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膽囊癌

概述

膽囊癌是起源於膽囊黏膜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是膽道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約占膽道惡性腫瘤的70%以上,其發病部位位於膽囊,依據腫瘤起源於膽囊的解剖部位不同,包括膽囊底部、體部、頸部和膽囊管等部位膽囊癌,其以膽囊及頸部、體部發病更為多見。

就診科別:
肝膽外科
英文名稱:
Carcinoma of gallbladder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腹膜炎、膽囊炎、膽囊穿孔
治療周期:
4~6週
臨床症狀:
腹痛、腹塊、黃疸
好發人群:
膽結石家族史人群、膽囊癌家族史人群
常用藥物:
龍膽瀉肝湯、生胃酮、阿托品
常用檢查:
抽血檢查、超音波檢查、切片檢查病理檢查、多排螺旋CT
疾病分類
  • 膽囊癌根據大體形態分型,一般可分為腫塊型、浸潤型、膠質型、混合型。根據組織學分型分為腺癌、未分化癌、腺鱗癌和鱗癌,其中腺癌約占71%~90%。腺癌又分為硬化型腺癌、乳頭狀腺癌、黏液腺癌、管狀腺癌等。
  • 膽囊癌Nevin分期分為五期,第一期指癌組織僅限於黏膜內,即原位癌;第二期指癌腫侵及膽囊黏膜和肌層;第三期癌組織侵及膽囊壁全層,即黏膜層、肌層和漿膜層;第四期癌組織侵及膽囊壁全層合併周圍淋巴結轉移;Ⅴ期直接侵及肝臟、膽囊臨近臟器,或有遠處轉移。

病因

膽囊癌的主要病因是膽結石、特殊類型的膽囊病變還有遺傳性,沒有傳播途徑有膽結石家族史或膽囊癌家族史的人群易患膽囊癌,膽結石和膽囊息肉都會誘發膽囊癌的發生。

主要病因

膽結石

可繼發慢性膽囊炎,膽囊黏膜反覆的炎症刺激後,且結石越大,繼發膽囊癌的概率就越高。

特殊類型膽囊病變

如膽囊腺肌增生症,膽囊壁鈣化。

遺傳性

膽結石的形成就遺傳易感性膽固醇ATP結合盒轉運蛋白質G5/G8調控基因變異是膽結石最常見的遺傳危險因素,因此有膽結石家族史或膽囊癌家族史的人群,膽囊癌發病的風險相應增高。

胰膽管匯合異常

系一種先天性畸形,即胰管在十二指腸壁外匯合入膽總管,喪失Oddi括約肌控制功能,胰液逆流人膽囊,引起惡變,在組織學上多表現為乳頭狀癌,約10%的膽囊癌病人合併胰膽管匯合異常。

誘發因素

膽囊息肉,約60%為假性息肉,無癌變可能,少數>10mm或存在危險因素時,容易出現癌變導致膽囊癌。

流行病學

近年來我國膽囊癌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女性患病率要高於男性,且女性比男性高2~6倍。

好發人群
  • 有膽結石家族史或膽囊癌家族史的人群
  • 膽結石的形成就遺傳易感性膽固醇ATP結合盒轉運蛋白質G5/G8調控基因變異是膽結石最常見的遺傳危險因素,膽囊癌發病的風險相應增高。

症狀

膽囊癌病人多數會表現腹痛、黃疸、腹塊等典型症狀,還會出現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發熱等其他症狀,會伴隨著腹膜炎、膽囊炎、膽囊穿孔等併發症的出現。

典型症狀

腹痛

大多數的膽囊癌病人會表現出右上腹痛。

黃疸

膽囊癌病灶可能會造成阻塞,從而引起黃疸的症狀。

腹塊

膽囊癌病人的病灶較大的話就會出現右上腹的腹塊。

其他症狀

膽囊癌病人還會出現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發熱等的其他症狀。

併發症

腹膜炎

當腹膜受到膽囊癌致病因素刺激時,就會發生急性炎症反應,也就是所謂的腹膜炎,腹膜炎是一種常見的急腹症,主要表現為腹痛、腹脹、腹部壓痛、腹肌緊張和反跳痛、噁心。

膽囊炎

是由於膽囊梗阻引起的膽囊急性炎症性病變,臨床表現可有發熱、右上腹痛和壓痛,噁心、嘔吐、輕度黃疸和血白血球增多等症狀。

膽囊穿孔

是由於急性膽囊炎症或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導致膽囊壁水腫,使膽囊壁出現瀰漫性壞死,同時大量膽汁淤積於膽囊內、致使內壓升高,導致膽囊膨大並穿孔,主要表現為突然出現右上腹劇痛或絞痛,疼痛較局限,多有噁心、嘔吐等表現。

看醫

膽囊癌病人常因腹痛、可觸及的腹部腫物或者黃疸就醫,確診多為進展期或末期病變病史,影像學檢查是診斷當診斷膽囊癌最為重要的手段,診斷應與膽石、症膽囊息肉、其他消化系統腫瘤相鑑別。

就醫指征
  • 初期發現腹痛、可觸及腹部腫物的情況下需要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確診為膽囊癌時及時就醫。
  • 因為膽囊癌出現其他病變的情況應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大多數病人優先考慮去肝膽外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腹部疼痛出現多長時間了?
  • 腹部是否有腫塊?
  • 平常的飲食習慣是什麼?
  • 家族史有哪些疾病?
  • 既往有什麼病史?
需要做的檢查

抽血檢查

抽血檢查肝腎功能和腫瘤標誌物。

超音波檢查

通過超音波檢查了解腹部臟器的情況。

切片檢查病理檢查

主要依靠切片檢查病理來診斷膽囊癌。

超音波檢查

可確診疾病,且簡便無損傷。

多排螺旋CT

準確率為83%~93.3%,動態增強掃描可顯示腫塊或膽囊壁的強化,可顯示膽囊壁的侵犯程度、毗鄰臟器受累情況及淋巴結轉移情況。

診斷標準

膽囊癌病人的抽血檢查會表現出CA19-9的升高,超音波檢查、CT檢查如直接徵象膽囊壁增厚、膽囊腔內腫塊;間接徵象為膽管擴張、淋巴結腫大,合併結石,遠處肝轉移,腫瘤腹內播散、腫瘤直接侵犯以及腹水。膽囊區顯示高度強化腫塊,伴有邊界不清的腫塊或實質性軟組織塊且有較窄的低密度帶,則首先應考慮為膽囊癌。

鑑別診斷

膽石病

部分病人表現為反覆右上腹隱隱作痛,主要由結石引發炎症所致,部分病人表現為急性膽絞痛,主要是由於結石引發的膽道痙攣收縮所致,可通過影像學檢查相鑑別。

膽囊息肉樣變

一般症狀輕微,在超音波檢查膽囊時發現,會有上腹不適,噁心嘔吐等症狀表現,可通過影像學檢查相鑑別。

肝癌

多為右上腹或中上腹持續隱痛、脹痛或刺痛、食慾減退、惡嘔吐,可通過影像學檢查相鑑別。

慢性膽囊炎

膽囊癌初期和進展期與慢性膽囊炎的臨床表現基本相同,而且膽囊癌往往又伴有慢性膽囊炎,會誤認為是慢性膽囊炎而未能得以及時的診斷和治療,以至於延誤病情。超音波和CT等影像學檢查可提供鑑別診斷的依據。

急性膽囊炎

約1%的膽囊癌病人以急性膽囊炎為首發表現,其發病機制主要是由於膽囊癌伴發的膽結石在膽囊頸部形成嵌頓,或位於膽囊頸部的腫瘤阻塞膽囊管而引起急性膽囊炎的發生。此時需注意與單純的急性膽囊炎相鑑別。超音波和CT檢查可發現膽囊內腫塊或膽囊壁局部增厚,以及鄰近器官受侵犯的情況。但對於急性化膿性膽囊炎和壞疽性膽囊炎,影像學檢查可能顯示不清,對於此類情況還需依賴於術中觀察和病理檢查的結果來明確診斷。

治療

膽囊癌對放、化療均不敏感,唯有手術切除才有可能使病人獲得長期的存活或治癒,治療周期大約在4~6週。

治療周期
具體根據膽囊癌病人病情程度來決定,大約在4~6週的治療時間。
藥物治療

龍膽瀉肝湯來進行保肝退黃疸;生胃酮來進行消化道黏膜的保護;阿托品主要進行止痛和解痙攣。

手術治療

應根據病變的不同情況做不同的處理

Nevin第一期

僅做單純的膽囊切除一般都可達到根治。

Nevin第二期

如腫瘤位於髒側,因未穿透漿膜僅做膽囊切除足以達到根治。若腫瘤位於底部或肝側膽囊床,應做膽囊床旁肝組織切除,並做冰凍切片確定其切緣陰性為止。而位於膽囊管的腫瘤,因其有可能較早出現膽總管周圍、肝動脈或門靜脈旁的淋巴結轉移,應做根治性的淋巴結清掃。

Nevin第三期

必須行膽囊癌根治術。其根治範圍應在膽囊切除的基礎上,楔形切除2-3公分深的膽囊窩肝臟組織、清除肝十二指腸周圍的淋巴結。

Nevin第四期

應行擴大膽囊癌根治術。包括膽囊切除,同時做肝組織楔形廣泛切除或右肝部分切除術。若腫瘤已經侵犯到肝總管、膽總管或結腸和胃十二指腸等,則應擴大切除相應受侵臟器,並連同周圍的脂肪淋巴組織做整塊切除。

NevinⅤ期

已經無法根治性切除腫瘤。若膽道梗阻,可行姑息性膽道內外引流術,以提高生活質量。

放射治療

術後放療

對於手術沒有切除乾淨的病人,進行術後的放療治療,高能射線殺死癌細胞。

轉移灶的放療

當癌發生了轉移可通過放療治療轉移灶。

姑息放療

可以用於骨轉移病人的止痛。

化學藥物治療

膽囊癌病人可使用環磷醯胺、培美曲塞、 Paclitaxel 、 Cisplatin 等化學藥物治療。

術後化療

對於手術沒有切除乾淨的病人,進行術後的化療治療,進一步殺死癌細胞。

轉移灶的化療

當癌發生了轉移可通過化療治療。

姑息化療

可幫助縮小或減緩腫瘤的生長。

預後

膽囊癌一旦已確診,預後大多不佳,特別是NevinⅣ、Ⅴ期的預後極差,若不積極治療,其中位生存期僅為3~6個月。

能否治癒

膽囊癌病人很難完全治癒。

能活多久

膽囊癌病人5年生存率難以突破5%~10%,80%的終末期病人生存期不超過1年。

後遺症

膽囊癌病人一般沒有相關後遺症的發生。

複診

膽囊癌病人術後一般要求病人每一個月進行複查,複查肝功能、腎功能、腫瘤標誌物及腹部彩色都卜勒超音波檢查等。

飲食

給予膽囊癌病人高蛋白、高維他命、高纖維素、低脂的食物,採取少食多餐的方式,少吃油膩、刺激的食物。

飲食調理
  • 適量給病人給予高生物價蛋白,如豆製品、魚蝦類、瘦肉等。
  • 給病人進食食物纖維高的的食物,如綠葉蔬菜、蘿蔔、豆類、水果等。
  • 忌病人暴飲暴食,要少量多餐,少食油煎、油炸食物。

照護

膽囊癌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可進行適當的運動,時刻監測術後創口的癒合情況,保持愉悅的心情,避免產生不良的情緒,也要注意病人治療後產生的不良反應,出現異常要及時的治療。

日常護理

膽囊癌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身體的不適,如果發生了不適要儘早與護理人員溝通,不要熬夜,保證休息時間和睡眠時間的充足,也可適當進行運動,比如飯後散步等。

心理護理

膽囊癌病人患有疾病會有過多的擔心與焦慮,家屬應該與病人進行多的交流,鼓勵病人樹立治療的信心,使病人保持愉悅的心情。

特殊注意事項

膽囊癌病人接受其他輔助治療後應注意相關不良反應或併發症的發生,加強高危因素預防。

預防

對膽囊癌的預防要做到初期篩檢,如普通常人可進行每年一次的體檢,早發現、早治療,保持健康的體重,飲食要合理科學,平常多進行適當的運動。

初期篩檢

普通常人可每年進行一次體檢,出現腹痛、黃疸等症狀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

預防措施

膽囊癌預後極差。為此,未能達到先期預防,國內專家基本達成共識,建議對以下情況均應早行膽囊切除術,即大於3.0公分的膽結石;膽囊壁有不均勻鈣化的膽囊炎或瓷性膽囊;膽囊息肉大於1.0公分,膽囊息肉合併膽結石、膽囊炎;膽囊腺肌增生症合併膽結石、膽囊炎;胰膽管匯合異常合併膽囊占位性病變;膽結石合併糖尿病。以此可降低發生此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