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斑禿

概述

斑禿是一種突然發生的局限性斑片狀脫髮,可發生於身體任何部位。這種疾病不會給病人帶來明顯的疼痛感,也不會造成嚴重的損傷,但隨病情逐漸加重,脫髮區域會逐漸變大,甚至導致全身毛髮脫落,對病人形象造成不良影響。斑禿的病程較長,但預後較好,越早介入治療,治癒機率越高。

就診科別:
皮膚科
英文名稱:
alopecia areata
疾病別稱:
鬼剃頭、圓形脫髮、圓禿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有遺傳傾向
併發疾病:
甲病變、白斑症、甲狀腺疾病
治療周期:
長期持續性治療
臨床症狀:
進展期脫髮區邊緣頭髮鬆動、頭髮呈斑狀脫髮、全身毳毛脫落
好發人群:
免疫功能異常病人、有家族病史病人、精神異常病人
常用藥物:
Minoxidil 、糖皮質類固醇、 Diazepam
常用檢查:
拉發試驗、顯微鏡檢查、皮膚鏡檢查
疾病分類

斑禿可根據根據毛髮受累範圍分為三類:

局限性斑狀斑禿

一般表現為1~10公分左右、邊界清楚的斑片狀脫髮。

全禿

斑禿持續發展導致全部頭髮脫落,則稱為全禿。

普禿

全禿持續發展導致全身毛髮脫落,則稱為普禿。

病因

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自身免疫功能異常或不穩定、神經精神因素被認為是重要相關因素。不少病例發病前有神經精神創傷,如長期焦急、憂慮、悲傷、精神緊張和情緒不安等現象。有時病人在病程中,這些精神因素可使病情迅速加重。

主要病因

遺傳因素

遺傳是誘發斑禿的主要原因之一,由遺傳因素引起斑禿的概率接近25%。

自身免疫

數據顯示,患有免疫系統疾病的病人發生斑禿的概率比正常人高很多,推測與斑禿病人體內存在的自身抗體有關。

局部刺激

頭皮部位的感染和創傷可引起毛囊細胞受損,出現斑禿。

誘發因素

壓力過大

長期處於較大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容易導致一系列心理疾病、精神疾病,也會增加斑禿的發作概率。

局部病變

病人局部發生炎症性病變、真菌感染後,會增加斑禿的發作概率。

過敏

過敏會對病人免疫系統產生影響,提高一系列抗體的分泌水平,容易誘發斑禿。

情緒應激

神經精神因素被認為是斑禿的重要誘發因素。

流行病學

斑禿可發生在任何人群當中,即便是平素健康的人,發病概率也在1‰左右。從整體上看,斑禿的發病概率在1.7%左右,斑禿中有25%左右的病人由遺傳因素引起。

好發人群

免疫功能異常病人

斑禿病人毛髮發生的病理性改變為毛囊免疫豁免機制被破壞。

有家族病史病人

斑禿表現出明顯的遺傳傾向,雙胞胎同時患有斑禿的概率超過50%。

精神異常病人

精神異常、心理因素、情緒應激會影響到內分泌,增加斑禿的發作概率。

症狀

很多病人突然發現自己出現面積較大的斑禿,但實際上,這需要一個進展過程。從初始的頭髮鬆動、毛髮質量下降、毛囊萎縮,發展成大面積、整體性的斑禿,有一個明顯的漸變過程。

典型症狀

脫髮區邊緣頭髮鬆動

在局限性斑狀斑禿出現之前,會發現脫髮邊緣區出現明顯的頭髮鬆動,這也表示脫髮區域處於活動期的表現。

頭髮呈斑狀脫髮

隨頭髮逐漸鬆動,頭髮的質量也會出現明顯改變,隨著頭髮逐漸脫落,顯露出頭皮。

全身毳毛脫落

有部分病人全身毛髮均會受累,眉毛、睫毛、腋毛、陰毛會逐漸脫落。

頭皮不適

部分病人可出現頭皮的搔癢感、緊繃感。

其他症狀

有部分病人在脫髮的同時,還有新的毛髮生長,最初出現細軟、色淺的絨毛,之後會逐漸增粗、顏色變深。

併發症

甲病變

斑禿病人會併發較為明顯的甲病變,指甲肉眼可見呈滴狀下凹,還可能會產生縱嵴、變脆等異常狀態。

白斑症

斑禿常與某些免疫系統疾病併發,如白斑症、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這與病人自身免疫系統分泌的抗體有密切關係。

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疾病是斑禿常伴發的疾病,包括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低下等。

看醫

大多數病人對斑禿的重視程度較低,實際上斑禿越早介入治療,治癒機率越高,如果斑禿面積過大或進展成普禿、全禿,治療難度會大大提高,而且通過必要的化驗檢查可以查出某些內在的疾病,及時治療提高生活質量。

就醫指征
  • 如果父母患有斑禿,應該密切監測自身頭髮狀態,如果出現類似斑禿症狀,要去看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初期確診。
  • 兒童出現明顯脫髮症狀,伴隨重的指甲性狀改變、心理異常,應該及時就醫。
  • 如果病人斑禿有明顯擴大趨勢或出現其他位置毛髮的大量脫落,應該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皮膚科就診。
  • 若病人併發嚴重免疫系統異常症狀,可以去免疫科或風濕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家族中是否有斑禿病人?
  • 什麼時候發現相應症狀的?
  • 是否有免疫系統疾病史?
  • 是否有長期激素類藥物應用史?
需要做的檢查

拉發試驗

向一個方向輕輕拉動一定數量的頭髮,通過計算脫落毛髮的數量,判斷病人是否容易脫髮。如果檢測結果為陽性,提示有斑禿的可能性。

顯微鏡檢查

顯微鏡檢查主要用於檢測脫落毛髮的質量,如果表現出明顯的上粗下細症狀,證明毛囊萎縮,提示有斑禿的可能。

皮膚鏡檢查

皮膚鏡檢查用於檢測脫落後局部頭皮的性狀,除表現出明顯的黃點征、黑點征以外,應該無明顯皮損。皮膚鏡檢查還可用於其他類皮膚疾病的鑑別診斷。

皮損組織病理檢查

觀察皮損處有無真菌感染、毛囊有無減少、有無營養不良。

血液檢查

對原因不明脫髮者,可能需要抽血化驗來尋找病因,看看是否因為內分泌功能失調引起,如甲狀腺疾病。

診斷標準
  • 局部頭皮應該呈圓形、卵圓形非疤痕性暴露,在邊緣可見「感嘆號」樣毛髮。
  • 暴露的頭皮除無毛髮外,大多不存在其他明顯皮損,沒有感染痕跡。
  • 拉發試驗呈陽性,結合顯微鏡檢查,發現毛囊萎縮多半可確診為斑禿。
鑑別診斷

假性斑禿

假性斑禿禿髮部位有皮膚萎縮變薄,禿髮區境界清楚,但邊緣不規則,而斑禿禿髮部位皮膚一般無明顯皮損,邊緣規則。

頭癬

頭癬殘留毛根附有鱗屑或癬痂,斷髮中可查到真菌,而斑禿的斷髮處毛根檢測不出真菌的存在。

白癬

白癬和斑禿都可出現頭髮稀少的症狀,但是白癬為灰白色鱗屑性斑片,真菌檢查陽性,多見於兒童,可通過皮損組織病理檢查鑑別。

拔毛症

拔毛症也會導致病人出現頭髮稀少,病人常有精神異常,常不自覺地拔除毛髮,二者可以通過臨床表現鑑別。

禿髮性毛囊炎

禿髮性毛囊炎也可引起頭髮稀疏,但禿髮性毛囊炎會出現萎縮性疤痕,以致頭髮不能生長,可以此鑑別。

治療

斑禿的治癒概率在40%~70%左右,不同病因、不同嚴重程度的斑禿,治癒概率有一定差別。目前針對斑禿,主要依賴於藥物和物理學治療,無論是口服還是外用藥物或光療,都可起到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

治療周期
大部分斑禿可以治癒,需要長期治療並持續用藥,治療周期在數月至數年不等。
一般治療

去除相關誘發因素,注意勞逸結合,向病人解釋病程及預後,絕大多數斑禿可在12個月內自然痊癒。禿髮範圍廣或全禿、普禿的病人,可以戴假髮以減輕心理負擔。

藥物治療

Minoxidil

Minoxidil 是一種常見的外用藥物,可促進皮膚血管擴張、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毛髮生長。

糖皮質類固醇

治療斑禿常用的糖皮質類固醇主要包括普賴鬆、複方 Betamethasone 等等,可以口服、外用或皮內注射。

Diazepam

Diazepam 是一種常見的鎮靜藥物,對於由精神神經因素引起的斑禿病人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接觸致敏劑

在斑禿皮損上使用致敏劑,可使局部毛髮再生。二苯環丙烯酮和芳酸二丁酯是目前治療斑禿最常用的接觸致敏劑。

免疫抑制劑

對於不適用糖皮質類固醇類藥物的病人,可採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常見的藥物有環孢素、胺甲蝶呤。

地蒽酚

地蒽酚又叫蒽林,它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病程長的病人。但它會有一些不良反應,如毛囊炎、接觸性皮膚炎、局部淋巴結腫大等。

肥大細胞穩定劑

肥大細胞穩定劑通過抑制細胞膜鈣通道發揮作用,減輕斑禿症狀,常用的有色甘酸二鈉及奈多羅米等。

中藥提取物

臨床上也會採用複方甘草酸苷和白芍總苷等中藥提取物來治療斑禿。

手術治療

該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其他治療

可以應用紫外線照射法、雷射照射法,配合中醫針灸,對大多數斑禿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預後

斑禿的治癒機率較高,但不同病因引起的斑禿,治癒概率有很大區別。部分斑禿病人,即便沒有採取任何治療措施,也可以自然痊癒,還有部分斑禿病人持續數年的治療,也僅能維持病情不再發展。

能否治癒

絕大多數斑禿均可治癒。

能活多久

斑禿不會影響病人的自然壽命。

複診

病人按照醫生的指導用藥,每完成一個治療周期複診一次,完全痊癒後間隔三個月還應有一次複診。

飲食

斑禿病人在飲食上沒有絕對禁忌,但如果能夠減少辛辣、刺激性、易過敏食物的攝入,在一定程度上有益於斑禿的治療。如果能夠配合中醫食療,調理體質,對頭髮再生有一定積極幫助。

飲食調理
  • 斑禿病人宜食黑芝麻、何首烏、黑豆,最好可以在專業中醫師的引導下介入藥膳的幫助。
  • 斑禿病人儘量少食辣椒、麻椒、花椒、芥末等具有刺激性的食品,避免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 斑禿病人宜補充適量鐵質、維他命、蛋白質,可以多吃蔬菜、水果、豆製品。

照護

斑禿的日常護理比較重要,因為治療周期較長,在治療期間需要病人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還要注意對頭皮、頭髮的保護。病情較為嚴重的病人要注意調節情緒,否則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

日常護理

注意休息

斑禿病人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休息,注意勞逸結合,切不可過度熬夜,進行強度過大的工作。

頭部護理

斑禿病人應該注意養護頭髮、頭皮,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發用洗劑,並根據個人情況選擇合適的清洗頻率。

運動

斑禿病人應注意日常適量的鍛煉,適當運動有助於加快身體代謝,促使病情的穩定恢復,病人可進行跑步、跳繩等有氧運動。

特殊注意事項

心理影響

斑禿病人外形會受到較大影響,甚至會影響到病人的心理健康,家長、監護人員應當注意心理干預,使病人保持心情舒暢。

藥物影響

斑禿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治療,某些治療藥物可能會引起副作用,病人應當注意對症處理,必要時就醫更換藥物。

預防

斑禿的預防難度較大,因為對於很多病人來說,斑禿會突然發作,產生較大面積的頭髮脫落。但如果能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積極的生理狀態,對斑禿的預防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初期篩檢

斑禿具有一定遺傳特性,如果父母患有較為嚴重的斑禿,病人應當注意關注自身頭髮情況。生活中出現較為明顯的脫髮、頭髮變細症狀,應當及時就醫進行初期篩檢。

預防措施

養護毛囊

斑禿受免疫系統影響較大,但這並不意味斑禿不會受到其他因素影響。如果病人能夠定期養護毛囊,可以延緩頭髮脫落速度,延緩病情發展。

疾病控制

患有免疫系統疾病的病人應對基礎疾病積極控制,對預防斑禿的產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保持樂觀

平常注意培養興趣愛好,如閱讀、聽音樂、畫畫等,可以保持病人心情舒暢的活動。當遇到無法排解的心理壓力時可以去諮詢心理醫生,保證自己的精神狀態健康良好。

運動

適當增加體育鍛煉,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