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痤瘡

概述

痤瘡是毛囊、皮脂腺的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也是美容皮膚科最常見的病種之一。通常好發於面頸部、胸背部、肩膀和上臂,臨床以白頭粉刺、黑頭粉刺、炎性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等為主要表現。這種疾病青春期多見,但也不完全受年齡階段的限制,從兒童到成人幾乎所有年齡段的人都可以發病。

就診科別:
皮膚科、內分泌科、美容中心
英文名稱:
acne vulgaris
疾病別稱:
青春痘、粉刺、暗瘡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色素沉澱、持久性紅斑、凹陷性或肥厚性疤痕
治療周期:
長期持續性治療
臨床症狀:
白頭粉刺、黑頭粉刺、炎性丘疹、膿皰、結節
好發人群:
青春期人群、濫用化妝品的女性、內分泌系統失調及月經失調的女性
常用藥物:
米諾環素、多西環素、異維A酸、克林黴素乳膏、紅黴素乳膏
常用檢查:
顯微鏡檢查、性激素測定、婦科都卜勒超音波
疾病分類

尋常性痤瘡

其具體表現同前,大多數青春期後症狀逐漸減輕以致消失。但有膿皰、結節、膿腫、囊腫者,愈後常留下凹陷疤痕。

聚合性痤瘡

皮疹可發生在臉部,上胸部、背部、臀部、股部,損害為粉刺、丘疹、膿皰、囊腫及破潰流膿的瘺管,或為較深在性的痤瘡結節聚集融合,形成大的浸潤,皮膚呈青紫色。

壞死性痤瘡

由葡萄球菌繼發感染引起,皮疹主要發生於前額髮際,少數也可發生在胸背部,損害為丘疹,頂端有臍凹,化膿後形成膿皰、壞死,愈後遺留凹陷性疤痕。

熱帶痤瘡

多發生在高溫、高濕地區的痤瘡,皮損可累及背、肩、頸、手臂、大腿和臀部,主要為結節和硬節性囊腫。

病因

痤瘡發病機制仍未完全闡明。痤瘡的發生主要與皮脂分泌過多油脂、毛囊皮脂腺導管角化、阻塞、痤瘡丙酸桿菌感染和炎症反應等因素密切相關。痤瘡的發病機制是身體發育導致體內雄激素分泌旺盛,而雄激素支配皮脂腺產生更多皮脂,皮脂與脫落的表皮組織混合後阻塞毛孔引發痤瘡。部分病人的發病還受遺傳、免疫、內分泌、情緒及飲食等因素影響。

主要病因

皮脂分泌過多

皮脂分泌過多是痤瘡發生基本病理基礎,由於青春期體內雄激素含量增多,導致皮脂腺功能旺盛,分泌大量的油脂。

毛囊皮脂腺導管角化、阻塞

毛囊阻塞通常是由於毛囊口皮膚的角質層過度的角化,結果導致毛囊口的阻塞。毛囊口阻塞實際上就是皮脂腺導管口的阻塞,這樣不利於皮脂腺的分泌和排泄。

痤瘡丙酸桿菌細菌感染

痤瘡丙酸桿菌是痤瘡最主要的致病菌,是親脂的革蘭氏陽性厭氧菌,是人類毛囊皮脂腺內數量最多的微生物。致病機制是促進皮脂腺分泌,毛囊皮脂腺導管過度角化,導致皮脂腺導管阻塞,厭氧菌大量繁殖,激活體內免疫,誘導炎症反應,產生炎症因子,導致痤瘡發生,表現為炎性的丘疹、結節、囊腫等。

誘發因素

藥物因素

使用皮質類固醇、精神類藥物、鹵素藥物、分子標靶藥物會誘發痤瘡或者使痤瘡嚴重。

飲食習慣

食用辛辣刺激、油膩性食物、高糖食物、奶製品,如含有脂肪、可可脂等可改變表面脂類成分或增加皮脂的產生,辣椒、烈性酒、油炸食品等可使皮損加重,都會誘發痤瘡。

高溫環境

高溫夏季塗抹油性乳液或粉底液,多餘油脂排不出來,或者特殊工種夏季戴頭盔也會導致皮膚出現高溫環境,誘發痤瘡。

不良的生活作息

現在年輕人心理壓力、工作壓力比較大,過度勞累又或者年輕人愛玩手機、熬夜都會導致皮脂分泌增多,使痤瘡加重。

流行病學

該病青春期多見,無性別差異,但女性發病年齡早於男性,無年齡階段的限制,所有年齡段的人都可以發病。痤瘡好發於面頸部、胸背部、肩膀和上臂。

好發人群

青春期人群

由於青春期體內雄激素分泌旺盛,導致皮脂腺分泌過多皮脂,引發痤瘡。

濫用化妝品的女性

洗面奶或者皂類內含有的脂肪酸鹽、油性或劣質的護膚品及粉底液都會阻塞毛孔引發痤瘡。

內分泌系統失調及月經失調的女性

女性月經前或內分泌失調時,雄激素水平增高,或者雄激素與雌激素的比例相對增高,皮脂腺活性增高,導致皮脂分泌增多引發痤瘡。

症狀

痤瘡臨床以白頭粉刺、黑頭粉刺、炎性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等為主要表現,常伴皮脂溢出,好發於臉部及上胸背部。

典型症狀

白頭粉刺

毛囊皮脂腺口被角質細胞阻塞,角化物和皮脂充塞其中,與外界不相通而形成的閉鎖粉刺,表現為稍稍突起的白頭。

黑頭粉刺

毛囊皮脂腺內被角化物和皮脂阻塞,而開口處與外界相通,形成的開放性粉刺,表現為或大或小的黑點。

丘疹

毛囊皮脂腺口被阻塞而形成毛囊皮脂腺內缺氧的環境,造成厭氧性的痤瘡丙酸桿菌大量繁殖,分解皮脂,產生化學趨化因子,白血球聚集而產生,一般表現為色澤鮮紅的小圓點。

膿皰

毛囊皮脂腺內的大量嗜中性白血球聚集,吞咽痤瘡丙酸桿菌後發生炎症反應,使得大量膿細胞堆積而形成,愈後易形成凹陷性疤痕。表現為綠豆大小的凸起,破後的膿液質地較黏稠。

結節

毛囊皮脂腺內大量的角質物、皮脂、膿細胞等存貯,使毛囊皮脂腺結構被破壞而形成高出於皮膚表面的紅色結節。基底有明顯的浸潤,色澤潮紅,觸之有壓痛。

囊腫

囊腫型痘痘是指形成膿腫的痤瘡,是痤瘡的一種較嚴重型。臉部、額部、頰部、下頜部、胸部、背部及肩部出現大小不等的結節、囊腫。

其他症狀

皮損融合成炎性斑塊

針對痤瘡的皮損還可融合形成大的炎性斑塊及斑片,影響美觀。

竇道形成

當臉部、額部、頰部、下頜部、胸部、背部及肩部出現大小不等的結節、囊腫,常繼發化膿感染,破潰後常流出帶血的膠凍狀膿液,以後形成竇道。

併發症

色素沉澱

痘痘發炎後的暗褐色或黑褐色的色素沉澱,該痘印時間較久、顏色較暗,紅色痘印處理不好,就會變成色素沉澱。

持久性紅斑

痘痘炎症消退後形成斑片狀的紅斑,持久不能消退,影響美觀。

凹陷性或肥厚性疤痕

如果痤瘡嚴重,以囊腫、膿腫為主,或者在痤瘡的炎症期護理不當,經常排擠粉刺等,就會造成疤痕。有的如冰錐樣;有的如隕石坑樣;有的如橘皮樣,非常影響美觀和人際交往。

看醫

如果痤瘡皮疹較少,炎症較輕,可不予治療,待其自然消退。如果皮疹較多,炎症較重, 則應積極就診,根據痤瘡類型明確病因,對症治療。

就醫指征
  • 如果有粉刺、丘疹等症狀,應去醫院進一步檢查。
  • 如果病人有膿包、結節、囊腫等症狀,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就診科別
  • 應首先考慮到皮膚科就診。
  • 根據病人病情或者表現評估標準,決定是否去內分泌科就診。
  • 如果病人情況出現重度痤瘡、疤痕等症狀,應及時去皮膚科或者美容中心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痤瘡多長時間?飲食、睡眠、月經情況?
  • 用過什麼藥沒有?
  • 之前做過什麼檢查?
  • 平時是否擠痘?痤瘡做不做消毒處理?
  • 以前是否有過基礎病史?
需要做的檢查

體格檢查

專業醫生通過觀察病人皮損好發部位、皮損形態以及炎症程度可判定疾病進行診斷。

顯微鏡查看皮膚

對於有些黑頭和白頭粉刺肉眼無法看出來的,可以藉助儀器來查看皮膚情況。

性激素測定及婦科都卜勒超音波

對於有嚴重痤瘡的女性,通過問診排查是否有月經失調或者內分泌失調的情況,進行性激素測定,包括睪固酮、脫氫表雄酮、雌二醇、孕酮、促黃體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婦科都卜勒超音波明確有無多囊性卵巢的表現,有助於明確病因,對症治療。

診斷標準

臨床表現

基本損害為粉刺和炎性紅色毛囊性丘疹,如中央有一黑點的丘疹,稱黑頭粉刺;無黑頭、呈現灰白色的小丘疹,稱白頭粉刺。如果炎性丘疹周圍色紅,可進一步發展結節、囊腫,如炎性丘疹擠壓有米粒樣白色脂栓排出,破潰痊癒後,可遺留暫時色素沉澱或有輕度凹陷疤痕,甚至破潰後形成多個疤痕,嚴重者呈橘皮臉。

根據發病人群來判斷

以15~30歲為主,因為隨著皮膚油脂的下降,皮膚會慢慢由油轉干,青春痘的程度自然減輕。發病部位以顏面為多,亦可見於胸背上部及肩胛處,胸前、頸後、臀部等處。

相關檢查

女性特定人群如果月經失調或者內分泌失調,測定性激素六項及婦科都卜勒超音波有利於明確是否為高雄激素血症導致的痤瘡。

鑑別診斷

酒糟性皮膚炎

也就是酒渣鼻,好發於中年人,它的發病部位是面中部,不是全臉部,比如頭皮、頸部、胸背部基本很少,以紅斑及微血管擴張為主。發病原因不明確,與遺傳素質和免疫等多方面相關。

顏面粟粒樣狼瘡

好發生於成年人,皮損主要為半球形或略扁平的丘疹或小結節,形態與痤瘡相似,表現為暗紅或褐色,觸之柔軟,中心壞死,玻片按壓丘疹時,可以看到黃色或褐色小點,對稱分布在眼瞼,鼻唇溝和頰部為多,在下眼瞼經常融合成堤狀。通過具體臨床表現可鑑別。

脂漏性皮膚炎

發生在皮脂溢處部位的以紅斑、丘疹、鱗屑、油膩性結痂為主的一組臨床表現,以發生在臉部以及頭皮部位居多,病人主觀感覺皮膚癢、不適感,部分病人搔抓刺激可以出現繼發感染,出現膿皰糜爛的情況,而痤瘡一般沒有搔癢的症狀。

治療

痤瘡治療原則主要為去脂、溶解角質、殺菌、抗炎及調節激素水平,一般採取綜合治療兼顧個體化原則。

治療周期
痤瘡需要較長期持續性治療,一個周期6-12週。
一般治療

選擇清水或合適的潔面產品,去除皮膚表面多餘油脂、皮屑和細菌混合物,但不能過分清洗,注意控油保濕,外用溫和滋潤乳。忌用手擠壓、搔抓皮損。適當限制可能誘發或加重痤瘡的高升糖指數食物及牛奶的攝入,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熬夜。

藥物治療

局部外用藥物

外用藥物治療輕者僅以外用藥物治療。

A酸類

包括第一代異維A酸和第三代A酸乳膏。初期使用會出現局部刺激反應,如紅斑、脫屑,緊繃和燒灼感,應低濃度或小範圍避光使用。

過氧化苯甲醯

外用後可緩慢釋放出新生態氧和苯甲酸,具有殺滅痤瘡丙酸桿菌、溶解粉刺及收斂作用。可配製成不同濃度的洗劑、乳劑或凝膠,少數病人皮膚會出現輕度刺激反應,建議可從低濃度及小範圍開始試用。

抗生素

FUSIDIC ACID 乳膏、紅黴素軟膏、林可黴素和克林黴素及氯黴素等外用製劑。

壬二酸

對炎症及粉刺均有治療作用,還可減輕炎症後色素沉澱。可配成15%~20%霜外用。其不良反應為局部輕度紅斑與刺痛。

二硫化硒

2.5%二硫化硒洗劑具有抑制真菌、寄生蟲及細菌的作用,可降低皮膚游離脂肪酸含量。

其他藥物

5%~10%硫黃洗劑和5%~10%的水楊酸乳膏或凝膠具有抑制痤瘡丙酸桿菌和輕微剝脫及抗菌作用。

系統性口服藥物

口服抗生素

首選四環素類如多西環素、米諾環素等,不能使用時選擇大環內酯類如紅黴素、阿奇黴素、克拉黴素等。抗生素療程通常 6~12 周。

口服異維A酸

異維A酸可抑制皮脂腺脂質分泌、調節毛囊皮脂腺導管角化、改善毛囊厭氧環境、抗炎和預防疤痕形成等作用,適用於結節囊腫型痘痘、伴皮脂溢出過多、其他方法療效不佳的痤瘡以及暴發性痤瘡和聚合性痤瘡。本藥可致口唇發乾、脫屑、血脂升高等,另有致畸作用,育齡期男女服藥期間應避孕,停藥三個月後方可懷孕。

抗雄激素治療

如口服避孕藥複方醋酸 Cyproterone 片(商品名DIANE-35),適用於女性中、重度痤瘡病人,伴有雄激素水平過高表現(如多毛、皮脂溢出等)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遲髮型痤瘡及月經期前痤瘡顯著加重的女性病人也可考慮應用口服避孕藥。

口服糖皮質類固醇

聚合性痤瘡和暴發性痤瘡可適量使用普賴鬆,對嚴重的結節或囊腫型痘痘可輔助選用皮損內類固醇激素注射。

手術治療

痤瘡一般以藥物治療為主,不採取手術治療。

物理治療

對於不能耐受或不願接受藥物治療的病人,還可考慮物理治療,如光動力療法(PDT)、雷射、紅藍光照射治療等。光療使用LED藍光或紅光治療輕、中度皮損;光動力療法(PDT)外用5-氨基酮戊酸(ALA)富集於毛囊皮脂腺單位,加照紅光適用於重度痤瘡;強脈衝光和脈衝染料雷射用於消退痤瘡紅色印痕;非剝脫和剝脫性點陣雷射治療痤瘡疤痕。

其他治療

粉刺可使用特製的粉刺擠壓器將內容物擠出,化膿皮損有時應切開引流;清潔皮損後用藥物按摩或藥物噴霧,結合石膏藥物進行倒模,可達到治療與美容的目的。

預後

一般痤瘡都跟青春期少年發育有關,隨著慢慢成熟會自行消失,且預後良好。但也有一些成年人會發生痤瘡,如果及時發現及時治療,一般都能治癒或自愈。如若耽誤到出現併發症,則會影響美觀,同時給病人心理和生理帶來壓力。

能否治癒

如無併發症,一般都能自愈。

複診

建議定期複查,一般是3~6個月之間複查。

飲食

痤瘡病人應嚴格遵循醫囑,合理用藥。同時日常生活要注意進食富含維他命的食物,少吃油膩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飲食調理

宜吃粗纖維食物

如全麥麵包、粗糧、筍等,可促進腸胃蠕動,加快代謝。 

宜吃富含維他命A的食物

維他命A有益於上皮細胞的增生,能防止毛囊角化、消除粉刺、調節皮膚汗腺功能、減少酸性代謝產物對表皮的侵蝕,如胡蘿蔔、薺菜、菠菜、動物肝臟等。

宜吃富含維他命B2的食物

維他命B2能促進細胞內的生物氧化過程,參與糖、蛋白質和脂肪的代謝。含有維他命B2的食物主要有瘦肉、乳類、蛋類、綠葉蔬菜等。 

忌食甘肥厚味的食物

含油脂豐富的動物肥肉、油煎炸的食物、芝麻、花生及各種含糖高的糕點等最好少吃。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刺激機體常常導致青春痘復發,這類食物如酒、濃茶、咖啡、大蒜、辣椒等。此外,如狗肉、羊肉、桂圓、鯉魚等也應少吃。

照護

痤瘡是常見疾病,應放寬心態,舒緩壓力。外在保持家居衛生清潔,床單被褥及時更換以避免家人合併蟎蟲感染誘發皮膚炎,同時痤瘡病人也應該及時做好心理建設,一旦出現嚴重心理問題應尋求專業醫生幫忙。

日常護理

口服用藥

了解各類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遵循醫囑正確服用。

清潔皮膚

每日1~2次溫水洗臉,清潔皮膚,忌用手擠壓或搔抓皮損。忌用油脂類、粉類化妝品和含有糖皮質類固醇的軟膏及霜劑。

避免暴曬

太陽照射會使痤瘡惡化,應在出門時採取防曬措施。

日常運動後洗澡

勞逸結合,循序漸進地進行適當的體育運動,當運動後產生的油脂、汗水灰塵不及時清洗,容易阻塞皮脂腺引發痤瘡。

病情監測

痤瘡好轉並不代表不會復發,對於輕症病人無須擔心,對於中重度痤瘡病人,及時症狀好轉也要繼續維持治療。應遵循醫囑,合理用藥,一旦情況嚴重,及時就醫。

特殊注意事項

不要去擠、捏、針挑破來處理痤瘡,也不要聽信偏方或自行配方塗抹,均會導致嚴重感染,留下疤痕,影響美觀。

預防

痤瘡預防應首先有良好的生活規律和作息,同時避免刺激皮膚,及時清潔臉部,注意個人衛生,也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和狀態來提高自身免疫力。

初期篩檢

痤瘡篩檢的易感人群

青春期男女應及時篩檢,根據情況嚴重程度及時用藥。

預防措施
  • 保持皮膚的清潔衛生,對油性皮膚要經常用肥皂和溫水清洗,對乾性皮膚則應少用肥皂。
  • 避免使用油性或粉質化妝品,酌情使用水質護膚品,尤忌濃妝。睡前應徹底清除當天的化妝品,並避免睡前塗抹營養霜、藥膏等,使夜間的皮膚輕鬆、暢通,充分呼吸。
  • 飲食上少吃脂肪、高糖、辛辣、油煎的食品及白酒、咖啡等刺激性飲料,多吃蔬菜、水果,多飲開水。
  • 堅持多做一些室內的大幅度運動,以加快血液循環,促使體內的廢物及時排出體外,使皮膚在不斷的出汗過程中保持毛孔通暢,隨後及時加以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