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小兒胃炎

概述

小兒胃炎是指由各種物理性、化學性或生物性有害因子引起的胃黏膜或胃壁炎性改變的一種疾病。輕者僅有食欲不振、腹痛、噁心、嘔吐,嚴重者可出現嘔血、黑便、脫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失調。小兒胃炎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其治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就診科別:
兒科
英文名稱:
Children gastritis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消化性潰瘍、上消化道出血、急性穿孔
治療周期:
短期或長期間歇性治療
臨床症狀:
腹痛、噁心、嘔吐
好發人群:
有幽門桿菌感染史的兒童、長期服用阿斯匹靈等藥物的兒童、有不良飲食習慣的兒童、長期精神緊張的兒童
常用藥物:
Cimetidine 、 Domperidone
常用檢查:
胃鏡檢查、幽門桿菌檢測
疾病分類

急性胃炎

多急性起病,嘔吐嚴重者可引起脫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失調,失血量多者可出現休克表現,有細菌感染者常伴有發熱等全身中毒症狀。

慢性胃炎

反覆腹痛是小兒就診的常見原因,年長兒多可指出上腹痛,幼兒及學齡前兒童多指臍周不適。

病因

急性胃炎是物理、化學、生物性有害因子等作用於胃黏膜引起的急性炎症。慢性胃炎是有害因子長期反覆作用於胃黏膜,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病變,兩者的病因有所不同。

主要病因

急性胃炎

多為繼發性,可由嚴重感染、休克、缺血、缺氧、顱內損傷、嚴重燒傷、呼吸衰竭和其它危重疾病所致的應激反應引起。誤服毒性物質和腐蝕劑,攝入由細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服用對胃黏膜有損害的藥物,如阿斯匹靈等非類固醇類抗炎藥、食物過敏、胃內異物等各種因素所致的變態反應等,均能引起胃黏膜的急性炎症。

慢性胃炎

有害因子長期反覆作用於胃黏膜引起損傷的結果,小兒慢性胃炎中以表淺性胃炎最常見,約占90%~95%,萎縮性胃炎極少。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感染

幽門桿菌所致的胃內感染是胃炎的主要病因,在活動性、重度胃炎中Hp檢出率很高,慢性胃炎亦有家族聚集傾向也表明了Hp在家族成員間的傳播。

膽汁逆流

各種原因引起胃腸道動力異常,胃竇內容物滯留或十二指腸胃逆流,逆流的膽鹽刺激減低了胃黏膜對離子通透的屏障功能,使得胃液中氫離子得以反彌散進入胃黏膜引起炎症。

長期服用刺激性食物和藥物

如粗糙、過硬、過冷、過熱、辛辣的食品,經常暴飲、暴食、飲濃茶、咖啡,服用阿斯匹靈等非類固醇抗炎藥及類固醇激素類藥物。

全身慢性疾病影響

如慢性腎炎、尿毒症、重症糖尿病、肝膽系統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

誘發因素
  • 近期有急性嚴重感染、中毒、創傷。
  • 誤服強酸、強鹼及其他腐蝕劑或毒性物質等。
  • 不良的飲食習慣,經常濃茶等刺激性調味品,有無食用粗糙、難以消化的食物。
  • 持續精神緊張、壓力過大,可使消化道激素分泌異常。
  • 對牛奶或其他奶製品過敏等。
流行病學

小兒胃炎在我國呈逐步增多的趨勢,是小兒消化系統疾病的多發病。

好發人群
  • 有幽門桿菌感染史的兒童。
  • 長期服用阿斯匹靈等藥物的兒童。
  • 有不良飲食習慣的兒童。
  • 長期精神緊張的兒童。

症狀

小兒胃炎以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為主要特徵,有些患兒還常有嘔血、黑便、脫水等症狀。而且胃炎類型不同,其表現也有差異。

典型症狀

急性胃炎

多急性起病,大都有比較明顯的致病因素。常有上腹痛、噁心、噯氣、嘔吐和食慾減退等,其臨床表現常輕重不等。由藥物和應激因素引起的胃炎,常僅表現為嘔血和黑便,一般為少量,呈間歇性,可自止,但也可發生大出血。可伴有脫水、電解質不平衡、休克。細菌感染者伴全身中毒症狀或伴急性腸炎。

慢性胃炎

小兒慢性胃炎的臨床表現並無特異性,且年齡越小,症狀愈不典型。絕大多數表現為反覆發作上腹部或臍周疼痛,部分患兒部位不固定,經常出現於進食過程中或飯後,輕者為間歇性隱痛或鈍痛,嚴重者為劇烈絞痛,往往伴有嘔吐。其他症狀包括進食後上腹飽脹、噁心、厭食伴反酸、暖氣等,嘔血、黑便少見。常因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引起症狀或使症狀加重。出血也是其症狀之一,尤其合併糜爛,可以反覆小量出血,亦可為大出血。小嬰兒還可表現為慢性腹瀉和營養不良。檢查時上腹部可有壓痛,亦可無明顯體徵,少數患兒有消瘦、貧血。

併發症

休克

患兒出現嘔吐,導致胃內容物大量排出,可能會出現脫水,甚至休克的症狀。

貧血

小兒慢性胃炎導致胃黏膜出血,從而引發貧血。

看醫

小兒胃炎如沒有及時干預治療,往往會影響孩子的飲食,甚至導致兒童出現脫水、電解質不平衡等。所以當孩子有胃炎症狀以後,要及時就醫診治。

就醫指征
  • 小兒突發上腹部疼痛伴噁心、嘔吐等症狀,應考慮急性胃炎發作可能,需要及時就醫。
  • 小兒長期上腹部不適,伴噁心、食慾減退、反酸、消瘦等症狀,應考慮慢性胃炎可能,也應及時就醫。
就診科別

小兒胃炎一般優先選擇兒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因為什麼來就診?
  • 嘔吐、腹痛發生的時間?
  • 喜歡什麼飲食?
  • 有沒有嘔血、黑便等症狀?
  • 是否經過治療?
  • 近期是否服用過什麼藥物?
需要做的檢查

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為最有價值、安全、可靠的診斷手段。可直接觀察胃黏膜病變及其程度,可見黏膜廣泛充血、水腫、糜爛、出血,有時可見黏膜表面的黏液斑或逆流的膽汁。Hp感染胃炎時,還可見到胃黏膜微小結節形成(又稱胃竇小結節或淋巴球樣小結節增生),同時可取病變部位組織進行幽門桿菌和病理學檢查。

幽門桿菌相關的幾種檢查

胃黏膜組織切片染色與培養

Hp培養需在微氧環境下用特殊培養基進行,3~5天可出結果,是最準確的診斷方法。

尿素酶試驗

尿素酶試劑中含有尿素和酚紅,Hp產生的酶可分解其中的尿素產生氨,後者使試劑中的pH值上升,從而使酚紅由棕黃色變成紅色。將切片檢查胃黏膜放入上述試劑(濾紙片)中,如胃黏膜含有Hp則試劑變為紅色,此法快速、簡單,特異性和敏感性可達90%以上。

血清學檢測抗Hp抗體

但是IgM抗體可在清除了Hp幾個月後仍保持陽性,限制了其診斷意義。

核素標記尿素呼吸試驗

讓患兒口服一定量同位素13C標記的尿素,如果患兒消化道內含有Hp,則Hp產生的尿素酶可將尿素分解產生CO2,由肺呼出。通過測定呼出氣體中13C含量即可判斷胃內Hp感染程度,其特異性和敏感性均達90%以上。

診斷標準

小兒胃炎根據症狀、體徵以及輔助檢查可以確診,具體診斷依據如下:

症狀

反覆發作、無規律的腹痛、厭食、噁心、嘔吐、腹脹、反酸、噯氣等症狀,胃黏膜糜爛出血者可有嘔血、黑便。

體徵

部分患兒有腹上區或臍周輕壓痛。

輔助檢查

胃鏡檢查可見黏膜廣泛充血、水腫、糜爛、出血,有時可見黏膜表面的黏液斑或逆流的膽汁,幽門桿菌相關的幾種檢查結果陽性。

鑑別診斷

腸蛔蟲症

常有不固定腹痛、偏食、異食癖、噁心、嘔吐等消化功能失調症狀,有時出現全身過敏症狀,驅蟲治療有效等可協助診斷,有吐、排蟲史,糞便查找蟲卵可以確診,小兒胃炎糞便檢查中無法檢出蟲卵。

腸痙攣

嬰兒多見,可出現反覆發作的陣發性腹痛,腹部無異常體徵,排氣、排便後可緩解。而小兒胃炎症狀為反覆發作、無規律性的腹痛,疼經痛常出現於進食過程中或飯後,排氣、排便後也無緩解。

治療

小兒胃炎的治療原則是去除病因,積極治療原發病,避免服用一切刺激性食物和藥物,及時糾正水、電解質不平衡,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規律,並進行藥物干預治療。

治療周期
小兒急性胃炎需短期治療,慢性胃炎需要長期間歇性治療。
一般治療

去除誘發因素

胃炎治療應首先去除原發因素。如果由藥物引起,儘快停用相關藥物;針對感染因素,行抗感染治療;如吞食圭物或腐蝕性物質,應進行洗胃等。

對症支持治療

若患兒嚴重嘔吐,並出現脫水、電解質不平衡、休克等症狀,儘快行輸液等支持治療;若合併嚴重出血,給予輸血治療。

藥物治療

Cimetidine

可直接抑制組織胺、阻滯乙醯膽鹼分泌,達到抑酸和加速潰瘍癒合的目的,常見的有腹瀉、噁心、嘔吐、腹脹、便秘、口苦、口乾、血清氨基轉移酶輕度升高等不良反應。

Domperidone

應用這種藥物起到增加胃動力,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藥物過量可能會導致神經方面的副作用。

抗生素

如克拉黴素、替硝唑藥物等。克拉黴素具有較好的穩定性以及吸收性,對小兒胃炎疾病的治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克拉黴素在病人體內的抗HP效果較好,能夠有效穩定病人的病情,還可以緩解病人的臨床症狀。替硝唑是一種硝基咪唑類藥物,其耐受性較強,能夠有效的抑制氧化酶,具有較好的抗菌活性,不良反應較小,。通過採用替硝唑治療小兒胃炎病人,能夠有效緩解病人臨床症狀。

手術治療

如果小兒胃炎導致大量的嘔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的情況,在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下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預後

小兒胃炎需要初期合理的治療,通常情況下大多數患兒的胃炎可以得到治癒,預後一般較好。

能否治癒

小兒胃炎經過積極規範治療可治癒。

能活多久

小兒胃炎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飲食

小兒胃炎的飲食調理主要是採用定時、定量,避免服用刺激性食品和對胃黏膜有損害的藥物為指導原則,保證病人的營養需求。

飲食調理
  • 飲食定時、定量,平時應該做到葷素搭配、營養均衡,多食用雞蛋、雞肉、魚肉等易消化、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
  • 避免食用刺激性、對胃黏膜有損害的食物和藥物,如辣椒、麻椒、大蒜、冰淇淋等,避免飲用碳酸飲料。

照護

小兒胃炎的護理以促進病人消化功能好轉為主,要注意患兒的飲食和口腔衛生,避免腹部受涼,以預防胃炎反覆發作。

日常護理
  • 家長要幫助患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飯後注意洗手。
  • 天氣變冷時要注意為孩子添加衣物,防止腹部受涼。
  • 緩解孩子不良情緒,保持心情愉悅,避免緊張。

預防

由於小兒胃炎很大一部分和飲食、陳舊觀念等密切相關,所以飲食恰當以及摒棄不良的陳舊觀念對於預防胃炎尤為重要。

預防措施
  • 家長摒棄「越胖越健康」的陳舊觀念,讓兒童做到飲食有節,切記暴飲暴食。
  • 家長患有幽門桿菌感染後要及時的進行治療,並且推薦分餐制,以預防交叉感染。
  • 初期去除各種誘發或加重胃炎的原因,避免精神過度緊張、疲勞,減少壓力,注意休息,保證睡眠,加強鍛煉。
  • 改善不良飲食習慣,定時定量,少食辛辣刺激的食品,注意營養搭配。
  • 注意氣候變化,防止受涼。
  • 積極治療口腔、鼻咽部慢性感染灶,少用對胃黏膜有刺激的藥物。
  • 大人不可口對口餵哺小孩,要堅持口腔清潔衛生,勤刷牙,清除藏在牙垢中的幽門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