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急性甲狀腺炎
概述
亞急性甲狀腺炎是由病毒感染所致,以頸部疼痛、瀰漫性甲狀腺腫伴壓痛、序貫性的甲狀腺功能變化(通常先表現為甲狀腺功能亢進,之後出現甲狀腺功能正常、甲狀腺機能低下,最終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為特徵表現的自限性的甲狀腺局部炎症。
- 就診科別:
- 內分泌科、甲狀腺外科
- 英文名稱:
- subacute thyroiditis
- 疾病別稱:
- 亞急性肉芽腫性甲狀腺炎、巨細胞甲狀腺炎、非感染性甲狀腺炎、移行性甲狀腺炎、DeQuervain甲狀腺炎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是
- 併發疾病:
- 甲狀腺毒症、甲狀腺機能低下、甲狀腺腫
- 治療周期:
- 2~3個月
- 臨床症狀:
- 上呼吸道感染前驅症狀、甲狀腺區特徵性疼痛、甲狀腺腫大、與甲狀腺功能變化相關的臨床表現
- 好發人群:
- 中年女性
- 常用藥物:
- 乙醯水楊酸、非類固醇消炎藥、糖皮質類固醇、β受體阻斷劑
- 常用檢查:
- 甲狀腺功能、紅血球沉降率、甲狀腺攝碘率、甲狀腺ECT、甲狀腺都卜勒超音波
病因
具體病因尚未完全明確。多種病毒如柯薩奇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與本病有關,也可發生於非病毒感染之後。遺傳因素可能參與發病,有與HLA-Bw35相關的報導。
病毒感染因素
亞急性甲狀腺炎病人發病前常有前驅上呼吸道感染,通常於感染1~3周後發病,發病具有季節性,夏秋季節多發,且具有一定的流行性,不同地理區域有發病聚集傾向。病人血中有病毒抗體存在,最常見的是柯薩奇病毒抗體,其次是腺病毒抗體、流感病毒抗體、腮腺炎病毒抗體等。雖然已有報告,從亞急性甲狀腺炎病人的甲狀腺組織中分離出腮腺炎病毒,但亞急性甲狀腺炎的原因是病毒的確實證據尚未找到。
遺傳因素
國人、日本人的亞急性甲狀腺炎與HLA-BW35有關聯,提示對病毒的易感染性具有遺傳因素,但也有病人與上述HLA-BW35無關。
自身免疫因素
該病可能是由一種亞臨床病毒感染造成的,該病毒感染提供一種抗原(來源於病毒本身或病毒誘導的宿主組織損傷),而該抗原特異性與巨噬細胞上的HLA-BW35分子結合。形成的抗原HLA-BW35複合物激活細胞毒性T淋巴球,該T淋巴球隨後會損傷甲狀腺濾泡細胞,因為甲狀腺濾泡細胞的部分結構與感染相關抗原相似。然而,與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不同,這種免疫反應並沒有自身延續性,因此該過程具有自限性。
- 如熬夜、受涼、精神刺激、創傷等,以上因素均會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導致病毒感染而誘發亞急性甲狀腺炎。
- 不潔飲食:不潔飲食會導致攝入腸病毒,而誘發亞急性甲狀腺炎。
文獻報導本病約占甲狀腺疾患的0.5%~6.2%,發生率為每10萬人年發生4.9,男女發病比例為1:4.3,30~50歲女性為發病高峰,之後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下降。該病常在病毒感染後1~3週發病,夏秋季節發病率增高。
- 免疫力低下者:該疾病主要病因為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者容易出現病毒感染。
- 中年女性。
- 存在上呼吸道感染1~3週的人群,容易出現亞急性甲狀腺炎。
症狀
亞急性甲狀腺炎起病形式及症狀程度不一,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驅症狀、甲狀腺區特徵性疼痛、甲狀腺腫大,以及與甲狀腺激素變化相關的症狀。
上呼吸道感染前驅症狀
肌肉疼痛、疲勞、倦怠、咽痛等,體溫不同程度升高,起病3~4天達高峰。
甲狀腺區特徵性疼痛
逐漸或突然發生,程度不等。轉頸、吞咽動作可加重,常放射至同側耳、咽喉、下頜角、頦、枕、胸背部等處。
甲狀腺腫大
瀰漫或不對稱輕、中度增大,多數伴結節,質地較硬,觸痛明顯,無顫抖及雜音。
與甲狀腺功能變化相關的臨床表現
甲狀腺毒症階段發病初期約50%~75%的病人體重減輕、怕熱、心搏過速等。甲狀腺低下階段約25%的病人在甲狀腺激素合成功能尚未恢復之前進入功能減退階段,出現水腫、怕冷、便秘等症狀。甲狀腺功能恢復階段,多數病人短時間(數周至數月)恢復正常功能,僅少數成為永久性甲狀腺低下。整個病程約6~12個月。有些病例反覆加重,持續數月至兩年不等。約2%~4%復發,極少數反覆發作。
- 亞急性甲狀腺炎起病前1~3週常有病毒性咽峽炎或是腮腺炎、麻疹或其他感染的症狀。
- 血清甲狀腺激素濃度可降至甲狀腺機能減退水平,臨床上也可轉變為甲狀腺低下表現,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
甲狀腺毒症
疾病初期由於甲狀腺濾泡被破壞,導致儲存在甲狀腺濾泡中的甲狀腺激素釋放進入血液,導致一過性的甲狀腺毒症,導致體重減輕、怕熱、心搏過速等症狀。甲狀腺毒症隨著時間進展甲狀腺激素被逐漸代謝消耗,甲狀腺毒症減輕,逐漸恢復正常。
甲狀腺機能低下
疾病中期由於甲狀腺組織炎性改變未完全恢復,甲狀腺合成甲狀腺激素能力低下,並且在疾病初期釋放進入血液的甲狀腺激素被代謝消耗,進而導致甲狀腺機能低下,出現水腫、怕冷、便秘等症狀。
甲狀腺腫
由於甲狀腺的炎症刺激,初期即可導致甲狀腺瀰漫性腫大,如果亞急性甲狀腺炎持續未得到有效治療,甲狀腺腫可能會持續存在。
看醫
亞急性甲狀腺炎會導致嚴重的頸部疼痛、反覆發熱,初期治療效果較好,可迅速緩解症狀,預後較好。治療不及時會導致病情遷延不愈,有可能導致永久性甲狀腺機能低下。
- 對於出現發熱、頸部疼痛等症狀的病人,高度懷疑亞急性甲狀腺炎時,應及時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
- 對於已明確診斷並給予治療,症狀緩解後有再次復發,或出現對側甲狀腺疼痛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調整治療方案。
- 大部分病人優先考慮內分泌科就診。
- 如果甲狀腺腫大明顯,出現呼吸困難、聲音嘶啞、飲水嗆咳可去甲狀腺外科就診。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目前症狀持續有多久了?
- 之前有沒有感冒?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發熱、頸部疼痛、心慌、怕熱、多汗等)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紅血球沉降率
病程初期增快,大於50mm/h時對本病是有利的支持,紅血球沉降率不增快也不能除外本病。
甲狀腺功能、甲狀腺攝碘率
甲狀腺毒症期呈現血清T4、T3濃度升高,甲狀腺攝碘率降低的雙向分離現象。隨著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破壞加重,儲存激素殆盡,出現一過性甲狀腺低下,T4、T3濃度降低,甲狀腺刺激素水平升高。而當炎症消退,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恢復,甲狀腺激素水平和甲狀腺攝碘率逐漸恢復正常。
甲狀腺細針穿刺和細胞學檢查
初期典型細胞學抹片可見多核巨細胞、片狀上皮樣細胞、不同程度炎性細胞,末期往往見不到典型表現。甲狀腺細針穿刺和細胞學檢查不作為診斷本病的常規檢查。
甲狀腺核素掃描
初期甲狀腺無攝取或攝取核素能力低下對診斷有幫助。
甲狀腺都卜勒超音波
超音波診斷會提示甲狀腺體積正常或腫大,但不管體積如何都為瀰漫性或局部低回音,彩色都卜勒超音波提示甲狀腺功能亢進階段甲狀腺血流量低,而葛瑞夫茲氏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通常表現為血流量升高。復健後,甲狀腺超音波表現恢復正常。
其他
初期白血球可增高,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甲狀腺球蛋白抗體陰性或水平很低,這些均不作為本病的診斷指標。血清甲狀腺球蛋白水平明顯增高,與甲狀腺破壞程度相一致,且恢復很慢,甲狀腺球蛋白也不作為診斷必備的指標。
根據急性起病、發熱等全身症狀及甲狀腺疼痛、腫大且質硬,結合紅血球沉降率顯著增快,血清甲狀腺激素濃度升高與甲狀腺攝碘率降低的雙向分離現象可診斷本病。
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
甲狀腺局部或鄰近組織紅、腫、熱、痛及全身顯著炎症反應,有時可找到鄰近或遠處感染灶,白血球明顯增高,核左移,甲狀腺功能及攝碘率多數正常。
結節性甲狀腺腫出血
突然出血可伴甲狀腺疼痛,出血部位伴波動感,但是無全身症狀,紅血球沉降率不升高,甲狀腺超音波檢查對診斷有幫助。
橋本氏甲狀腺炎
少數病例可以有甲狀腺疼痛、觸痛,活動期紅血球沉降率可輕度升高,並可出現短暫甲狀腺毒症和攝碘率降低;但是無全身症狀,血清甲狀腺球蛋白抗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滴度增高。
無痛性甲狀腺炎
本病是橋本氏甲狀腺炎的變異型,是自身免疫甲狀腺炎的一個類型。有甲狀腺腫,臨床表現經歷甲狀腺毒症、甲狀腺低下和甲狀腺功能恢復3期,與亞急性甲狀腺炎相似。鑑別點:本病無全身症狀,無甲狀腺疼痛,紅血球沉降率不增快,必要時可行甲狀腺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鑑別,本病可見局灶性淋巴球浸潤。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碘致甲狀腺亢進或者甲狀腺亢進時攝碘率被外源性碘化物抑制,出現T3、T4升高,但攝碘率降低,需要與亞急性甲狀腺炎鑑別。根據病程、全身症狀、甲狀腺疼痛,甲狀腺亢進時T3/T4比值及紅血球沉降率等方面可以鑑別。
治療
亞急性甲狀腺炎為自限性疾病,治療上以減輕炎症反應及緩解疼痛為目的,甲狀腺毒症明顯時可應用β受體阻斷劑。該疾病預後較好,一般情況下不遺留後遺症及併發症。極少數病人可能會導致永久性甲狀腺機能低下,需要長期應用左甲狀腺素替代治療。
乙醯水楊酸、非類固醇消炎藥
此類藥物為解熱鎮痛消炎藥,可以退熱、止痛、減輕甲狀腺炎症,緩解症狀。
糖皮質類固醇
非類固醇消炎藥治療無效者,可應用糖皮質類固醇,可迅速緩解疼痛,減輕甲狀腺毒症症狀。初始劑量較大,根據症狀、體徵及紅血球沉降率的變化緩慢減少劑量,總療程6~8週以上。過快減量、過早停藥可使病情反覆,應注意避免。停藥或減量過程中出現反覆者,仍可使用糖皮質類固醇,同樣可獲得較好效果。糖皮質類固醇副作用較大,在應用非類固醇消炎藥有效時應避免使用。
β受體阻斷劑
甲狀腺毒症症狀,心悸症狀明顯者,可以使用β受體阻斷劑,減輕甲狀腺毒症症狀,減慢心率。
左甲狀腺素
甲狀腺機能低下通常不需要治療,因為即使出現症狀通常也較輕微且持續時間短。如果病人的甲狀腺機能低下較明顯或引起甲狀腺機能低下症狀,應給予50μg或100μg左甲狀腺素治療6~8週,目標是將TSH控制在正常範圍內,隨後應該停用左甲狀腺素,並在停藥4~6週時重新評估病人的甲狀腺功能,以確定不是永久性甲狀腺機能低下。如果是永久性甲狀腺機能低下,需要終身應用左甲狀腺素治療。
該疾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預後
亞急性甲狀腺炎為自限性疾病,預後較好,一般情況下不遺留後遺症及併發症。極少部分永久性甲狀腺機能低下病人經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甲狀腺功能控制正常,亦對人體不會有任何危害。
亞急性甲狀腺炎絕大部分可以治癒。
亞急性甲狀腺炎預後較好,可以治癒,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亞急性甲狀腺炎治療初期需每個月複查一次,並根據檢查結果調整用藥。三個月後絕大部分病人均可治癒,如果沒有任何症狀,可每隔半年複查一次。遺留永久性甲狀腺機能低下病人,需每三個月複查一次甲狀腺功能。
飲食
亞急性甲狀腺炎病人在不同甲狀腺功能階段,應採取不同的飲食策略。
- 在甲狀腺毒症階段應注意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例如辣椒、大蒜、生蔥等,可能會加重甲狀腺毒症症狀。
- 在甲狀腺機能低下階段應避免使用油膩食物,避免因甲狀腺機能低下所致的代謝緩慢而引起的高脂血症。
- 忌菸酒,吸菸、酗酒均可導致機體抵抗力差,容易導致病毒感染,進而誘發亞急性甲狀腺炎,應避免。
照護
亞急性甲狀腺炎病人的護理以促進病人症狀緩解,加快病情恢復為主,避免出現永久性甲狀腺機能低下,避免時常按壓甲狀腺。
口服用藥
了解乙醯水楊酸、非類固醇類消炎藥、糖皮質類固醇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指導病人正確服用。
運動
適當的運動可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可避免病情反覆。
保持良好作息習慣,適當多吃水果
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可避免機體免疫力下降而導致的病毒感染,同時水果富含維他命C,具有抗氧化、抗病毒的作用。
甲狀腺功能監測
需要定期到醫院複查甲狀腺功能,了解有無因亞急性甲狀腺炎所引起的永久性甲狀腺機能低下。定期複查紅血球沉降率,了解炎症情況。定期複查甲狀腺都卜勒超音波,了解甲狀腺恢復情況。
甲狀腺疾病與攝入碘量密切相關,攝入碘不足或碘過多均會導致甲狀腺疾病發病率升高,應保持合適的碘攝入量,且我國大部分地區人群均缺碘,需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採取不同的補碘措施,可檢查尿碘了解機體補碘量是否合適。
預防
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運動、避免熬夜、受涼,避免感染對預防疾病發生,或避免疾病進一步加重有益處。
對於出現頸部疼痛症狀的病人,應及時到醫院檢查甲狀腺功能、甲狀腺都卜勒超音波、紅血球沉降率、甲狀腺攝碘率明確診斷。
- 保持良好作息,合理膳食,三餐規律,戒菸戒酒,適當多吃水果,宜清淡飲食、低脂少油,定時定量進餐。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
- 適當補碘,加碘鹽需要吃,海帶、紫菜、海鮮等這些含碘多食物不能多吃,補碘過多或者過少均會導致甲狀腺相關疾病發病率增加,可檢測尿碘了解補碘量是否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