蟯蟲病
概述
蟯蟲病是由蠕形住腸線蟲(又稱蟯蟲)寄生於人體腸道而引起的傳染病,又稱腸線蟲病,遍及世界各地,一般蟯蟲感染率城市高於農村,兒童高於成人,以集體生活的兒童感染為高。臨床以夜間肛門周圍及會陰部搔癢,並見到蟯蟲為特徵。
- 就診科別:
- 兒科、感染科
- 英文名稱:
- Enterobiasis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坐骨直腸窩膿腫
- 治療周期:
- 短期治療
- 臨床症狀:
- 肛門周圍、會陰部搔癢
- 好發人群:
- 兒童
- 常用藥物:
- Albendazole 、 Mebendazole 、噻嘧啶
- 常用檢查:
- 成蟲檢查
病因
蟯蟲病主要是蠕形住腸線蟲寄生於人體腸道併發育為成蟲,成蟲主要寄生於人體回盲部,頭部附著在腸黏膜或刺入黏膜深層,吸取營養,並可吞食腸內容物,蟲卵在肛門周圍孵化,幼蟲從肛門逆行入腸內而感染。
蟯蟲是一種細小的白色線蟲,寄生於人體腸道,雌蟲所產的卵可對皮膚產生刺激,引起局部搔癢,常因搔抓的手指黏有蟲卵進入消化道。
居住擁擠、環境衛生較差,或機體抵抗力、免疫力低下時可誘發本病。
蟯蟲病遍及世界各地,一般蟯蟲感染率城市高於農村,兒童高於成人,以集體生活的兒童感染為高。
異體感染
通過被蟯蟲卵污染的食品、玩具和異物等經口感染,也可由鼻吸入飛揚在空氣中的蟯蟲卵又吞入消化道而感染。
自身感染
患兒用手在肛門附近搔抓,蟯蟲卵污染手,而後再經口感染。若蟲卵在肛門口孵出,幼蟲可經肛門逆行進入大腸發育為成蟲,此時為逆行感染途徑。
人對本病普遍易感,但以兒童感染率高,有家庭聚集性。
症狀
蟯蟲病主要表現為肛周與會陰部搔癢,夜間尤甚。患兒常有睡眠不安、夜驚等表現,有時可有食欲不振、腹痛等消化道症狀。輕度感染者一般無症狀。
- 兒童病人常有睡眠不安、夜驚、反覆哭鬧、磨牙等表現,由於奇癢難忍,熟睡時常不自覺地搔抓,可引起繼發性抓痕、血痂,甚至引發感染,病久者局部可出現濕疹樣變化。
- 蟯蟲在腸內寄生的機械性刺激,可反射性引起神經和胃腸功能失調,使病人出現食慾缺乏、腹痛、噁心等消化道症狀。
- 蟯蟲偶爾可侵入肛門周圍皮下組織,引起肛門周圍搔癢,夜間尤甚。
- 如果蟯蟲從肛門轉移到陰道、輸卵管,可引起陰道炎、輸卵管炎或腹膜炎,並導致外陰搔癢。
- 蟯蟲侵入尿道,可出現急尿、頻尿、尿痛等刺激症狀。
急、慢性闌尾炎
蟯蟲如果鑽入闌尾,可引起急、慢性闌尾炎,甚至發生穿孔。
肛周膿腫
蟯蟲偶爾可侵入肛門周圍皮下組織,導致肛周膿腫、肛門瘺管或肉芽腫形成。
女性生殖道感染
如果病人未及時治療,蟯蟲可從肛門轉移到陰道、子宮、輸卵管等處,引發陰道炎、輸卵管炎、子宮內膜炎等女性生殖道感染。
看醫
當病人被蟯蟲寄生於人體腸道時,極易感染蟯蟲病,主要症狀為肛門周圍和會陰部搔癢。當出現上述症狀時,病人應及時就診、排蟲。
- 若肛門周圍和會陰部搔癢劇烈,應及時就診。
- 兒童病人常有睡眠不安、夜驚、磨牙等表現,有時有食慾缺乏、腹痛、噁心等消化道症狀,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感染科就診。
- 兒童病人應到兒科就診。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肛門周圍和會陰部搔癢、兒童出現睡眠不安、夜驚、磨牙等)
- 上述症狀持續多久了?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 其他家庭成員是否有類似症狀?
- 家庭衛生狀況是否較好?
成蟲檢查
根據雌蟲的生活習性,於病人入睡後1~3小時,可在其肛門、會陰、內衣等處找到成蟲,反覆檢查多可確診。
蟲卵檢查
最常用棉棒扶子法及透明膠紙黏貼法,一般於清晨檢查,連續檢查3~5次,檢出率時接近100%。
- 凡有肛門周圍及會陰部搔癢者均應考慮蟯蟲病。
- 家庭內曾有蟯蟲感染病例的疑似異位損害病人,也應想到蟯蟲病的可能,查到成蟲或蟲卵可確診。
肛周濕疹
肛周濕疹專指發生於肛門周圍皮膚的一種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是濕疹的一種類型。病變多局限於肛門口及其周圍皮膚,但也有累及臀部、會陰及陰囊等處,臨床上具有多形性皮損、明顯滲出傾向、反覆發作、病程不定、經久不愈及易復發等特點。病人具有過敏體質是主要致病因素。
尿布皮膚炎
尿布皮膚炎是發生在嬰幼兒尿布遮蓋部位的炎症性皮膚病。糞便中的氨生成菌在濕尿布上分解尿而產生氨,因氨的刺激而發病。臨床表現為嬰兒外陰部、臀部包尿布區發生的紅斑、丘疹,有時可蔓延至下腹及股:嚴重者可形成淺潰瘍。根據發生於1~4個月的嬰兒、發生部位、有不潔尿布接觸史、祛因後可速愈,可以診斷,與蟲卵感染無關。
治療
蟯蟲病病人一般採用驅蟯蟲治療,可快速有效地達到治癒效果,由於感染途徑和生活習慣的特殊性,治療需重複1~2次。
口服藥物
Albendazole
Albendazole 頓服,隔两週重複一次。
Mebendazole
主要是抑制蟲體攝入葡萄糖,治癒率達95%以上。
噻嘧啶(抗蟲靈)
噻嘧啶為廣效性驅蟲藥,通過抑制蟲體膽鹼脂酶,達到驅蟲作用。
外用藥物
便後和睡前用溫水洗淨肛門,再用含百部浸膏和甲紫的蟯蟲軟膏通過細管擠入肛門內,可阻止蟯蟲產卵,達到止癢及減少自身感染目的;也可將2%氯化氨基汞(白降汞)或氧化鋅軟膏塗於肛周皮膚上。
蟯蟲病以藥物治療為主,無需手術治療。
預後
蟯蟲病病人及時治療,一般預後良好,一般不會影響生命,但重複感染者則需多次治療。
蟯蟲病一般能治癒。
蟯蟲病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蟯蟲病輕度病人治療後一週內複診一次;重複感染者出現肛門搔癢等臨床症狀時應及時就診。
飲食
蟯蟲病人日常應注意儘量少吃、不吃生冷或刺激性食物,避免加重病情,以清涼解毒的食物為主,益於機體恢復。
- 出現搔癢的病人宜吃莧菜、白菜、芥菜、芋艿、海帶等,莧菜具有祛濕功效;此外,搔癢嚴重時忌海鮮及刺激、致敏食物,加重病情。
- 宜選擇涼血解毒的食物,如綠豆、粳米、黃瓜、苦瓜、馬齒莧等。
- 忌吃生冷的食物,生冷食物可能含寄生蟲,避免再次感染蟯蟲病。
- 忌蔥、蒜、姜、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此類食物生內熱,且過度食用易加重病情。
照護
蟯蟲病病人的護理應促進病人及時得到治療,及時排蟲,使機體儘快得到復健。
- 每天用清水清洗肛門、會陰,儘量不用手抓搔肛門,以防感染。
- 病人被褥及內衣褲應勤洗勤換,並將其用開水洗燙,以殺滅蟲卵。
預防
蟯蟲病有效的預防方法主要是通過培養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飲食習慣,此類疾病注重培養個人防護意識。
- 家長、老師、保育員要充分學習相關疾病,教育兒童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飯前洗手,勤剪指甲,不吸吮手指等;勤換洗內褲、被褥;幼稚園住宿期間一定要分鋪,床位間保持距離。
- 幼稚園及家裡的衣服、玩具、食器等,家長及幼稚園老師必須定期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