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
概述
毛囊炎指單個毛囊感染發生化膿性炎症,常好發於頭皮、頸部、胸背和臀部。常表現為以毛囊為中心的紅色丘疹,可伴疼痛。輕者可自愈,嚴重者需要藥物治療。
- 就診科別:
- 皮膚科
- 英文名稱:
- folliculitis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癤、癰、疤痕增生、顱內感染、毛囊破壞、永久性脫髮
- 治療周期:
- 短期治療
- 臨床症狀:
- 紅色毛囊性丘疹、膿皰、搔癢、疼痛
- 好發人群:
- 高溫作業工人、多汗人群、衛生習慣不良者、免疫力低下人群、常使用糖皮質類固醇類藥物者
- 常用藥物:
- 魚石脂軟膏、莫匹羅星軟膏、碘酊、頭孢地尼、阿奇黴素
- 常用檢查:
- 膿液抹片檢查、皮膚切片檢查
根據炎症累及毛囊的位置,可將毛囊炎分為淺部毛囊炎和深部毛囊炎。
根據其它不同標準,毛囊炎還可分為不同類型,具體如下:
金黃色葡萄球菌性毛囊炎
最為常見,通常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正常皮膚表面就存在葡萄球菌,當皮膚發生微小創傷時皮膚表面這類細菌就會進入皮膚引起毛囊感染。
革蘭氏陰性菌性毛囊炎
綠膿桿菌是一種常見的革蘭陰性菌,由於熱水浴缸或游泳池中的衛生條件不佳導致裡面的水可能存在過多綠膿桿菌,一旦感染,病人會發生革蘭氏陰性菌毛囊炎。引起革蘭氏陰性菌毛囊炎的其他細菌還有克雷伯菌、腸桿菌和變形桿菌。長期口服抗生素治療痤瘡的病人也容易出現這類革蘭氏陰性菌毛囊炎,需要注意。
須部毛囊炎
須部毛囊炎也叫做須瘡,表現為鬍鬚區的多發小膿皰,一般與剃鬚引起毛囊損傷和感染有關係,嚴重的須瘡可能會出現疤痕。
脫髮性毛囊炎
常見於青壯年人群,是頭皮的一種深在重症或慢性的毛囊炎。由於炎症徹底破壞了毛囊結構,毛囊炎癒合之後遺留圓形或橢圓形的疤痕,局部再無毛髮生長。有時禿髮性毛囊炎也發生在鬍鬚部、腋毛和陰毛等區域。
疤痕性毛囊炎
疤痕性毛囊炎主要發生在中青年男性的枕部和頸項部,慢性、反覆出現以毛囊為中心的丘疹、膿皰,癒合後成硬結,像疤痕疙瘩。
馬拉色菌毛囊炎
馬拉色菌是一種存在於正常皮膚上的真菌,有時可以引起馬拉色菌毛囊炎,主要發生在胸、背等部位,表現為孤立分布的眾多紅色丘疹。
皮膚癬菌性毛囊炎
真菌中的皮膚癬菌可以引起皮膚癬菌性毛囊炎,根據部位可以分為頭癬和須癬。頭癬是頭皮感染皮膚癬菌,須癬是鬍鬚區感染皮膚癬菌。有時候體癬、股癬和足癬也可能伴隨有皮膚癬菌性毛囊炎的表現。
蠕形蟎毛囊炎
蠕形蟎俗稱毛囊蟲,是正常毛囊皮脂腺常見寄生蟲,有時候會引起蠕形蟎毛囊炎,表現為臉部丘疹和膿皰。
病因
毛囊炎的常見病因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學性因素、物理性因素。此外,高溫、多汗、衛生習慣不良,以及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器官移植術後等因素,常可誘發毛囊炎的發生。
生物性因素
- 細菌感染,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鏈球菌、假單胞菌屬、大腸桿菌、結核桿菌等;其中引起毛囊炎最常見的細菌就是金黃色葡萄球菌。
- 真菌,如皮膚癬菌、念珠菌屬。
- 寄生蟲,如疥瘡、虱病、毛囊蟲。
化學性因素
如煤焦油、石蠟、石油、潤滑油、礦物油,某些藥物,如維他命B1、興奮劑和皮質激素等。
物理性因素
如搔抓、摩擦、拔毛、剃毛等。
- 患有一些全身性疾病比如糖尿病,或者做過器官移植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
- 患有其他皮膚疾病,比如皮膚炎、濕疹等,導致皮膚屏障的破壞。
- 長期或大量使用糖皮質類固醇。
- 女性頻繁刮毛或者男性頻繁剃鬚損傷毛囊。
- 經常在高溫密閉環境工作。
- 女性長期使用不合格的化妝品或者長時間不卸妝。
毛囊炎屬於是常見病、多發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人群,目前尚無確切的流行病學數據。
- 高溫作業的工人。
- 多汗的人群。
- 衛生習慣不良的人群。
- 患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的人群。
-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 HIV感染的人群。
- 常使用糖皮質類固醇類藥物的人群。
- 久坐的人群。
症狀
毛囊炎的主要症狀是以毛囊為中心的紅色丘疹或丘膿皰疹,有時膿皰破裂、結痂,可能有搔癢和疼痛,也可能沒有主觀感覺。毛囊炎嚴重時可能留下永久性的皮膚損傷,例如局部的疤痕或脫髮。毛囊炎向深部發展嚴重者可有淋巴結腫大、發熱、頭痛,甚至引起膿毒血症或敗血症。
毛囊炎常好發於頭臉部、頸部、軀幹和臀部。表現為以毛囊為中心的紅色丘疹,有時頂部有白色膿皰,邊緣可有紅暈,直徑在2~5mm左右。丘疹容易發展為膿皰,膿皰內含有白色或黃白色的膿液,破裂後結痂,有時破裂後會流出膿血。毛囊炎病人可能會伴有患處搔癢、觸痛或疼痛。
如果毛囊炎演變為嚴重的癤和癰,可能還會有發熱、畏寒、寒戰和頭痛等症狀。若毛囊炎向深部發展,可引起毛囊周圍炎,嚴重者可發生淋巴結腫大,甚至引起膿毒血症或敗血症。
癤或癰
毛囊炎向深部發展,可引起毛囊周圍炎,稱為癤,多發且反覆發作的癤稱為癤病。
疤痕增生
毛囊炎發生於項部者,皮損呈乳頭狀增生或成疤痕,不易治癒。
毛囊破壞、永久性脫髮
毛囊炎可反覆發作形成慢性毛囊炎,經久不愈可發生毛囊破壞,發生於頭皮可引起永久性脫髮。
顱內感染
如果擠壓位於鼻、口唇部位的發炎毛囊,可使病菌經血行進入顱內,引起化膿性栓塞性静脉炎或腦膿腫,可導致死亡。
看醫
輕微的毛囊炎通常會自行消退,尤其是個數少的細菌性毛囊炎,一般只需要觀察或居家清潔處理,嚴重的毛囊炎往往需要使用藥物進行治療。
- 曾患有毛囊炎並且容易復發的人群需要就醫。
- 毛囊炎局部病情加重,感染部位發紅、發熱、腫脹、疼痛加重時應及時就醫。
- 毛囊炎持續幾天病情都沒有好轉時,應及時就醫。
- 毛囊炎病人出現發熱、畏寒、寒戰、淋巴結腫大時應立即就醫。
毛囊炎到皮膚科就診即可。
- 出現丘疹多長時間了?
- 在哪些部位發現的?
- 以前是否發現過同樣的症狀?
- 是否有發熱、畏寒、頭痛等症狀?
- 既往有無糖尿病病史、皮膚外傷史等?
細菌抹片
膿液直接抹片革蘭染色有助於確定致病微生物。
細菌或者真菌培養
經過1~2週的時間可以檢出結果,有助於鑑定致病微生物和篩選合適的藥物。
皮膚病理切片檢查
必要時可以做皮膚病理切片檢查來鑑別毛囊炎與其他的皮膚疾病,局麻後切除一小塊病變組織,然後進行組織病理檢查。
- 皮膚出現典型皮疹,局部紅腫、疼痛及壓痛,數日後中央出現黃白色膿栓。
- 細菌抹片或者細菌培養陽性;真菌鏡檢或培養陽性。
- 病理組織學檢查出現淋巴球、漿細胞和組織細胞浸潤。
痤瘡
痤瘡一般沒有顯著的癢痛感,皮損比較多樣,可以表現為臉部開放性和閉鎖粉刺,見於青春期,常見部位為顏面、上胸背部,有黑頭損害。可通過皮膚損害的部位、形態以及好發人群進行鑑別。
皮脂腺瘤
結節性硬化症的臉部皮脂腺瘤好發於鼻周,常幼年出現。皮損為伴微血管擴張的丘疹,簇集分布,沒有炎症反應,往往伴有癲癇、鯊魚皮斑、葉狀白斑及甲床下纖維瘤等,可根據疾病的臨床變現和病理學檢查進行鑑別。
毛囊性膿瘡
多發於毳毛部位,以四肢伸側較多,膿皰較大,分泌物多,易結厚痂。可通過皮損的特點進行鑑別。
毛囊炎性藥疹
多由碘劑、汞劑、溴劑所致,無一定好發部位,有服藥史,停藥後可自愈,可通過病人的病史進行鑑別。
治療
毛囊炎應注意皮膚清潔衛生、防止外傷及增強機體免疫力等。本病以外用藥物治療為主,多發性毛囊炎及較嚴重的癤、癰應進行物理治療和手術治療。
外用藥物治療
- 初期癤未化膿者可熱敷或外用20%魚石脂軟膏、3%碘酊,亦可外用莫匹羅星軟膏。
- 魚石脂軟膏和碘酊用於癤腫,偶見皮膚刺激和過敏反應,注意不能用於皮膚破潰處,過敏體質者慎用。
- 莫匹羅星軟膏為局部外用抗生素,適用於革蘭陽性球菌引起的皮膚感染,例如膿皰病、癤腫、毛囊炎等原發性皮膚感染及濕疹合併感染。一般無不良反應,偶見局部燒灼感、蜇刺感及搔癢等,一般不需停藥。
內用藥物治療
- 可選用頭孢類如頭孢地尼、大環內酯類如阿奇黴素或喹諾酮類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也可根據藥敏試驗選擇抗生素。
- 頭孢地尼常見不良反應為腹痛、腹瀉、噁心以及過敏反應,對頭孢類抗生素過敏的病人禁用。
- 阿奇黴素常見不良反應為腹痛、腹瀉、頭痛、視覺異常等,嚴重者可導致肝炎、肝硬化。
- 左氧氟沙星常見不良反應包括腹瀉、頭痛、失眠、低血糖、肌肉損害、肝損害等,對喹諾酮類抗生素過敏的病人禁用。
切開病灶引流
如果毛囊炎發展為更大的癤或癰,則需要選擇局部麻醉,然後在無菌操作下切開病灶,引出膿液。
手術切除
竇道形成者有時也要手術切除,疤痕體質的病人經過手術治療後可能會留疤。凝血機制不良或者有其他出血傾向病人,不宜進行手術。
- 遠紅外線照射輔助治療,促進炎症消退。
- 如果毛囊炎的炎症無法消除或者總是復發,可以考慮雷射除毛。雷射除毛能破壞毛囊,根除毛囊感染的可能性。
預後
毛囊炎通常預後良好,但仍有復發和出現相關併發症的可能。平時注意防護,積極治療,可控制毛囊炎發展並減少復發。
毛囊炎通常可以治癒,但如果病情十分嚴重或者沒有及時治療可能會留有後遺症。
毛囊炎經過及時治療預後較好,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如果出現顱內感染、海綿竇感染性血栓等併發症則會危及生命。
經過系統治療後病情好轉,並且沒有復發,則不用複診。如果病情沒有好轉或者再次復發,則需要及時複診。
飲食
毛囊炎病人飲食方面需避免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 多吃富含維他命A、維他命B2的食物,如金針菇、韭菜、胡蘿蔔、菠菜等。
-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煙、酒。
照護
毛囊炎病人日常生活中需注意衛生,避免細菌的滋生。
- 體力活動、接觸特殊化學物質後應注意清洗。
- 洗浴時一定要確保浴缸內的水是乾淨的。
- 清潔皮膚後要用乾淨毛巾擦乾。
- 少用油性護膚品,這類產品可能阻塞毛囊,有助於細菌滋生。
- 剃鬚選擇電動剃鬚刀、乾淨或新的刀片,儘量不要刮傷皮膚。
- 儘量避免不規範用藥,例如避免不必要地長期使用糖皮質類固醇。
- 積極治療痤瘡、濕疹、糖尿病等可能與毛囊炎發生有關的疾病。
- 穿寬鬆的衣物,避免穿緊身、不透氣的衣物,尤其是在運動時。
對於毛囊炎容易反覆的病人,需要長期監測皮疹產生和消退規律,注意查找誘因,通過減少誘因避免疾病發生。
- 手術治療應注意,切忌初期切開,尤其發生在鼻孔及上唇「危險三角區」的病人。
- 出現在口鼻處的毛囊炎切忌用手擠壓,以免發生顱內感染或者海綿竇感染性血栓,從而危及生命。
預防
毛囊炎的預防重在保護皮膚、注意個人衛生,日常生活中減少對毛囊的損傷和刺激。
- 注意保持個人衛生,注意洗頭時不要用力搔抓,洗頭頻率也不要過高。
- 注意休息,放鬆心情,減少壓力,提高睡眠質量,提高身體免疫力。
- 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注意補充維他命,保持大便暢通。少吃辛辣、肥膩或含糖量過高的食物。
- 刮毛或者剃鬚時應注意不要損傷毛囊,不要過勤剃毛。
- 女性注意不要長期帶妝或者使用劣質化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