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小兒鼻炎

概述

小兒鼻炎是常見病,是指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組織的炎症,主要與感染、慢性疾病、過敏、精神以及藥物有關,孩子會出現鼻塞、咽痛、頭痛、打噴嚏等症狀,由於兒童抵抗力低,因此更易發病。小兒鼻炎如不及時治療,造成炎症加重,容易引發急性咽炎、中耳炎、喉炎、氣管炎以及支管炎氣喘等併發症,因此應及時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就診科別:
兒科、耳鼻喉科、急診科
英文名稱:
pediatricrhinitis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急性中耳炎、急性喉炎、急性咽炎、氣管炎
治療周期:
長期持續性治療
臨床症狀:
鼻塞、流鼻涕、嗅覺障礙、頭暈、頭痛
好發人群:
腺樣體肥大患兒、鼻中隔彎曲患兒、扁桃腺炎患兒
常用藥物:
Ribavirin 、 Chlorphenamine 、 Montelukast 、 Sodium Cromoglicate 、異丙托溴銨
常用檢查:
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過敏原檢測、皮膚點刺試驗
疾病分類

小兒急性鼻炎

尤其秋冬或科春季節交替,氣溫變化較大,疲勞、過累、作息時間失調,體弱、偏食、營養不平衡,腺樣體肥大的兒童更易發生。發病時小兒全身症狀相對較重,多有高熱,甚至驚劂,常出現消化道症狀,如嘔吐、腹瀉等。

小兒慢性鼻炎

局部因素為急性鼻炎的反覆發作,或未徹底治療,鼻腔及鼻竇的慢性疾病,鄰近組織的感染,鼻腔的用藥不當或過久等,全身因素如全身的慢性疾病、營養不良等,主要是間歇性、交替性鼻阻塞,鼻涕增多,常流膿鼻涕,分泌物常向後流入鼻咽部,出現咳嗽、多痰、咽部不適等症狀。

病因

小兒鼻炎病因種類繁多,主要與感染、慢性疾病、過敏、精神,以及藥物有關。其中兒童因抵抗力弱,易發病,常見的誘發因素有受涼、過勞、營養不良等。

主要病因

感染

主要是病毒感染或者在病毒感冒基礎上繼發細菌感染。

慢性疾病

鼻腔慢性疾病,如鼻中隔彎曲、鼻息肉,鼻腔用藥不當或過久所致。

過敏

過敏體質兒童機體接觸過敏原以後刺激鼻黏膜神經血管,容易造成過敏性鼻炎。

精神

兒童玩得疲勞而得不到充分休息時,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從而引發小兒鼻炎。

藥物

攝入藥物引起的鼻炎症狀,藥物比如阿斯匹靈、心血管藥物以及高血壓藥物等。

誘發因素

受涼

多見於氣溫突變之時,小兒衣服加減不及時引起,或者睡眠時小兒掀開了被褥而受涼,或者小兒玩冷水、赤腳貪玩而受涼等。

過勞

兒童勞累過度易造成身體抵抗力低下,因而誘發小兒鼻炎。作息習慣失調也容易造成兒童疲勞,從而導致抵抗力低,誘發小兒鼻炎。

營養不良

全身慢性疾病以及維他命缺乏,易導致營養不良,從而誘發小兒鼻炎。

流行病學

小兒鼻炎常見,不同年齡不同地區之間的兒童患病率不同,好發季節一般為夏秋交季。小兒鼻炎的鼻塞的程度輕重不一,症狀一般是單側或雙側,間歇性或持續性,亦可為交替性。

好發人群

患有腺樣體肥大、鼻中隔彎曲、扁桃腺炎等疾病的患兒,以及營養不良的兒童易好發此病。

症狀

小兒鼻炎主要臨床症狀與急慢性有關,但都有鼻塞、流鼻涕、頭痛,以及嗅覺障礙等症狀,當症狀加重時還會引發急性中耳炎、咽炎、喉炎、氣管炎等併發症。

典型症狀

急性鼻炎

初起感覺鼻腔內乾燥、刺癢、打噴嚏,全身症狀有頭脹、頭痛或頭暈、畏寒、發熱、不思飲食等。繼則出現鼻腔阻塞及流清水樣鼻涕,可有流淚、結膜充血、咽痛、耳堵、耳輕微疼痛、咳嗽、說話帶鼻音等症狀。

慢性鼻炎

主要症狀是鼻塞,常呈交替性鼻塞,一般白天活動時鼻塞減輕,晚間重一些,冬季鼻塞重。典型表現為睡眠側臥時,居下側之鼻腔阻塞,上側鼻腔通氣良好。當臥向另側後,鼻塞又出現於另側鼻腔。

其他症狀

慢性鼻炎除鼻塞外,可有鼻分泌物稍增多,因鼻腔阻塞不自覺張口呼吸,可引起咽干症狀或易患扁桃腺炎。因鼻甲肥大有可能引起鼻竇炎,耳咽管通氣欠暢而致耳堵、耳鳴、聽力下降。另外,有些患兒可能有注意力不集中、頭痛、嗅覺、味覺差等症狀。

併發症

急性中耳炎

由於鼻咽部耳咽管口的黏膜充血腫脹,引起非化膿性中耳炎,產生耳內脹悶、閉塞感,聽力減通或有耳鳴以及鼓室積水。急性鼻炎有可能引起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出現耳內劇痛或有明顯發燒,然後耳內流黃膿,耳流膿後,發熱與耳痛等症狀則明顯減輕。

急性咽炎

急性鼻炎時可以伴有急性咽炎,或引起急性咽炎,出現咽喉疼痛。吞咽時加重,或有咽喉不適感、吐痰、咳嗽。

急性喉炎

主要是聲音嘶啞或沙啞,講話時語音不清亮,可伴有咽喉癢感與咳嗽。如果三歲以內嬰兒出現急性喉炎或急性聲門下喉炎,可以出現喘息、喉中痰鳴、咳嗽。

氣管炎

如果急性鼻炎引起氣管炎或肺部感染,則發熱症狀明顯,咳嗽症狀加重,精神不振,肺部聽診時出現囉音。

支氣管氣喘

過敏性鼻炎患兒中支氣管氣喘發生率明顯高於正常兒童,過敏性鼻炎和支氣管氣喘常被認為同氣道同疾病。

看醫

當兒童反覆出現流鼻涕、鼻塞,以及鼻癢時,應到小兒內科、耳鼻喉科、急診科就診,並進行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過敏原檢測、皮膚點刺試驗等檢查,注意與流感、變應性鼻炎相鑑別。

就醫指征
  • 病人出現流鼻涕、鼻塞以及鼻癢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病人出現急性炎症時,如渾身發熱、胸悶、氣促等應及時就醫。
就診科別
  • 優先考慮去小兒內科就診。
  • 小兒出現鼻塞、流鼻涕時應及時去兒童醫院耳鼻喉科就診。
  • 病人出現渾身發熱、胸悶、氣促、噁心、嘔吐等急性支氣管炎症狀時,應立即去急診科。
醫生詢問病情
  • 流鼻涕症狀什麼時候開始的?
  • 目前還有其他哪些不舒服的症狀?
  • 什麼情況下誘發症狀加重?
  • 之前有過過敏疾病史嗎?
  • 之前檢查過嗎?用過什麼藥嗎?
需要做的檢查

體格檢查

鼻腔及局部檢查,急性鼻竇炎時,鼻腔黏膜呈急性充血、腫脹,鼻腔內蓄有大量膿涕,鼻涕倒流入咽部等情況。慢性鼻炎則可見鼻前庭結痂,小兒下鼻甲肥大,用1%麻黃素液收縮下鼻甲後檢查,則可見到中鼻道及嗅溝處有膿液積聚。

過敏原檢測

激發試驗,也就是吸入常用的過敏原,看有無典型的臨床症狀發作。

實驗室檢查

特異性血清免疫球蛋白E檢查,是診斷過敏性鼻炎的金標準。血液常規與C-反應蛋白用於判斷患兒是否有感染等情況。血液常規與C-反應蛋白用於判斷患兒是否有感染等情況。

皮膚點刺試驗

為了明確致病過敏原的檢查,也是特異性免疫治療,是脫敏治療的必查項目。

X線攝片及CT掃描

X線攝片對五歲以下的小兒鼻炎診斷意義不大,需與臨床症狀、體徵及病史結合,方有參考價值。稍大兒童,可見竇腔混濁,有液平面,黏膜增厚超過4毫米或有息肉或有黏液囊腫,A型超音波檢查及CT掃描,對於診斷兒童鼻炎有較好的價值。

診斷標準

一般根據患兒的症狀、並詢問具體病情進展過程,以及實驗室、影像學檢查即可診斷:

  • 出現鼻塞、流鼻涕、頭暈、頭痛,以及嗅覺障礙。
  • 血液常規和C-反應蛋白異常,激發試驗陽性。
  • 五歲以下兒童鼻腔X線片檢查意義不大,稍大兒童可見竇腔混濁,有液平面,黏膜增厚超過4mm、有息肉或有黏液囊腫,從而判斷鼻腔周圍組織以及呼吸系統的病變情況。
鑑別診斷

流感

易發生高熱、寒戰、頭疼、全身關節及肌肉痛,上呼吸道症狀反而不明顯。全身症狀比較重,而小兒鼻炎主要集中在鼻腔部,出現流鼻涕、咽痛、頭痛等症狀,而不會出現全身症狀。

變應性鼻炎

常被誤認為急性鼻炎,本病主要表現為陣發性的噴嚏和流清水涕,鼻塞等,全身症狀不嚴重,鼻腔分泌物細胞學檢查,皮膚試驗及特異性檢查可以鑑別。

腦脊髓液鼻漏

主要表現為鼻腔間斷或者持續流出清亮、水樣液體,初期因與血混合,液體可為淡紅色。在低頭、咳嗽、壓迫頸靜脈時流量增加。而小兒鼻炎出現流鼻涕或膿涕,一般不出現血液液體。

治療

小兒鼻炎的治療原則是局部治療和抗感染治療,平時都注意飲水,針對發展病情嚴重程度不同,採取不同的治療方式,及早治療,防止併發症。

治療周期
小兒鼻炎需要長期持續性治療。
一般治療

局部治療

鼻腔可點用0.5%~1%麻黃素液,也可點含有抗生素的複方麻黃素液,以減輕鼻塞、利於引流。不宜點用滴鼻淨類藥物,該類藥用後因反應性充血,會加重鼻塞,長期使用可能引起藥物性鼻炎,萎縮性鼻炎等。

對症治療

如退熱、止咳、多飲水等。

藥物治療

抗生素

合併細菌感染時應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在臨床上,主要是可以口服頭孢類的抗生素來進行抗感染治療,效果就比較好。但抗生素必須要在明確有病菌感染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不能盲目濫用。

Ribavirin

抗病毒藥物,適應症為本品適用於呼吸道融合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與支氣管炎,皮膚皰疹病毒感染。 Ribavirin 最主要的毒性是溶血性貧血,在口服治療後最初1~2週內出現血紅素下降,其中約10%病人可能伴隨心肺方面副作用,孕婦禁用。

Chlorphenamine

用於治療過敏性鼻炎,相比較於 Diphenhydramine ,其嗜睡口乾等不良反應較輕,但小兒服用過量可出現幻覺煩躁等,故有癲癇病史的病人禁用。

Montelukast

屬於抗白三烯藥物,用於預防2~14歲兒童氣喘的預防和長期治療。同時本品也適用於減輕過敏性鼻炎引起的徵兆,不良反應輕微,通常不需要終止治療。

Sodium Cromoglicate

屬於色酮類藥物,對緩解鼻部症狀有一定的效果,但見效慢,偶有刺痛感和過敏反應。

異丙托溴銨

屬於抗膽鹼能藥物,為支氣管擴張藥,能使鼻黏膜血管收縮,抑制鼻腔黏液分泌。常見不良反應為鼻黏膜乾燥和鼻出血。

手術治療

本病無需手術治療。

預後

小兒鼻炎經過積極治療都預後良好,一般都能治癒,不影響生存期。另外,建議小兒鼻炎病人每2個月複查一次。

能否治癒

部分小兒鼻炎無法治癒, 其他患兒經過正規治療後大多預後較好。

能活多久

小兒鼻炎不影響生存期。

複診

建議小兒鼻炎病人每2個月複查一次。

飲食

飲食調理

小兒鼻炎患兒無特殊飲食調理,但注意乾燥性或萎縮性鼻炎,不宜吃辛辣、燥熱食物,宜多吃水果、蔬菜、蜂蜜等。

照護

小兒鼻炎家長應鼓勵小兒經過活動鍛煉,增強體質。同時注意氣候變化,適時增添衣物,儘量少去人多熱鬧的公共場合。

日常護理
  • 小兒多運動,增強體質,在家長陪同下儘量避免接觸或者少接觸過敏原。
  • 家長應幫助小兒正確用藥,同時正確使用外用藥,注意適時看氣候變化給其增添衣物。
  • 患兒家長影在醫生指導下了解急性鼻炎與慢性鼻炎的發病特點,日常生活中應時刻關注小兒的神經狀態,跟其多溝通交流,一旦有情況及時就醫。
病情監測

家長應注意觀察小兒的臨床症狀,一旦反覆出現流鼻涕、頭痛,以及打噴嚏等症狀時,應及時就診。

心理護理

家長要注意對小兒的心理維護,對其多關注、多關心。一旦出現感冒的症狀,應及時餵藥或去醫院就診。

特殊注意事項

小兒鼻炎病人要注意防止併發症,由於小兒鼻炎時鼻腔炎性刺激容易引起兒童急性腺樣體炎,長期刺激又會導致腺樣體肥大。同時家長一定要學會為小兒擤鼻涕的正確方法,分別堵住一側鼻孔,依次把鼻涕擤乾淨,以免擰鼻不當導致化膿性鼻竇炎和中耳炎。而且對於季節性發病的過敏性鼻炎病人,可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來進行預防性治療。

預防

小兒鼻炎應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小兒免疫以及生理結構導致不能抵禦外界因素的侵害。因此,應及時增減衣物,讓小兒多運動,同時增強營養,改掉不良習慣。

初期篩檢

小兒如果出現鼻塞、流鼻涕、頭痛等症狀時,應做實驗室檢查、皮膚點刺試驗檢查來篩檢。

預防措施
  • 幫助小兒改掉不良習慣,如挖鼻孔等。
  • 及時矯正鼻腔的畸形,如鼻翼基底凹陷、鼻中隔彎曲等。
  • 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 加強鍛煉,通過適量的運動提高小兒身體素質。經常運動可改善血液循環,帶動鼻腔內的血流速度加快,改善鼻腔內血液瘀滯現象。
  • 注意小兒生活環境的衛生,避免與灰塵及有害氣體的接觸。家居裝潢使用的油漆,新買家具含有的苯,以及使用的日常用品如毛巾,還有小兒喜歡的毛絨玩具都是誘發鼻炎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