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燥症
概述
乾燥症是一種以侵犯淚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體、B淋巴球異常增殖、組織淋巴球浸潤為特徵的瀰漫性結締組織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乾燥性角結膜炎和口腔乾燥症,還可累及內臟器官。
- 就診科別:
- 風濕免疫科
- 英文名稱:
- Sjogren syndrome,SS
- 疾病別稱:
- 舍格倫症候群
- 是否常見:
- 否
- 是否遺傳:
- 有遺傳傾向
- 併發疾病:
- 肺間質病變、橋本氏甲狀腺炎、淋巴瘤
- 治療周期:
- 終身間歇性治療
- 臨床症狀:
- 口腔黏膜乾燥、眼乾、燒灼感、皮膚脫屑、乾咳
- 好發人群:
- 感染EB病毒、逆轉錄病毒和C型肝炎病毒者,直系親屬有乾燥症病史者
- 常用藥物:
- 糖皮質類固醇、環磷醯胺、 Thiopurine 、羥基氯喹
- 常用檢查:
- 血液生化檢查、免疫血清學檢查、眼科檢查、唇腺切片檢查
根據病因學分型體系,將乾燥症分為以下兩大類:
原發性乾燥症
指單純性乾燥症,病因不明,目前認為與遺傳因素導致的免疫系統失調有關,常表現為眼乾、眼癢、口乾等症狀。
繼發性乾燥症
指繼發於另一診斷明確的結締組織病或其他疾病者,乾燥症合併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因
乾燥症的病因極為複雜,至今未完全闡明。不同類型的乾燥症病因不盡相同,即使在同一類型中也存在異質性。總的來說,遺傳、感染、環境等多因素均可參與發病。
原發性乾燥症
絕大多數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參與其發病。
遺傳因素
原發性乾燥症病人多為HLA-DR3遺傳素質,提示遺傳因素在原發性乾燥症發病中起重要作用。
病毒感染
已知與原發性乾燥症發病有關的病毒包括EB病毒、逆轉錄病毒和C型肝炎病毒等。
繼發性乾燥症
繼發性乾燥症是由遺傳因素、環境因素、自身免疫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多基因遺傳性複雜病,是一組異質性疾病。
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
繼發性病人與HLA-DR4密切相關,提示遺傳因素在原發性乾燥症發病中起重要作用。環境因素包括年齡增長、現代生活方式、體力活動不足、子宮內環境等與繼發性乾燥症的發生密切相關。
自身免疫
已發現外周血T細胞減少、B細胞過度增殖是繼發性乾燥症病人免疫異常的最突出特點。異常增殖的B細胞分化為漿細胞,產生大量免疫球蛋白及自身抗體,尤其是抗SSA和SSB抗體。
病毒感染與自身免疫異常
感染可能直接或間接地通過激發自身免疫反應而損傷外周組織或肺部組織等,進而易導致乾燥症。
免疫力低下
當年齡增長、體力活動不足、長時期不運動的生活習慣,大部分人群免疫力低下,易導致乾燥症。
乾燥症是常見病、多發病,目前在全球範圍內,乾燥症的患病率與發病率不斷攀升。
- 據估測我國乾燥症的患病率為0.29%~0.77%,老人的患病率為2%~4.8%。
- 女性多見,男女比為1:9~1:10。
- 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好發年齡為30~60歲,是一種較常見的風濕性疾病。
感染EB病毒、逆轉錄病毒和C型肝炎病毒者
由於乾燥症是一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病毒感染有可能會導致病人自身抵抗力下降,增加患乾燥症的機率。
HLA-B8、DR3和DRw52基因陽性率高的人群
研究顯示,此類人群患病危險性高於正常人群。
直系親屬有乾燥症病史者
直系親屬患有乾燥症的人群患病率比平常人高。
症狀
乾燥症的典型症狀就是口腔黏膜乾燥、眼乾、燒灼感、皮膚脫屑、乾咳、皮疹、關節痛。起病多呈隱襲和慢性進行性,可累及全身多個系統。臨床表現多樣,症狀輕重不一。40%~50%的乾燥症病人發熱,長期疲勞乏力是乾燥症病人的主訴之一。
口乾燥症症狀
- 有70%~80%病人訴有口乾,但不一定都是首診症狀或主訴,嚴重者因口腔黏膜、牙齒和舌發黏以致在講話時需頻頻飲水,進固體食物時必須伴水或流食送下,有時夜間需起床飲水等。
- 猖獗性蛀牙是本病的特徵之一。約50%的病人出現多個難以控制發展的蛀牙,表現為牙齒逐漸變黑,繼而小片脫落,最終只留殘根。
- 50%病人表現有間歇性交替性腮腺腫痛,累及單側或雙側。大部分在10天左右可以自行消退,但有時持續腫大。少數有頜下腺腫大,舌下腺腫大較少。
- 舌部表現為舌痛、舌面乾裂、舌乳頭萎縮而光滑。
- 口腔黏膜出現潰瘍或繼發感染。
乾燥性角結膜炎症狀
因淚腺分泌的黏蛋白減少而出現眼乾澀、異物感、淚少等症狀,嚴重者痛哭無淚。部分病人有眼瞼緣反覆化膿性感染、結膜炎、角膜炎等。
皮膚黏膜症狀
約1/4的病人出現皮疹,可為高出皮面的紫斑症樣皮疹,多見於下肢,為米粒大小、邊界清楚的丘疹,壓之不褪色,分批出現,反覆發作者可遺留色素沉澱。還可有蕁麻疹樣皮疹、結節紅斑等。
肌肉骨骼症狀
約80%的病人有關節痛,其中10%者有關節腫,多不嚴重,多數可自行緩解,發生關節破壞者極少;有些病人的關節表現和類風濕性關節炎非常相似。3%~14%的病人有肌炎表現。
呼吸系統症狀
上、下呼吸系統均可受累,表現為鼻干、乾燥性咽喉炎、乾燥性氣管、支氣管炎,引起乾咳,小氣道受累者可出現呼吸困難。
消化系統症狀
因黏膜層外分泌腺體破壞出現食道黏膜萎縮、萎縮性胃炎、慢性腹瀉等非特異症狀。
神經系統症狀
周圍和中樞神經系統均可累及,以周圍神經損害多見,可出現感覺、運動神經異常,偏癱,橫斷性脊髓炎等。
部分病人可伴有舌紅、唇顎裂,口角乾燥皸裂,口腔疼痛並影響味覺和嗅覺。可伴有蕁麻疹樣皮疹、結節紅斑等症狀,部分病人出現甲狀腺功能異常等症狀,部分病人因併發症就診時才診斷為乾燥症。
肺間質病變
主要表現為咳嗽、活動後氣喘,胸部高分辨CT顯示肺部呈毛玻璃樣改變,嚴重者形成肺纖維化。
橋本氏甲狀腺炎
表現為甲狀腺功能異常,甲狀腺刺激素(TSH)增高,游離甲狀腺激素(FT3、FT4)下降,甲狀腺相關抗體如甲狀腺過氧化酶抗體(TPOAb、TGAb)陽性,超音波發現甲狀腺結節。
淋巴瘤
表現為唾液腺體、頭頸部淋巴結腫大、內臟淋巴結及脾臟腫大、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淋巴結組織切片檢查能明確診斷。
腎小球腎炎
乾燥症病人病灶有可能會累及腎部,出現血尿、蛋白尿、高血壓、水腫等一系列症狀。
看醫
乾燥症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改善症狀、預防併發症極其重要。尤其對於高危人群,如有乾燥症家族史、已感染病毒的病人,應注意觀察自身是否存在疑似乾燥症的臨床表現,若出現疑似症狀,如長期口乾、眼乾澀等,應及時就診,以明確診斷。
- 對於高危人群,定期體檢非常有必要,重視體檢中的一般體格檢查。無論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體檢中出現乾燥症的症狀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在體檢或其他情況下發現眼乾、眼睛燒灼感、口乾等症狀,高度懷疑乾燥症時,應及時就醫。
- 已經確診乾燥症的病人,若出現周身不適、紫斑症樣皮疹及關節痛等,應立即就醫。
-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風濕免疫科就診。
- 若病人出現其他嚴重不適反應或併發症,也可到相關科別就診,如眼乾、眼睛燒灼感,可到眼科就診。
- 什麼時候出現的口腔黏膜乾燥、眼乾症狀?
- 最近尿量有沒有增多或減少?
- 自己父親或者母親有此類症狀嗎?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紫斑症樣皮疹、關節痛、乾咳、持續腮腺腫大等症狀)
- 抵抗力怎麼樣,平時愛得病嗎?
影像學檢查
可以通過超音波或者CT檢查觀察病人的唾液腺,觀察它形態、大小以及位置是否改變。
血液生化檢查
血清球蛋白增高,伴膽汁性肝硬化者可出現血清膽紅素增高、轉胺酶增高、鹼性磷酸酶及穀氨醯轉肽酶增高,當存在遠端腎小管酸中毒時可出現低血鉀。
免疫血清學檢查
血清球蛋白增加,IgG、IgA及IgM水平都較高,多數有高丙種球蛋白血症,有的有冷球蛋白血症。抗核抗體常存在,主要為均質型及斑點型。Ro/SSA、La/SSB自身抗體在本病中高頻出現。
淚腺功能檢測
- 淚液濾紙浸濕試驗Ⅰ(Schirmertest)、淚膜破裂時間、角膜染色試驗結果異常,結膜切片檢查見灶性淋巴球浸潤。
- Schirmer試驗:以5mm×35mm濾紙在5mm處折彎成直角,高溫消毒後放入結膜囊內觀察淚液濕潤濾紙的長度,≤5mm/5min為陽性。
- 淚膜破碎時間(BUT試驗) :< 10秒為不正常。
- 角膜染色指數用:2%螢光素或1%孟加拉紅做角膜活體染色,可使無淚膜形成的角膜區著色,在裂隙燈下檢查染色斑點的強度及形態,若≥4為陽性。
涎腺功能檢測
- 唾液流率測定:用中空導管相連的小吸盤以負壓吸附於單側腮腺導管開口處,收集唾液分泌量,正常人>0.5ml/min。若≤1. 5ml/15min為陽性。
- 腮腺造影:觀察碘油的分布和停留時間,明確腮腺及其導管的形態。
- 涎腺同位素掃描:觀察99mm鎝化合物的攝取、濃縮和排泄能力。
唇腺切片檢查
唇腺組織中聚集的淋巴球50個以上為一個病灶,計數4mm^2組織中的病灶數,若≥1個病灶為陽性,是診斷本病的一種敏感而又特異的方法。
- 典型乾燥症症狀:口腔黏膜乾燥、眼乾、眼睛燒灼感、紫斑症樣皮疹、關節痛、乾咳、持續腮腺腫大等症狀。
- 血清球蛋白增高、IgG、IgA及IgM水平都較高。
- 唇腺切片檢查常出現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浸潤灶。
- ANA陽性,抗SSA抗體陽性即可確診。
紅斑性狼瘡
好發於青年女性,常伴發熱、臉部蝶形紅斑、口腔潰瘍、脫髮、關節腫痛,血尿、蛋白尿常見,血清學檢查有特徵性的抗dsDNA抗體、抗Sm抗體和低補體血症,出現明顯口眼乾症狀、腎小管酸中毒者少見,乾燥症一般只出現口眼乾燥的症狀,不會出現臉部紅斑。
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對稱性多關節腫痛、晨僵為突出特點,除類風濕因子陽性外,還會檢測到特異性較高的抗CCP抗體,關節病變呈進展性,X線檢查能看到關節破壞,末期可出現特徵性的關節畸形;而繼發性乾燥症病人的關節症狀遠不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明顯和嚴重,極少有關節破壞、畸形和功能受限。
治療
由於乾燥症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目前仍缺乏病因治療,因此尚無根治方法,主要目標是改善症狀,控制和延緩因免疫反應引起的組織器官損害和防治繼發感染。
口乾燥症
減輕口乾較為困難,人工涎液的效果不理想。目前較為實用的是補充水分,使用含氟的漱口液,保持口腔清潔,減少蛀牙和口腔繼發感染的可能。
乾燥性角結膜炎
- 人工淚液:人工淚液可以治療眼乾燥症,一種是0.9%的生理鹽水和其他電解質,代替淚液中的水分;另一種是具有固水作用的羧甲基纖維素或葡聚糖以增加人工淚液的黏性,可在眼球表層形成一層薄膜,延長人工淚液的保濕時間,從而減少人工淚液的使用次數,含有透明質酸鈉的人工淚液可以改善眼乾燥症,加速眼球表面的損傷修復。
- 增加空氣濕度:使用加濕器增加空氣濕度有助於保持眼睛濕潤,最好使用蒸餾水。另有特製的含水眼罩可以減輕眼睛水分的蒸發。另外,乾燥症病人應該避免使用抗膽鹼能和抗組織胺類藥物。
糖皮質類固醇
對合併有神經系統、腎小球腎炎、肺間質性病變、肝臟損害、血球減少,尤其是血小板減低、肌炎等要給予糖皮質類固醇治療,糖皮質類固醇劑量應根據病情輕重決定,腎小管酸中毒的病人首選替代療法,但是如果是新發病例,或者是腎臟病理顯示為小管及其周圍以炎性病變為主的,也可以考慮激素或加免疫抑制劑治療。
羥基氯喹
可以降低乾燥症病人免疫球蛋白水平,在一些研究中也可以改善涎腺功能。根據目前的臨床資料,當病人除口、眼乾的症狀外,還出現關節肌肉疼痛、乏力以及低熱等全身症狀時,羥氯奎寧是一個合理的治療選擇。
其他免疫抑制劑
對於病情進展迅速者可合用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醯胺、 Thiopurine 等。出現惡性淋巴瘤者,宜積極及時的進行聯合化療;對於出現神經系統受累或血小板減少的病人,應該採用大劑量糖皮質類固醇靜脈衝擊治療,同時應用環磷醯胺,可靜脈用大劑量免疫球蛋白衝擊,連用3~5天,需要時可以重複使用;對於合併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者應使用熊脫氧膽酸。
生物製劑
自身反應性B細胞的異常激活是乾燥症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Rituximab 最早被用於B細胞淋巴瘤的治療,進行B細胞清除治療可以改善乾燥症病情,對乾燥症常規治療效果不佳的病人,且對於有嚴重的關節炎、血球減少、周圍神經病變以及相關的淋巴瘤者均有較好的療效。
乾燥症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 眼內異物感、或灼或癢或痛、雙目乾澀、少淚或無淚、目紅、目珠頻繁眨動、舌紅少苔、脈沉細澀或數,多提示肝腎陰虛,需養肝滋腎、潤燥明目,可用杞菊地黃丸加減。
- 口腔乾燥、氣短乏力、納差、腹脹、肢體酸軟、便稀、或低熱、嗅覺欠敏、易感冒、舌紅少苔、脈虛無力,多提示氣虛津傷,需益氣養陰潤燥,可用生脈散加減。
- 形瘦膚干、眼眶黧黑、關節疼痛固定、舌紫暗少津、脈沉澀,多提示瘀血阻絡,需活血化瘀通絡,常用大黃蟲丸加減。
預後
乾燥症為慢性病程,口、眼乾燥症狀進展緩慢,預後較好。病變僅局限於唾液腺、淚腺、皮膚黏膜等外分泌腺體者預後良好。內臟損害中出現進行性肺纖維化、肺動脈高壓、中樞神經病變、腎小管酸中毒、急性胰臟炎和淋巴瘤者,則預後較差。有內臟損害者經恰當治療後大多病情可以達到完全緩解,但停止治療又可復發。
乾燥症為終身疾病,目前尚不能治癒。
乾燥症病人如果護理得當,治療及時,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乾燥症治療剛開始,至少每1個月複查一次;達到治療目標,可6個月複查一次。
飲食
乾燥症無特殊飲食宜忌,適量進食富含維他命的食物,多食魚類、肝、水果、蔬菜,避免刺激性食物,忌飲酒、吸菸、濃茶等即可。
照護
乾燥症會出現乏力、低熱,以及潰瘍等症狀。病人在乾燥症治療上要保持耐心,要加強飲食調理,注意保暖,避免到到人群密集的場所,防止交叉感染,居室環境也要保持安靜、整潔、衛生,以及勤通風換氣、保證空氣的流通,另外也要注意室內的溫濕度適宜,做好眼睛、口腔以及皮膚的護理和保養,避免用手經常揉搓眼睛、過度勞累、長時間看手機和電腦。
- 增加空氣濕度:使用加濕器增加空氣濕度有助於保持眼睛濕潤,最好使用蒸餾水。另有特製的含水眼罩可以減輕眼睛水分的蒸發。
- 乾燥症病人應該避免使用抗膽鹼能和抗組織胺類藥物。
- 注意防護眼睛,一旦出現不適應滴眼藥改善。
- 使自己皮膚不要太乾燥,保持濕潤。
- 避免過於暴曬,可以適當塗抹防曬霜。
病人要保持口腔清潔,多漱口,因為唾液分泌的減少會導致細菌大量繁殖,甚至反覆產生黴菌感染。對於眼乾,病人要反覆點眼藥水,使用人工淚液,但建議選用小包裝眼藥水。
預防
由於乾燥症病因不明,目前還沒有特異而有效的預防方法。
暫無有效的預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