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狀胬肉
概述
翼狀胬肉因其形狀酷似昆蟲的翅膀而得名,胬肉位於瞼裂部球結膜,伸入到角膜表面。通常是由於受到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球結膜纖維血管組織的一種慢性炎症性病變,呈三角形,可侵犯角膜,單眼或雙眼受累。
- 就診科別:
- 眼科
- 英文名稱:
- pterygium
- 疾病別稱:
- 胬肉攀睛
- 是否常見:
- 否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視野縮小、角膜炎
- 治療周期:
- 長期間歇性治療
- 臨床症狀:
- 視力減退、眼乾、異物感、眼睛發紅
- 好發人群:
- 多見於成年人以及中老人、長期戶外勞動者
- 常用藥物:
- 0.1%氟米龍滴眼液、0.5%可的松眼藥水
- 常用檢查:
- 裂隙燈檢查、視力檢查、眼底檢查
真性翼狀胬肉
胬肉位於瞼裂部球結膜,伸入到角膜表面。單側者多見於鼻側,雙側者鼻側先於顳側發病,胬肉分別位於角膜的鼻顳兩側。
假性翼狀胬肉
當角膜潰瘍、灼傷或化學腐蝕傷時,高度水腫隆起的球結膜與角膜上皮細胞缺損部位癒合沾黏所致,可以發生在角膜緣的任何部位。
病因
翼狀胬肉發病與環境因素,尤其是陽光、沙塵、乾燥氣候等慢性刺激有關,紫外線可能是主要病原因素,而慢性炎症刺激是胬肉發病的必要條件。
該疾病的確切病因與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主要是通過流行病學調查與統計確定的相關數據。
環境因素
外界刺激作用於結膜下組織的膠原纖維,使纖維組織變性,角膜前彈力層損傷,繼發上皮變性,結締組織增生長入已變性的角膜中形成胬肉。
慢性炎症刺激
炎症刺激纖維組織變性,慢慢發展,繼發上皮變性,引發增生形成胬肉。
遺傳因素
如果有明確的家族或者是種族病史,會導致病人出現翼狀胬肉的概率增大。
強光天氣
強烈太陽光照射時,紫外線相對比較高,刺激眼部結膜下組織的膠原纖維變形,導致翼狀胬肉形成。
淚腺異常或者病毒感染
如果淚腺異常是會導致病人淚液分泌不足,從而造成眼部乾燥,容易導致該疾病出現。當病人受到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後,也是會增加患有翼狀胬肉的概率。
據統計,翼狀胬肉主要為單眼發病(占79.8%)和鼻側發病(占96.6%)。多發生於務農、採煤人群,務農、採煤人群接觸粉塵較多,患翼狀胬肉的機率也大大增加。
中老人以及成年人
相對比來說,居住環境乾燥的地方粉塵較多,所以相對患翼狀胬肉的機率增高。
長期戶外工作者
長期戶外工作者相對接觸粉塵、紫外線環境的時間較長,所以想對患有翼狀胬肉的概率也相對增高。
症狀
胬肉位於瞼裂部球結膜,伸入到角膜表面。單側者多見於鼻側,雙側者鼻側先於顳側發病,胬肉分別位於角膜的鼻顳兩側,按病變進行情況又分為進行期和靜止期。可能會出現眼紅、眼乾、異物感等症狀,還會出現角膜散光、視力下降、眼球運動障礙等症狀。
進行期翼狀胬肉
進行期胬肉的頭部隆起,侵及角膜前彈力膜及實質淺層,有細胞浸潤,所以頭部附近的角膜混濁。體部肥厚,表面不平,有粗大而擴張充血的血管,會出現眼球運動障礙、視力下降等症狀。
靜止期翼狀胬肉
靜止期的胬肉頭部扁平,角膜浸潤吸收,所以混濁區較小而境界清楚。體部不充血,表面平滑,呈薄膜狀,但永不消失。會導致病人表現出眼睛發紅、眼乾、異物感等症狀。
翼狀胬肉進展到瞳孔區時可影響視力。
散光
當病人出現翼狀胬肉後,會表現出胬肉肥大而充血,從而導致角膜局部受到壓迫引起散光。
視力受損
輕度病人一般會表現出無症狀,隨著胬肉變大,會侵及角膜瞳孔域,導致病人出現視力受損等症狀。
角膜炎
翼狀胬肉長大刺激基質層纖維漸即發生腫脹,纖維和細胞壞死,新生血管進入角膜深層,因而發生炎細胞浸潤和結締組織增生,從而導致角膜炎。
視野縮小
患有翼狀胬肉時,一般影響眼部視野,尤其雙眼發病時,眼部視野範圍變小。
看醫
翼狀胬肉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治療及其重要,尤其對於處於乾燥環境、光線刺激等環境下,要定期進行眼部檢查,對於有疑似翼狀胬肉臨床表現的病人更應該及時就診以明確診斷。翼狀胬肉是由於結膜受到刺激而形成,在發展過程中又產生退化性改變,活動病變一般位於結膜下組織內。
- 對於高危人群,定期體檢非常有必要,重視體檢中的眼部檢查。無論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體檢中出現眼部異常,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在體檢或其他情況下發現眼底異常,並出現視力減退、視物不清等症狀,高度懷疑翼狀胬肉時,應及時就醫。
- 已經確診翼狀胬肉的病人,若出現散光等,應立即就醫。
當病人出現視力減退、眼乾、異物感、眼睛發紅等症狀時,要及時去醫院眼科就診。
- 眼睛什麼時候出現的異物?
- 有沒有家族遺傳病史?
- 目前還有哪些症狀?(如視力減退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失明、視野缺損等症狀)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裂隙燈檢查
裂隙燈下初起時角膜緣發生灰色混濁,結膜增生組織向角膜生長。
視力檢查
翼狀胬肉初發生時,一般不會影響視力,當胬肉頭部伸入角膜表面可導致散光,影響視力。
眼底檢查
可以確定病人玻璃體、視網膜、脈絡膜等是否存在異常,可以更好的確定病人是否存在眼部疾病。
- 真性胬肉位於瞼裂部球結膜,伸入到角膜表面。單側者多見於鼻側,雙側者鼻側先於顳側發病,胬肉分別位於角膜的鼻顳兩側。
- 假性翼狀胬肉可以發生在角膜緣的任何部位,臨床上可見一索條或三角形結膜皺襞固定在角膜混濁部位。結膜只在頭部與角膜沾黏,在跨過角膜緣處無沾黏而呈橋形,可容探針通過。
治療
翼狀胬肉進行向角膜瞳孔域或影響美觀時,最佳方法就是手術切除,手術切除總是留有疤痕。胬肉切除術後復發率較高,且生長較快,對較小靜止期者勿需治療。胬肉較大,進行性或達到角膜瞳孔域者及術後復發胬肉應手術切除。假性翼狀胬肉不影響視力、美觀及眼球運動者無需治療,否則可考慮手術治療。
小而靜止性的胬肉,不影響視力者不需治療。儘可能避免煙塵、風沙及陽光刺激,注意眼部衛生。
- 可使用人工淚液緩解刺激症狀,進展期的胬肉可用作用緩和的類固醇滴眼液,主要用以抑制創傷部微血管新生和成纖維細胞的增長,減輕術後炎症反應及肉芽組織的生成,無直接防止復發的作用。如0.1%氟米龍滴眼液,短期加用非類固醇抗炎藥,如 Pranoprofen ,具有一定療效。
- 進展型胬肉手術後復發率高,術後初期應用0. 5%可的松眼藥水。
- 為防止復發,術中可聯合絲裂黴素C抑制纖維增生,但應注意其不良反應。
胬肉一旦侵及瞳孔區,或者對未及瞳孔區的胬肉不能耐受,可進行手術治療,但手術後復發率高,且復發的胬肉進展快。常用的手術方式有胬肉單純切除術、胬肉切除+羊膜移植及胬肉切除+自體結膜瓣移植術。
預後
翼狀胬肉切除損傷範圍過大和復發的胬肉,由於疤痕組織與肌肉沾黏牽拉,可妨礙眼球運動引起復視,翼狀胬肉術後也容易復發。
翼狀胬肉可以治癒。
翼狀胬肉治療及時不影響生命。
翼狀胬肉出現其他症狀或眼部有異常隆起時需要立即複診。
飲食
翼狀胬肉病人可正常飲食,多進食明目食物,多進食水果、蔬菜,保持自身營養狀況良好,少油少脂,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 宜進食富有維他命和鋅的食物,如橘類水果、蔬菜等。
- 忌辛辣、刺激等食物。
- 根據症狀情況調整飲食。
照護
翼狀胬肉病人的護理以保護視力,防止眼部營養過剩,還需避免視野下降、視物不清帶來的不便,儘量避免外部刺激,出門記得帶墨鏡,注意用眼衛生,少看電子設備。
- 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避免用眼過度、眼部疲乏等。
- 鼓勵鍛煉身體,均衡飲食,增強自身免疫力。
- 避免過多使用眼部護膚,以免營養過剩。
翼狀胬肉病人治癒後需要定期進行複查,如有異常,及時就醫。
注意開導病人,使其保持心情愉悅,避免心理負擔引起精神疾病。
翼狀胬肉病人如果出現眼部異物、散光等其他症狀,注意及時就醫,以免延誤診治。
預防
翼狀胬肉主要與環境因素,尤其是陽光、沙塵、乾燥氣候等慢性刺激有關,尤其慢性炎症是刺激生長翼狀胬肉的主要因素,平素注意應防曬、防風。長期在戶外的人要注意佩戴墨鏡,注意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
建議定期進行眼部檢查,尤其是農民、採煤者、長期居住乾燥環境的人群,如有異常改變,及時就醫。
- 避免勞累,尤其避免眼部過度疲勞,適當休息,避免眼部因過度勞累出現慢性炎症。
- 避免強陽光刺激、風沙、塵土等入眼,刺激眼部產生炎症。
- 適當運動,一週可運動3~4次,有助於提高自身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