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子宮破裂

概述

子宮破裂是指在妊娠後期或分娩期子宮體部或子宮下段發生破裂,是直接危及產婦及胎兒生命的嚴重併發症。該病易發生於經產婦,發展中國家胎兒死亡率高達50%~70%及以上。子宮手術史(疤痕子宮)、胎先露下降受阻、子宮收縮藥物使用不當、產科手術受傷及子宮發育異常和多次宮腔操作史是子宮破裂發生的病因。子宮破裂病程發展通常是漸進性,多數由先兆子宮破裂進展為子宮破裂,先兆子宮破裂主要表現為下腹壓痛、病理性縮復環(腹部環狀凹陷)、血尿、胎心率不清。子宮破裂主要表現為突發下腹撕裂樣疼痛、休克、胎心率異常。子宮破裂未及時就診,易導致胎死宮內及產婦死亡,一旦發生應立即手術。手術治療措施為立即採取措施抑制子宮收縮、行剖腹產手術。

就診科別:
產科
英文名稱:
Rupture of uterus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休克、出血、感染、胎死宮內
治療周期:
短期治療
臨床症狀:
病理性縮復環、下腹壓痛、血尿、胎兒窘迫
好發人群:
難產、高齡多產和子宮曾經手術或有過產科手術損傷的產婦、子宮收縮藥物使用不當者
常用藥物:
乙醚、硫酸鎂、杜冷丁
常用檢查:
胎心監測、陰道檢查、B型超音波檢查、核磁共振成像
疾病分類

我國按照子宮是否有疤痕,將子宮破裂分為無疤痕子宮破裂、疤痕子宮破裂兩大類。無疤痕子宮破裂按照子宮破裂的階段又分為先兆子宮破裂、不完全性子宮破裂、完全性子宮破裂三小類。疤痕子宮破裂分為子宮體部疤痕破裂、子宮下部剖腹產切口疤痕裂開兩小類。

先兆子宮破裂

常見於產程長、有阻塞性難產史的產婦。

不完全性子宮破裂

子宮肌層部分或全部破裂,但漿膜層完整,宮腔與腹腔不相通,胎兒仍在宮腔內。

完全性子宮破裂

子宮肌壁全層破裂,宮腔與腹腔相通。

子宮體部疤痕破裂

多為子宮完全破裂,胎兒部分或全部進入腹膜腔。

子宮下部剖腹產切口疤痕裂開

特別是橫切口,多為不完全性破裂,出血少,又稱為「安靜狀態」破裂。

病因

子宮破裂的病因分為五大類,包括子宮手術史(疤痕子宮)、先露部下降受阻、子宮收縮藥物使用不當、產科手術損傷、子宮發育異常或多次宮腔操作,其發生與產婦妊娠史及用藥史密切相關。

主要病因

子宮手術史(疤痕子宮)

子宮手術史是導致子宮破裂的常見原因,如剖腹產術、子宮肌瘤剔除術、宮角切除術、子宮成形術後形成疤痕,在妊娠後期或分娩期由於子宮腔內壓力增高可使疤痕破裂。

先露部下降受阻

骨盆狹窄、頭盆不稱、軟產道梗阻、胎位異常、巨大胎兒或胎兒畸形等均可導致胎先露下降受阻,子宮下段過分伸展變薄發生子宮破裂。

子宮收縮藥物使用不當

胎兒娩出前縮宮素或其他宮縮劑的劑量、使用方法或應用指征不當,或孕婦對藥物敏感性個體差異,導致子宮收縮過強所致。

產科手術損傷

子宮頸口未開全行產鉗助產或牽引術可導致子宮頸裂傷延及子宮下段。毀胎術、穿顱術可因器械、胎兒骨片損傷子宮導致破裂。肩先露行內轉胎術或強行剝離植入性胎盤或嚴重沾黏性胎盤,可引起子宮破裂。

子宮發育異常或多次宮腔操作

子宮發育異常或多次宮腔操作等,局部肌層菲薄導致子宮自發性破裂。

誘發因素
  • 子宮有疤痕,如剖腹產手術、子宮肌瘤剔除術、子宮鏡電切術等,術後形成疤痕,在懷孕後期或分娩期由於宮腔內壓力增高,使疤痕破裂。
  • 骨盆狹窄、軟產道梗阻、巨大胎兒、胎兒畸形、胎位異常等導致胎先露下降受阻,子宮下段過分伸展變薄,發生子宮破裂。
  • 子宮收縮藥物使用不當,可導致子宮收縮過強引起子宮破裂。
  • 產科手術損傷,如產鉗助產、毀胎術、穿顱術等導致子宮破裂。
流行病學

子宮破裂的發生率常作為判斷一個地區產科質量標準之一。發生率與經濟狀況有密切關係,不同地區可有很大差異。發達國家、經濟條件好的地區子宮破裂發生率較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低的地區低,發達國家的發生率,如美國為0.04%~0.1%。而在發展中國家,如我國的發生率為0.1%~0.55%,在不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其發生率更高。在發展中國家孕產婦死亡率高達40%~60%,我國子宮破裂的孕產婦死亡率為5%~12%,圍產兒死亡率為50%~90%。隨著產科工作者的數量和質量的提高,城鄉婦幼衛生三級保健網的建立和逐步健全,發生率已顯著下降。但是,近年來由於剖腹產率上升,疤痕子宮破裂的發生有所增加,應當引起產科醫生的高度重視。

好發人群

難產產婦

胎先露下降受阻,子宮肌層菲薄,易導致子宮破裂。

高齡多產產婦

多產產婦子宮受損嚴重,子宮收縮力極性及對稱性欠佳。

子宮曾經手術或有過損傷的產婦

子宮受損嚴重,子宮肌層菲薄,容易出現子宮破裂。

症狀

絕大多數子宮破裂發生在臨產時,常因阻塞性分娩引起,破裂部位多在子宮下段,妊娠期破裂少見,多因子宮有疤痕或畸形存在。由於致病因素不同,破裂發生的過程及臨床表現不同。疤痕子宮破裂無先兆子宮破裂階段,一開始就是子宮破裂的表現。因阻塞性分娩引起的子宮破裂一般分為先兆子宮破裂和子宮破裂兩個階段,還包括不完全性子宮破裂。

典型症狀

先兆子宮破裂

臨產後當產程延長、胎先露下降受阻、強有力的陣縮使子宮下段逐漸拉長、變薄而子宮體部更加增厚、變短,兩者之間形成明顯環狀凹陷,隨產程進展,此凹陷可逐漸上升達臍平甚至臍上,稱病理性縮復壞。產婦自覺下腹劇痛難忍、煩躁不安、呼吸急促、排尿困難、脈搏增快。檢查腹部,在腹壁上可見一明顯的凹陷,子宮下段隆起,壓痛明顯,子宮圓韌帶極度緊張,可明顯觸及並有壓痛,胎兒缺氧、胎動頻繁、胎心率不規則。

不完全性子宮破裂

子宮不完全破裂處有壓痛,產婦體徵不明顯,子宮肌層部分或者全層破裂。由於宮腔和腹腔不通,胎兒仍處於宮腔內。若破裂發生在子宮側壁闊韌帶兩葉之間,可形成闊韌帶內血腫,此時在宮體一側可觸及逐漸增大且有壓痛的腫塊,胎心音多不規則。

完全性子宮破裂

產婦感到腹部疼痛難忍,隨著子宮的收縮突然停止,腹部疼痛會暫時得到緩解。胎兒、血液和羊水一旦進入腹腔,腹部疼痛又開始,產婦還會出現呼吸加快、血壓下降和面色蒼白等休克症狀。

併發症

產後出血

子宮破裂多發於生產時,嚴重時在分娩後兩小時左右會出現產後出血的症狀,且會出現血量過大無法阻止的情況。如果不及時搶救,極有可能造成失血過多導致死亡。

休克

由於子宮破裂會導致產婦下腹劇痛,加上生產時消耗的體能過大,劇痛難忍的情況下會導致產婦難以呼吸,這樣很容易導致產婦休克。長期休克會導致死亡。

胎兒死亡

造成子宮破裂的原因就是胎兒在生產中卡住導致子宮破裂,嚴重的很有可能引發難產,導致胎兒死亡率增高。

看醫

子宮破裂初期預防、發現先兆子宮破裂前兆及其重要,尤其對於高危人群(難產、高齡多產和子宮曾經手術或有過損傷的產婦),要定期產檢、儘早就醫。

就醫指征
  • 對於高危人群,定期產檢非常有必要,重視產檢中的胎心監測,無論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產檢中出現胎心異常,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疤痕子宮、產道異常等孕婦,出現先兆破裂時,應及時就診。
  • 已經明確高危因素的產婦,若出現病理性縮復環、下腹壓痛、血尿、胎兒窘迫,應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當確診子宮破裂或先兆破裂時,不論胎兒是否存活,都必須入產科緊急施行剖腹產術,並根據子宮破裂的情況進行縫合或切除。

醫生詢問病情
  • 不適的感覺是否由明顯的因素引起?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腹部凹陷環、下腹壓痛、血尿、陰道出血等)
  • 是否有內出血、外出血伴其它症?(如乏力、頭暈、等症狀)
  • 既往產檢情況怎麼樣?
  • 有無藥物過敏史?
需要做的檢查

胎心監測

對疑似病例進行連續胎心監測,若出現胎心異常,特別是末期減速持續,長時間不恢復,高度警惕子宮破裂。

陰道檢查

可發現曾擴張的子宮頸口往回縮,以及觸及子宮頸口裂傷處。

B型超音波檢查

協助診斷子宮有無破裂及破裂部位,可疑病例可進行此項。

核磁共振成像(磁振造影)

較清楚顯示胎兒、胎盤及子宮的關係,是子宮破裂超音波確診的重要補充手段。

腹腔穿刺及陰道後穹隆穿刺術

可確診腹腔內有無出血的情況。

診斷標準

典型的子宮破裂根據病史,伴有下腹痛和壓痛、胎兒窘迫、母體低血容量較易診斷。子官不完全破裂,由於症狀、體徵不明顯,診斷有一定困難。此時行陰道檢查發現宮口可較前縮小,已下降的胎先露部又上升,有時甚至可觸及子宮下段的破裂口。超音波檢查可顯示胎兒與子宮的關係,可確定子官破裂的部位,即可診斷。

鑑別診斷

胎盤早剝

胎盤早剝常伴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史或外傷史,子宮呈板狀硬,胎位不清,陰道流血與貧血程度不成正比。超音波檢查常有胎盤後血腫或胎盤明顯增厚,胎兒在子宮內,病人病史及超音波檢查可進行鑑別診斷。

難產併發宮內感染

有產程長、多次陰道檢查或早期破水等病史,病人表現為腹痛及子宮壓痛,常有體溫升高和血白血球計數增多,陰道檢查胎先露部無明顯改變、子宮頸口無回縮,超音波提示胎兒位於宮腔內、子宮無縮小,可以此進行鑑別診斷。

妊娠臨產合併急性胰臟炎

超音波提示胰臟炎性滲出、腫大,胎兒位於子宮內,可以此進行鑑別診斷。

治療

由於子宮破裂後果嚴重,治療應儘快手術。臨床中遵循先兆子宮破裂鎮靜、抑制宮縮、剖腹產的原則。子宮破裂治療原則為糾正休克、感染的同時進行剖腹產治療,力求簡單、迅速達到止血目的。對子宮破裂產婦採取一般治療及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尤為關鍵。

治療周期
子宮破裂通常為短期治療,根據產婦狀態、子宮破裂程度、破裂時間及感染程度決定治療方式。
一般治療

儘快穩定產婦生命體徵,給予輸血、輸液(至少建立兩條靜脈通道快速補充液體)、吸氧等,並大量給予廣效性抗生素抗感染。

藥物治療

發現先兆子宮破裂,必須立即採取有效措施抑制子宮收縮,如給予乙醚全麻、肌肉注射杜冷丁等,以緩解子宮破裂的進程。

手術治療

先兆子宮破裂手術治療

發現先兆子宮破裂時立即給予抑制子宮收縮的藥物,如給吸入或靜脈全身麻醉,肌內注射或靜脈注射鎮靜劑,如哌替啶等,並儘快行剖腹產術。如果處理及時,可保證母兒安全,並避免發展到子宮破裂,有望獲得活嬰。手術時採用的硬膜外麻醉,本身也是一種抑制宮縮的有效方法。

子宮破裂的手術治療

在子宮破裂發生的30分鐘內施行外科手術是降低圍生期永久性損傷以及胎兒死亡主要治療手段。根據情況判斷孕婦是否可以繼續妊娠,進而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最大限度的減少對母嬰的損害。

  • 子宮破裂時間在12小時以內、裂口邊緣整齊、子宮動脈未受損傷、無明顯感染、需保留生育功能者,可考慮修補縫合破口。
  • 破裂口較大或撕裂不整齊且有明顯感染者,考慮行子宮次全切術。
  • 子宮裂口不僅在下段,且自下段延及子宮頸口考慮行子宮全切術。子宮橫行破裂伴有膀胱損傷、子宮多處撕裂包括子宮頸或陰道的撕裂,古典式疤痕子宮,整個疤痕全層破裂延及子宮頸或伴有子宮內翻,子宮破裂伴嚴重的宮腔、骨盆腔感染者考慮行子宮全切術。
  • 前次剖腹產疤痕裂開,包括子宮體或子宮下段的,如產婦已有活嬰,應行裂口縫合術,同時行雙側輸卵管結紮術。
  • 在闊韌帶內有巨大血腫存在時,為避免損傷周圍臟器,必須打開闊韌帶,游離子宮動脈的上行支及伴隨靜脈,將輸尿管與膀胱從將要鉗夾的組織推開,以避免損傷輸尿管或膀胱。如術中仍有活躍出血,可先行同側髂內動脈結紮術以控制出血。
  • 開腹探查時除注意子宮破裂的部位外,還應仔細檢查膀胱、輸尿管、子宮頸和陰道,如發現有損傷,應同時行這些臟器的修補術。
  • 個別被忽略的、產程長、感染嚴重的病例,為搶救產婦生命,應儘量縮短手術時間,手術宜儘量簡單、迅速,達到止血目的。能做全子宮切除或次全子宮切除術或僅裂口縫合術加雙側輸卵管結紮術需視具體情況而定,術前、後應用大劑量有效抗生素防治感染。
  • 子宮破裂已發生休克者,儘可能就地搶救,應避免搬運而加重休克與出血。但如限於當地條件必須轉院時,也應在大量輸液、輸血抗休克條件下以及腹部包紮後再轉運。

預後

隨著子宮破裂,胎兒排出至宮腔外,存活率很小,據報導病死率為50%~70%。如果胎兒在破裂時仍存活,即刻行開腹手術,孕婦易出現低血容量性休克,如未及時治療,大多數死於出血和繼發感染。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子宮破裂的預後已明顯改善。

能否治癒

子宮破裂經過積極手術治療,能夠治癒。

能活多久

子宮破裂病人及時手術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後遺症

子宮破裂病人手術治療後,對後續妊娠有一定影響,甚至切除子宮後不能妊娠。

飲食

子宮破裂病人應注意清淡飲食,補充蛋白質,避免不規律進食、暴飲暴食,合理調劑飲食。

飲食調理
  • 子宮破裂病人宜吃止血、抗菌、消炎的食物,也宜吃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如紅棗、雞蛋。
  • 忌吃辛辣、刺激以及油膩的食物,如白酒、洋蔥、蒜苔等。
  • 還可以喝湯,如首烏紅棗雞蛋湯。熱量和蛋白質供給應充足,可以多吃一些牛奶、雞蛋、瘦豬肉、牛肉、兔肉、魚肉、禽肉、豆製品等。
  • 如病人厭食油膩、葷腥,可選吃乳酪、雞蛋餅、鹹鴨蛋等。
  • 平時還應多吃蜂蜜(蜂蜜食品),以及米、面等穀類食品。

照護

子宮破裂病人的護理以促進病人術後子宮的恢復為主,如使用縮宮藥物等,進行日常陰道擦洗以及適當運動,還需避免發生感染或在感染發生時能被及時發現和處理等。

日常護理
  • 陰道擦洗,日常擦洗陰道,避免陰道感染發生。
  • 適量運動,在醫師建議下適量運動,防止血栓形成。
  • 子宮破裂手術後需要禁止房事,盆浴一個月以上。
  • 遵醫囑使用縮宮劑,特別是一些術後陰道流血、子宮收縮較差者,應該及時使用縮宮素,促進子宮復舊,達到及早止血的目的。還需要足量、足療程的使用廣效性抗生素,控制感染。
  • 需要嚴格避孕兩年以上。

預防

孕、產婦子宮破裂的預防包括病人應做好計劃生育工作,避免多次人工流產、減少多產,認真做好產前檢查,如有疤痕子宮、產道異常者提前入院待產等。

初期篩檢

一般在子宮破裂前可能會有下腹部疼痛的徵兆,還可能出現胎動頻繁,絕大多數女性還會出現子宮發緊、發硬,在宮縮的刺激下更容易導致子宮破裂。因此,孕產期懷疑子宮破裂的孕婦應加強產檢,必要的情況下需要增加產檢的次數,尤其是在即將生產的時候,如果超音波檢查發現胎位出現了異常,比如頭盆不稱等,就要在醫生的配合下進行糾正,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危險發生。

預防措施
  • 做好產前保健,有子宮破裂高危因素病人,提前入院待產。
  • 進行子宮手術後,應注意避孕,避免在短時間內懷孕。
  • 注意避孕,減少不必要的宮腔操作,避免多次流產,若必須進行流產等宮腔操作手術,應在專業醫院的婦科就診。
  • 減少疤痕子宮的發生,若頭胎滿足自然產條件,建議產婦自然產,以降低下次妊娠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