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小球腎炎
概述
慢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慢性腎炎,是由多種不同病因、不同病理類型組成的一組原發性腎小球疾病。臨床特點為病程長、發展緩慢,症狀可輕可重,多有一個無症狀尿液檢查異常期,然後出現不同程度的水腫、蛋白尿、鏡下血尿,可伴高血壓和(或)氮質血症,及進行性加重的腎功能損害。本病治療以防止或延緩腎功能進行性損害、改善或緩解臨床症狀及防治嚴重併發症為主,一般經積極治療預後較好。
- 就診科別:
- 腎內科
- 英文名稱:
-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CGN
- 疾病別稱:
- 慢性腎炎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慢性腎衰竭
- 治療周期:
- 需要終身治療
- 臨床症狀:
- 血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腎功能減退
- 好發人群:
- 中青年男性
- 常用藥物:
- 卡托普利、 Enalapril 、氯沙坦
- 常用檢查:
- 尿液常規、尿蛋白定量、腎功能測定
病因
慢性腎小球腎炎發病與多種因素有關,是由多種病因、不同類型腎小球的疾病發展而來,大部分發病機制不確定,少數病人由於急性腎炎所致。
慢性腎小球腎炎大多病因不明,可以從以下三種途徑演變而來:
- 急性腎炎遷延不愈,病程超過一年以上者,臨床上可認為已進入慢性腎炎期。
- 過去有急性腎炎史,臨床症狀已消失多年,被認為已經「痊癒」,但炎症仍繼續緩慢進行,經若干年後,臨床症狀又復出現,而成為慢性腎炎。
- 腎臟炎症從開始即為隱匿性,無明顯急性腎炎表現,但炎症呈緩慢發展,經若干年後成為慢性腎炎。
感染、勞累
部分病人可因感染、勞累呈急性發作。
使用腎毒性藥物
應用腎毒性藥物,如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等,會使腎功能急驟惡化。
慢性腎炎發病率占泌尿系統疾患的21.6%,且其病情呈緩慢進行性發展,終末期多將進入慢性腎功能衰竭期。慢性腎衰竭是威脅人類健康及生命的常見病之一,在引起終末期慢性腎衰竭的各種病因中,慢性腎炎占64.1%,居首位。
中青年男性
慢性腎炎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青、中年男性為主。
症狀
慢性腎炎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青、中年男性為主,起病方式和臨床表現多樣。多數起病隱襲、緩慢,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壓、水腫為其基本臨床表現,可有不同程度腎功能減退,病情遷延、反覆,漸進性發展為慢性腎衰竭。
血尿
常為無痛性、全程性血尿,可呈鏡下或肉眼血尿,持續性或間發性。
蛋白尿
尿蛋白常在1 ~3g/d。
高血壓
血壓可正常或輕度升高,部分病人血壓持續性中等以上程度升高,甚至出現惡性高血壓,嚴重者可有眼底出血、滲出,甚至視盤水腫。如血壓控制不好,腎功能惡化較快,預後較差。
腎功能減退
慢性腎小球腎炎病人隨著病程進展,常出現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損害,部分病人最終進展至終末期腎病。
其他
乏力、疲倦、血壓升高、下肢水腫。
隨著病情的發展可逐漸出現夜尿增多,腎功能進行性減退,最後發展為慢性腎衰竭。
看醫
尿液檢查異常(蛋白尿、血尿)、伴或不伴水腫及高血壓病史達3個月以上,無論有無腎功能損害均應考慮此病,應及時就診於腎內科及時就診,並做尿液、血液常規等檢查以明確診斷,但要與感染後急性腎小球腎炎、繼發性腎小球腎炎等進行鑑別。
- 若體檢中發現血尿、蛋白尿,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一旦體檢發現腎功能減退,應及時就醫。
- 已確診慢性腎炎的病人,若病情急驟惡化,應立即就醫。
- 大多數病人優先考慮去腎內科就診。
- 若病人出現嚴重高血壓表現,如高血壓腦病等,到心內科就醫。
- 血尿是一過性還是持續的?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血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等)
- 是否由以下症狀?(如乏力、腰酸、夜尿增多、食慾減退等)
- 症狀大概持續了多久?
- 既往由無其他的病史?
尿液檢查
多數尿蛋白陽性,尿蛋白定量為1~ 3g/d。鏡下可見多形性紅血球,可有紅血球管型。
血液常規檢查
初期血液常規檢查多正常或輕度貧血。末期紅血球計數和血紅素明顯下降。
腎功能檢查
末期血肌酸酐和血尿素氮增高,腎小球濾過率明顯下降。
超音波檢查
初期腎臟大小正常,末期可出現雙腎對稱性縮小、皮質變薄。
腎臟病理檢查
慢性腎炎腎切片檢查可表現為各種病理類型的腎小球疾病,病理檢查對於指導治療和估計預後具有重要價值。
凡有尿液檢查異常(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腫及高血壓病史,病程遷延,無論有無腎功能損害均應考慮此病,腎切片檢查病理檢查可確診並有利於指導治療。
無症狀性血尿或(和)蛋白尿
臨床上輕型慢性腎炎應與無症狀性血尿或(和)蛋白尿相鑑別,後者無水腫、高血壓和腎功能減退。但某些無症狀性血尿或(和)蛋白尿可以轉化為慢性腎炎,鑑別有困難者可以進行腎切片檢查。
感染後急性腎小球腎炎
有前驅感染並以急性發作起病的慢性腎炎需與此病相鑑別,與感染後急性腎小球腎炎不同之處在於,慢性腎炎急性發作多在短期內,多為數日內病情急驟惡化,血清C3一般無動態變化。此外,二者的轉歸不同,急性腎小球腎炎1~2月多可自愈。
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
慢性腎炎血壓明顯增高者需與原發性高血壓腎損害,即良性腎小動脈性硬化症鑑別,後者多有高血壓家族史,先有較長期高血壓,其後再出現腎損害,遠曲小管功能損傷,如尿濃縮功能減退、夜尿增多等。多較腎小球功能損傷早,尿改變輕微,一般為微量至輕度蛋白尿,可有鏡下血尿及管型,常有高血壓的其他靶器官,如心、腦、視網膜等併發症。
繼發性腎小球腎炎
如狼瘡腎炎、過敏性紫斑病性腎炎等,依據相應疾病的全身系統表現及特異性實驗室檢查,如自身抗體陽性及其他免疫學異常,一般不難鑑別。
Alport症候群(遺傳性腎炎)
常為青少年,多在10歲之前起病,病人有陽性家族史,多為性連鎖顯性遺傳,同時有眼、耳、腎異常,多表現為球型晶狀體、神經性耳聾、血尿,輕、中度蛋白尿、進行性腎功能損害等。
治療
慢性腎炎初期應該針對其病理類型給予相應的治療,抑制免疫介導炎症、抑制細胞增殖、減輕腎臟硬化。並應以防止或延緩腎功能進行性惡化、改善或緩解臨床症狀以及防治合併症為主要目的。慢性腎小球腎炎目前尚不能根治,為終身疾病,需要終身間歇性治療。
飲食
低鹽,每天少於3g,出現腎功能不全者應限制蛋白質入量。
休息
腎功能正常的輕症病人可適當參加輕工作,重症及腎功能不全病人應休息。
利尿藥
有水腫、容量依賴性高血壓或者心臟衰竭可利尿治療,輕者可使用噻嗪類利尿藥,或聯合保鉀利尿藥,重者可用袢利尿藥。
降壓藥
積極控制高血壓可以防止腎功能減退或使已經受損的腎功能有所改善,防止心血管合併症,並改善遠期預後。尿蛋白>1g/d者,血壓應控制在125/75mmHg以下;尿蛋白<1g/d者,血壓應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首選可延緩腎功能惡化、具有腎保護作用的降壓藥物,包括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斷劑。但腎功能損害至血清肌酸酐> 265μmol/L者慎用此類藥,並注意高血鉀症副作用,血壓不能達標者可加用其他降壓藥聯合治療。
腎臟移植
將來自捐獻者得健康腎臟通過手術替換腎病病人原有得腎臟。
血液透析
通過機器將血液泵出體外,將其過濾後再輸回身體。
覆膜透析
可在門診或家庭中透析,費用低,腹膜透析的主要缺點是易發生腹膜炎和丟失蛋白質。
預後
慢性腎炎呈持續進行性進展,最終發展至終末期腎衰竭。本病不能根治,但是可以臨床治癒,管理得當可與正常人一樣,護理得當可以很快恢復,其進展的速度主要取決於腎臟病理類型、延緩腎功能進展的措施以及避免各種危險因素。
慢性腎小球腎炎不能根治,但可以臨床治癒,管理得當可與正常人一樣。
慢性腎小球腎炎病人如果做好診斷和治療,密切隨訪,加強身體鍛煉,科學飲食,疾病可以得到控制和延緩。
定期門診隨訪,了解病情變化的特點,如出現水腫或水腫加重、血壓增高、血尿等時及時就診。
飲食
慢性腎炎病人腎功能減退時應予以優質低蛋白飲食,同時控制飲食中磷的攝入。低蛋白飲食時應適當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以滿足機體生理代謝所需要的熱量,避免因熱量供給不足加重負氮平衡,控制磷的攝入。同時注意補充多種維他命及鋅元素,因鋅有刺激食慾的作用。
- 慢性腎炎病人應採用優質低蛋白飲食、低磷飲食,低蛋白與低磷飲食可以減輕腎小球高壓、高灌注與高濾過狀態,延緩腎小球硬化,根據腎功能的狀況給予優質低蛋白飲食,保證進食優質蛋白質,優質蛋白以動物蛋白為主。在進食低蛋白飲食時,應適當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以滿足機體生理代謝所需要的熱量,防止負氮平衡。限制蛋白入量後同樣可以達到低磷飲食的作用。
- 輕度水腫及伴有高血壓者,宜採用低鹽飲食,食鹽攝人量,每天以不超過3g為宜。高度水腫者應忌鹽,避免加重腎臟負擔,導致腎病惡化。
照護
慢性腎小球腎炎病人的護理以促進病人水腫減輕或消失,活動耐力增強,食慾增強,營養狀況逐步改善,保持樂觀情緒,積極配合治療為主,但要注意腎損害藥物得使用。
口服用藥
病人應主動了解各類降壓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正確服用藥物。同時注意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斷劑,可致血鉀升高以及有高血鉀的表現。
休息
病人不宜進行劇烈運動,休息可以減輕腎臟負擔,應避免勞累,注意休息。
監測每日尿量、體重、血壓變化;每周查腎功能、血電解質1~2次;每半個月查血液常規、尿沉渣自動分析全套1~2次;每月查血清白蛋白、血脂1~2次,血清鐵蛋白1次。高血壓、水腫者應低鹽飲食,每天攝鹽量不超過3g。
慢性腎炎病程較長,易反覆發作,應關心體貼病人,鼓勵其樹立與疾病作鬥爭的信心,密切配合治療,戰勝疾病。
腎損害藥物
勿使用對腎功能有害的藥物,如氨基糖昔類抗生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鏈黴素、 Sulfonamides 等及抗真菌藥物。
ACEI的注意事項
應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應防止高血鉀,觀察有無持續性乾咳,如有應及時提醒醫師換藥。
預防
慢性腎炎的病因不盡相同,但起始因素多為免疫介導性炎症,預防感染、避免應用腎毒性藥物、建立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對預防慢性腎炎,避免慢性腎炎進一步加重有益處。
慢性腎小球腎炎起病比較隱匿,定期尿液檢查,至少每年一次尿液檢查,可初期發現慢性腎小球腎炎。
- 感染、低血容量、脫水、勞累、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失調、妊娠及應用腎毒性藥物,如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含有馬兜鈴酸中藥、非類固醇類抗炎藥、顯影劑等,均可能損傷腎,應避免使用或者慎用。
- 預防細菌或病毒感染,患感染性疾病時,如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咽炎等,應該積極治療,以防因病情加重,引發慢性腎炎。
- 合理膳食,三餐規律,宜清淡飲食,避免一次攝入過多高蛋白食物,避免攝入變質食物。
- 避免過度勞累,平時應該勞逸結合,進行適量的體育運動,注意衛生,保持良好的心態。
- 控制高血壓,減少高血壓對腎臟造成得損害。
- 戒菸,不使用具有腎臟毒性得藥物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