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激症候群
概述
預激症候群是指竇房結的衝動除了經過房室結的正常房室傳導途徑向下傳,還有其他的通路直接傳至心室,引起某些心肌提前激動,從而引起異常的心電生理和伴發多種快速型的心律失常為特徵的一種臨床症候群。該疾病主要進行藥物治療,當病人藥物治療不理想時,可以進行導管消融術。經過積極治療通常病人預後較好,但若未能及時治療,病人很有可能發生猝死。
- 就診科別:
- 心血管內科
- 英文名稱:
- preexcitation syndrome
- 疾病別稱:
- WPW症候群
- 是否常見:
- 否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心房顫動、室顫、房室折返性心搏過速
- 治療周期:
- 短期治療
- 臨床症狀:
- 心悸、胸悶、暈厥
- 好發人群:
- 青壯年男性、患有先天性心血管病者
- 常用藥物:
- 腺苷、 Verapamil 、 Propafenone 、 Amiodarone
- 常用檢查:
- 一般體格檢查、血液常規、心電圖、心電生理檢查、超音波
預激症候群可根據普通旁路和特殊旁路區分為典型預激症候群和變異型預激症候群。具體如下:
典型預激症候群
由Kent束引起的心室預激並伴有快速性心律失常者稱為典型預激症候群。典型預激症候群又可根據心電圖中胸導聯的QRS波群的形態不同,分為A、B型。A型表現為心電圖中的胸導聯QRS波群主波均向上,預激發生在左心室或右心室後底部。B型表現為心電圖中的胸導聯QRS波群在V1導聯主波向下,V5、V6導聯主波向上,預激發生在右心室前側壁。
變異型預激症候群
由少見的旁道引起的預激症候群稱為變異型預激症候群。少見的旁道包括心房-希氏束、房室結-心室纖維和分支-室纖維。
病因
預激症候群是由於房室傳導通路異常所引起,大部分的預激症候群病人大多無其他心臟異常,可於任何年齡段發病,男性較多發。先天性心血管病病人較易併發,如二尖瓣脫垂、冠心病等。
先天性發育異常
預激症候群的主要病因是除正常房室傳導通路以外的先天性異常肌束的存在。心房和心室之間,除了正常的房室結外,還存在一些異常的心肌纖維組成的肌束。心臟電信號通過這些肌束傳導,形成預激症候群。
遺傳因素
一些預激症候群病人存在家族史,基因突變可導致離子通道異常,使得心肌細胞離子流發生異常,從而導致預激症候群。
不良生活習慣
比如吸菸、飲酒、體力勞動量過多等因素誘發,不良的生活習慣可以使得心臟做功量增多,使得心率、心肌收縮力發生變化,從而易誘發預激症候群。
感染
細菌病毒等感染也可引起心律失常,其中呼吸道感染是較常見的誘因。
情緒激動
如暴怒、焦慮、過度興奮等情緒過激行為,可引起交感神經亢進,引起心臟的做功量突然增加而不能代償,從而引起心律失常。
預激症候群的平均發病率為1.5%,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其中男性比女性多發,患有先天性心血管病的病人可併發預激症候群。
先天性心臟病病人
先天性心臟病病人的心臟功能較正常人差,易引起感染等其他症狀,而導致心律失常,從而引起預激症候群。
兒童
兒童心臟功能尚不完全,運動量過高,可引起預激症候群。
青壯年男性
青壯年男性活動量大、生活壓力大、飲食等生活作息欠規律,較易引起預激症候群。
二尖瓣脫垂病人
二尖瓣脫垂病人易發生預激症候群,可能與二尖瓣葉、乳頭肌腱索的牽拉,或者交感神經活性升高、血兒茶酚胺濃度升高有關。
心肌症病人
心肌症是一組異質性疾病,本身就存在心臟機械和電活動的異常,從而易導致預激症候群。
症狀
預激症候群病人一般情況下無症狀,伴有快速性心律失常時可表現為陣發性心悸、低血壓、心臟衰竭、休克等。病人還會發生心房顫動,可能會引起室顫,甚至發生猝死。
心搏過速
當心室預激伴發有快速型心律失常時,可引起心搏過速,其中房室折返性心搏過速較常見。
心悸和胸悶
病人可突然出現心慌、胸悶等症狀,又突然消失,感覺心跳加速,比平常的心律快,甚至可引起頭暈、乏力、氣促及面色蒼白。
暈厥
預激症候群伴發快速性心律失常時,可導致心臟回心血量減少,射血量也減少,從而導致腦供血不足,從而出現暈厥症狀。
心臟衰竭
長時間的心搏過速或者較頻繁的心搏過速,以及有其他心臟基礎疾病的病人,可能出現心臟功能失代償的表現,比如呼吸困難、下肢水腫、肝頸靜脈回流徵陽性等心臟衰竭的表現。
低血壓及休克
過高頻率的心搏過速時,可引起心臟射血量減少,從而引起低血壓,嚴重者甚至可引起暈厥或休克。
呼吸困難
當預激症候群發作,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時,就可引起呼吸困難。心律快使得心臟回心血量少,泵血量隨之減少,使得心臟供血量減少,從而出現呼吸困難,還可以引起胸悶、氣促等症狀。
猝死
部分預激症候群合併心房顫動病人,可以演變為心室顫動,更嚴重者可以導致猝死。
心房顫動
預激症候群病人可併發心房顫動,心輸出量明顯減少,可致陣發性心悸、胸悶、低血壓、充血性心臟衰竭,甚至惡化為心室顫動和猝死。
室顫
預激症候群可併發室顫,導致心室率過快,引起心悸、胸悶,甚至可引起猝死。
房室折返性心搏過速
房室折返性心搏過速是預激症候群最為常見的心律失常類型,一般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可引起陣發性心悸、暈厥,可因長期心搏過速出現心搏過速性心肌症,導致心功能不全。
心臟衰竭
預激症候群合併心房顫動病人,可導致充血性心臟衰竭,使得心臟收縮功能降低,可表現為勞力性呼吸困難、乏力、下肢水腫、肝頸靜脈回流徵陽性等臨床表現。
心絞痛
預激症候群伴有快速性心律失常時,可導致心臟射血量減少,冠狀動脈的供血量也減少,使得心肌的供血量不足,從而導致心絞痛的發作。
看醫
一般無症狀的預激症候群病人不需要治療,隨時觀察和遵醫囑複查即可。若病人有快速性心律失常表現及低血壓、休克等血流動力學不足的情況下,請及時就診。
- 出現頻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伴有明顯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有直系親屬確診為預激症候群時,或者有預激症候群家族史的病人需做進一步檢查。
- 出現血流動力學不穩定,表現為低血壓、休克、心臟衰竭時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通常情況下優先考慮到心血管內科就診。
- 什麼時候發病?以前是否有過這種情況?
- 在發病前是否有運動量過多、情緒激動、受涼等其他情況?
- 一般發病多長時間,是不是突然發病,突然結束?
- 是否還有其他什麼不舒服的地方?有沒有得過其他什麼疾病?
- 做過什麼檢查和治療?
體格檢查
檢查心率及節律是否正常,是否有心臟雜音,一些心臟體徵有助於心率失常的診斷。
血液常規
看白血球等感染指標是否正常,及血紅素是否正常、是否有貧血表現,排除其他基礎疾病。
心臟相關檢查
心臟相關檢查包括心電圖和心電生理檢查。
- 心電圖為最經濟實用的檢查方法,觀察QRS波群是否正常、是否伴有其他的心律失常,預激症候群分型的主要依據,可根據心電圖表現診斷。
- 心電生理檢查為有創性檢查,可以用來確診預激症候群,明確心率失常的起源部位與發生機制,確定旁路的位置及數目,也可作為治療效果評價。
心臟超音波
觀察心臟的心房、心室的大小及活動度,檢查是否有其他器質性心臟疾病及心臟瓣膜功能是否正常。
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檢查包括心肌損傷標誌物和前腦鈉肽檢查,可作為排他性檢查。心肌損傷標誌物正常可以基本排除心肌梗塞診斷,前腦鈉肽水平正常可基本排除心臟衰竭診斷。
根據以下臨床症狀及心電圖表現,可以診斷為預激症候群:
- 病人臨床表現為陣發性心悸,多數突發突止。
- 心電圖可表現為PR間期縮短,某些導聯QRS波群大於0.12s,ST-T段與QRS波群主方向相反。
- 心電生理檢查通過明確具體出現問題的通路來確診預激症候群。
心肌梗塞
仔細詢問病史,病人是否有心肌梗塞的病史及心絞痛等臨床症狀,發病前是否有誘因。還可以根據實驗室檢查,如肌紅蛋白、肌鈣蛋白、肌酸磷化酶同工酶等心肌壞死標誌物來做出診斷。
束支傳導阻滯
B型預激症候群應與束支傳導阻滯相鑑別,束支傳導阻滯的QRS波群一般恆定,且很少伴有快速性心律失常,但對於預激症候群病人心律失常較為常見。
右心室肥厚
A型預激症候群應與右心室肥厚相鑑別,除了觀察PR間期和QRS時限、預激波特點外,還要注意是否有心軸右偏,V5、V6導聯出現深S波等。通過心電圖可以發現不同,做出鑑別。
治療
一般無症狀的病人不需要治療,或可行心電生理檢查以對旁路的不反應期特徵做出評價。若有頻繁的心搏過速和伴有明顯症狀時,可進行藥物治療和導管消融術。
腺苷
抗心律失常藥,當病人伴發陣發性室上性心搏過速時,可用於轉復竇性心律。
Verapamil
鈣離子阻斷劑,減慢前向傳導,從而消除房室結折返。預激症候群病人發作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搏過速時,可首選 Verapamil 靜脈注射。
Propafenone
鈉通道阻斷劑,減慢傳導和輕微延長動作電位時辰,病人伴有心房顫動及房撲時使用。
Amiodarone
阻滯鉀通道及延長心室復極,當病人有器質性心臟疾病,並伴有心房撲動和顫動時,優先考慮 Amiodarone 。
根據疾病危險分層來決定是否接受導管消融治療。心搏過速發作頻繁或者伴有心房撲動或顫動的預激症候群,藥物治療不理想時,優先考慮導管消融術,導管射頻消融可以根治預激症候群。
預激綜合症候群病人發作心房撲動與顫動時,且伴有暈厥和低血壓,應立即電復律。預激症候群病人伴有室上性心搏過速時,且伴有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優先選擇電復律。
預後
預激症候群是一種較少見的心律失常疾病,通常預後良好,一般無症狀者不需要治療。經過導管消融術的病人,成功率高,復發率和併發症較少。若出現明顯症狀的病人不進行治療,可能引起猝死。
目前的導管射頻消融術較成熟,能治癒預激症候群。
預激症候群病人如果及時治療,一般不影響自然壽命。
飲食
飲食對於預激症候群病人並無特殊效果,若病人伴有其他疾病,需要遵醫囑進行飲食注意,病人合理、健康飲食即可。
照護
患有預激症候群的病人需注意日常飲食及生活習慣,病人不需要過度焦慮、緊張,避免加重病情及影響治療效果。病人治癒後應按醫囑定期檢查,監測心臟狀況。
- 病人注意平時的生活習慣,規律飲食,規律日常作息,避免熬夜。
- 平時多運動,但是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量。
- 日常情緒避免過度緊張,適當放鬆,勞逸結合。
在出現心悸、胸悶等臨床症狀或者心電圖異常時,應該及時就診,遵醫囑定期複查。
預激症候群預後較好,病人應該適當放鬆心情,避免過度緊張,對治療要有信心。
- 預激症候群病人出現相關症狀時,應該到醫院就診,向醫生詢問相關事項,以及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
- 服用藥物治療的病人,需謹遵醫囑,按時服藥,不可擅自停藥,並且做好相關檢查,配合醫生治療。
預防
預激症候群沒有特殊的預防方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應多注意飲食習慣,規範作息時間,增強體質,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情緒激動,注意緩解壓力,預防與本病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相關疾病。
若病人出現心悸等臨床表現,可以做心電圖檢查,一旦發現明顯的臨床症狀,及時到醫院就診,避免發生更加嚴重的情況。
增強免疫力
注意飲食均衡,多食用新鮮的瓜果、蔬菜,加強體質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加體能。
規範作息
三餐規律,避免情緒激動,適當的緩解壓力,規範自己的作息時間,減少熬夜。
避免心律失常
有其他心臟疾病及其他疾病時應及時治療,避免引起竇性心搏過速、室上性心搏過速、心房顫動、室顫等心律失常。
子女做相關檢查
預激症候群具有一定的遺傳因素,當父母具有預激症候群時,子女應該做相關檢查,明確是否存在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