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息肉
概述
食道息肉是指起源於食道黏膜層及黏膜下層的息肉樣外觀的良性腫瘤,本病病因不明,發病可能與慢性炎症有關。一般病史較長,進展緩慢,症狀主要取決於息肉的部位和大小,息肉較大時可出現咽下困難和胸骨後疼痛感,少數出現嘔血和呼吸困難的症狀。當劇烈的咳嗽或嘔吐時,部分帶蒂的息肉可從食道腔內嘔出,此症狀是本病的特徵。
- 就診科別:
- 消化內科
- 英文名稱:
- Esophageal polyp
- 是否常見:
- 否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反覆上呼吸道感染
- 治療周期:
- 短期治療
- 臨床症狀:
- 吞咽困難、上消化道出血、嘔出腫塊
- 好發人群:
- 多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男性
- 常用藥物:
- 頭孢曲松
- 常用檢查:
- X線鋇餐檢查、胃鏡及組織病理學切片檢查
病因
食道息肉是發生於食道的黏膜層或黏膜下層的一種良性腫瘤,目前引起食道息肉的病因尚不明確,眾多學者認為其發病可能與慢性炎症關係密切。
食道息肉症因不明,目前認為可能與慢性炎症有關,而是否與幽門桿菌感染有關尚需作進一步研究。
食道息肉是罕見的食道良性腫瘤之一,尚無確切的流行病學數據。本病以中老年多見,男性多於女性,多發生於50歲以上。
食道息肉多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男性。
症狀
食道息肉較少見,臨床上多無明顯症狀。當息肉明顯增大阻塞管腔時可出現吞咽困難、胸骨後疼痛,壓迫呼吸道可出現咳嗽、氣喘等。當息肉表面形成潰瘍時,可導致嘔血或黑便的發生。部分劇烈咳嗽的病人還可能出現將息肉嘔出的情況。
吞咽困難
食道息肉出現吞咽困難病程較長,生長緩慢,可有進行性加重加重或間歇性加重的臨床症狀。病人的症狀主要與息肉大小阻塞食道腔的嚴重程度有關。
上消化道出血
當腫瘤生長到一定程度時,導致食道腔梗阻或大部分梗阻,由於食物刺激或息肉惡變,常在息肉表面形成潰瘍、出血,合併出血時病人可出現嘔血或黑便。
嘔出腫塊
此症狀是本病的特徵。當劇烈的咳嗽、嘔吐或體位發生改變時,部分帶蒂的息肉可從食道腔內嘔出。
息肉位於食道中、下段隨瘤體生長可出現呼吸道壓迫症狀,引起咳嗽、呼吸困難、氣喘等症狀。有些病人出現胸骨後疼痛感。
當息肉位於食道中、下段隨瘤體生長可出現呼吸道壓迫症狀,引起咳嗽、呼吸困難、氣喘等症狀,引起氣管炎,大量的痰液分泌,進一步導致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
看醫
食道息肉一般無明顯臨床症狀,通常最常見的症狀是吞咽困難,首次就診時醫生常常會結合病人的症狀,X線檢查或胃鏡檢查等檢查結果做出診斷。
- 長期存在食道炎的病人,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一旦發現吞咽困難、嘔血、黑便等體徵,高度懷疑食道息肉時,應及時就醫。
- 當嘔出腫塊、胸骨後疼痛時應立即就診。
-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消化內科就診。
- 若病人出現其他嚴重不適反應或併發症,如上呼吸道感染等,可到相應科別就診,如呼吸科等。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吞咽困難發生多久了?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胸骨後疼痛、反酸、燒心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嘔吐、黑便、嘔出腫塊等症狀)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X線鋇餐檢查
鋇劑在息肉表面有分流現象或偏向一側通過。通過時稍有停頓,一般無梗阻。鋇劑常在息肉表面形成透光區,顯示充盈缺損並可見黏膜光滑,並且腫物隨吞咽或深呼吸上下移動。
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可直接觀察息肉的大小、位置、表面是否有出血、潰瘍等,同時還可以鉗夾組織,行組織病理學檢查,最終確診依靠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
- 既往存在慢性食道炎的病史。
- 出現吞咽困難、嘔血、黑便、胸骨後疼痛等症狀。
- 輔助X線鋇餐檢查可見充盈缺損,腫塊表面光滑,胃鏡取切片檢查病理學或術後病理結果確診。
食道乳頭狀瘤
食道乳頭狀瘤為鱗狀上皮的息肉樣良性腫瘤,病人多為中老人。臨床表現無特異性,以上腹和胸部症狀居多,如胸骨後疼痛、吞咽困難、胃灼熱感、噁心、黑便等,病人往往因胃部疾病照胃鏡檢查時偶然發現。與食道息肉的臨床表現相似,行內鏡檢查可以鑑別該疾病。食道內鏡下絕大部分食道乳頭狀瘤呈球形或半球形隆起,多半無蒂,呈淺桃紅色,質軟,單發,常位於食道中下段。而食道息肉常常為帶蒂腫塊,多發。組織病理學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食道癌
食道癌是來源於食道上皮的惡性腫瘤,初期主要表現進食時哽咽感、異物感、胸骨後疼痛、吞咽困難,中末期一般表現為進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難,體重明顯下降。而食道息肉是食道的良性病變,生長緩慢。病情發展緩慢,不會出現明顯的體重減輕。經胃鏡檢查及組織病理學可以明確診斷。
治療
切除腫瘤是治療食道息肉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一旦出現息肉潰瘍、息肉或惡變時,應及時就醫切除治療。治療方式包括內鏡下治療及手術治療。
術後可以給予抗炎治療,目前常用的藥物是頭孢類抗菌素,如頭孢曲松。
對於無蒂或基底部較寬的息肉,可經頸部或胸部切口,儘量避免食道次全切除。
內鏡下治療適用於直徑小於2公分的息肉,可在內鏡下採用電凝、電切、雷射、微波等方法治療。內鏡下操作方便、簡單、安全性高、併發症少,為首選的治療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內鏡下切除的併發症是出血、穿孔。
預後
經過有效規範的治療可治癒,食道息肉是食道的良性腫瘤,多數生長緩慢,少部分可以發生癌變,預後效果佳。
經有效治療可取得滿意療效,可以治癒。
食道息肉為食道的良性腫瘤,經積極治療,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此類病人即使手術也可出現復發,所以無任何不適的病人,術後應每年複查胃鏡,有症狀者可隨時就醫。
飲食
食道息肉病人要注重飲食護理,以促進病人症狀減輕並消退,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種營養物質,改善預後。
- 不宜吃辛辣、刺激食品,減少食道的刺激作用。
- 多吃具有化痰作用的蔬菜、水果,少吃甜膩食物。
- 平時注意飲食習慣,避免進食過熱、過燙、過甜食物;減少刺激性食物的攝入,以減少或避免炎症的發生。
- 戒菸酒,減少煙霧對呼吸道的刺激、酒精對食道的刺激作用。
照護
食道息肉是良性腫瘤,手術治療效果較好,術後的護理工作往往起很大作用,告知病人不要過分緊張,以免病人激動,引起食道創面出血,加重病情。部分病人術後可能會復發,建議病人每年定期複查,以期早發現、早治療,預防食道息肉癌變。
- 口服用藥:了解各類抗菌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指導病人正確服用。
- 適當體育鍛煉,增強機體免疫力。
- 禁菸、遠離煙塵刺激的環境,減少對呼吸道的煙霧刺激。
- 出現上消化道症狀時及時就診,進行胃鏡檢查,發現息肉及時治療。
術後規律隨訪,無任何不適的病人應每年複診查胃鏡,有症狀者及時就醫。
術後一週應進食流食,減少食物對創面的刺激作用。
預防
食道息肉是良性腫塊,病因不明確,目前認為與食道慢性炎症有關,故預防該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可以採取相應措施。
具有食道炎的病人定期體檢,每年進行胸部X線檢查,一旦體檢中發現腫塊等體徵都需要進行治療。
- 保持穩定愉快的情緒,避免焦慮、憂鬱等不良情緒的刺激。
- 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熬夜、過度勞累。
- 建議增加體育鍛煉,增強免疫力。
- 平時注意控制飲食,戒菸、酒,避免吃過熱、過燙、過硬的食物,不吃辛辣、刺激的食品,也能減少對食道的刺激作用,避免炎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