、不孕、生殖道畸形女性。
  • 有腎臟、骨骼、腹壁異常等病史的女性。

症狀

部分雙角子宮可無症狀,有時可有月經量較多伴經痛,妊娠時易發生胎位異常,以臀先露居多。發育不良子宮頸狹窄的雙角子宮可能發生妊娠中期流產,或妊娠後期早產。

典型症狀

月經異常

可出現月經量過多、經期延長、經痛等症狀。

妊娠後表現

妊娠後可發生流產、早產或胎位異常。

產時或產後表現

沒有懷孕的一側宮角排出蛻膜,導致產後出血,懷孕側胎盤滯留及產後感染等。

併發症

宮腔沾黏 

雙角子宮的術後可能會併發宮腔沾黏,術中的切割損壞了子宮內膜基底層,使子宮內膜再生不良,導致宮腔沾黏。

產後出血 

雙角子宮病人經陰道分娩後,胎盤、胎膜殘留在宮腔內會引起產後出血,從而引發感染。

妊娠子宮破裂  

未手術的病人可有子宮肌層發育不良,宮腔容量小,妊娠後期或分娩時難產可能導致子宮破裂。手術病人若子宮創口恢復不良,可能會導致疤痕形成,當病人妊娠時疤痕處容易發生破裂。

妊娠子宮扭轉 

未行手術治療的雙角子宮病人懷孕後,由於子宮質量不均勻,可能發生一側宮角扭轉。

看醫

雙角子宮的治療原則為一般無症狀者不需要治療。如果出現經痛、經期延長等情況,可及時就診檢查。若妊娠時出現反覆流產,需立即就診,根據病人子宮類型酌情選擇子宮成形術。

就醫指征
  • 月經異常和易流產者進行婦科體檢非常有必要,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易流產者需排除胚胎染色體異常、母體全身性疾病、內分泌異常、不良刺激、免疫功能異常、嚴重生殖器異常後,確診雙角子宮流產後應進行治療。
  • 已經確診雙角子宮的病人,若無症狀一般不需要治療,若出現反覆流產應及時就醫。
就診科別
  • 月經異常病人優先考慮至婦科就診。
  • 出現流產、早產或胎位異常去產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有什麼症狀?
  • 持續多長時間或幾次?
  • 有無早產與自然流產病史?
  • 是否接受過其他醫療單位診治以及治療效果?
  • 有經痛或者月經失調嗎?
需要做的檢查

子宮輸卵管造影

通過子宮頸管向子宮腔內推注碘油或含碘顯影劑,在X線攝片下與周圍組織形成明顯的人工對比,使管腔顯影,從而了解子宮及輸卵管腔道內情況。造影不但能提示輸卵管是否通暢,阻塞的部位,還能觀察子宮腔形態,是診斷子宮發育異常的主要方法,在雙角子宮、單角子宮以及鞍狀子宮的診斷方面有著其他輔助檢查不可替代的優勢。

骨盆腔都卜勒超音波

超音波檢查是臨床上對病人初診的首選方法,通過骨盆腔都卜勒超音波檢查骨盆腔內的器官,了解卵巢、子宮、輸卵管等器官有無異常情況,排除是否存在卵巢腫物、子宮內膜炎。另外,結合骨盆腔CT和骨盆腔核磁可對可疑病變做進一步精準檢查,協助診斷。

磁振造影磁共振成像

骨盆腔磁振造影可顯示子宮、卵巢、膀胱等器官的病變。可清晰看到子宮內膜、肌層,對子宮定位定性診斷有很大價值。可明確診斷大部分類型的子宮發育異常,還能評估可能存在的泌尿系統發育異常。

內鏡檢查

腹腔鏡可直接觀察子宮宮底不同程度凹陷、但下段相連,子宮鏡可發現宮腔內畸形,二者聯合應用可同時評估宮腔內情況和子宮輪廓,是目前評估子宮發育異常的金標準,也是治療中常選擇的方法。

實驗室檢查 

染色體檢查及女性激素水平檢測,可以排除其他引起不孕或流產的疾病。 

診斷標準

臨床表現

月經量多或經期持續時間增長,妊娠後發生流產、早產、胎位異常等。

影像診斷

子宮輸卵管造影、骨盆腔都卜勒超音波或磁振造影檢查發現雙角子宮。

鑑別診斷

單角子宮

系因一側副中腎管發育,另一側未發育或未形成管道。未發育側的卵巢、輸卵管、腎可同時缺如。妊娠可發生在單角子宮,但妊娠中、末期反覆流產、早產較多見,影像檢查可鑑別。

殘角子宮

系因一側副中腎管發育正常,另一側發育不全形成殘角子宮,可伴有該側泌尿系發育畸形。殘角子宮往往不與另一側發育較好的子宮腔溝通,但有纖維束與之相連。若殘角子宮內膜無功能,一般無症狀,不需治療。若內膜有周期性出血且與正常宮腔不相通時,往往因宮腔積血出現殘角子宮增大、經痛,甚至併發子宮內膜異位症,需切除殘角子宮。若殘角子宮與另一側子宮相通,可以妊娠,殘角子宮若妊娠,常於妊娠中期時發生殘角自然破裂,出現典型輸卵管妊娠破裂症狀,引起嚴重內出血甚至死亡,影像檢查可鑑別。

雙子宮

系因兩側副中腎管完全未融合,各自發育形成兩個子宮體和兩個子宮頸,陰道也完全分開,左右側子宮各有單一的輸卵管和卵巢。病人無自覺症狀,通常在產前檢查、人工流產術甚至分娩時偶然發現。妊娠後期胎位異常率增加,分娩時未孕側子宮可能阻礙胎先露部下降,子宮收縮乏力較多見,剖腹產率增加,影像檢查可鑑別。

縱隔子宮

系因兩側副中腎管融合不全,在宮腔內形成中隔,較為常見。縱隔子宮易發生不孕、流產、早產和胎位異常;若胎盤附著於隔上,可出現產後胎盤滯留。縱隔子宮宮底較寬,也可外形正常,經超音波、子宮輸卵管造影或子宮鏡檢查確診,影像檢查可鑑別。

弓形子宮 

兩側副中腎管未完全融合會導致弓形子宮 ,臨床表現為宮底部略凹陷,子宮外形異常,容易與雙角子宮混淆。但弓形子宮病人一般無流產、不孕、早產等臨床表現,婦科超音波提示宮底部略凸向宮腔,兩側宮角部形態正常,可幫助鑑別。 

子宮漿膜下肌瘤 

子宮漿膜下肌瘤表現為子宮形態異常,也可能出現頻尿、急尿、便秘等症狀,但一般不引起流產、不孕、早產等表現,超音波檢查子宮漿膜下肌瘤是一個均質的團塊,與子宮體相連,團塊中無內膜回聲線,可幫助與雙角子宮相鑑別。  

治療

雙角子宮一般無症狀者不需要治療,若出現反覆流產,需根據病人情況選擇子宮成形術等手術方式進行治療。

治療周期
雙角子宮無特效藥物治療,出現相應症狀的病人可行短期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雌激素 

雌激素能與子宮內膜的雌激素受體結合,促進子宮內膜的再生,修復手術創面,常用藥物有戊酸雌二醇、結合雌激素片等。 

雌孕激素 

雌孕激素可以促進子宮內膜的再生,修復創面,預防宮腔沾黏。常用藥物有雌二醇片、屈螺酮炔雌醇片等。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可改善子宮形態,擴展宮腔面積,減小宮內壓,有利於受精卵著床、防止流產、改善生殖預後。外科手術可結合病人具體情況和意願,選擇傳統開腹子宮成形術或宮腹腔聯合手術。對雙角子宮造成的不孕或反覆流產的病人可行子宮成形術,子宮鏡檢查後腹腔鏡融合子宮手術,較開腹子宮成形術微創,可減少成形手術創傷,術後骨盆腔沾黏概率低,對無臨床症狀或不需解決生育問題的病人可不進行治療。

預後

雙角子宮經過有效規範的手術治療,雙角子宮可治癒,能夠減輕或消除反覆流產等症狀,可明顯改善生殖預後。

能否治癒

通過子宮成形手術,雙角子宮可以治癒。

能活多久

雙角子宮經過規範治療,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複診

雙角子宮治療結束後1~3個月應給予都卜勒超音波複查,若期間出現不適症狀,應到婦科隨診。

飲食

雙角子宮為先天性發育畸形,飲食調理對病人的病情影響較小。但是如果病人出現相應症狀,如經痛、經期延長等,可適當補充營養,注意避免寒涼飲食。

飲食調理

雙角子宮病人日常飲食應均衡、健康,建議進食新鮮蔬果、瘦肉、雞蛋等,補充維他命與蛋白質,避免暴飲暴食。

照護

雙角子宮病人日常應注意保持外陰及陰道乾燥潔淨,術後遵醫囑服藥,注意避孕,不要過分緊張,以免加重病情。

日常護理
  • 術後口服雌激素、孕激素兩個療程,預防宮腔沾黏,術後需有效避孕一年。
  • 日常清潔,穿著棉質內褲,用開水燙洗,以免滋生細菌。
  •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戒酒,避免熬夜,進行適當的鍛煉,提高自身免疫能力。
特殊注意事項

雙角子宮病人複診時發現宮腔沾黏,可行子宮鏡宮腔沾黏分離術。

預防

雙角子宮病因不明,較難有效預防,妊娠期的婦女要避免接觸物理、化學等不良因素的刺激。

預防措施
  • 妊娠期的婦女要避免接觸物理、化學等不良因素的刺激。
  • 備孕和妊娠期的婦女需嚴格注意藥物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