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白內障
概述
老年性白內障是指因老化、遺傳、局部營養障礙、免疫與代謝異常、外傷等引起晶狀體代謝失調,導致晶狀體蛋白質變性而發生混濁,此時光線被混濁晶狀體阻撓無法投射在視網膜上,以致影響視力。手術治療是治療老年性白內障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 就診科別:
- 眼科
- 英文名稱:
- senile cataract
- 疾病別稱:
- 年齡相關性白內障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急性隅角閉鎖性青光眼、瞳孔阻滯型青光眼、晶狀體溶解性青光眼、晶狀體過敏性葡萄膜炎
- 治療周期:
- 短期治療
- 臨床症狀:
- 視力進行性下降、視物模糊、單眼復視
- 好發人群:
- 長期暴露於紫外線環境下的人群、患有糖尿病的人群、經常腹瀉的人群、經常吸菸酗酒的人群、長期服用某些藥物的人群
- 鑑別診斷:
- 外傷性白內障、併發性白內障、中毒性白內障
- 常用檢查:
- 裂隙燈檢查、眼壓檢查、眼底檢查
病因
老年性白內障的發病原因很多,如老化、遺傳、局部營養障礙、免疫與代謝異常、外傷、中毒、輻射等,造成晶狀體代謝失調,導致晶狀體蛋白質變性而發生混濁,視力障礙與混濁所在的部位與密度有關,後皮質及核混濁較早地影響視力。
退化性變
老年性白內障多見於50歲以上中老人,且隨年齡增長而增多,與老人代謝緩慢發生退化性病變有關。
免疫與代謝異常
老人隨著年齡增大,身體的免疫及代謝功能下降,引起晶狀體代謝失調,導致晶狀體蛋白質變性而發生混濁,引發白內障。
據研究,接受太陽光紫外線照射的強度越大、時間越長,老人患白內障的機會也越高,減少紫外線對眼睛晶體的照射量,可以有效的預防白內障的發生和加重。
白內障是老人的多發病、常見病,是我國的首要致盲原因。資料顯示,老年性白內障在50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約為25%,隨著年齡增加,患病率明顯增高,老年女性的發病率遠高於老年男性,10%~20%的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視力進行性下降。
本病好發於長期暴露於紫外線環境下的人群、患有糖尿病的人群、經常腹瀉的人群、經常吸菸、酗酒的人群以及長期服用某些藥物的人群,如糖皮質類固醇等。
症狀
老年性白內障通常累及雙眼,但發病時間與進展程度可不一致,主要症狀是漸進性無痛性視力下降,可伴有炫光感、單眼復視、近視度數增加。部分病人可繼發青光眼,嚴重的會導致晶狀體脫位,甚至失明。
視力下降
根據病人晶狀體混濁的部位和類型的不同,出現的視力下降的嚴重程度不一。若晶狀體中央部出現混濁,可嚴重影響病人的視力,在強光下,視力嚴重變差。
對比敏感度下降
主要表現為視物模糊,對於邊界模糊的物體,病人無法分辨。
屈光狀態改變
可表現為近視、花眼程度減輕等。
單眼視物重影
由晶狀體的不均勻混濁引起,單眼視物時出現兩個以上的影像。
色覺改變
顏色相近者無法辨別,且視物顏色變暗。
視物範圍缺損
因晶狀體混濁不均勻,其混濁較為嚴重的部位在看東西的會產生缺損。
部分病人可繼發青光眼,嚴重的會導致晶狀體脫位,甚至失明。
急性隅角閉鎖性青光眼
膨脹期白內障由於晶狀體皮質吸收水分,使晶狀體腫脹,前房變淺,房水外流受阻,可導致青光眼急性發作。此時病人出現眼脹痛、頭痛、看燈光時會出現彩色光圈,嚴重時出現噁心、嘔吐、視力急劇下降。因此,白內障散瞳檢查時需謹慎,一旦發生青光眼,必須及時摘除膨脹的晶狀體,否則可能導致永久性失明。
瞳孔阻滯型青光眼
過熟期白內障由於固定晶狀體的懸韌帶變性和鬆弛,出現晶狀體脫位或移位,引起房水通過瞳孔時受阻,使眼壓升高而導致青光眼。此時出現的典型症狀是嚴重的眼痛、頭痛、噁心、嘔吐。需及時摘除晶狀體,處理瞳孔區的玻璃體,解除病人的病痛。
晶狀體溶解性青光眼
過熟期白內障囊膜的通透性增加或有細微破裂,晶狀體的顆粒成分隨房水的流動游移到前房,然後積聚於前房角,阻塞小梁網,從而產生繼發性青光眼。此型青光眼藥物治療無效,必須摘除晶狀體及行抗青光眼手術治療。
晶狀體過敏性葡萄膜炎
過熟期白內障導致嚴重的前葡萄膜炎。出現眼瞼腫脹、角膜水腫、角膜後片狀沉著物堆積、瞳孔與晶狀體廣泛沾黏,病人感到眼痛、眼紅、視力進一步下降,因此,需手術摘除白內障。
看醫
老年性白內障初期視力輕度下降,可驗光配鏡保證生活視力,視力較低影響工作生活時積極就醫,考慮手術治療。醫生結合病人的臨床表現及病理檢查來診斷。
- 50歲以上中老人發現單側或雙側視力出現無痛性漸進性下降時,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病人發現視物模糊、炫光、單眼復視、顏色改變時,應及時就醫。
- 已經確診老年性白內障的病人,若合併有青光眼、淺前房、糖尿病時,應立即就醫。
-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眼科就診。
- 若病人出現其他嚴重不適反應或併發症,如失明等,可到相應科別就診,如急診科等。
- 視力下降是一過性還是持續的?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眼部的疼痛、視物模糊、畏光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炫光感、單眼復視、眼內壓增高等症狀)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裂隙燈檢查
老年性白內障病人裂隙燈檢查時可見透明的晶狀體變混濁。核性白內障表現為晶狀體核混濁、嚴重時呈黃色或棕色改變。後囊下白內障晶狀體上有黃色小點、小空泡、結晶樣顆粒的盤狀混濁。皮質性白內障晶狀體周邊部呈放射狀或輪狀混濁,可延伸至晶狀體前部或後部。
眼壓檢查
對確診、手術效果存在疑慮,懷疑合併青光眼時,可進行眼壓檢查,若眼壓增大,合併青光眼時,建議儘早手術治療。
眼底檢查
老年性白內障病人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時,需進行眼底檢查,若白內障完全成熟,則眼底不能窺入。
視覺質量分析儀
主要針對晶狀體混濁不明顯的病人,該檢查可明確病人是否存在晶狀體混濁的情況,有利於疾病的診斷。
- 典型老年性白內障症狀,單眼或雙眼無痛性漸進性視力下降。
- 裂隙燈檢查可見透明的晶狀體變混濁。
老年性白內障需要與外傷性白內障、併發性白內障、中毒性白內障相鑑別,四者發病原因不同,一般不難鑑別。
外傷性白內障
外傷性白內障一般有明確的外傷史,如眼球頓挫傷、穿通傷、輻射性損傷及球內異物等,出現患側視力模糊、復視、畏光等症狀時,及時去醫院就診。
併發性白內障
通常併發於其他眼病,如青光眼、角膜炎、玻璃體混濁等。
中毒性白內障
長期接觸一些毒性物質,如萘、二硝基酚、三硝基甲苯、硒、銅、鐵、銀、汞等,藥物如皮質類固醇、縮瞳劑、 Amiodarone 等,可能會引起老年性白內障。
治療
老年性白內障目前尚無療效肯定的藥物,初期可使用抗氧化劑或營養類藥物治療,效果尚未證實,以手術治療為主。
目前認為紫外線輻射是引起老年性白內障的重要因素,應注意在烈日下佩戴太陽眼鏡,儘量避免強烈紫外線照射雙眼。
輔助營養類藥物
如維他命E以及其他可補充微量營養素的藥物,目的為補充病人機體所缺乏的營養物質。
抗氧化損傷類藥物
如穀胱甘肽,目的為抗氧化損傷。
醛糖還原酶抑制劑
如苄達離胺酸滴眼液,主要目的為抑制葡糖糖轉化為山梨醇。
醌型學說相關藥物
如吡諾克辛滴眼液,主要目的為阻止醌型物質的氧化。
白內障超音波乳化術
白內障超音波乳化術優點是切口小,組織損傷少,手術時間短,視力恢復快,是近年來國內外開展的新型老年性白內障手術。
飛秒雷射輔助的超音波乳化白內障吸除術
飛秒雷射輔助的超音波乳化白內障吸除術是近年來老年性白內障手術重要的技術變革,具有可預測性、精準度高、可重複性好、可優化術後視力等優點,但不能用於角膜疤痕、眼球顫抖及硬核白內障病人,且價格昂貴。
白內障囊外摘除術
白內障囊外摘除術是將混濁的晶狀體核和皮質摘除而保留後囊膜的術式,目前是我國基層醫院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的主導手術方式,優點是價格低廉,可適用於多種類型的白內障。
預後
老年性白內障病人如果沒有眼部其他相關疾病,選擇正確的手術方式,減少手術中和術後併發症,病人一般會獲得滿意視力,預後良好。
老年性白內障能治癒,經過手術治療,老年性白內障病人會恢復正常的視覺功能。
老年性白內障一般不會影響病人的自然壽命。
老年性白內障病人術後3個月,需要做驗光檢查,如果有殘留的屈光不正,需配鏡矯正。
飲食
老年性白內障病人需加強飲食護理,以促進症狀減輕,需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種營養物質。合理控制總熱量,忌食辛辣、溫熱食物,慎食肥甘油膩之品。
- 病人宜吃一些具有養肝明目作用的食物,如枸杞子、木耳、阿膠、鳳梨、茯苓、蓮藕、決明子等,對病人的視力恢復有一定的作用。
- 老年性白內障的主要病因是晶狀體老化的退化性變,建議病人可以多吃一些延緩衰老的食物,如黃精、何首烏、核桃仁、桑葚、黑豆、黑米等。
- 視力下降一定程度上與維他命的缺乏有關係,病人在生活中可以多攝入一些維他命含量豐富的食物,如白菜、菠菜、芹菜、橘子、蘋果等。
照護
老年性白內障病人要注意避免劇烈運動,控制情緒,休息與運動合理安排,以免加重病情。外出戴防紫外線眼鏡,適當控制看書寫字、看電視的時間。
- 注意適當休息,避免用眼過度。
- 遵醫囑用藥,避免濫用藥物。
病人情緒不宜過度緊張,不要著急,以免造成眼壓升高,加重病情。
預防
老年性白內障的病因目前認為主要與老人代謝緩慢發生退化性病變有關,另外,紫外線輻射是引起老年性白內障的重要因素。所以預防主要是從延緩衰老與減少紫外線輻射兩方面著手。
對於50歲以上的中老人,應定期進行視力檢查和眼底檢查,初期發現老年性白內障,初期治療。
- 勞逸結合,控制情緒,合理膳食,三餐規律,延緩衰老。
- 外出時佩戴防紫外線眼鏡,儘量避免強烈紫外線照射雙眼,適當控制看書、看報、看電視手機的時間,減少眼部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