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
概述
胃食道逆流是胃食道逆流病的一種類型,指過多的胃、十二指腸內容物逆流入食道引起的胃灼熱感、反酸、吞咽困難等症狀,胃鏡下可表現為食道黏膜的糜爛及潰瘍。男女均可發病,中年人居多,臨床以嘈雜、泛酸,甚至進食不暢等為主要表現。抑酸治療是本病的主要治療措施,一般可治癒,但復發率高。
- 就診科別:
- 消化內科
- 英文名稱:
- reflux esophagitis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食道狹窄、巴瑞特氏食道、上消化道出血
- 治療周期:
- 短期治療
- 臨床症狀:
- 逆流、燒心、胸痛、吞咽困難
- 好發人群:
- 中老人、肥胖者、吸菸者、飲酒者、精神壓力大者
- 常用藥物:
- Omeprazole 、 Mosapride 、 Hydrotalcite
- 常用檢查:
- 胃鏡檢查、食道24小時pH監測、食道測壓
第十屆洛杉磯國際消化會議提出的胃食道逆流的內鏡表現的分類如下:
A級
食道黏膜有一個或幾個<5mm的黏膜損傷(mucous break)。
B級
除A級外,連續病變黏膜損傷直徑>5mm,無融合性病變。
C級
非環形的超過兩個皺璧以上的黏膜融合性損傷。
D級
黏膜有環狀融合性損傷病灶,且病變範圍達到食道周徑的75%。
病因
胃食道逆流是多種病理生理改變造成食道的防禦能力下降、損害因素增加,逆流至食道的胃十二指腸內容物(胃酸、胃蛋白酶、膽鹽胰酶)損傷食道黏膜。
抗逆流屏障削弱
由於年齡的增長,機體老化導致食道下括約肌的收縮力下降,引起食物逆流。一過性食道下括約肌鬆弛也是胃食道逆流的主要發病機制。
食道清除作用減弱
正常情況下,一旦發生食物的逆流,大部分逆流物通過1~2次食道自發和繼發性的蠕動性收縮將食道內容物排入胃內,即容量清除,剩餘的部分則由唾液緩慢地中和。老人食道蠕動緩慢和唾液產生減少,影響了食道的清除作用。
食道黏膜屏障作用下降
逆流物進入食道後,可以憑藉食道上皮表面黏液,不移動水層和表面HCO3-,復層鱗狀上皮等構成上皮屏障,以及黏膜下豐富的血液供應構成的後上皮屏障,發揮其抗逆流物對食道黏膜損傷的作用。隨著機體老化,食道黏膜逐漸萎縮,黏膜屏障作用下降。
手術原因
食道或胃手術後引起胃食道下段括約肌功能障礙,使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十二指腸內容物、胰液逆流入食道,刺激食道黏膜。
嘔吐物刺激
-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引起高酸性胃液逆流。
- 某些疾病引起長期反覆嘔吐,使胃酸、胃蛋白酶逆流入食道,導致食道黏膜屏障和食道下括約肌功能受損。
飲食失當
大量菸酒、過食辛辣食物及過熱食物等,易灼傷食道黏膜。另外,有些飲食,如巧克力、咖啡、可樂等,會使胃酸分泌增加,高胃酸時,易產生胃食道逆流。
藥物不良反應
如茶鹼類、抗膽鹼能藥物、β受體阻斷劑、煙酸、黃體素等,會刺激食道黏膜,使食道下段括約肌功能下降,導致胃內容物逆流。
胃食道逆流屬於胃食道逆流病之一,在歐美國家十分常見。人群中胃灼熱、反酸症狀的發生率高達10%~20%,亞洲約為6%,而我國在為5.77%~6.2%。胃食道逆流男性比女性高。
中老人、肥胖、吸菸、飲酒及精神壓力大者是胃食道逆流的高發人群。
症狀
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為逆流及燒心,還有吞咽困難及胸痛等不典型症狀以及氣喘、咳嗽等食道外症狀表現。
胃灼熱、反酸
一般在胸骨後有燒灼樣不適感,多在進食後1小時左右發生。半臥位、軀體前屈或劇烈運動可誘發,服抑酸藥後多可緩解或消失。而進食過熱、過酸食物,則可使之加重。
胃食道逆流
飯後、軀體前屈或夜間臥床睡覺時,有酸性液體或食物從胃食道逆流至咽部或口腔。
出血及貧血
嚴重的食道炎可能出現食道黏膜糜爛,導致出血。初期為慢性少量出血,潰瘍會引起大量出血。長期或大量出血,均可導致缺鐵性貧血。
不典型症狀
胸痛
由逆流物刺激食道引起,發生在胸骨後。嚴重時可為劇烈刺痛,可放射到後背胸部、肩部頸部、耳後,有時似心絞痛,可伴有或不伴有燒心和逆流。
吞咽困難或胸骨後異物感
見於部分病人,可能是由於食道痙攣或功能失調所致,症狀呈間歇性,進食固體或液體食物均可發生,少數病人吞咽困難是由食道狹窄引起,呈持續或進行性加重。
食道外症狀
包括無季節性發作性夜間氣喘、咳嗽、睡醒後聲嘶、中耳炎等。逆流還會造成反覆發作的吸入性肺炎。
食道狹窄
反覆發生的胃食道逆流產生纖維組織增生,導致食道狹窄,發生率為8%~20%,可引起吞咽困難、哽噎、嘔吐、胸痛等症狀。
巴瑞特氏食道
有惡變傾向,但每年癌變率僅約0.5%,國外85%的食道腺癌發生於巴瑞特氏食道。
上消化道出血
食道黏膜糜爛及潰瘍可以導致嘔血和(或)黑便,伴有不同程度的缺鐵性貧血。
看醫
如果病人出現反酸、燒心症狀且反覆發作,需積極就醫,可通過胃鏡檢查等明確診斷。同時要注意與食道癌、消化性潰瘍以及心絞痛等疾病進行鑑別。
- 出現反酸、燒心症狀時,需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治療。
- 出現反酸、燒心症狀反覆發作,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時,應及時就醫。
- 已經確診胃食道逆流的病人,出現吞咽困難、出血等併發症時,應立即就醫。
-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消化內科就診。
- 若病人出現其他嚴重併發症需手術治療時,到胸外科就診。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反酸、燒心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吞咽困難、胸骨後疼痛、咳嗽等症狀)
- 是否既往做過胃鏡檢查?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胃鏡
是診斷胃食道逆流最準確的方法,並能判斷胃食道逆流的嚴重程度和有無併發症,結合切片檢查可與其他原因引起的食道炎和其他食道病變(如食道癌等)作鑑別。
24小時食道pH監測
應用可攜式pH記錄儀監測病人24小時食道pH值,提供食道是否存在過度酸逆流的客觀證據。
食道X線鋇餐
該檢查對診斷胃食道逆流敏感性不高,對不願接受或不能耐受胃鏡檢查者,X線鋇餐有助於排除食道癌等其他食道疾病。
食道測壓
可測定食道下括約肌的壓力,顯示頻繁的一過性食道下括約肌鬆弛和評價食道體部的功能,可作為輔助性診斷方法。
胃食道逆流根據其典型症狀,輔助胃鏡檢查可以得到確診。如病人出現反酸、燒心等典型胃食道逆流症狀,可以初步診斷為胃食道逆流。如進行胃鏡檢查發現有食道黏膜破損,並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食道病變,即可進一步診斷為本病。
食道癌
食道癌的典型症狀是進行性吞咽困難,而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是反酸、燒心,目前食道鏡和胃鏡檢查對其有決定性意義。
消化性潰瘍
本病雖然也有泛酸、燒心等症狀,與胃食道逆流類似,但其典型表現為反覆、周期性、節律性上腹部疼痛,上消化道鋇餐造影和胃鏡檢查可明確診斷。
心絞痛
近50%被疑為心絞痛的胸痛病人是食道源性胸痛,對胸痛病人在心電圖和心肌酵素譜檢查未見異常,且硝酸甘油治療試驗無效時,試用質子泵抑制劑,如治療有效,可抑診為胃食道逆流。
治療
判斷胃食道逆流病人的嚴重程度後,需消除誘因,合理選擇藥物。治療目的是快速緩解症狀、治癒胃食道逆流,維持緩解、減少復發、預防併發症,提高生活質量。
抬高床頭15~20公分,可減少臥位及夜間逆流。睡前2~3小時不宜再進食,白天進飯後不宜立即臥床,肥胖者減輕體重可以減少逆流。
質子泵抑制劑
質子泵抑制劑可產生顯著而持久的抑酸效果,緩解症狀快,是糜爛性食道炎的首選藥物,常用藥物為 Omeprazole 、 Rabeprazole 等。但停藥後病人病情會復發,因此需進行維持治療。但需強調的是服用該類藥物應早飯前給藥,藥物劑量一定要足,療程8週。
H2受體阻斷劑
對夜間胃酸分泌抑制明顯,可緩解輕至中度病人的症狀。但對C級以上的胃食道逆流癒合率差,長期服用會產生藥物耐受。常用藥物如 Ranitidine 、 Famotidine 等。
促動力藥
單獨使用療效差,PPI(質子泵抑制劑)效果不佳時,考慮聯合應用促動力劑,特別是食道下括約肌壓力降低、食道動力減弱和胃排空延遲的病人。常用有 Mosapride 、 Itopride 等。
制酸劑
可中和胃酸,常用的藥物是含有鋁、鎂、鉍等鹼性鹽類及其複合製劑,可用於解除症狀,對胃食道逆流的癒合幾乎無作用,但 Hydrotalcite 有吸附膽汁的作用,常用的藥物有 Hydrotalcite 。
抗逆流手術是不同術式的胃底摺疊術,目的是阻止胃內容逆流入食道。對於需要長期使用大劑量質子泵抑制劑維持治療的病人,可以根據病人的意願來決定抗逆流手術。對確診由逆流引起的嚴重呼吸道疾病的病人,質子泵抑制劑療效欠佳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預後
胃食道逆流經質子泵抑制劑治療後可以治癒,能夠減輕或消除食道炎症狀、維持正常的生活質量。但停藥後2/3的病人症狀復發,B級以上食道炎6個月後100%復發,故必須進行維持治療。
本病能治癒,但停藥後2/3的病人症狀會復發。
本病經過治療不影響病人壽命。
胃食道逆流症狀反覆時需要複查,必要時複查胃鏡。
飲食
胃食道逆流病人在飲食上需注意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種營養物質,可以有效促進病人症狀的減輕,嗜酒者應戒酒。
- 避免引起食道下括約肌壓力降低的食物,如高脂肪、巧克力、咖啡、酒精、碳酸飲料、薄荷、酸性與刺激性食品等。
- 避免長期吸菸、飲酒等刺激性食物或藥物,防止食道黏膜不能抵禦逆流物的損害。
- 宜低脂食物,清淡飲食。
照護
胃食道逆流病人需提高自身對該病的認識,改善自身生活方式,合理調節飲食結構,要注意勞逸結合,積極配合治療,避免誘發因素。
口服用藥
了解各類抑酸、促進動力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遵醫囑正確服用。
改善生活方式
白天進飯後不宜立即臥床,為了減少臥位及夜間逆流,睡前2小時內不宜進食,抬高床頭15~20公分。睡前2~3小時不宜再進食。注意減少引起腹壓增高的因素,如肥胖、便秘、緊束腰帶等。
觀察並記錄每天進餐次數、進食量、種類,以了解其攝入營養素的情況,同時要注意觀察反酸、燒心症狀是否有所改善或加重,如症狀進一步加重,則需要及時就醫。
預防
胃食道逆流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疾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導致本病的原因之一,所以平時注意調整生活方式,不僅可以預防胃食道逆流的發生,對於確診的病人而言,也可以降低該病的復發率。
長期出現逆流、燒心典型症狀的病人,需要及時就醫,可通過內鏡檢查進行篩檢。
- 合理膳食,以低脂食物、清淡飲食為主,避免可引起食道下括約肌壓力降低的食物。
- 戒菸酒,改善生活方式,避免腹壓增加。
- 改變不良進食習慣,進食時需要細嚼慢咽,速度不宜過快,且睡前2~3小時要避免進食,或者進食後不宜立即平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