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香港腳

概述

香港腳是癬病中最常見的淺部真菌病,按主要的臨床表現可分為水泡鱗屑型、浸漬糜爛型及角化過度型。足趾間會出現脫皮、浸漬、糜爛,或者腳側出現許多水泡。多見於喜歡穿不透氣鞋子的病人,如果不治療可以引起其他部位的感染,比如手癬、甲癬、股癬等。本病可以口服藥物治療,也可以局部外用藥物治療,療程1~2個月左右,一般可以治好,但是容易復發。

就診科別:
皮膚科
英文名稱:
tinea pedis
疾病別稱:
足癬、香港腳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淋巴管炎、丹毒、蜂窩性組織炎
治療周期:
1~2個月
臨床症狀:
搔癢、脫皮、糜爛、滲液
好發人群:
足部出汗多者、免疫力低下者
常用藥物:
Itraconazole 、 Terbinafine 、 Miconazole 、 Econazole
常用檢查:
真菌鏡檢、真菌培養
疾病分類

水泡鱗屑型

好發生在趾間、足跖及足側,皮損起初為針尖大小的深在水泡,皰液清、壁厚且發亮,不易破潰,水泡散在或群集,可融合成多房性大皰。

浸漬糜爛型

多發生在趾縫,尤以第3~4和4~5趾間多見,多見於足部多汗、浸水以及長期穿膠鞋者,夏季多發。

角化過度型

好發在掌跖部和足跟,皮損處乾燥,角質明顯增厚,一般無明顯的搔癢。

病因

香港腳可在人與人之間直接或間接傳染,主要是由於足底及趾間皮膚潮濕、多汗,為致病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繁殖環境。而且足底缺乏皮脂腺,沒有足夠的不飽和脂肪酸以抑制癬菌生長。此外,香港腳的發生和個人的多汗程度及免疫力的強弱等因素有關。

主要病因

香港腳主要由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石膏樣小孢子菌以及絮狀表皮癬菌等感染引起,其中紅色毛癬菌約占50%~90%。本病主要通過接觸傳染,如用手搔抓患癬部位或與病人共用鞋襪、浴巾以及腳盆等是主要的傳播途徑。腳部容易出汗或者穿不透氣的鞋子也易發生香港腳。

誘發因素

出汗多

足部長期浸漬在汗液中,真菌容易滋生,從而出現香港腳。

免疫力低下

病人體質較弱,容易受到真菌的感染而出現香港腳。

流行病學
  • 香港腳是常見的淺部真菌病,患病率可達0.2%~0.5%,一般可以治好,治癒率在80%左右,但是容易復發。
  • 夏秋季節發病率高,常常表現為夏重冬輕或者夏發冬愈。好發於成年人,經常累及雙側,或者由一側傳播至對側。
  • 不論南方、北方還是男女老少,人人都有可能發病,90%的發病者為18~35歲的青壯年,與運動量大、出汗多、足部潮濕有關係。
傳播途徑

接觸傳染,比如與家人共用洗腳盆、擦腳巾等,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而傳染給家人。

好發人群
  • 腳部易出汗而又不注意腳部清潔衛生的人。
  • 體質差、免疫力弱的病人。

症狀

香港腳主要症狀是局部皮膚起水泡、趾間浸漬、糜爛以及滲出,或出現脫屑,發生裂口,伴有搔癢等症狀。三種類型的具體症狀不太一樣,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典型症狀

水泡鱗屑型香港腳

足底及趾間皮膚有厚壁的、不易破潰的水泡,往往聚集成群,相鄰的可以融合成大皰。水泡發癢,抓破的水泡形成的潰瘍可呈蜂窩狀,有時因繼發細菌性感染而成周圍有紅暈的膿皰,或併發丹毒或淋巴管炎。水泡經數天後乾涸,呈現領圈狀脫屑。病情穩定時以脫屑為主,搔癢明顯。

浸漬糜爛型香港腳

趾間皮膚因浸漬而有腐爛、發白的鱗屑,常因劇癢而被病人搓擦,露出潮紅的糜爛面,容易併發淋巴管炎、丹毒或蜂窩性組織炎等繼發性感染。除了趾間皮膚糜爛外,附近皮膚也可出現糜爛、脫屑或水泡。

角化過度型香港腳

足底炎症表現不明顯,主要是角質層瀰漫增厚,表面粗糙脫屑,紋理加深,皮膚溝紋處容易發生裂口而疼痛。

其他症狀

香港腳炎症反應明顯時可引發癬菌疹,可以表現為濕疹、多形性紅斑或者丹毒樣紅斑,出現於腿部等處。如果合併細菌感染沒有及時治療,則可能會出現淋巴管炎、丹毒及蜂窩性組織炎等。

併發症

淋巴管炎

俗稱」紅線」,是因為致病細菌從破損的皮膚侵入淋巴管而引起的炎症。

丹毒

是一種比較嚴重的急性炎症,它是由於B型溶血性鏈球菌經破損皮膚入侵中型或細小淋巴管,引起皮膚及皮下組織內的淋巴管,及其他周圍軟組織的炎症,足癬易導致丹毒反覆發作。

蜂窩性組織炎

足癬可併發蜂窩性組織炎,一般是由於繼發溶血性鏈球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而引起。

癬菌疹

是足癬常見的併發症之一,足癬的皮膚癬菌進入血循環到達皮膚,誘髮癬菌疹的出現。

看醫

香港腳可影響病人身體健康以及生活節奏,若症狀嚴重,如搔癢劇烈、趾間脫皮、出現透明水泡或持續不愈等,病人應及時就醫治療。

就醫指征
  • 如果足部明顯開裂,或有明顯的搔癢的病人,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在醫生指導下給予相應的治療。
  • 足部、小腿出現明顯的紅腫、疼痛、發熱、搔癢者,也應該及時前往醫院檢查。
就診科別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皮膚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香港腳是剛出現的,還是出現一段時間了?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搔癢、脫皮、水泡、滲出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足部或小腿疼痛、紅腫、發熱等症狀)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 之前有沒有得過香港腳?
  • 最近運動量是不是過大,腳里出汗比較多?
需要做的檢查

臨床檢查

經專業醫生觀察病人腳部有無皮膚脫皮、潰爛、滲液、水泡等表現,詢問病人有無搔癢及其他症狀,判斷疾病。

真菌鏡

真菌鏡是診斷香港腳較為常用的一種方法,能夠快速的診斷出香港腳。

真菌培養

確診香港腳之後可做真菌培養,能夠具體明確感染的真菌類型,從而針對性藥物治療,得出結果通常需2週左右。

診斷標準
  • 香港腳臨床表現為趾間或足底部位的水泡、浸漬或皸裂、角化、鱗屑性皮疹;伴搔癢、燒灼感;繼發感染可出現膿皰、疼痛。
  • 真菌鏡檢或培養結果為陽性。
鑑別診斷

濕疹

濕疹是屬於遲發性變態反應性疾病,本質上屬於過敏性疾病,而香港腳是指真菌感染,屬於真菌感染性疾病,通過真菌檢查可以鑑別。

汗皰疹

汗皰疹通常發生在手心、腳心部位以及指趾部位,而香港腳多發生在雙足背、足底、足趾間,可以此鑑別。

掌跖膿皰病

掌跖膿皰病是手掌、足跖反覆發作的紅斑上出現無菌性的小膿皰,可伴角化和脫屑,病因不清楚。而香港腳是由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石膏樣小孢子菌以及絮狀表皮癬菌等感染引起的,可以通過接觸傳染,通過真菌檢查可以鑑別。

接觸性皮膚炎

接觸性皮膚炎也屬於過敏性疾病,而香港腳是真菌感染,具體鑑別可以通過臨床表現及真菌鏡檢。

治療

香港腳的治療主要包括口服以及局部外用抗真菌藥物治療,但是以外用藥物治療為主,效果不理想者才考慮系統藥物治療。繼發細菌感染時應用抗生素治療,引發過敏時應用抗過敏藥物。

治療周期
本病的治療療程一般需要1~2個月。
藥物治療

口服藥物

遵醫囑或者按照說明書口服 Itraconazole 或 Terbinafine ,療程為2~4週。香港腳繼發細菌感染時應用抗生素,同時局部用0.1%依沙吖啶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濕敷。引發癬菌疹時,應在積極治療活動性病灶的同時,給予抗過敏藥物。

外用藥物

常用的抗真菌外用藥包括各種溶液、酊劑、霜劑及軟膏,鱗屑角化顯著時可擦複方水楊酸軟膏等,可於熱水泡腳並去除厚屑後再塗擦,其他的外用藥物還有克霉唑、 Econazole 、 Miconazole 、聯苯卡唑、 Terbinafine 霜、十一烯酸各種製劑及10%冰醋酸等。

手術治療

本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預後

如果及時明確診斷、積極治療,香港腳可以治癒,療程為1~2個月左右。但香港腳極易復發,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香港腳的再次發生,如果併發丹毒或者蜂窩性組織炎,病情比較嚴重,治癒時間較長。

能否治癒

積極給予相應的治療,本病可以治癒。

能活多久

香港腳病人如果診斷明確、治療及時,病情控制良好,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複診

香港腳病人複查並沒有嚴格的規定時間,可以根據自己的病情以及醫生的醫囑定期進行複查。

飲食

香港腳病人應該注意飲食多樣化,注意加強營養,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及免疫力,多吃富有維他命、蛋白質等食物,避免進食刺激性以及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

飲食調理
  • 香港腳病人應該避免進食刺激性及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辣椒、火鍋、飲酒等。
  • 建議吃有營養、富含蛋白質及維他命的食物,如雞蛋、牛奶、牛肉及新鮮的水果、蔬菜,也可以榨成水果汁、蔬菜汁飲用。

照護

香港腳病人的護理的目標是促進病情儘快恢復,搔癢、滲出、糜爛等症狀減輕,還需避免繼發細菌感染或在細菌感染發生時能被及時發現和處理等。

日常護理

用藥指導

了解各類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遵照醫生的醫囑正確服用。

生活管理

平時注意穿透氣性好的鞋子,勤洗腳、換洗襪子,保持腳部的清潔、乾燥。

運動

可以適量的運動,提高身體的免疫力,但是也不宜讓腳大量出汗,以免腳浸漬在汗液中導致炎症加重。

特殊注意事項
  • 香港腳尚未治癒前禁用糖皮質類固醇,因為該藥物可抑制免疫功能,容易加重真菌感染。
  • 自覺搔癢嚴重時,不要過度搔抓患處,否則容易加重感染。
  • 去公共場所應該做好防護,避免交叉感染,也要注意不要與家人共用洗腳盆。

預防

香港腳屬於真菌感染性疾病,可以預防,從平時的生活、飲食習慣入手,也要防止交叉感染。

初期篩檢

香港腳篩檢的年齡和頻率

香港腳的發病以18~35歲的青壯年多見,發現症狀時就要及時去醫院檢查,並且根據醫生的醫囑定時複查。小孩比較少見,但是出現明顯的症狀時也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香港腳篩檢的方法

可以採取真菌直接鏡檢及培養的方法,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發現真菌菌絲和孢子菌即可判斷為陽性。

預防措施
  • 經常洗腳,還要經常洗鞋子和襪子,保持清潔衛生,保持腳縫之間的乾燥、通風,要經常換襪子,穿透氣性比較好的鞋子。
  • 對於反覆發作的趾間型香港腳,可以考慮穿五指襪進行預防,並且要避免共用拖鞋、泡腳盆、毛巾等生活用品,避免引起交叉傳染。
  • 飲食方面要儘量少飲刺激性飲料,像濃茶、咖啡、酒等,這些可以刺激汗腺分泌,給表皮真菌感染提供了有利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