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室性心搏過速

概述

室性心搏過速是起源於希氏束分支以下的特殊傳導系統,或者心室肌的連續3個或3個以上的異位心搏,發作時心率可達150~250次/分,並可發生血流動力學狀態的惡化,可能轉變為室撲、室顫,導致心源性猝死,需要積極治療。及時正確的判斷和治療室性心搏過速,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就診科別:
心血管內科
英文名稱: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少數類型遺傳
併發疾病:
心臟衰竭
治療周期:
短期或長期治療
臨床症狀:
低血壓、氣促、心絞痛、心臟驟停、猝死
好發人群:
患器質性心臟病者
常用藥物:
利多卡因、 Sotalol 、 Amiodarone
常用檢查:
體格檢查、心電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超音波心動圖
疾病分類

普通型室性心搏過速

分持續性與陣發性,心電圖出現三個或以上的寬大畸形的QRS波連續出現,心室率常為100~250次/分。

尖端扭轉型室性心搏過速

是多形性室性心搏過速的一種特殊類型,因發作時QRS波群的振幅與波峰呈周期性改變,宛如圍繞等電位連續扭轉而得名,頻率為200~250次/分。

加速性室性心動自主心律

其發生機制與自律性增加有關,心電圖通常表現為連續發生3~10個起源於心室的QRS波群,心率通常為60~100次/分。心搏過速的開始與終止呈漸進性,跟隨於一個室性期前收縮之後或當心室起搏點加速至超過竇性頻率時發生。

根據發作的持續時間分類:

非持續性室速

每次發作持續時間30s,或室性QRS波群連續出現的數目<100個。

持續性室速

每次發作持續30s以上,或室性QRS波群連續出現的數目>100個,不能自行終止者。

無休止性室速

不間斷反覆發作,其間可有竇性心律,但大部分時間為室速。

根據QRS-T波群特徵分類:

單形性室性心搏過速

自始至終QRS波群形態一致或接近一致。

多形性室性心搏過速

QRS波群呈多種不同形態。

雙向性室性心搏過速

QRS波群形態和方向交替出現,肢體導聯QRS波群主波方向正負交替變化,或胸導聯呈左右束支傳導阻滯圖形交替變化,或電壓交替改變。

根據發病機理分類:

折返性室速

激動在心室內快速折返形成室速。

自律性室速室

內異位起搏點自律性增高引起的室速。

觸發活動性室速

初期後除極和延遲後除極誘發的室速。

並行心律性室速

室速的起搏點周圍存在著傳入阻滯,竇性激動奪獲心室後仍不能改變室速的節律,室性並行心律的頻率高於竇性心律時,便產生並行心律性室速。並行心律常伴外出阻滯,故其頻率多數較慢,在70~140次/分,心電圖中RR間期常有較大差異,可見房室分離、心室奪獲和融合波,室速終止後可見並行心律性室性期前收縮。

病因

室性心搏過速的病因主要是各種器質性心臟病、代謝障礙及電解質不平衡、外界刺激等,好發於器質性心臟病病人。劇烈的情緒波動及體育運動、暴飲暴食、長期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均可誘發本病。

主要病因

器質性心臟病

器質性心臟病病人,如心肌症及心肌梗塞後心肌受損,導致室性心搏過速的產生。最常見為冠心病,其次為心肌症、心臟衰竭、二尖瓣脫垂、心臟瓣膜病等。

代謝障礙及電解質不平衡

代謝障礙及電解質不平衡發生時,體內的離子濃度及通道不同程度受損,進而導致電活動失調,導致室性心搏過速發生。

其他病因

外界刺激,如藥物副作用、吸食毒品等都可導致室性心搏過速的發生。

誘發因素

劇烈的情緒波動及體育運動

劇烈的情緒波動及體育運動導致心臟負荷增加,進一步導致心肌缺氧,可誘發室性心搏過速發生。

暴飲暴食

暴飲暴食後血液大量聚集消化系統,心臟負擔增加,誘發室性心搏過速。

長期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

一些其他類型的心律失常需長期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多以改善離子通道及離子的流動為主要藥理機制,故影響到心臟電傳導系統,引發室性心搏過速。

流行病學

室性心搏過速的發生無明顯的地域差別,正常人發病率極低,而器質性心臟病根據病人嚴重情況不一樣,發病率較正常人更高,特發性的室性心搏過速高發人群,可見於各類人群,通常發病沒有特別的因素。

好發人群

患器質性心臟病者

器質性心臟病病人電活動失調,易導致室性心搏過速發生。

症狀

室性心搏過速與陣發性室上性心搏過速相似,但症狀比較嚴重,小兒可出現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呼吸急促。年長兒可主訴心悸、心前區疼痛,嚴重病例可有暈厥、休克、充血性心臟衰竭等。發作短暫者血液動力學的改變較輕,發作持續24小時以上者則可發生顯著的血液動力學改變。體格檢查發現心率增快,常在150次/分以上,可出現節律整齊,心音可有強弱等現象。

典型症狀

低血壓

室性心搏過速發生時,病人的血壓可能出現低血壓,血壓低於90/60mmHg。

氣促

室性心搏過速發生時,病人心率快,出現氣促、呼吸困難。

心絞痛

室性心搏過速發生時,病人心室率快,心臟有效泵血減少,心臟供血不足,出現心絞痛。

其他症狀

心臟驟停及猝死

通常發生在伴有器質性心臟病的病人,室性心搏過速得不到有效緩解,發展至室顫,導致心臟完全的正常功能喪失,出現心臟驟停及猝死。

併發症

心臟衰竭是各種心臟結構或功能性疾病,導致心室充盈和射血功能受損,心排血量不能滿足機體組織代謝需要,是以肺循環和(或)體循環器官組織血液灌注不足為臨床表現的一組症候群,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體力活動受限和體液瀦留。

看醫

當病人出現心悸、氣促、胸悶等症狀,或曾確診過室性心搏過速,出現活動耐力下降、暈厥時,應及時就診到心內科或急診科就診,通過體格檢查、心電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超音波心動圖等檢查結合臨床表現來進行診斷。本病要注意與房性心搏過速、室撲、室顫等心律失常相鑑別。

就醫指征
  • 病人出現心悸、氣促、胸悶等症狀時,應及時就診。
  • 曾確診過室性心搏過速的病人,出現活動耐力下降、暈厥時,應及時就診。
就診科別

病人可根據病情的急緩輕重就診於心內科、急診科。

醫生詢問病情
  • 心悸是從什麼時間開始的?隨著體位改變減輕嗎?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心悸、氣短、胸悶等)
  • 症狀什麼時候開始的及是否是持續的?
  • 有無其他的症狀?(如暈厥等)
  • 是否到醫院就診過?做過哪些檢查及治療?
  • 發病以來的一般情況如何?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檢查

體格檢查

室性心搏過速時,聽診律可輕度不規則,第一、二心音分裂,收縮期血壓隨心搏變化。

心電圖

心電圖表現為3個或以上的寬大畸形的QRS波連續出現;心室率常為100~150次/分;節律規整或略不規整;心房活動與心室活動無固定關係,形成室房分離。

24小時動態心電圖

可發現是否合併其他類型的心律失常,以及室性心搏過速發生的頻率及嚴重程度。

超音波心動圖

可以觀察到心臟的血管結構和功能,對器質性心臟病的診斷與明確有重要意義。

CT檢查

可以通過CT檢查來觀察病人的心臟結構變化,可以排除病人其他器質性的病變。

診斷標準

臨床表現

  • 症狀包括心悸,呼吸困難,可發生心絞痛、頭暈、暈厥。
  • 體檢包括頸靜脈間歇出現巨大a波,第一心音強弱不等,可出現低血壓或心臟衰竭的表現。

心電圖特徵

  • 連續發生的3個或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縮為室性心搏過速,QRS-T波特徵同室性期前收縮。
  • 常有房室分離,心室率>心房率,但也可表現為1:1的房室逆傳。
  • 心室率100~250次/分,當心室率之140次/分時,容易見到室性融合波或心室奪獲。
鑑別診斷

房性心搏過速

簡稱房速,指起源於心房,且無需房室結參與維持的心搏過速。心電圖特徵包括心房率通常為150~200次/分,波形態與竇性不同;當心房率加快時可出現二度Ⅰ型或Ⅱ型房室阻滯,呈現2:1房室傳導者亦屬常見,但心動過不受影響;P波之間的等電線仍存在;發作開始時心率逐漸加速。

室撲

心室撲動呈正弦圖形,波幅大而規則,QRS波呈單形性,心室率150~300次/分(通常在200次/分以上),有時難與室性心搏過速鑑別。

室顫

心室顫動的波形、振幅與頻率均極不規則,無法辨認QRS波群、ST短、T波,持續時間較短,如不及時搶救,一般心電活動在數分鐘內迅速消失。

治療

有器質性心臟病病人首先針對病因治療,需消除病因,保持心態平穩,可選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部分病例可考慮在電生理檢查的基礎上行射頻消融治療,還可選擇心率轉復除顫器,同步直流電復律等,必要時還可採用切除術或局部冷凍術。

治療周期
室性心搏過速治療周期需要根據病人本身病情及病因而異,電解質不平衡和酸鹼平衡失調 、藥物等引起室性心搏過速,短期治療可好轉。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引起的室性心搏過速,需要長期持續性治療。
一般治療
  • 針對因器質性心臟病引起的室性心搏過速病人,需消除病因,緩解器質性心臟病帶來的症狀。
  • 保持心態平穩,避免劇烈的情緒波動及劇烈的體育運動。
藥物治療

利多卡因

作為首選藥物,首次需靜脈注射,穩定後改口服藥物,大劑量可致心臟傳導阻滯。

Amiodarone

延緩房室傳導,不良反應為竇性心搏過緩,QT間期延長,甲狀腺機能低下或亢進,主要見於長期口服者。

Sotalol

為β受體阻斷劑,可減慢心率,嚴重心功能不全者禁用。該藥品應在心電監護下緩慢靜脈注射,室速終止應立即停止給藥。適用於QT間期正常多形性室速,應用 Sotalol 無效者再使用利多卡因或 Amiodarone 。

手術治療

心率轉復除顫器(ICD)

藥物治療無效者可選擇植入心律轉復除顫器。

射頻消融術

電生理標測下,確定室性心搏過速發生的部位、起源,行射頻消融術治療。

外科手術治療

根據心內膜或心外膜標測結果確定室性心搏過速的起源部位,然後採用切除術或局部冷凍術。

其他治療

同步直流電復律

藥物治療無效者,特別是在伴有明顯的血流動力學障礙的情況下,可用100~200J的同步直流電復律終止的室性心搏過速。

預後

室性心搏過速的預後多與病人是否伴有器質性心臟病,以及心臟原發病治療情況相關。病情輕者可治癒,且不影響自然壽命,伴有嚴重的器質性心臟病病人及原發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病人,自然壽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輕症病人治癒後需要定期複查心電圖,如有不適,及時就診。

能否治癒

病情輕者可治癒,伴有器質性心臟病及原發病無法控制者可能出現復發。

能活多久
  • 病情輕者經治療緩解、治癒後不影響自然壽命。
  • 伴有嚴重的器質性心臟病病人及原發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病人,自然壽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複診
  • 治癒後第一個月、第三個月、第六個月複查心電圖,每三個月複查24小時動態心電圖。
  • 有胸悶、氣短、心悸、胸痛等症狀時,應及時就診。

飲食

室性心搏過速病人的飲食護理宜清淡,給予高蛋白、富營養飲食,合理、均衡分配各種營養物質,合併器質性心臟病病人應慎食肥甘、油膩食物,少鹽、清淡,避免加重心臟及血管負擔,戒菸、禁酒。

飲食調理

忌食肥甘、油膩食物

肥甘、油膩食物可導致肥胖,使血管粥樣硬化,加重病人心臟及血管負擔,合併器質性心臟病病人尤甚,可導致室性心搏過速加重或者復發。

忌刺激性食物

辛辣、生冷食物食用後因對胃部刺激性過大,可加重心臟負擔,進而加劇本病,宜忌食。避免過度飲酒、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戒菸、禁酒

煙、酒可通過刺激神經系統加劇室性心搏過速或導致復發,菸酒是導致動脈粥狀硬化的重要因素,合併器質性內臟病的室性心搏過速病人危害尤甚。

宜進食高蛋白等富含營養的飲食

如魚肉、蛋、奶等,輔以新鮮蔬菜及水果。

照護

室性心搏過速急性期絕對臥床休息,要保持情緒穩定,遵醫囑按時按量服藥。注意規律生活,工作量適中,避免疲勞。同時要注意因器質性心臟病而導致室性心搏過速病人,要針對造成室性心搏過速的器質性心臟病治療,慎用非處方藥。

日常護理
  • 保持情緒穩定,避免大的情緒波動,及時緩解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
  • 適當的體育鍛煉,保持健康的體重,放鬆身心。
  • 口服用藥,理解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正確服用藥物。
  • 急性期應臥床休息,避免勞累。
病情監測

在家病情監測

注意每次發作的持續時間、頻率、嚴重程度、誘因、加重或緩解的因素。

定期複查心電圖、24小時心電圖及超音波心動圖

明確有無室性心搏過速或其他類型的心律失常發生。

特殊注意事項
  • 器質性心臟病而導致室性心搏過速病人,要針對造成室性心搏過速的器質性心臟病治療,而不以表面減少室性心搏過速為目的。
  • 慎用非處方藥,某些感冒藥和咳嗽藥含有刺激心臟的藥物成分,用藥前先諮詢臨床醫生。

預防

室性心搏過速的預防主要為積極控制伴有的器質性心臟病以及原發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過激的情緒及劇烈的體力勞動。還要注意營養健康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攝入過多的糖類及高膽固醇類食品,適當參加體育鍛煉,

初期篩檢

有家族心臟病史的病人要注意定期體檢,進行心臟都卜勒超音波檢查,本身患有心臟病的病人要定期複查心電圖及24小時動態心電圖。

預防措施
  • 積極控制血糖、血脂,避免食入過多的糖類、動物脂肪及膽固醇含量高的食品,增加不飽和脂肪酸食品,如魚油、麻油、玉米油的攝入。
  • 戒菸、限酒,忌濃茶、咖啡,菸酒、濃茶以及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可影響心臟的電傳導系統,促使室性心搏過速的發生。
  • 保持樂觀情緒,避免憂傷,控制激動或急躁情緒,迴避易激怒、刺激環境,消除緊張感,科學地處理日常事務。
  • 適當進行體育運動,避免劇烈的體力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