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賁門癌

概述

賁門癌為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位於食道與胃的連接部位,是胃癌的特殊類型,應和食道下段癌區分。但是它又與其他部位的胃癌不同,具有自己的解剖學組織學特性和臨床表現。我國賁門癌的死亡率和發病率在各類惡性腫瘤中位居前列,其預後較差。

就診科別:
胃腸外科、消化內科、急診科
英文名稱:
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
疾病別稱:
胃食道結合部癌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術後出血、吻合口瘺、吻合口狹窄
治療周期:
長期間斷性治療
臨床症狀:
吞咽困難、吞咽疼痛、體重減輕、上消化道大出血
好發人群:
長期吸菸和飲酒的人群、幽門桿菌感染的病人、胃食道逆流病人、長期吃醃菜的人群
常用藥物:
5- Fluorouracil 、 Oxaliplatin 、卡培他濱
常用檢查:
體格檢查、X線鋇餐造影檢查、內鏡檢查、腹部超音波檢查、CT、病理檢查
疾病分類

賁門癌根據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分類:

賁門癌初期

賁門癌隱伏型

病變部黏膜顏色略深,質地略粗,此外大體無明顯改變,經組織學檢查始確診,是三型中最早的形態。

賁門癌凹陷型

癌瘤部黏膜呈不規則的輕度凹陷,有少數為淺潰瘍,與周圍正常黏膜分界不明確,鏡下分化常較差。

賁門癌隆起型

癌變部黏膜增厚、粗糙,稍有隆起,部分表現為斑塊。

賁門癌進展期

胃腸道分型一般沿用Borrmann分型:

浸潤潰瘍型

潰瘍之邊緣不清晰,切面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

局限潰瘍型

腫瘤為深潰瘍,邊緣組織如圍堤狀隆起,切面與正常組織境界清晰。

隆起型

腫瘤為邊緣較清晰的向腔內隆起的腫塊,呈菜花、結節巨塊或息肉狀,可有淺潰瘍。

浸潤型

腫瘤在賁門壁內浸潤生長,受累處均勻增厚,與周圍組織無界限,周圍黏膜常呈放射狀收縮。

以腫瘤以及其主題病變中心位置可分為以下幾類:

I型

遠端食道癌,位於食道-胃結合部上1~5公分處。

Ⅱ型

賁門癌,位於食道-胃結合部上1公分~下2公分處。

Ⅲ型

賁門下癌,位於食道-胃結合部下2~5公分處。

病因

賁門癌的病因複雜,一般認為生活環境與飲食習慣是人類上消化道各種癌症的兩種主要致癌因素,遺傳因素與胃食道逆流及食道裂孔疝疾病因素也可能有一定關係。

主要病因

生活環境

人體外環境中微量營養素鋅、鉬、鎳、銅的含量低。

飲食習慣

食用亞硝胺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和飲用水的人群發病率高,經常食用霉變食物可誘發賁門癌或鱗癌,黴菌與亞硝胺有促癌作用。此外,熱、硬、粗、辣食物,以及飲酒、吸菸及營養缺失等與發病也有一定關係。

遺傳因素

本病有家族聚集傾向。

疾病因素

如食道賁門弛緩不能症、賁門黏膜上皮增生、胃食道逆流等食道慢性炎症。

不同類型病因有所差異

  • Siewert Ⅰ型腫瘤,與胃食道逆流有關。
  • Siewert Ⅱ型腫瘤,可能源於短段或超短段巴瑞特氏食道,也可能由幽門桿菌感染和萎縮性胃炎所致。
  • Siewert Ⅲ型腫瘤,由幽門桿菌感染和萎縮性胃炎所致。

根據腫瘤細胞的分化程度可分為以下幾類

  • 高分化癌
  • 中分化癌
  • 低分化癌

分化程度越低,其惡性程度越高。

誘發因素

過多食用熏類食物

如燻肉、熏腸、烤肉等這種食物長期食用均有致癌性。

食用發霉變質食物或過夜菜

因含有黴菌及黃麴黴素等毒素,均有致癌性。

進食發燙、過硬、粗製的食物

會使賁門黏膜細胞受刺激,慢慢變性,也是賁門癌的誘因之一。

家族易感性

家族中如果賁門癌高發,其後代賁門癌也有可能高發。

流行病學

流行病學特徵是其與食道癌地域性分布有一致性,我國近年的賁門癌發病率有所上升,並且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近幾十年來,賁門癌的發病率世界各地都呈上升趨勢,需要引起人們注意。

好發人群

長期吸菸、飲酒的人群

由於賁門部細胞長時間受到慢性刺激,會使局部細胞變性,從而慢慢癌變,因此戒菸、戒酒很重要。

幽門桿菌感染的病人

幽門桿菌會使胃、食道發生癌變,對於幽門桿菌感染的人群應定期複查胃鏡,同時及時治療幽門桿菌感染病人,使細菌轉陰性。

胃食道逆流病人

賁門及食道下段長時間受胃酸的刺激,慢慢會形成巴特食道,從而會引起局部癌變,這種情況應高度重視,應用抑酸藥物治療。

長期吃醃菜、鹹菜、泡菜、鹹魚的人群

這些食物含有較高的亞硝酸鹽類物質,有較高的致癌性,因此應少吃或不吃。

症狀

臨床常把賁門腫瘤同胃腫瘤或食道腫瘤混在一起。初期病人無明顯不適,隨病情發展及腫瘤範圍的擴大,逐漸開始出現異常感覺。但這種感覺仍不會影響生活起居,不易引起病人警覺。

初期症狀
  • 胸骨後不適或疼痛,間歇性或快速進食時加重。
  • 吞咽異物感,吞咽時食團停滯或頓挫感。
  • 胸部脹悶或緊縮感,且常伴咽喉部乾燥感。
  • 間歇性上腹部飽脹不適,進乾食時明顯。
  • 病人可能會出現嘔血或便血的情況。
中期症狀
  • 吞咽困難、嘔吐、疼痛和體重減輕。
  • 出現部分胃癌症狀,如進食咽下困難、胃痛、上腹部有腫塊感覺沉重等現象。
末期症狀
  • 貧血、低蛋白血症、消瘦及惡病質。
  • 腹部腫塊、肝大、腹水及骨盆腔腫物,可有上腹部和腰背部持續性隱痛,腫瘤轉移壓迫和消耗所導致的相關症狀。
  • 出現柏油樣大便,一般黏性而無臭味。
  • 病人上腹痛加劇,嚴重者只能進食流質食物。
其他症狀
  • 侵襲胰臟時可有後背部放射性疼痛。
  • 腹膜播散者可見大量腹水甚至伴有梗阻症狀。
  • 部分病人出現右上腹痛、發熱。
  • 可出現大量腹水以及梗阻症狀。
  • 極少數病人會轉移至肺部,可引起咳嗽、咳血等一系列肺癌症狀,甚至出現呼吸困難。
併發症

食道周圍組織浸潤和癌症轉移

可出現食道氣管瘺、縱隔膿腫、肺膿腫等。通過淋巴結轉移壓迫氣管可產生呼吸困難、聲音嘶啞等。

手術併發症

術後出血

賁門癌術後出血是前三天的主要併發症,這種情況是和手術操作有很密切的關係。

吻合口瘺

與手術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我們應該在平時給予病人充分的營養,並保持水、電解質平衡。

吻合口狹窄

吻合口直徑小於1公分即為吻合口狹窄,這也是賁門癌的併發症,病人會有吞咽困難的表現。

放療併發症

  • 胃腸道穿孔:表現為發熱、腹痛、胸背疼痛、飲水嗆咳、肛門停止排氣排便等。

看醫

當病人出現胸骨後不適或疼痛、上腹部飽脹不適,建議及時到醫院消化內科或腫瘤科就醫,並做內鏡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明確診斷。

就醫指征
  • 部分人會首先出現嘔血或柏油樣便,即大便的顏色像柏油一樣,這是消化道出血的表現,需要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對於出現胸骨後不適或疼痛,吞咽食物時有異物感、食團停滯、頓挫感,以及胸部脹悶、緊縮感、上腹部飽脹不適,建議及時就醫。
  • 當出現明顯吞咽困難、嘔吐、體重減輕,應立即就診。
  • 如在腹部觸摸到腫塊,則需要及時就醫。
就診科別
  • 當出現柏油便、胸骨後不適或疼痛、吞咽時食團停滯或頓挫感、上腹部飽脹等症狀時,可以去胃腸外科或消化內科就診。
  • 如果突然嘔血或大量便血應立刻去急診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哪裡不舒服?
  • 持續多長時間了?
  • 跟飲食有沒有關係?
  • 有沒有胸骨後不適或疼痛、胸部脹悶或緊縮感等症狀?
  • 有沒有上腹部飽脹不適、嘔吐、嘔血、疼痛等症狀?
  • 有沒有明顯的體重下降(短期內體重只減不增),具體下降了多少?
  • 父母、兄弟、姐妹等有沒有出現過類似的情況?
  • 以前有沒有去醫院看過?做過哪些檢查,結果是什麼?
  • 有沒有用過什麼藥?
  • 有沒有做過什麼手術?
需要做的檢查

體格檢查

用手按壓檢查部位看是否引起的疼痛和有無腹部腫塊。

實驗室檢查

  • 血液常規、便常規+潛血、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凝血功能、甲狀腺功能、腫瘤標誌物等,能幫助評估全身狀況。
  • 腫瘤標誌物檢查常用於賁門癌輔助診斷、判斷病人預後以及療效監測。
  • 其他分子生物學檢測:①局部末期、復發性或轉移性病人可考慮進行PD-L1檢測。②對於不能手術的局部末期、復發或者轉移性賁門癌的病人,當醫生考慮使用曲妥珠單抗治療的時候,可能會進行HER-2的免疫組化和(或)FISH檢測。

影像學檢查

X線鋇餐造影

是診斷賁門癌的主要手段。初期表現為細微的黏膜改變,末期病例X線所見明確。

腹部CT

可以了解腫物與周圍器官的關係,相對食道的CT所見,賁門癌的陽性發現往往不太肯定,CT有助於發現肝轉移以及是否判斷侵及胰和腹腔淋巴結,有利於賁門癌術前評估。

超音波檢查

目的是了解癌症是否侵犯其他組織。

PET-CT檢查

該檢查在賁門癌轉移病灶檢測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內鏡檢查

胃鏡檢查

在檢查同時可多次切片檢查行病理檢查。

超音波內鏡

是把超音波技術和內鏡技術結合在一起的檢查方式,是進行內鏡黏膜切除術和內鏡黏膜下層切除術之前的必要檢查。

脫落細胞學檢查

賁門癌陽性率較低,這也是賁門的圓錐形解剖特點造成氣球不易接觸腫瘤所致,改用較大氣球後診斷率有所提高。

診斷標準

主要通過臨床表現、X線鋇劑造影、上消化道內鏡、腹部超音波和CT檢查進行診斷。

臨床表現

初期咽食有異物感,吞咽時有頓挫感,常伴咽乾燥感。還會有胸悶或緊縮感,胸骨後不適或疼痛。中期還會有疼痛和消瘦的症狀。末期可出現低蛋白血症、貧血、體重減輕及惡病質。

X線鋇劑造影

初期表現為細微的黏膜不連續,末期顯示病變很明確,可發現黏膜破壞明顯、下段食道受到侵犯。

上消化道內鏡

可直接觀察賁門黏膜破壞,了解病變具體部位及大小並獲得病理確診證據。

腹部超音波檢查及CT檢查

若有轉移,腹部超音波檢查可了解到腹部臟器的受累情況,CT可查明骨及遠處轉移情況。

鑑別診斷

賁門痙攣

病人通常年輕、病史長,有吞咽困難,健康狀況尚可,X線食道造影可見對稱光滑的賁門上方漏斗形狹窄及其近側段食道高度擴張,而賁門癌病人可發現黏膜表淺存在病變,從這一點可進行鑑別。

下段食道炎

常伴隨有裂孔疝及胃液逆流,病人有長期燒心反酸史,體態多矮胖,炎症時間長,引發疤痕狹窄,出現吞咽障礙。X線鋇餐表現下段食道賁門狹窄,黏膜可以不完整。食道鏡檢查見到炎症肉芽和疤痕肉眼,有時與癌不易區分,反覆做多點切片檢查如一直為陰性結果則可以與本病進行鑑別。

賁門炎及賁門潰瘍

疾病症狀類似,但賁門炎及賁門潰瘍在進行抑酸藥物治療後可改善症狀,進行病理學檢查及胃鏡檢查可與該疾病進行鑑別。

賁門息肉

賁門息肉內鏡下可見隆起的息肉,表面有淺潰瘍,通過病理學檢查可以與該疾病進行鑑別。

治療

根據病人臨床分期,結合病人實際情況,合理運用治療方法,目的是根治初期賁門癌,降低進展期病人反覆發作及轉移風險,控制末期病人癌症發展,以延長生存期。

治療周期
長期間斷性治療,一般情況下術後化療周期在21~28天左右,化療一次多為3~7天。
一般治療
  • 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治療。
  • 幾乎所有的病人都有營養不良、消瘦、脫水的表現,因此要注意病人的營養補充。
藥物治療

5- Fluorouracil

主要用於治療消化道腫瘤,或較大劑量 Fluorouracil 治療絨毛膜上皮癌,亦常用於治療乳癌、卵巢癌、肺癌、子宮頸癌、膀胱癌及皮膚癌等。婦女妊娠初期三個月內禁用本藥,應用本品期間禁止哺乳。

Oxaliplatin

轉移性大腸癌的一線治療,原發腫瘤完全切除後的第三期,結腸癌的輔助治療,禁用於肝腎功能受損病人。

卡培他濱

適用於結直腸輔助化療及胃癌、乳癌治療,禁用於妊娠期及哺乳期。

手術治療

腫瘤切除術

是公認的首選方法,適用於已確診、除外淋巴結及腹腔器官轉移、一般情況尚好、無重大心肺或其他器官嚴重合併症者。

內鏡治療

對病灶局限於食道黏膜層和黏膜下層、無淋巴結和遠處器官轉移的初期癌或重度不典型增生,腫瘤直徑<1公分,病變局限且邊界清晰者,可行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對賁門癌末期已發生轉移伴其他器官疾病或受全身情況等限制無法手術者,行內鏡下擴張治療改善梗阻是一種有效的姑息性治療手段,適用於各種類型的食道狹窄。對伴嚴重狹窄、食道-氣管瘺不能手術者,內鏡下放置金屬支架可顯著緩解症狀,提高生活質量。

放射治療

中末期或不適合手術病人,可用銥-192腔內近距離放療。賁門腫瘤對射線不敏感,傳統外放療效果不理想。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出現了近距離後裝放療機,可在計算機技術控制下,通過導管把放射源直接送到病變局部,使病變局部接受較大劑量照射,造成瘤細胞壞死,迅速緩解進食梗阻症狀又不傷及周圍正常組織。

化學藥物治療

可以利用 Fluorouracil +鉑類、 Oxaliplatin + Paclitaxel + Fluorouracil 、 Paclitaxel 單藥等化療方案進行治療。在開始化療前一週應行血液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等檢查以評估病人身體狀況。

營養治療

腸內營養

是賁門癌病人的營養支持治療主要形式,賁門不全梗阻病人可直接服用純流質腸內營養製劑;近完全梗阻的病人可進行鼻飼管或胃造瘺進行營養補充。

腸外營養

用於極度虛弱的病人及術後腸胃功能還沒有回覆的病人。

預後

賁門癌作為常見惡性腫瘤,在我國具有很高發病率,而在病情確診後通常使用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但是在手術治療後會出現預後差,疾病再次反覆的問題。

能否治癒

賁門癌初期規範治療有治癒可能。

能活多久

賁門癌的生存期沒有明確的答案,這主要與病人病情、精神狀態、手術治療情況及術後護理等多種因素有關。只要是惡性腫瘤,初期發現、初期診斷、初期治療就能極大的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初期賁門癌治療後可存活3年以上。

複診

需要按照醫囑定期複診。一般情況下,前2年內每3~4個月複查一次,第3~5年每半年複查一次,5年之後每年複查一次。但如果症狀加重或出現緊急情況,需要隨時就診。

飲食

賁門癌病人宜吃抗腫瘤的食物、保護胃黏膜的食物以及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忌吃脹氣的食物、不宜消化的食物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飲食調理
  • 飲食宜清淡,以高纖維素、高蛋白、營養、易消化的食物,如面片、麵條、粥、牛奶、豆漿、藕粉、肉湯等,並給予足量的維他命C。
  • 可適當補充一些鐵劑,經常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
  • 禁菸酒、禁吃霉變食物,禁生硬、粗糙刺激之物。
  • 儘量不食用過熱、過硬等容易損傷食道和胃的食物。

照護

賁門癌治療會給身體帶來一系列的影響,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更好地恢復健康和減輕身心不適,同時要注意術後的護理、定期複查等。

日常護理
  • 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飲食的護理。在飲食方面,術後一定要等到肛門出現排便排氣之後,才能進行飲食。而且飲食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不可操之過急。開始要先流質飲食,之後半流質,最後才能恢復到普通飲食。
  • 術後要注意不要劇烈活動,觀察癒合情況等,同時還要做好定期複查。
病情監測

出現嘔血、柏油樣黑便時應該儘快就醫。

心理護理

要鼓勵病人積極面對,調整好自己的的情緒,保持開朗、樂觀的態度,多給與安慰和鼓勵,避免產生孤獨和消極情緒,多陪伴,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預防

賁門癌目前發病機制尚無法明確,暫無有效措施預防,但良好的生活習慣或許可以減少發病率。可進行規律性鍛煉,從飲食角度進行日常管理。

初期篩檢

內鏡篩檢可發現大量賁門癌和癌前病變,現階段作為賁門癌防治措施是可行的和成功的,故在中年以後建議定期篩檢胃鏡。

預防措施

保持良好精神和心理的狀態

壓力是癌症誘因之一,在現實的生活當中,越來越多壓力導致一部分的病人精神處於崩潰邊緣,所以需要注重勞逸結合,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狀態,積極調整不良情緒,這對賁門癌的預防較為重要。

增加營養以及微量營養素的攝入

營養均衡,合理膳食,避免高鹽和煙燻飲食。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增強抵抗力,可一定程度預防賁門癌的發生。

禁忌食霉變、醃製食物

霉變或者是醃製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亞硝胺或亞硝酸鹽等致癌物質,長期食用會誘發賁門癌發生。

戒菸

逐步戒菸,降低癌症發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