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花粉症

概述

花粉症具有特應性遺傳素質的個體吸入致敏花粉後,由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介導的非特異性炎症反應及其引發的以變應性結膜炎、鼻炎、氣喘為主的一系列臨床症狀。其症狀具有明顯的時間性和地區性,並且易受某些氣象因素的影響。

就診科別:
變態反應科、耳鼻喉科
英文名稱:
pollinosis
疾病別稱:
枯草熱、熱傷風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有遺傳傾向
併發疾病:
變應性結膜炎、變應性鼻炎、過敏性氣喘、接觸性皮膚炎
治療周期:
需要長期間歇性治療,在花粉授粉季節前進行預防性治療
臨床症狀:
眼部發癢、流淚、眼瞼紅腫
好發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者、有家族遺傳史者、長期接觸過敏原者
常用藥物:
糖皮質類固醇、H1抗組織胺藥物、白三烯受體阻斷劑
常用檢查:
皮膚點刺試驗、皮內試驗、鼻激發試驗、血清特異性IgE檢測、嗜鹼細胞脫顆粒試驗
疾病分類

在現代醫學的臨床診斷體系中,花粉症通常以其他「身份」存在於相關科別,其症狀涉及單系統和多系統。根據受累系統,可分為以下幾類:

  • 變應性結膜炎引發的花粉症。
  • 變應性鼻炎引發的花粉症。
  • 過敏性咳嗽/氣喘引發的花粉症。
  • 嚴重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引發的花粉症。
  • 接觸性過敏性皮膚炎引發的花粉症。
  • 兒童食物過敏引發的花粉症。

病因

花粉症能影響不同系統,表現多樣,不同類型其病因不盡相同。總的來說花粉症的發生需要內在遺傳因素、足量變應原暴露、環境促發因素(例如西方的生活方式、環境污染)的共同作用。

主要病因

花粉症能影響不同系統,表現多樣的原因包括:

  • 氣傳花粉屬於可吸入顆粒物,其顆粒直徑多為15~30μm,通過黏附在皮膚或眼結膜、沉積在鼻咽部黏膜,可使過敏個體出現皮膚炎、結膜炎、變應性鼻炎症狀。
  • 食物變應原粗顆粒可以分解為若干變應原組分,這些組分與花粉的部分變應原組分存在交叉,即花粉症不一定是由於花粉本身導致過敏,而是平時我們飲食中對食物中的一些成分過敏,並且這些成分與花粉類似,從而導致花粉症的發生。
誘發因素

接觸花粉

包括雜草花粉、農作物花粉、樹木花粉等。

空氣污染

例如吸入汽油排出的氣體粒子會令身體的免疫球蛋白E抗體大大增加, 更易發生變態反應。硫氧化物、城市大氣中的氮氧化物和亞硫酸等氣體能造成鼻黏膜損傷, 變態反應原物質更容易通過呼吸進入人體引起過敏。大氣污染還能使花粉釋放比原來多的致敏原, 刺激人體呼吸道和皮膚來增強花粉進入人體滲透性。

飲食習慣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愛吃西式食品, 而這些高蛋白及高卡路里的食物, 會壯大身體的免疫系統, 令系統過度產生不必要的抗體, 從而對花粉容易敏感, 引發花粉症。

流行病學

引發花粉症的常見致敏花粉包括春季樹木花粉、夏季牧草花粉和秋季雜草花粉。篙草花粉和豚草花粉則是我國最常見的致敏雜草花粉。據資料顯示,我國北方地區花粉症病人發病時生活質量比塵蟎過敏病人更差,雜草花粉比樹木花粉更易誘發氣喘。

好發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者

免疫功能低下時, 大量自由基對肥大細胞和嗜鹼細胞的氧化破壞會成為過敏發生的內因。

有家族遺傳史者

花粉症是過敏性的疾病,而易過敏的體質受基因遺傳的影響非常大。據調查顯示,在同卵雙胞胎的中的遺傳相關性更加的明顯,具有某種特殊基因的人群可能會很容易發生花粉症。

長期接觸過敏原者

如因生活環境或工作需要長期接觸花粉等過敏原的人群,過敏原對人體的刺激增加,更易發生變態反應。

症狀

花粉症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地區性,主要表現為眼部發癢、流淚、眼瞼紅腫;鼻腔發癢,噴嚏連續發作,流清涕;咽部發癢、咽干、乾咳等。部分病人聽診可聞哮鳴音。

典型症狀
  • 變應性結膜炎病人,可伴有有眼部發癢、流淚、眼瞼紅腫等症狀。
  • 變應性鼻炎病人,可同時伴有鼻腔發癢、鼻塞,連續打噴嚏等症狀,常一次多達十幾個,噴嚏後水樣分泌物增多,在發病時終日不止。
  • 過敏性氣喘病人,可伴有咽部發癢、咽干、乾咳等症狀。
其他症狀

頭暈頭痛

主要是鼻塞嚴重所致。

皮疹

部分病人會在皮膚上表現出蕁麻疹,或者是一些丘疹、斑丘疹,主要是過敏原導致的接觸性過敏性皮膚炎。

併發症

急性氣喘,例如雷暴過程中大量致敏花粉經狂風颳起至雨雲,雨雲的水分使整粒花粉受潮分解為直徑數微米的細小碎片,這些花粉碎片重新被吹到地面被花粉症病人吸入至下氣道,在下氣道所引發的急性過敏性炎症最終促成急性氣喘發作,該現象被稱之」雷暴氣喘發作「。由此可見,整粒花粉既可以直接接觸引發皮膚炎、結膜炎/鼻炎,碎片花粉也可以被吸入下呼吸道引起氣喘。

看醫

接觸花粉後發現眼部發癢、流淚、眼瞼紅腫、流清涕、鼻塞、咽部發癢等症狀,高度懷疑過敏時,應及時就醫。

就醫指征
  • 免疫力低下且在春、夏、秋季有花粉接觸史者。
  • 發現眼部發癢、流淚、眼瞼紅腫;鼻腔發癢,噴嚏連續發作,流清涕,鼻塞;咽部發癢、咽干、乾咳等症狀,高度懷疑過敏時,應及時就醫。
  • 已經確診花粉症的病人,若出現咳嗽、氣喘、呼吸困難,應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 優先考慮去變態反應科或耳鼻喉科就診。
  • 若病人出現其他嚴重不適反應或併發症,如呼吸困難等,可到相應科別就診,如呼吸內科。
醫生詢問病情
  • 描述就診原因(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什麼不舒服)? 
  • 是否到過醫院就診,做過那些檢查,檢查結果是什麼?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眼部發癢、流淚、眼瞼紅腫;鼻腔發癢,噴嚏連續發作;咽部發癢、咽干、乾咳等症狀)
  • 既往有無其他的過敏史?
需要做的檢查

皮膚點刺試驗

使用標準化變應原試劑,在前臂掌側皮膚點刺,20分鐘後觀察結果。每次試驗均應進行陽性和陰性對照,陽性對照採用標準組織胺,陰性對照採用生理鹽水。按相應的標準化變應原試劑說明書判定結果。皮膚點刺試驗應在停用抗組織胺藥物至少7天後進行。

皮內試驗

用法國梧桐、楊樹等抗原浸液進行變應原皮內試驗,  由上臂左側開始用75%的乙醇消毒, 由上而下進行試驗, 若皮膚丘疹直徑≥5mm為陽性,提示存在對於該特異性過敏原的過敏反應。

血清特異性IgE檢測

抽病人靜脈血,做免疫學檢測,該檢測不受藥物及皮膚狀態的影響。若用某特異性變應原進行試驗時,IgE顯著升高,則對於尋找特異性變應原有重要價值。

鼻激發試驗

鼻激發試驗是變應性鼻炎診斷金標準,但具有風險,臨床不作為常規方法。

嗜鹼細胞脫顆粒試驗

取家兔的嗜鹼性白血球加病人血清和可疑致敏物質之溶液混合一起孵育,如病人血清中有過敏性抗體IgE,則發生嗜鹼性白血球脫顆粒。數200個嗜鹼性白血球,如有30%以上細胞發生脫顆粒現象即為陽性反應。脫顆粒細胞的改變為細胞腫脹,失去正常圓形,胞核清楚,顆粒溶解消失或自細胞內溢出。此法簡便、靈敏可靠,有助於確定Ⅰ型變態反應。

診斷標準
  • 噴嚏、清水樣涕、鼻塞、鼻癢等症狀出現 2項以上(含2項),每天症狀持續或累計在1小時以上。可伴有眼癢、結膜充血等眼部症狀。
  • 體徵常見鼻黏膜蒼白、水腫、鼻腔水樣分泌物。
  • 變應原皮膚點刺試驗陽性,和/或血清特異性IgE陽性,必要時可行鼻激發試驗。
鑑別診斷

花粉症的症狀如打噴嚏、流鼻涕等和感冒的症狀相似, 在臨床上有很多的病人認為自己患了「熱傷風」, 反覆應用抗感冒藥物, 甚至有些病人大量應用抗生素。因為感冒藥中含有 Chlorphenamine 和減充血劑, 可以減輕打噴嚏及鼻堵等症狀, 短期內有效, 但由於沒有針對病因, 造成病情發展, 導致發病時間延長, 部分病人合併支氣管氣喘。

治療

在花粉播散季節避免接觸花粉是最理想的預防方法, 但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難以做到, 所以大多數花粉症病人還要依靠藥物治療。花粉症的治療應分發作期治療和緩解期治療。

治療周期
需要長期間歇性治療,尤其是在花粉授粉季節前進行預防性治療。
一般治療

去除誘因  

了解存在的誘因並及時消除,如避免接觸花粉等過敏原。

合併症的治療

如有急性氣喘或呼吸困難,可用糖皮質類固醇或 Salbutamol 進行緊急處理。

藥物治療

抗組織胺藥物

是最常用的一類藥物,如 Diphenhydramine 、 Cetirizine 、 Loratadine 。大多能有效地控制花粉症的急性鼻、眼症狀, 但不能抑制病情的發展。

麻黃鹼滴鼻劑

一種減充血劑,可快速有效地疏通鼻堵。注意此類藥物一般不要連續使用一週以上。

糖皮質類固醇

局部應用糖皮質類固醇鼻噴霧是目前推薦的治療花粉症的最佳方案。由於局部用藥, 效果良好, 全身吸收很少, 所以激素的副反應顯著減輕。對於中重度的花粉症的病人, 應用抗組織胺藥及局部用糖皮質類固醇不能很好地緩解症狀時, 需要全身注射長效糖皮質類固醇。

白三烯受體阻斷劑

如 Montelukast Sodium ,能阻斷白三烯引起的鼻部炎症。由於鼻腔局部用糖皮質類固醇不能抑制白三烯的釋放,所以白三烯受體阻斷劑與糖皮質類固醇有協同作用,可以減少激素用量,從而減輕激素帶來的副作用。

變應原浸液

此法為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治療(AIT),已證實是唯一有可能改變過敏性疾病自然進程的治療方法。簡而言之,即在明確致病變應原後,使用該變應原浸液通過不同途徑,以逐漸遞增劑量的方式導入體內,並最終使人體耐受高於自然暴露劑量的維持治療劑量,經過AIT後,機體免疫系統發生改變,使機體在處於相對低劑量變應原的自然暴露環境時,僅有輕微症狀甚至無症狀。

手術治療

花粉症無手術治療。

中醫治療

如敏康片(主要成分為靈芝、蟲草菌絲體等),可以調整花粉症病人相關基因表達,改善病人過敏體質,緩解臨床症狀。但必須注意的是,傳統中藥製劑和致敏花粉可能存在相同抗原性或交叉抗原性,花粉症病人應慎用傳統中藥製劑。

其他治療

物理治療

花粉阻隔劑

塗抹於鼻腔,可有效控制花粉症相關的過敏性鼻炎症狀。

鼻腔沖洗

從國內外臨床應用經驗看,鼻腔沖洗雖然並不具備直接抗炎作用,但是鼻腔沖洗與抗組織胺藥、鼻用糖皮質類固醇聯用能增強藥物療效,減少藥物使用量,可以作為安全、有效的補充治療手段。

預後

花粉症目前主要的治療方式是藥物治療,症狀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控制,但很少可以得到根治,停藥後若再次接觸過敏原,則會再次誘發症狀。特異性免疫治療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方法。

能否治癒

藥物治療可控制症狀,但無法根治。採用特異性免疫治療多數可根治。

能活多久

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複診

花粉症治療結束後1個月進行複查,行過敏原檢測和血液常規檢查。

飲食

避免食入過敏性食物,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種營養物質,不要過食油膩, 少吃甜品、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提高免疫力,改善過敏體質。

飲食調理
  • 忌甜膩辛辣食品:刺激性食物會加重充血黏膜的炎症。 
  • 忌海鮮發物:如魚、蝦、蟹等含大量異體蛋白食物。
  • 避免食用香菜、茴香、莧菜等蔬菜。
  • 可多吃富含β-胡蘿蔔素、維他命C和維他命E等具有抗過敏功效的新鮮蔬菜,以及有抗氧化作用的維他命A、維他命C、維他命E,以及含多酚、類黃酮較多的食物,如紫蘇、洋蔥、生薑、蘿蔔、糙米、蕎麥等。

照護

大部分花粉症病人對疾病知識掌握不夠, 得不到正規治療和預防, 生活質量低下, 且花粉症用藥物治療後易復發,平時的護理格外重要。

日常護理

口服用藥

了解各類抗過敏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指導病人正確服用。

鍛煉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 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活動, 提高機體免疫力, 增強抗過敏能力。

減少與致敏花粉的接觸

包括花粉治理和個人防護。花粉治理可採用人工、化學、生物等方法防止此類植物滋生蔓延, 改良周圍環境及條件。個人防護包括避免在花粉飄落的高峰期開窗或進行戶外活動, 外出時應戴口罩, 發病季節不去近距離接觸花草, 有條件者可使用花粉過濾器。

病情監測

複診時行過敏原檢測及血液常規,檢查是否存在過敏反應以及炎症情況。

預防

完全避免接觸致敏花粉是不可能的, 但由於花粉症有明顯的季節性, 大多數可以查到過敏的花粉, 所以可以做到有針對性的預防, 減少發病或減輕症狀。

初期篩檢

對存在春、夏、秋季存在花粉接觸史及家庭過敏史的病人應當通過點刺試驗等初期篩檢,出現眼、鼻、咽喉症狀者應當及時檢查並治療。

預防措施
  • 避免在花粉數量最高的傍晚出門。白天風比較大, 大部分花粉在高空中漂浮, 到傍晚時風力減小, 花粉沉降到2m以下, 就可以吸入呼吸道或落入眼瞼或黏附在皮膚上, 引起過敏。
  • 當花粉數量很高時, 儘量呆在家裡。每年的4~5月和7~9月, 春天的樹木和秋天牧草類植物開花, 空氣中成噸的花粉在飄散, 花粉過敏的病人要減少戶外活動, 儘量呆在家裡。 
  • 打開空調、關上臥室的窗戶睡覺, 可以防止花粉在夜晚飄進房間。 
  • 戴花粉防護口罩和眼鏡。 
  • 鼻腔用花粉阻隔劑, 減少過敏原進入體內。 
  • 如有條件可以在花粉期離開本地去外地度假, 花粉期過後再回來。
  • 合理膳食,三餐規律,宜清淡飲食、少糖少辛辣。
  • 改善生活習慣,保持生活環境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