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牙結石

概述

牙結石是沉積在牙齒表面已經鈣化的牙菌斑以及牙垢,它好發於唾液腺開口處的牙齒表面,開始是乳白色的軟垢,會因逐漸鈣化而變硬,由黃色變為黑棕色,通過刷牙不易去除,一般只能通過潔牙來去除,是牙周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就診科別:
口腔科
英文名稱:
dental calculus
疾病別稱:
牙石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牙周炎、牙齦炎
治療周期:
視結石沉積多少而定
臨床症狀:
牙齒表面或牙根部附著黃色或深色的結石狀物質
好發人群:
口腔衛生欠佳者、不定期潔牙者
鑑別診斷:
四環素牙、氟牙症
常用檢查:
視診、探診、X片檢查
疾病分類

根據牙結石沉積的部位不同,可以分為齦上牙結石和齦下牙結石:

齦上牙結石

沉積在牙齦的邊緣,肉眼可以看見。

齦下牙結石

沉積在牙齦邊緣以下,需要用探針或者X片下才可見。

病因

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口腔衛生,口腔容易滋生細菌。牙結石一般就是由於口腔清潔衛生不足,使磷酸鈣、水、有機物、磷酸錳、礦酸鈣及微量的鉀、鈉、鐵等物質在牙齒表面沉積而形成,一般口腔衛生欠佳或是飲食結構不良的人易患牙結石。

主要病因

牙菌斑

光滑堅硬的牙齒為細菌提供了一個穩定而不脫落的附著表面,加上有些部位不易清潔,使菌斑生物膜得以積聚,最初形成齦上菌斑,進而鈣化形成結石。

飲食

食物中黏附性強的食物容易沉積在牙齒上。

吸菸

菸草中含有尼古丁,會使牙結石更容易沉積於牙齒表面。

誘發因素

飲食

愛吃軟性食物或黏性大的食物的人。

個人衛生

不定期潔牙,口腔衛生不良。

吸菸

日常吸菸者也易導致牙結石的形成。

牙齒排列不整齊或牙面本身較粗糙者

牙齒排列不整齊或壓面本身較粗糙者可誘發該病。

流行病學

第四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顯示,在中老人中,口腔健康狀況較差,其中35~44歲的人群患牙結石的概率達到96.77%,青少年的情況相對更好,但也達到73.6%。

好發人群
  • 口腔衛生欠佳者。
  • 牙齒排列不整齊、牙齒表面較粗糙者。
  • 喜歡吃黏性食物的人。
  • 長期吸菸的人。

症狀

牙齒表面的牙菌斑若沒有及時清理,病人牙齒表面會形成黃色或黑色的牙結石,特別是牙齦和牙頸交界處,會堆積細菌,細菌刺激牙齦產生牙齦炎、牙齦流血、口臭、紅腫等症狀。若是牙結石分布在牙根部,肉眼可能看不見,需要做檢查才能發現。

典型症狀

齦上牙結石

又稱唾石,分布在牙齦邊緣上,呈黃色至深色,也可由於吸菸活食物著色而呈深色。體積較大,肉眼可以直接看見,在唾液腺導管開口處的牙面上常常沉積較多。

齦下牙結石

又稱血石,分布在牙根部,被牙齦包繞,肉眼不可以直接看見,大塊齦下牙結石可以在X線片上顯示,體積較小,呈黑色或褐色,與牙面的附著較齦上牙石更牢固。

其他症狀

如果清潔不到位、治療不及時或者長期不予治療,會出現牙齦流血、紅腫、口臭等症狀。

併發症

牙周炎

於牙結石會加重牙菌斑的滯留,當微生物數量增加且毒性增強後,使牙周組織遭到破壞,導致牙齦萎縮、牙槽骨吸收和牙齒鬆動等症狀。

牙齦炎

牙結石會刺激牙齦,妨礙口腔清潔,牙菌斑堆積在齦緣附近,其中的細菌滋生,導致牙齦紅腫發炎,出現口臭、牙齦流血等情況。

看醫

牙結石一般是在口腔檢查時發現,如果輕微牙結石,往往沒有特殊症狀,當口腔內出現牙齦流血、紅腫,以及牙齒表面附著黃色或棕黑色牙垢時,要及時做口腔檢查,發現牙結石要及時清除。

就醫指征
  • 口腔檢查時,若發現牙結石,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進行清除治療。
  • 出現牙齦紅腫、出血、口臭或者自覺牙齒表面有黃白色、深色附著物的時候,應及時就醫。
就診科別

牙結石病人優先到口腔科進行就診,如在口腔專科醫院,應該到牙周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目前有什麼症狀?
  • 有沒有不良的飲食習慣?(如愛吃軟性食物、黏性食物等)
  • 平時吸菸嗎?
  • 是否定期口腔檢查,注意口腔衛生嗎?
  • 飯後會刷牙嗎?
需要做的檢查

視診

在光線良好的條件下進行,應該先對患牙進行必要的清潔,牙齒表面應無軟垢,然後用氣槍吹乾牙面,觀察牙齒表面色澤的變化,以判斷牙結石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牙齦炎症。

探診

使用不同型號和大小的牙科探針,探查牙齦以下是否有牙結石。

X片檢查

主要針對牙齦下不易發現的結石,若在牙齦下發現深色牙垢,則為牙結石。

診斷標準

齦上牙結石

一般肉眼可以看到牙齒表面附著的黃白色或深色牙垢,則為牙結石。

齦下牙結石

使用探針或者X線檢查,觀察到牙齦下附著黑色牙垢,則為牙結石。

鑑別診斷

四環素牙

在牙齒發育期間服用了四環素類藥物使牙著色,起初為黃色,之後逐漸變成深褐色,顏色近似牙結石,但是潔牙治療後不會有任何變化。

氟牙症

氟牙症是色素牙的一種,為慢性氟中毒初期在口腔的表現,牙齒呈黃色損害,在潔牙清洗後不會有變化。

牙垢

又稱軟垢,在牙齦清潔後數小時內即沉積於牙面上,主要由食物碎屑、微生物、脫落上皮細胞等組成,在刷牙時容易刷去,牙結石不易去除,尤其是齦下結石,附著緊密,難以去除。

治療

牙結石治療基本原則是清除表面牙結石,抑制牙菌斑的生長,通過有效刷牙、定期潔牙和改變飲食方式,加強口腔衛生等方式來治療,治療時間應根據牙結石具體情況決定。

治療周期
需要根據牙結石沉積多少而定,一般潔牙治療後能夠恢復正常。
一般治療

齦上潔治術

俗稱洗牙,是針對清除牙齒結石部分。因為牙結石更容易造成牙菌斑的堆積,造成牙齦炎、牙齦流血,牙周病。在治療的同時,齒頸部鄰接面的結石去除後,牙齒也會有美白的表現。洗牙可能會比較痛,會有出血現象,洗牙後牙齒表面比較粗糙,牙漬牙石還會再次出現。故提倡定期、安全的洗牙。 

齦下刮治術

用比較精細的齦下刮治器刮除位於牙周袋內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通過齦下刮治術,也就是通俗所說的「深層潔牙」來去除深在的牙石菌斑。由於牙石菌斑分布散在廣泛,同時肉眼不可見,醫生臨床操作不可能完全清除乾淨,常有一定數量的牙石遺漏,所以在齦下潔治術後醫生利用精細的齦下刮治器,利用手感知並刮除根面病變的組織及散在的牙石菌斑,使根面光滑,有利於牙齦重新附著於根面,使牙周袋消失,目前也可以用牙周袋內窺鏡來輔助操作。

藥物治療

本病一般無需藥物治療。

手術治療

本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預後

牙結石一般在控制牙菌斑和潔牙治療後,效果都比較好,牙齒可以恢復正常狀態。如果之後沒有定期潔牙治療,牙菌斑會再次滋生,再次產生牙結石。

能否治癒

牙結石屬於常見輕微疾病,能治癒。

複診

如果再次出現黃色或深色附著物,及時複診進行潔牙清除,注意定期進行口腔檢查,一般每6個月潔牙一次。

飲食

若想減少牙結石的行成,平時應注意少吃較軟且帶黏性的食物,少吃糖和甜食,如若飲食習慣更改有一定難度,可在飲食後注意及時清潔牙齒,一般可減緩牙結石的發生。

飲食調理
  • 宜多吃水果、蔬菜類富含維他命的食物。
  • 宜少吃甜食、糖類以及軟性的食物,否則容易產生牙結石。

照護

減少牙結石的日常護理措施包括加強口腔衛生,及時潔牙,定期做口腔檢查。注意飲食習慣,飯後及時刷牙,日常沒有能力進行潔牙的人群,應在家人幫助下及時潔牙,保持牙齒清潔。

日常護理
  • 注意口腔衛生,勤刷牙,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定期潔牙。
  • 不吸菸,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 使用正確的刷牙方式:推薦使用巴氏刷牙法。先將牙刷頭斜向牙齦,刷毛附著在牙齦上,沿牙間隙刷向上方刷;刷上牙時,從上往下,刷下牙時,從下往上刷。
病情監測

在經過治療之後,還應加強平時的口腔衛生維護。定期進行口腔檢查,若有牙菌斑或牙結石再次產生,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清除。

特殊注意事項
  • 對於行動不便或者長期臥床病人,可由家人幫助用棉棒或者牙刷進行口腔擦洗,每天2~3次。
  • 特殊人群,比如幼兒、口腔手術後的病人等,口腔護理要根據個人情況來制定護理計劃。
  • 幼兒在牙齒萌出期可由家人幫助清潔牙齒,之後要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預防

牙結石的預防,主要是通過控制牙菌斑和增強口腔衛生意識來預防,一般是定期進行口腔檢查,認真刷牙,定期潔牙,平時應注意觀察口腔狀況,及時清潔牙齒,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戒除吸菸等不良習慣。

初期篩檢

可以通過定期口腔檢查來進行及時篩檢,一般每半年到口腔科檢查一次。

預防措施
  • 有效清除或控制牙菌斑是預防牙結石的主要環節,控制菌斑主要靠病人自己,一般是通過有效刷牙來控制,牙刷的刷毛和刷頭應該自由地到達全部牙齒的各個牙面,刷毛的硬度要適度,建議每飯後都要刷牙,至少保證早晚刷牙。
  • 少吃精細食物或黏性大、含糖高的食物,不吸菸。
  • 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定期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