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傳染性軟疣

概述

傳染性軟疣是一種由傳染性軟疣病毒,即MCV感染所致的常見良性病毒性傳染病,以皮膚出現蠟樣光澤的珍珠狀小丘疹、頂端凹陷並能擠出乳酪樣軟疣小體為臨床特徵,主要經過皮膚直接接觸傳播。當抵抗力低下或皮損刺激後可以結痂甚至化膿,使皮損不典型而誤診,嚴重時入血產生敗血症。患慢性濕疹、異位性皮膚炎或合併繼發性免疫缺陷病時,皮疹出現較多且嚴重。

就診科別:
皮膚科、感染科
英文名稱:
molluscum contagiosum
疾病別稱:
水瘊子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敗血症、結膜炎
治療周期:
短期治療
臨床症狀:
數目不定、分布部位不定的半球形丘疹,濕疹樣皮疹
好發人群:
兒童、性活躍人群、免疫缺陷人群
常用藥物:
Acyclovir 、碘酊、三氯醋酸、苯酚
常用檢查:
體格檢查、血液常規檢查、皰疹刮片
疾病分類

角化性傳染性軟疣

極少數病人其損害偶可角化而像小的皮角。

巨型傳染性軟疣

此種巨大損害多為單發,常繼發細菌感染而發生炎症反應。

病因

傳染性軟疣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簡單,引起本病的傳染性疣狀病毒屬於痘病毒類,有4種類型及若干亞型,以MCV-1最常見。傳染性軟疣病毒有親表皮特性,可通過性接觸和非性接觸兩種途徑在人類之間傳播,並可自身接種而陸續發生。

主要病因

傳染性軟疣病毒是痘病毒科中的一種特殊亞型-軟疣痘病毒,是繼天花消滅後成為唯一能感染人類成皮疹的痘病毒。本病毒可分為Ⅰ型和Ⅱ型,Ⅰ型傳染性軟疣病毒是引起感染的主要亞型,占感染病人的76%~97%,但病毒亞型與皮損形態、皮損部位間無相關性。

誘發因素
  • 自身免疫異常,使得感染病毒的機率大大增加。
  • 涉及皮膚接觸的活動或環境,如摔跤、拳擊等。
  • 濕疹、異位性皮膚炎使局部皮膚屏障受損,免疫力低下。
  • 兒童及皮膚嬌嫩人員。
  • 性生活活躍會加大病毒感染的機率。
流行病學

傳染性軟疣是常見病、多發病,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傳染性軟疣的患病率與發病機率攀升。在兒童、性活躍人群和免疫缺陷者多見。

傳播途徑

經皮膚直接接觸

主要傳播途徑,尤其在皮膚潮濕情況下更易感染。

性接觸

常發生在外陰部、股內側、肛門周圍、臀部和生殖器等部位。

媒介間接傳播

公共設施傳播,如浴室、游泳池、運動設備或毛巾等傳播。

好發人群

兒童

兒童活躍,易接觸各類物品,免疫力低下。

性活躍人群

性活躍人群易有不潔性交史,多個性伴侶,同性戀行為。

免疫缺陷者

如HIV感染者、使用糖皮質類固醇者及免疫抑制劑者。

症狀

傳染性軟疣初起皮損為光亮、珍珠白色、半球形丘疹,以後在6~12週內逐漸增大至5~10mm,中心微凹臍窩,表面有蠟樣光澤,直徑小於1mm的皮疹用放大鏡才能發現。挑破頂端後,可擠出白色乳酪樣物質,稱為軟疣小體。皮損數目不等,或少數散在,或多個簇集,一般互不融合。

典型症狀

丘疹特點

初起損害是正常皮色的小丘疹,由針頭擴展到豆粒大,成為半球形或表面略平的堅實丘疹,有蠟樣光澤,邊界清楚,中央有臍狀凹窩,內含乳酪狀白色物並易擠出。

損害數目

不定,可由數個逐漸或迅速增加到數十個。

分布部位

不定,往往零星或成群地散布於臉部、臂部、頸部或軀幹等處。相鄰損害不互相融合,往往長期存在,有時自然消失。

其他症狀

傳染性軟疣不引起自覺症狀或是只有輕微的癢感,有特異性體質的個體,在發病一個月到數個月以後,某些皮損四週可發生斑片狀濕疹樣損害及離心性環狀紅斑。

併發症

敗血症

偶爾發生,若感染發生在血液豐富的部位,全身抵抗力減弱時,可引起不適、畏寒、發熱、頭痛和厭食等毒血症狀,甚至敗血症狀,出現進行性紅腫和硬結,伴疼痛和壓痛,並有頭痛、寒戰、高熱甚至昏迷等,病情嚴重,死亡率較高。

其他

若眼瞼或其附近有皮損時,有時亦可發生慢性結膜炎及表淺性點狀角膜炎。

看醫

傳染性軟疣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預防併發症極其重要,尤其對於高危人群,如兒童、性活躍人群和免疫缺陷者等。對於有疑似傳染性軟疣臨床表現的病人,更應該及時就診以明確診斷。

就醫指征
  • 對於高危人群,即兒童、性活躍人群、免疫缺陷人群,定期體檢非常有必要,最少一年一次,重視體檢中的體格檢查。無論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體檢中出現典型皮疹表現,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在體檢或其他情況下發現典型皮疹表現,並出現皮損處紅、腫、熱、痛、有波動感等症狀,高度懷疑傳染性軟疣發生感染時,應及時就醫。
  • 已經確診傳染性軟疣的病人,若出現食慾減退、噁心嘔吐、高熱、寒戰,甚至昏迷,應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皮膚科就診。
  • 若病人出現其他嚴重不適反應或併發症,如高熱、寒戰,需到感染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皮膚丘疹是一過性還是持續的?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皮損處紅、腫、熱、痛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高熱、寒戰、噁心、嘔吐等症狀)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 身邊人是否有過類似皮損?
需要做的檢查

體格檢查

可通過視診和觸診觀察有無丘疹以及丘疹形態、顏色、質地等,並通過丘疹大小及表面光滑程度、質地、活動度等判斷是否為傳染性軟疣。

血液常規檢查

通過外周血象白血球、紅血球沉降率、C反應蛋白等指標是否升高判斷病人有沒發生嚴重感染。

皰疹刮片

組織病理學具有特徵性,表皮可呈數小葉並向下延伸而擠壓真皮的纖維組織,成為梨形囊狀體。由基底層開始,表皮細胞逐漸變性,愈向上部的變性程度愈大,變性細胞內可見嗜酸性包涵體又稱軟疣小體。

診斷標準

典型傳染性軟疣皮損症狀

圓形丘疹,中央有臍凹,可擠出乳酪狀栓樣物。

組織病理學具有特徵性

若檢查發現軟疣小體即可明確診斷。

本病根據典型臨床表現即可確診,必要時結合病理檢查。

鑑別診斷

毛囊炎

發生於毛囊部位的紅色炎性丘疹,中央可有膿皰,但沒有臍凹。

基底細胞癌

多見於老人,好發於頭、面、頸及手背等處,尤其是臉部較突出的部位。開始是一個皮膚色到暗褐色浸潤的小結節,較典型者為蠟樣、半透明狀結節,有高起捲曲的邊緣。中央開始破潰,結黑色壞死性痂,中心壞死向深部組織擴展蔓延,其組織病理學與傳染性軟疣不同,且皮損處無臍凹。

角化棘皮瘤

皮損組織病理表現為表皮凹陷如火山口樣,其中充以角栓,底部表皮增生呈條索狀向真皮內不規則延伸,增生表皮內可見角化珠。火山口周圍表皮呈唇樣突出,有嗜酸性淡染胞質大的鱗狀細胞伸向真皮,但未脫落入真皮,無軟疣小體,皮損處無臍凹。

尋常疣

以表面角化粗糙的堅硬丘疹為特徵,無蠟樣光澤,中央無凹窩,也無乳酪狀小栓,多發生在青少年的手足背和指(趾),單發或多發。

菜花

開始為小丘疹,逐漸長大可以相互融合,呈乳頭狀、雞冠狀或菜花狀,表面粗糙,無蠟樣光澤,中心無臍窩狀凹陷,病理有空泡細胞。傳染性軟疣皮損多散發孤立,很少融合,有典型的軟疣小體,與菜花不同。

治療

由於傳染性軟疣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已闡明,目前可進行病因治療,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臨床中需要遵循積極而理性、治療措施個體化等原則,對傳染性軟疣病人進行疾病教育、藥物治療。

治療周期
傳染性軟疣目前能治癒,需要短期治療。
藥物治療

Acyclovir

抗病毒藥物,可治療傳染性軟疣病毒,但是特異性不高。

碘酊

用鑷子將損害中央的乳酪狀物質擠出,再用牙籤蘸苯酚或碘酊滴入擠空的損害內,一週以後就會痊癒,不留痕跡。

苯酚

如果損害是小丘疹,就用牙籤蘸點塗苯酚至發白為止,必要時2~3天再點塗,不需擠出白色軟疣小體,一般經10天左右就能痊癒。

三氯醋酸

對於眾多而微小的損害,也可以用其他化學腐蝕藥點塗,如冰醋酸及30%三氯醋酸溶液等。

5%~20%水楊酸製劑

塗抹於皮損處可加速皮損消退,水楊酸聯合聚維酮碘溶液治療療效比單獨使用水楊酸更好。

手術治療

疣體夾除術

是治療本病的簡單最有效方法,可在無菌條件下用齒鑷或彎曲血管鉗將軟疣夾破,擠出其內容物,然後外用碘酊等以防細菌感染。

切除法

是指將患病皮膚完全切除,復發可能性小,但會留下較大的疤痕。

物理治療

冷凍治療對去除皮損有效,需要每間隔3~4週重複進行。對較大的損害刮除術和透熱療法比較適用,對淺表性皮損,可採用其他物理性治療手段,以將損害中的軟疣小體完全擠出或挑除為目的,如用木刮匙或用小鑷子夾住疣體,將之刮除或削除,然後塗以2%碘酊、苯酚(石炭酸)或三氯醋酸,並壓迫止血,也能達到治療目的。對兒童病人為使患兒配合治療,在治療前可用麻醉劑霜局部封包,以減少治療時的疼痛。雷射治療或外科切除手術也可考慮,但可能會形成疤痕。

其他治療

對免疫功能不全或免疫抑制的病人,局部或系統應用免疫刺激或免疫調節治療,5% Imiquimod 霜劑可有效清除傳染性軟疣疣體,使用方法多種,80%的病人疣體可徹底清除。其他外用治療方法有0.1%A酸霜、5%氫氧化鉀溶液、硝酸銀軟膏、0.3%~0.5%鬼臼毒素霜等。

預後

傳染性軟疣目前可治癒,經過是有效且規範的治療,能夠減輕甚至消除傳染性軟疣皮損症狀,並且避免後遺症的發生,維持正常的生活質量。

能否治癒

傳染性軟疣為感染性疾病,能治癒。

能活多久

傳染性軟疣病人如果護理得當、治療及時、皮損治療良好,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複診

傳染性軟疣多在治療後兩周後複診,恢復良好可不用包紮。

飲食

飲食調理
  • 本病與飲食關係不大,但禁忌辛辣和油膩的食物,忌吃海鮮,不吃過涼和過熱的食物。
  • 禁菸酒,注意營養和水分的補充,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
  • 多進食增強免疫功能的食物。

照護

傳染性軟疣病人的護理以促進病人皮膚恢復正常為目標,避免留下疤痕,還需注意避免發生感染,或者在感染發生時能被及時發現和處理等。

日常護理
  • 注意患處清潔、乾燥,避免沾水,以防感染。
  • 在患病期間不要搓揉皮膚,洗澡時不能用搓澡巾。
  • 衣物、被褥及洗浴用品應專人專用,且定期清潔。
  • 適當運動,提高身體免疫力,減少病毒入侵機會。
  • 患病後病人衣物需要與家人分開洗滌,並進行消毒,如曝曬或者煮沸。
特殊注意事項
  • 注意皮疹的大小、質地、形態、顏色、數量及有無破潰、感染的發生。
  • 若治療後有新的皮疹出現,要再次到醫院處理,直到治癒為止。

預防

由於傳染性軟疣病因明確,目前已有特異而有效的預防方法,另外還需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對預防疾病發生或避免疾病進一步加重也大有益處。

初期篩檢

對於傳染性軟疣高危人群,如兒童、性活躍人群和免疫缺陷者,應及早進行疾病的篩檢。對於高危人群應詢問病人有無傳染性軟疣病人接觸史等。若有傳染性軟疣接觸史,應該重點排查。

預防措施
  • 養成合理的衛生習慣,不與他人共用清潔用品,避免到公共浴室洗浴。
  • 經常運動,提高免疫力,爭取每周至少5天、每天30分鐘以上的中等量運動。
  • 杜絕不潔性交及其它同性性行為。
  • 避免與病人發生直接皮膚接觸,減少間接感染的機會。
  • 不要觸摸及撓抓破損皮膚,發現皮損後及時治療,避免發生傳染。
  • 用手觸摸皮損後需要注意手衛生,進行清洗,保持雙手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