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扁桃腺炎
概述
慢性扁桃腺炎通常發生在大齡兒童和年輕人,多由於急性扁桃腺炎反覆發作或因齶扁桃腺隱窩引流不暢,隱窩內細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變為慢性炎症,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病人通常可有咽痛、咳嗽、吞咽困難等症狀,還可伴發其他病變,如風濕性心臟病、急性腎小球腎炎、關節炎等。已有慢性炎症的病人,可促使原有疾病加重。發病病人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有效治療,以提高機體免疫力功能的。如可酌情考慮用藥,若經藥物治療後症狀仍不緩解或有加重表現時,可考慮採用手術切除扁桃腺。
- 就診科別:
- 耳鼻喉科
- 英文名稱:
- chroni ctonsillitis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可有家族聚集性
- 併發疾病:
- 風濕性心臟病、急性腎小球腎炎、關節炎
- 治療周期:
- 一週
- 臨床症狀:
- 咽痛、咽干、咽癢、低熱、乏力、打鼾
- 好發人群:
- 大齡兒童和年輕人、身體抵抗力下降者
- 常用藥物:
- Cefixime 、羅紅黴素、阿奇黴素
- 常用檢查:
- 視診、血液常規、細胞學檢查
慢性扁桃腺炎在大體病理和組織形態學上可分為三型:
増生型
多見於兒童,由於反覆炎症刺激,扁桃腺淋巴組織增生,淋巴濾泡增多,結締組織增生,整個扁桃腺肥大、突出於齶弓之外,隱窩口寬大,可見有分泌物堆積或有膿點。組織病理學檢査可見淋巴組織增生,生發中心擴大,絲狀核分裂明顯,吞噬活躍。
纖維型
多見於成年人,扁桃腺淋巴組織和濾泡變性萎縮,間質內纖維疤痕組織增生,整個扁桃腺小而堅韌,常與齶弓及周圍組織沾黏,隱窩口阻塞。
隱窩型
扁桃腺隱窩深處有大量脫落上皮細胞、細菌、淋巴球及白血球聚集而形成膿栓或隱窩口受阻於疤痕沾黏,內容物不能排出,以致隱窩明顯擴大,成為感染灶。此型病變嚴重,易產生併發症。
病因
反覆發作急性扁桃腺炎使抵抗力降低,細菌易在隱窩內繁殖,誘致本病的發生和發展。本病也可繼發於某些急性傳染病之後,如猩紅熱、白喉、流感、麻疹等。此外,吸菸、飲酒等因素可誘發該病。
引起慢性扁桃腺炎的病原體類似於急性感染時,本病的發生機制尚不清楚。多數學者認為,由於急性扁桃腺炎反覆發作,實質性結構的增生或纖維蛋白樣變性,疤痕形成並伴扁桃腺隱窩口阻塞,引流不暢,細菌與炎性滲出物積聚其內,反覆刺激可導致扁桃腺增大。這種情況更常見於成年人,但也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此外,慢性扁桃腺炎可繼發於某些急性傳染病,如猩紅熱、白喉、流感、麻疹等,也可繼發於鼻腔及鼻竇等鄰近器官組織的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吸菸、飲酒、機體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可誘發該病。
學齡前和學齡期兒童是慢性扁桃腺炎的好發人群,成年人以年輕人居多,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呈下降趨勢。季節變化及溫差變化大時,易導致慢性扁桃腺炎急性發作。
大齡兒童和年輕人、身體抵抗力下降者易因為著涼、過度勞累、營養不良以及感冒等因素,導致扁桃腺炎反覆發作,進而導致扁桃腺部位的細菌大量繁殖而發病。尤其是小孩,反覆發炎以後,扁桃腺會越來越大,檢查時會發現扁桃腺可腫大至口咽部。
症狀
病人常有急性扁桃腺炎反覆發作病史,作時咽痛明顯。若扁桃腺隱窩內瀦留乾酪樣腐敗物或有厭氧菌感染,則可出現口臭。因扁桃腺隱窩內膿栓排出後被咽下,刺激胃腸道,可引起全身反應。
- 病人可有咽痛反覆發作、易感冒、扁桃腺周膿腫病史,或可伴有扁桃腺源性全身疾病症狀;發作間隙期可有咽干、發癢、異物感、刺激性咳嗽等輕微症狀。
- 若扁桃腺隱窩內有大量豆腐渣樣膿栓積留,或有大量厭氧菌生長,可導致咽部經常不適或有口臭。
- 有些病人,尤其是小兒病人,由於扁桃腺過度肥大,可出現睡眠打鼾、呼吸不順、吞咽或言語共鳴障礙。
- 隱窩膿栓被咽下,胃腸敏感病人可引起消化障礙。由於毒素吸收,可引起頭痛、易疲勞、低熱、消化不良、頭痛、乏力等全身症狀。
部分病人可長期無症狀,僅於體檢或因其他疾病檢查時發現咽部不適、扁桃腺肥大。
慢性扁桃腺炎在身體受涼受濕、全身衰弱、內分泌失調、自主神經系統失調或生活及勞動環境不良的情況下,容易形成病灶,引起許多嚴重疾病,如風濕性心臟病、急性腎小球腎炎、關節炎等。此外,已有慢性炎症的扁桃腺也是外界細菌侵入機體的重要門戶,促使發生各種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加重。兒童時期慢性扁桃腺炎的反覆發作,不但引起併發症的機會甚多,且可影響身體發育。
看醫
若病人出現咽痛反覆發作,或有咽部不適感時,應及時前往耳鼻喉科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病人可通過血液檢查、細胞學檢查等手段明確病因、確定菌種,還可以與扁桃腺生理性肥大、扁桃腺角化症、扁桃腺腫瘤等進行鑑別診斷。
- 病人出現頻繁發作的咽痛、咽部異物感時,應及時就醫。
- 病人自覺有口臭或口臭更加重、咽下困難、言語不清時,也應及時就醫。
- 病人若出現起頭痛、乏力、消化障礙、低熱等症狀時,需立即就醫。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耳鼻喉科就診。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咽痛不適是否反覆存在?發病頻率如何?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乏力、頭暈、反覆低燒、四肢關節腫痛等)
- 既往有無其他病史?
視診
視診時可見此類病人咽喉有充血、水腫、糜爛表現。部分病人可能還需輔助咽喉鏡進行觀察,顆觀察扁桃腺有無增大、充血、水腫、發紅情況。
血液檢查
常可發現白血球增加,併發腎炎或風濕病時,紅血球沉降率增快。
細胞學檢查
扁桃腺隱窩抹片檢查,可見大量漿細胞、吞噬細胞、白血球等。
免疫血清學
檢查測定抗鏈球菌溶血素「O」效價,可判斷慢性扁桃腺炎感染情況及對全身影響的程度。
根據病史和局部檢查徵象進行診斷。有反覆急性扁桃腺炎發作病史,為本病的主要診斷依據。局部檢查時如發現扁桃腺及齶舌弓呈暗紅色慢性充血,扁桃腺表面凹凸不平,有鞭痕或黃白色點狀物,擠壓齶舌弓有分泌物從隱窩口溢出,則可確診。
扁桃腺生理性肥大
多見於小兒和青少年,無自覺症狀,扁桃腺光滑、淡紅色,隱窩口結構清晰,無分泌物瀦留,與周圍組織無沾黏,觸之柔軟,無反覆急性炎症發作病史。
扁桃腺角化症
常易誤診為慢性扁桃腺炎。角化症為扁桃腺隱窩口上皮過度角化,出現白色尖形砂粒樣物,觸之堅硬,附著牢固,不易擦拭掉。如用力擦除,則遺留出血創面。類似角化物也可見於咽後壁和舌根等處。
扁桃腺腫瘤
良性腫瘤以乳頭狀瘤較多見,惡性腫瘤以鱗狀細胞癌、淋巴肉瘤或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較常見。局部表現為單側扁桃腺腫大,伴有潰爛,並可累及齶弓或軟齶,常伴有同側頸淋巴結腫大。診斷需依靠組織病理學檢查。
治療
慢性扁桃腺炎並非都需要手術切除扁桃腺,首先可考慮保守治療,如果效果不佳才會考慮手術治療。
可長期服用維他命C,體質虛弱常易發作者,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提高機體免疫力功能的製劑。非急性發作時,不要濫用消炎藥,合併感染時可使用 Cefixime 、羅紅黴素、阿奇黴素。
扁桃腺切除術即將全部扁桃腺及其被膜一併切除,是治療慢件扁桃腺炎較好的方法。有擠切法和剝離法兩種,前者適用於兒童,後者多用於成人。
免疫治療
此類病人還可使用鏈球菌過敏原製成的疫苗進行脫敏治療。此外,還可應用各種增強免疫力的藥物,例如注射胎盤球蛋白以改善機體抵抗條件,從而促進病人恢復。
局部治療
如局部塗藥、隱窩灌洗、低溫等離子術、雷射療法、微波療法等,可有效幫助病人緩解痛苦症狀。其中隱窩灌洗可有效促進病灶處積膿的排除,從而減輕症狀。
預後
慢性扁桃腺炎經過規範治療後,大部分是可以痊癒的,並且通常不會影響病人的自然壽命。體質弱的、未進行手術切除的病人,可再次發生此病。
慢性扁桃腺炎經過積極治療,可以逐漸痊癒。
慢性扁桃腺炎一般不影響自然壽命。
飲食
慢性扁桃腺炎病人應注意膳食多樣化,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時定量,避免不規律進食、暴飲暴食。
-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蔥、姜、蒜等。
- 忌煙、忌酒。
- 炎症急性期多以流食且易消化的食物為主。
照護
對於慢性咽喉炎病人的護理,包括手術和非手術兩類,對於手術治療的病人有術後傷口、飲食等護理事項,非手術病人需要注意日常生活及日常用藥。
- 非手術治療的病人應按醫囑正確用藥,並注意藥物副作用。適當運動、保持營養均衡、保證睡眠充足、規律作息、避免過度疲勞,可提高機體自身抵抗力。
- 無論病人進行何種手術,術後均應注意預防出血和感染。此外,手術縫線可以造成異物感,可能會造成線頭肉芽腫,所以病人需要及時來醫院進行複查。
焦慮與反覆發作的慢性扁桃腺炎存在關聯,所以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
預防
預防慢性扁桃腺炎的關鍵是增強體質,降低感染風險,積極治療急性扁桃腺炎。此外,若急性扁桃腺炎發作時,應積極控制,以免病情發展。
- 健康飲食、適度鍛煉,提高機體免疫力,減少感染風險。
- 伴有慢性病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應減少前往人員密集的公眾場合。
- 發生急性扁桃腺炎應積極治療,足量、足療程用藥,確保徹底殺滅病原菌,實現治癒。